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刘艳丽 《河南中医》2013,(12):2149-2150
目的:观察定眩汤结合提牵旋转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患者采用自拟中药定眩汤内服,15d为1个疗程,提牵旋转法治疗3d一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半年后随访,临床治愈13例,占37%;显效16例,占46%;有效5例,占14%;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为97%。结论:定眩汤结合提牵旋转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颈项牵旋整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美云  闫战益  唐海峰 《光明中医》2008,23(8):1170-1171
目的:观察颈项牵旋整合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颈项牵旋整合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6例中,临床治愈者40例(70.4%);临床明显好转者10例(17.9%);临床有效者3例(5.4%);总有效率95.7%。结论:颈项牵旋整合手法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侧头提牵法治疗颈椎病51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侧头提牵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颈椎病患者采用侧头提牵法进行治疗。结果516例经1~3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480例,好转27例,差9例。结论侧头提牵法具有舒筋活络、解除粘连、矫正椎体错位的功效。对颈椎病患者采用侧头提牵法治疗,疗效确切,且手法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膏摩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膏摩配合手法治疗和单纯手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o%、6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膏摩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的核心技术"四步十法",矫正、整复错位颈椎小关节,配合牵引理疗治疗颈椎病颈型10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牵引理疗治疗颈椎病颈型95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6.92%,对照组为41.05% 治疗组总有效率99.07%,对照组为73.96%.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颈型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步理筋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步理筋手法与口服颈痛颗粒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对比的方法,观察三步理筋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26例,显效3例,无效1例。结论:采用三步理筋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疗效确定,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客观评价仰卧牵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5.37±12.77)岁;病程最短5月,最长13年;医者先在颈部作理筋手法后,用仰卧牵枕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周。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各方面较治疗前都有较大的改善,治愈20%,显效46.67%,好转30%,总有效率96.67%。结论:仰卧牵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和中频脉冲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的VAS评分。结果:一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颈、肩、背部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卧位牵顿”这一创新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肌电图的影响,为该手法的治疗作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卧位牵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机械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结果:卧位牵顿手法对改善F波传导速度优于牵引疗法。结论:“卧位牵顿手法”是一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的创新技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康宁胶囊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每日1次,共20次。试验组在推拿手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颈康宁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共20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3.3%,显效率46.8%,有效率18.7%。对照组治愈率26.7%,显效率43.3%。有效率23.3%,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康宁胶囊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针刀松解剥离结合药物注射配合推拿对218例颈椎病眩晕患者治疗1-5疗程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80人经1个疗程达临床治愈,36人经2-3个疗程治愈,2人经3-5个疗程显效。有效率99.1%。结论:针刀联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高、安全、无风险,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38例15~30岁青少年颈椎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颈椎X片的分析,探讨诊疗对策。方法:统计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行DR-X线摄影机摄颈椎正位、中立位侧位、张口位平片检查,按照颈椎病诊断标准测量分析。结果:本组临床症状体征以颈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为主;本组X片改变以颈椎小关节的紊乱引起颈椎失稳为主,以曲度的变直/反曲和椎体的轻度旋转错位为最突出的表现。结论:青少年颈椎病的眩晕/头晕症状与交感神经激惹引起椎动脉痉挛有关;青少年颈椎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因X片特点是脊柱在水平、垂直、及旋转3D空间的复杂错位,故手法复位应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扳法的应用需谨慎;中药的治疗不仅需要舒筋活络、活血通脉,还须注意对情志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牵引、中药熏蒸配合颈前筋膜扩张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运用牵引中药熏蒸配合颈前筋膜扩张术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5例,总有效率为91.4%。结论运用牵引中药熏蒸配合颈前筋膜扩张术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ET)影响,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及治疗机制。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计24例,予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功能总评分、眩晕症状评分、日常生活和心理影响评分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症状功能评分、眩晕症状评分、日常生活和心理影响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血浆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结合针刺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推拿结合针刺改善颈部血液循环,降低血浆内皮素等缩血管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和电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对差异性。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78例和电针组8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温针组总有效率91%,电针组总有效率88·8%,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神经根型颈椎病温针组治愈率为33·3%,电针组治愈率为5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温针组治愈率为57·1%,电针组治愈率为30·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根型电针组临床治愈率优于温针组,椎动脉型温针组临床治愈率优于电针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TCD检查两侧椎动脉血流参数指标情况。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查两侧椎动脉血流参数指标Vp(收缩峰期内的最高血流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五步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取自创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4次后,观察2组ADL评分和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3.3%(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创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远近结合针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颈椎病患者,采用远近结合针法进行治疗,主要选取颈夹脊穴,落枕穴,悬钟,跗阳,金门,并随病机配穴,随病理分型配穴.结果1)风寒湿型和颈型、神经根型的患者为多,疗效亦佳.2)病程短者,疗效优于病程长者.结论远近结合针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50例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揭子慧  张玮 《山西中医》2007,23(4):58-59
目的:观察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针刺人迎穴为主并配合人中、内关、太冲;对照组针刺风池、夹脊穴。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愈2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