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CPACG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联合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房角宽度等指标改善程度,并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眼压为(16.1±3.9)mm Hg,前方深度为(2.7±0.6)mm,均显著好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3点位房角宽度为(41.7±4.8)°,6点位房角宽度为(43.1±3.3)°,9点位房角宽度为(41.4±3.9)°,12点位房角宽度为(39.0±4.3)°,亦显著好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CPACG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眼压,明显提高前方深度与房角宽度,对结构狭窄具有确切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朱白蕾  钟丘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081-208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8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6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的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54眼,0.4者12眼,0.1~0.3者10眼,<0.1者6眼,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4,P<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组眼压术后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955、4.741、5.638,均P<0.01)。且三组前房深度术后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13.080、11.890、16.124,均P<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开放程度明显好于术前,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开放程度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χ2=9.246,P<0.05)。术后均未出现人工晶体夹持、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6个月的视力、眼压、房角粘连、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开放部分粘连房角,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相比,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王华 《河北医药》2011,33(6):868-869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眼压控制的分析及前房角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8只眼,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房角镜检查确认其为闭角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个月,观察术前术后的前房深度,眼压变化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手术后12周眼压控制率84.7%,房角开放率79.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生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眼压控制和前房角开放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科室收治7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一般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实验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出现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有所改善,且对比无差异,并发症出现率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1、0.1-0.4患者数量明显比术前少,0.5-0.8、0.9-1.0患者数量比术前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前房深度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一2011年1月收治的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6例(4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及房角变化。随访6个月~2年。结果术后眼压[(12.62±4.23)mmHg]比术前药物控制眼压[(24.83±8.62)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加宽。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人术可有效降低眼压。可作为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选择手段之一,具有降压、增视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242-243,24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角性青光眼38例(43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眼压显著下降,前房深度显著提高(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矫正视力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显著降低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颜坚  姜文浩  颜新萍 《江西医药》2010,45(7):642-644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9年1月,在我科收住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2例(25只眼)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14只眼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只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只眼为继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均行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眼压平均为(12.55±4.75)mmHg较术前用药后眼压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有显著增加,平均为(3.12±0.59)mm(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0.
俞方良 《江西医药》2010,45(6):524-52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3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矫正视力,光感~0.2;裂隙灯检查,周边前房均≤1/4CT,伴周边虹膜膨隆;房角检查,粘连关闭范围均≤1/2圆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在10~17mmHg正常范围内。术后所有患者的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0.2~1.0。术后全部患者周边前房深度均≥1CT。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联手术对老年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40只眼,其中男21眼,女19眼)有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都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为三联手术),于术前和术后1周和1个月,检测测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结果40眼中术前与术后1周视力比较,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术前前房深度(ACD),与术后1周比较(P〈0.01),房角明显增宽。术前与术后1周眼压比较(P〈0.01),术后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结论老年白内障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三联手术,能有效地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32眼)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眼底及视野等.结果 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眼压、视力、眼房深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有23眼(71.88%)眼压升高需加用药物控制眼压,其中6眼(26.09%)行小梁切除术.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底改变的闭角型青光眼强调密切随访或改用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视力、眼压、散光度、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视力以及散光度分别为(13.0±2.1)mm Hg(1 mm Hg=0.133 kPa)、(0.8±0.2)、(0.7±0.3)D均优于对照组的(16.4±2.5)mm Hg、(0.6±0.1)、(0.8±0.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均优于本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疾病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临床症状,降低眼压,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眼压(14.3±2.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9.1±3.4)mmHg,而中央前房深(3.31±0.15)mm明显高于对照组(3.01±0.11)mm,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前房炎症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436-437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临床所取得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并由门诊医生收住入院的52例54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52例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52例患者术后共有50例52眼眼压明显下降,术前平均眼压为(23.34±2.68)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3.56±2.29)mmHg,并且48例50眼术后前房平均深度(3.89±0.34)mm,术前前房平均深度为(2.46±0.19)mm。结论通过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从而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前节 OCT观察不同方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情况.方法 对采用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虹膜夹持人工晶体植入及人工晶体悬吊术四种不同方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分别行前节 OCT检查,观察前房角宽度.结果 A组 (n=20)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 33.53°±3.79°,颞侧前房角宽度为 34.01°±3.65°,B组 (n=12)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 32.63°±3.39°,颞侧前房角宽度为 32.19°±3.01°,C组 (n=14)虹膜夹持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 32.19°±3.99°,颞侧前房角宽度为 32.85°±3.70°,D组 (n=10)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鼻侧前房角宽度为 32.73°±3.08°,颞侧前房角宽度为 33.15°±2.99°,四者相比,鼻侧方差 0.405,P值0.750,颞侧方差 0.429,P值 0.733,鼻侧、颞侧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四种不同方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节 OCT观察的前房角宽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5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26例(30眼)前房角粘连<1/2分为A组,施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将20例(22眼)前房角粘连>1/2分为B组,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两组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加深,房角增宽,眼压控制满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获得满意效果,两种手术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方法本组53例63眼,根据房角粘连情况将38例48眼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房角粘连关闭≤180°12眼,采用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180°〈房角粘连关闭≤270°20眼,采用超乳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房角粘连关闭〉270°16眼,采用超乳、房角分离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15例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视力低于0.4者,行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5年,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变化。结果 29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1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视力恢复良好;6只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2/3,术后近期眼压控制好,术后1.8-2.0年眼压再次增高,药物效果好,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5例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者,术后视力均提高,术后眼压12眼控制正常范围,3眼术后近期眼压控制好,1.0-1.5年眼压再次增高,药物控制眼压良好。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房角关闭情况:行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虹膜周边切除术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开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但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