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尖瓣反流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0%,其中大部分为功能性反流。室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V-FMR)患者是由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合并左心室扩大,导致瓣环扩大及相对性的腱索牵拉拴系所致,由于该类患者心功能及基础情况较差,手术风险及预后均不如常规二尖瓣反流患者。近年来,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逐渐发展为一项成熟的二尖瓣反流介入技术,在V-FMR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为V-FMR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二尖瓣反流为临床上较常见之瓣膜疾病,Euro Heart Survey指出存在严重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较差。针对二尖瓣反流的传统治疗方式为瓣膜修补与瓣膜置换,但由于手术损伤较大相关并发症较多,使得许多严重的瓣膜病或老年患者无法接受治疗。因此,临床上出现二尖瓣夹利用介入方式治疗二尖瓣反流,此种方式损伤小,临床效果确实,目前已成为二尖瓣反流治疗之新兴热点,现介绍二尖瓣夹手术装置的原理及其应用情况与临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手术治疗是解决瓣膜反流的主要方法,经导管治疗的出现为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近年来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发展势头迅猛,本文将对经导管介入治疗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的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4.
二尖瓣反流是成人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二尖瓣反流诊断技术不断提高,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及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人们对二尖瓣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外科及介入手术治疗推陈出新,以Mitral Clip缘对缘修复术为代表的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疗效及安全性,使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两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的二尖瓣反流,探讨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2015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33例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的二尖瓣反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3.2±15.5)岁。其中25例患者置入二尖瓣成形环(成形环植入组),所置入的二尖瓣人工瓣环平均直径为(29.5±1.5)mm,8例患者行交界环缩术(交界环缩组)。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患者二尖瓣病变均为中度或重度关闭不全,成形环植入组反流面积为(8.5±4.1)cm2,交界环缩组反流面积为(5.7±1.3)cm2。成形环植入组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4.2±29.3)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18.2±23.4)min,交界环缩组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1.9±28.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77.8±22.2)min。结果:术后无死亡,无恶性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成形环植入组术后平均ICU停留时间为(23.0±12.5)h,交界环缩组术后平均ICU停留时间为(23.0±8.8)h。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成形环植入组少量反流8例,无或微量反流17例;交界环缩组少量反流4例,无或微量反流4例。结论:二尖瓣反流合并主动脉根部瘤时可以经房间隔切口或房间沟切口行成形环植入术和经主动脉切口行交界环缩术。上述两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效果确切,对于二尖瓣反流程度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经主动脉切口行交界环缩术,以减少体外循环和阻断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许多国家老龄化的日趋发展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流行,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明显升高。退行性二尖瓣反流主要是由于黏液样变性(Barlow病)或弹性纤维缺乏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另外部分患者则主要发生老年性钙化病变。手术是有症状重度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而对于无症状患者的最佳治疗措施仍有争议。近年来微创二尖瓣修复如经皮穿刺导管治疗技术的发展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综述退行性二尖瓣反流的治疗现状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溶血是二尖瓣成形术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存在可疑的"罪犯"反流束(包括碰撞、高速、分散等特征性反流束),结合临床溶血性贫血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等特异性血液指标可作出诊断。目前认为,具高剪切应力的残余二尖瓣反流是造成溶血的必要因素,"罪犯"反流束不断冲击局部未完全内皮化的成形环或置入的垫片等是造成溶血的可能原因。术后早期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溶血的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二尖瓣成形术后溶血的处理包括药物、输血和手术治疗,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术是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溶血是二尖瓣成形术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存在可疑的“罪犯”反流束(包括碰撞、高速、分散等特征性反流束),结合临床溶血性贫血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等特异性血液指标可作出诊断。目前认为,具高剪切应力的残余二尖瓣反流是造成溶血的必要因素,“罪犯”反流束不断冲击局部未完全内皮化的成形环或置入的垫片等是造成溶血的可能原因。术后早期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溶血的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二尖瓣成形术后溶血的处理包括药物、输血和手术治疗,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术是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至2017年,成人冠心病合并重度IMR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二尖瓣成形/置换术共106例,其中二尖瓣成形56例,二尖瓣置换50例。研究主要终点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二级终点:死亡、中风、二尖瓣再次手术、心力衰竭、NYHA分级恶化、二尖瓣再次反流、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30 d、1年复合心脏事件终点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术后1年LVESVI及LVEF改善、基于SF-12评分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二尖瓣成形组再发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明显高于二尖瓣置换组(P=0.002)。结论:对于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均可获得较好的近中期临床效果;全瓣保留二尖瓣置换术更低的远期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生率可能使患者更多的获益,但要权衡人工瓣膜置换的利弊。  相似文献   

10.
二尖瓣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美国每年有超过25万名患者诊断为二尖瓣反流,欧洲的患病率和发病率相似。患者对轻度反流往往可以耐受,很少出现临床症状。然而,严重二尖瓣反流患者的左心室因反流量过大而代偿性扩张,最终导致收缩功能障碍。左心房压力也因为反流而增大,容易导致房颤和肺动脉高压。如不加以治疗,患者最终会出现心衰乃至死亡。二尖瓣反流预后较差,有症状而未行手术者年死亡率在5%左右,而出现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治疗策略及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本中心实施手术治疗的65例PDA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轻度二尖瓣反流16例、中度反流26例、重度反流23例,其中41例行介入封堵术,19例行左侧经胸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3例成人患者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者行体外循环下PDA结扎及二尖瓣成形术,2例左室明显扩大伴重度二尖瓣反流、心功能低下者先行PDA封堵后2周再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成形术。术后3月随访复查心脏彩超了解二尖瓣反流情况。 结果:围术期无死亡。PDA术后均无残余分流。8例术前有反复肺部感染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5天后顺利脱机,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单纯处理PDA的患者(共60例),术后3月心彩超提示:二尖瓣无反流26例,轻度反流24例,中度反流10例,无重度反流病例。行体外循环手术者术后均恢复良好,3例一期手术者术后二尖瓣反流为轻度以下,2例分期行成形者术后二尖瓣反流为轻度、轻偏中度。 结论:对PDA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单纯处理动脉导管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对合并极重度二尖瓣反流伴左室扩大、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分期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循环杂志》2021,(4):407-411
二尖瓣反流是人口老龄化社会中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如未得到有效治疗,5年死亡率达50%。由于传统手术创伤较大,很多患者基础状态不佳,仅有2%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接受外科治疗。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通过微创路径,无需心脏停跳和体外循环辅助,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即可完成对二尖瓣疾病的治疗。近十多年来,二尖瓣反流介入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系统综述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及中国二尖瓣反流介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经验。 方法 分析4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8例;年龄1~52(9.5±10.7)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动脉导管直径3~11(6.84±2.10)mm,合并二尖瓣反流10例为轻度反流,16例中度反流,15例重度反流。37例患者的二尖瓣未进行处理,其中16例通过左胸侧后切口结扎动脉导管,21例单纯行介入封堵;2例患者因同时伴有重度三尖瓣反流而在体外循环下同期施行了三尖瓣成形术;2例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首先一期行PDA封堵术,封堵术后2周体外下一例行二尖瓣置换,一例二尖瓣成行术。 结果围术期无死亡,PDA术后均无残余分流,3例术前有反复肺部感染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5天后顺利脱机,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术后1周、1月、3月复查瓣膜反流情况。单纯处理PDA的患者(共37例),术后心彩超提示: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二尖瓣反流均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二尖瓣反流略有减少。术后3个月时二尖瓣无反流19例,轻度反流13例,中度反流5例,无重度反流病例;行体外循环手术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两例一期手术者术后二尖瓣反流为轻度以下,分期行成形者术后二尖瓣反流为轻中度 结论对动脉导管未闭合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取单纯PDA结扎或者封堵,可有效减轻心脏负担,改善二尖瓣反流状况。对于一般情况较重不能耐受一期手术的患者,可行分期手术,一期先行PDA封堵术,缓解了二尖瓣反流和肺动脉高压情况,可有效地降低了二期二尖瓣手术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4.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左室压力增大、左心室肥厚时,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外科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二尖瓣修复或置换,使手术风险增加。部分二尖瓣反流在主动脉瓣狭窄解除后有所改善,但术后仍存在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预后较差。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与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或经导管二尖瓣置入术(TMVI)为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提供了一种侵入性更小的治疗手段。在心脏瓣膜病进入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时代,联合瓣膜病患者应如何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分级次二尖瓣球囊扩张预防二尖瓣反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PBMV)引起二尖瓣反流(MR)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我们采用分级次扩张法和改良Inone法对人体病变二尖瓣和硅胶二尖瓣模型进行体外球囊导管扩张实验,并对132例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其中分别以分级次扩张法96例,Inone法36例进行PBMV的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1)PBMV引起二尖瓣反流的原因除与瓣膜钙化程度重、瓣下结构紊乱有关以外,瓣口面积小、交界粘连处夹角小是一个重要原因。(2)分级次扩张可使交界粘合处夹角呈渐进性扩大,扩张时不易引起瓣膜撕裂和二尖瓣反流。两组比较Inone法扩张组二尖瓣反流发生率为16.7%,分级次扩张组无二尖瓣反流病例,并且术中其他并发症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后者也明显低于前者。结论球囊导管分级次扩张可有效地预防二尖瓣反流,是治疗二尖瓣狭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并比较国产机械锁定及弹性自锁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介入修复(TEER)器械在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中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的方式纳入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22年5月—2023年4月因心力衰竭合并中重度或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行TEER手术的患者。根据使用的手术器械将患者分为Clip2Edge组和ValveClip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及术后30 d随访指标。主要终点指标为术后30 d器械成功率, 次要终点指标包括术后即刻技术成功率以及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及脑梗死、严重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纳入60例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 其中ValveClip组26例, Clip2Edge组34例, 年龄(63.8±9.3)岁, 女性24例(40%)。两组患者年龄、心功能、合并症等基线指标, 二尖瓣反流4+比例[19例(73%)比29例(85%)],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220.8±91.2)ml比(210.8±71.7)ml],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即刻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完成术后30 d随...  相似文献   

17.
二尖瓣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尖瓣成形术是外科治疗二尖瓣反流的有效方法之一,且术后并发症少。现从外科解剖、手术时机、手术修补技巧、术后处理、手术疗效等方面对二尖瓣成形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近期,笔者对121例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1例中,男46例,女75例;年龄18~68岁,平均32.4岁;单纯二尖瓣狭窄(MS)94例,MS并二尖瓣反流(MR)12例.并主动脉瓣狭窄(AR)9例、并三尖瓣反流(TR)6例,合并房颤(AF)46例。均接受华法令治疗3~6周。  相似文献   

19.
二尖瓣反流(MR)是临床常见瓣膜疾病,传统外科二尖瓣修复和置换治疗手术创伤大、风险较高。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是一种经导管通过心尖或股静脉路径将人工瓣膜送至二尖瓣位置治疗MR的微创疗法,目前已在临床逐步开展。TMVR围术期成像主要采用超声心动图、多排CT技术;TMVR治疗系统包括Tendyne、Intrepid、Cardiovalve、AltaValve、Evoque、HighLife系统,对MR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各类系统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LVOT梗阻、瓣膜错位、瓣周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二尖瓣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对功能性和退行性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6个月的瓣膜功能、心脏逆重构和心功能变化情况,并总结超声心动图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二尖瓣TEER且完成6个月随访的93例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组和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M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瓣膜特征参数、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瓣膜功能、心腔容积和心功能指标。评估手术疗效,并总结超声心动图应用经验。结果:93例患者中,FMR患者71例,DMR患者22例。与FMR组比,DMR组患者二尖瓣前叶长度较短,对合缘高度较低,对合深度较浅,瓣叶栓系比例较低,瓣环内外径较短,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绝对值较高(P均<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二尖瓣反流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均<0.05),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较术前有所升高(P <0.05)。其中,F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