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曾庆利 《国医论坛》2002,17(6):37-39
中医对于人体结构的认识 ,与现代医学概念不完全相同。它虽然具有现代医学解剖结构的内涵 ,但主要是以生理功能为单位划分的功能结构 ,这就是中医人体结构的两重性。五脏六腑各系统实际是功能系统。经络是联系脏腑与体表的结构 ,其性质必然与脏腑相同 ,但其联系是结构联系还是功能联系 ,仍很模糊。兹就五脏结构和五脏与七窍的联系、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十二经脉气血循环路线等方面探讨经络的实质。1 从五脏结构与五脏和七窍的联系看经络中医理论所说的五脏 ,其名称虽然与西医解剖器官相同 ,但功能却超越了同名器官的功能。如在中医理论的…  相似文献   

2.
张树剑  荣培晶 《针刺研究》2022,(12):1113-1117
科学家迄今未能找到教科书中描述的独立于已知解剖组织的“经络”,从而遭遇经络实质研究的困境。不过,在长期的相关研究中获得了极有价值的生命科学发现,尤其是脑科学的发展赋予了经络理论新的内涵。这些新知识与传统的经络知识共同构成了现代经络理论。由此,作者提出“脑摄经络”假说,认为经络研究的学术主旨应该由寻找经络结构转向探索经络功能,而经络功能的研究可以借助脑科学/脑功能研究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探讨了"经络系统"一词的实际内涵。认为"经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行气血,因此其组成部分必须都是中空的结构。提出"经络系统"不应该包括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而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孙络、浮络和气街、四海等中空的结构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4.
周慧  许金森  陈铭  雷胜龙  李强  张锐红 《光明中医》2022,(19):3620-3623
目前对经络的研究主要围绕在筋膜纤维网络支架结构和以神经、血管、内分泌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筋膜结缔组织为中医经络理论提供了物质基础,经络效应的产生亦离不开各系统、各物质的参与,各系统、物质功能的发挥离不开筋膜结缔组织的支撑。临床上针灸效应的发生与筋膜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循经感传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针灸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循经感传以结缔组织为基础,无论是神经感觉还是气液转化,结缔组织构成的间隙通道都有重要意义。从结缔组织结构分析,经络可能即为筋膜结构及结缔组织本身,也可能是由结缔组织间的排列间隙构成的通道,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经络脉气在通道中通行;从结缔组织功能角度,神经纤维信号传递、微循环物质运输等在循经感传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物质(五羟色胺、组胺等)及Ca~(2+)作为信号起到了激活经络效应的作用。经络效应虽然以结缔组织为基础产生,更离不开多系统、多物质的参与;经络学说从结构、功能上都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既不独立属于任何系统,也非各系统功能的总和,不应单纯从西医解剖单一系统分析,是神经、血管、淋巴管、体液、筋膜、肌肉及未知元素共同构成的复合功能系统。未来应多角度、多学科交叉综合探究经络实质。  相似文献   

6.
1 传统概念只是一种推理工具 经络学说的重点内容是“经络”概念的形成和作用的表达。围绕经络的形成似已达成共识,即经络的形成是古人通过独特的医疗实践、结合部分解剖知识等创建的,但这不等于说经络就是一个实体。经络应当是客观加主观的产物,所谓客观就是古人模糊的解剖学知识,而所谓主观就是古人对人体内在相互关系的认识,二者结合才形成了古人的经络观。具体地说,经络应当是在实体(血管、神经、肌腱等)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仿血管、神经、肌腱等功能的一种功能通道,同中医学的“脏腑”概念一样,既类似现代解剖器官和组织,又不完全等…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学和现代运动解剖学两方面对循行于腹部的经络及与腹部相关的功能解剖、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探讨运动损伤与腹部经络、脏腑、气血及现代解剖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为运动损伤病症从腹部论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运动损伤病症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关于“金凤汉经络实体”的验证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和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经络学说是中医解释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机制、临床症状的重要理论.但我国几十年来的研究均未找到独立于神经、血管和淋巴之外的经络系统.1961年,朝鲜金凤汉发现机体内存在有经络的实体结构,穴位内存在"凤汉小体",血管内存在有"凤汉管".我国对朝鲜的重大科学发现非常重视,1963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数版篇幅全文刊载了金凤汉"关于经络系统"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9.
运用相似学、混沌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知识 ,剖析经络系统的序结构 ,从而认识经络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之间有机联系方式和相互作用规律。探讨了经络系统的序结构 ,提出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是有序和混沌序的复合体 ,从而把握经络系统的稳定性、确定性和规则性。  相似文献   

10.
脉·经脉·经络——细筋·系·神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秀珍  朱兵 《中国针灸》2002,22(11):19-27
经络学说起源于对“脉”的解剖生理学认识,以脉行的路径为经脉,以脉行的分支横出的径路为络脉,从而渐形成了经脉和络脉的概念。对经络学说提出挑战的是来自西方医学的传入,即人们在认识神经学说的结构与功能这后,来阐释经络沟通人体体表与体表上、下之间,体表与内脏内,外之间特异联络,调控和反应功能,在明末传入的西方解剖生理学,或是在晚清西方医学科学的东传过程中,与经络功能相关的中医词汇如“细筋”“系”等曾作为“nerve”的汉泽名词,从而在中西医汇能的初创阶段,奠定了经络与神经功能活动相关的文字转换基础。  相似文献   

11.
肌筋膜螺旋线与足阳明和足太阳经筋、腧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筋膜螺旋线是基于肌筋膜运动整合理念形成的一条功能性整体解剖结构线。通过对肌筋膜螺旋线与足阳明和足太阳经筋、腧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间在分布、组织结构、功能联系、病候、治疗方面都存在密切联系,认为基于肌筋膜螺旋线的生物力学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对足阳明和足太阳经筋和腧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立经络学说思维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络实质的研究中,无论是从组织形态上还是物理化学角度都没有发现经络实质结构。本课题从经络可以用逻辑思维模型阐述的观点出发,运用数学方法,系统地对《内经》等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经络与穴位、脏腑、气血、病症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的合理性和内在规律。经络思维模型的研究采用了与其他经络研究完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为正确解释经络学说、正确认识经络现象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经络系统的功能活动与机体外周性调节功能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诊疗方法,包括病状观察、循经脉血流图测试及针刺、磁电场、玻璃酸酶注射等经络一穴位局部性治疗。结果经络一穴位治疗对数量众多的常见病症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治疗前后血流图可观察到与病情变化相应的血流调节变化。结论现代生理学的许多章节分散记述了各部的自身调节、诸器官的特殊循环,均属于机体的外周性调节功能。本文观察提示,经络一穴位系统正是中医对机体外周性调节功能的活动观察研究及其整体性、系统性、生物自控性的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14.
针刺肝胆经穴对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与肝胆经脒的关系,提高针灸治疗糖尿病疗效。方法:采用2%链脲佐菌素(STZ)复制耱尿痛模型。针刺肝胆经原、合穴,观察其降糖作用,及对丙酮酸激酶(PK)活性、肝糖元(hepatic glycogen)含量的调节作用,并与传统的“三焦”治法相比较(各经均取原、合穴)。结果:肝胆经组降糖作用最好。优于上焦经组(P〈0.0001);优于下焦组(P〈0.001);与中焦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并使丙酮酸激酶活性、肝糖元含量最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胰腺与肝胆经脉关系密切。同此,针灸治疗糖尿病等胰腺痰患,可首选肝胆经脉,其中原、合穴可为主穴。  相似文献   

15.
六经气津互化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与津皆生于水谷,气生于水,水化于气,津即为水。由于气津互化的密切关系,故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另一方,即所谓水化于气,亦能病气;气生于水,亦能病水。因此,太阳经气可概括为两大功能,即卫外和气化,是由气津互化而体现的;阳明气津之间,表现为相互制约;少阳经的气津互化,关系到少阳气机的条达舒畅及三焦水道的通调运使;太阴脾气的健旺,可使津液化生有源;少阴心肾精血充沛,滋养有时,才可使心肾之气化生有源;而厥阴之气的条达顺畅,又可维持津液代谢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前诸多经络认识很可能均部分正确,深化认识应摈弃门户之见统一理解,作者认为最关键的是需选择适当的研究视角。一般地说,从进化角度考察经络实质不仅是科学的,也是获取统一认识的捷径。作者在广泛考察动物进化史中可能的经络原型后,发现子午干神经系与经络系统有类同的特点,即经络系统可能是原始子午干神经系的进化遗迹。这种认识可称之经络实质的“返祖”或“古迹”理论,现已有的研究成果几乎均可从不同侧面支持此理论且可合理兼容协调古今各种经络认识,提示有关视角值得作为深化经络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毛珺  毛翔 《吉林中医药》2013,(12):1193-1195
对《黄帝内经》中经络生理功能的研究发现,人体经络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经络是阴气物质和阳气物质交换的一个特定生命系统。经络实质是储备生命气化能量的聚变反应与调控系统,不仅要从自然界不断进行阳气物质能量信息的摄纳,而且还要依赖机体五脏六腑系统的阴气物质生化与输入。经络内物质能量阀值的衰减将影响着女性容颜衰变,中医美容的关键在于对经络耗散能量的补偿。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new definition of an acupuncture meridian. It suggests that a meridian consists of a distal tract of tissue that is affected by organ function. In the 1960s, Kim discovered the primo vascular system and regarded the superficial primo vessels as equating to the meridians. Instead,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superficial primo vessels merely underlie the meridians, in that they enable their creation, which is why some meridians are said to occur along the paths of superficial primo vessels. But the meridians themselves do not have a dedicated anatomical structure; instead they are merely tracts of tissue whose normal function is impeded when the related abdominal organ is stressed.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organ information is communicated in electrical waves that may travel through the connective tissue sheaths of the superficial primo vessels. Hence, the primo vessels serve as an inadvertent transport for this information, but the organ informat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physiological purpose of the primo vascular system, as are the resultant meridia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脉"与一般血脉之"脉"概念内涵的联系与区别。方法:从唐宗海用气化理论阐释"经脉"内涵,明确区分"经脉"与"脉"开始展开,剖析经脉与血脉(即西医的血管、脉管)两个概念的本质内涵。结果:"经脉"与一般血脉之"脉"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结论:中医"脉"在形态上可对应于西医的血管,但"经脉"是一个包含气化内涵(或称功能)的概念,是人体运行气血的路径,它没有与之对应的特定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从手足少阳经络循行与耳之联系、胆与三焦功能对耳之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少阳经与耳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