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子靶向治疗与中医抗肿瘤机理。方法:通过对“辨靶论治”与“辨证论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个体化治疗”与“三因制宜”等理论分析。结果与结论:“分子靶向治疗契合了中医所蕴含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并与中医药抗肿瘤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3.
吴天强 《光明中医》2008,23(1):86-87
辨证论治病是中医的精髓,中医治疗最讲个体化。同一种疾病,因每一个人的个体差异,表现的证型不同,治疗方法迥异,不同的疾病,若证型表现一样,可用同一方法治疗。所以,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是中医学的奥妙所在。笔者不揣浅漏,以病案的方式,谈一下自己二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对中医学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4.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由于所病脏腑与经脉的不同而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诊时虽然在临床上出现了同一症状,但是由于所病脏腑不同,因而不能采用同一方法来治疗。古有明训“宁失其穴,毋失其经”,在临床上我们应该辨明病在何脏,然后选穴治疗。又如病位不同,诊断亦异,如急性腰扭伤与落枕,由于病有上下,诊断不同,但如疼痛在于同一经脉,则可在同一经脉选穴治疗。现试举病例予以说明。同病异治1.失眠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常取印堂、神门、三阴交治疗,但有的病例有效,有的无效,这就是由于症状虽然同是失眠,但所病脏腑不同因而选穴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5.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洪泽县人民医院(223100)汤雅顺关键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法则。今从临床实践中选出几则病例,以阐明这两种治则运用的规律特点。1失音的同病异治例1.陈某,男,56岁。1990年2月10日初诊。患者体...  相似文献   

6.
哈虹 《国医论坛》2012,27(5):44-45
"同病异治"一语首见于《素问》,而"异病同治"则是后人根据"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相对性词语,并作为中医治疗上的一大特色。"同病异治"一语在《素问》中有两种含义:一是  相似文献   

7.
刘颖  姚莉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0):629-630
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属中医心悸范畴。同一疾病 ,病机不同 ,治法各异。临证过程中 ,导师常从以下两方面辨证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1 从脾治心 气血兼顾《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 :“发汗过多 ,其人叉手自冒心 ,心下悸 ,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汤主之。”又云 :“伤寒 ,脉结代 ,心动悸者 ,炙甘草汤主之。”此二条分别指出了心阳虚及心阴阳两虚的证治。心气充沛 ,气血充足 ,是维持正常心力、心率和心律的基本条件。若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或久病失治而致脾失健运 ,气血亏虚 ,则心神失养 ,而出现心悸 ,故治宜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女 ,6 2…  相似文献   

8.
浅谈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为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高血压起病缓慢,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疼、心悸、易疲劳等,有许多患者无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检或心、脑、肾等器官发生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咳嗽一证临床多见,其病因繁杂且涉及的范围较广,在诱发咳嗽的诸多病理因素中湿邪不容忽视,王丽华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湿与热、痰、风、寒等难解难分,同时又与病位相关,由此引发的咳嗽病程长,缠绵难愈,笔者在同病异治原则的指导下对湿邪咳嗽进行探讨,同时把王丽华治疗湿邪咳嗽的验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顽固性咳嗽、难治性咳嗽提...  相似文献   

10.
同病类证的提出,对于如何发展中医辨病论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总是强调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忽视了辨病论治,事实上张仲景的"方证相应"理论就蕴含"辨病论治"思想的萌芽。辨病论治是辨证论治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扩展和延伸,是扩大中医药影响,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途径。复方丹参滴丸能在美国FDA顺利通过二期临床试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将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作为适应症,与国际惯例和现代医学实行了接轨。我们需要在进一步发扬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丰富中医辨病论治的实践,这些取决于我们能否突破常规,为这一创新思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和探讨针灸疗法在"异病同治"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肝郁脾虚型"11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和105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均采用"肝脾同治"的针灸疗法施治3个月,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血压值或痛经症状积分等改变情况。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总有效率为98.26%,原发性痛经组总有效率为96.30%,单纯性肥胖病组总能有效率为97.14%。结论:"肝脾同治"针灸疗法对肝郁脾虚型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原发性痛经和单纯性肥胖病("同证异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说明针灸疗法"异病同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和探讨针灸疗法在"异病同治"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肝郁脾虚型"10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和105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均采用"肝脾同治"的针灸疗法施治3个月,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痛经症状积分等改变情况。结果:原发性痛经组总有效率为96.30%,单纯性肥胖病组总能有效率为97.14%。结论:"肝脾同治"针灸疗法对肝郁脾虚型的原发性痛经和单纯性肥胖病("同证异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说明针灸疗法是"异病同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温补脾肾、化瘀利水法治疗脾肾阳虚夹湿瘀型糖尿病肾病水肿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脾肾阳虚夹湿瘀型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降糖、降压、降脂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补脾肾、化瘀利水法治疗,口服中药汤剂,以金匮肾气丸、大黄座...  相似文献   

14.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理论在多器官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宗江  刘昆  张新雪  牛建昭 《中医杂志》2005,46(10):727-729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肝、肾、心、肺等器官纤维化、硬化的研究中,寻找通治多器官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为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方法:通过对1999年-2009年期间有关肝郁脾虚证在临床报道方面文献整理、归纳,统计并分析肝郁脾虚证的相关疾病病种、证型诊断标准、基本方及药物配伍、临床疗效等内容,以期探析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结果:666篇文献中肝郁脾虚证涉及疾病73种,对其中83篇文献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证型的诊断多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自拟。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的基本方加减化裁,或辅以西药联合用药,或配合穴位敷贴、推拿加温灸等方法。总样本量达7 481例,治疗组4 455例总有效率92.1%。结论:在相关疾病病种中,肝郁脾虚证出现在肝病、胃部疾病和肠道疾病的频次最高,逍遥散仍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代表方,而白术、柴胡、茯苓、白芍、甘草使用频率高于其他药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病患者继发认知障碍是老年人群的常见并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影响长期生存质量,心血管病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脑灌注不足,脑部病变,继而引起认知障碍,心血管危险因素也会增加患者继发认知障碍的风险,积极寻求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尤为重要。中医基于“整体观念”提出“心脑相通”,心脑相通共主神明,心伤可累及脑,导致神志异常,是心血管病继发认知障碍的病因。后世医家基于“异病同治”和心脑相通,提出“心脑同治”。“心脑同治”包含两种含义,一为不同疾病归同一病因病机,可用同一方法治疗;二为异病共存,针对相同危险因素进行治疗。该文系统探讨了心血管疾病继发认知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心脑同治的防治策略,认为气血不足是基础,瘀毒互结阻脉、损窍是关键,调畅气血,活血解毒通脉、通窍为其主要治法,以期丰富“心脑同治”的理论内涵,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继发认知障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12月。检索中医外治法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7个RCT研究,共138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699例,对照组6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外治法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有效率[OR=5.00,95%CI(2.93,8.53),P<0.00001]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治疗后观察组在肛门排气恢复时间[SMD=-2.33,95%CI(-2.99,-1.66),P<0.00001]、肛门排便恢复时间[SMD=-2.18,95%CI(-2.98,-1.37),P<0.00001]、肠鸣音恢复时间[SMD=-2.29,95%CI(-2.91,-1.66),P<0.00001]、胃管留置时间[SMD=-1.72,95%CI(-2.82,-0.62),P=0.002]、饮食恢复时间[SMD=-0.70,95%CI(-1.09,-0.31),P=0.0004]及住院时间[SMD=-1.92,95%CI(-2.52,-1.33),P<0.00001]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但纳入RCT的文献质量不高,且数量有限,今后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的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19.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特色之一,"病异"能够"同治"的关键在于"病"虽异而"证"相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恰是中医学的思想基石。当归四逆汤有温经通脉之功,现代适用的疾病谱广泛,内科、外科、妇科的多种不同疾病,只要符合血虚脉道失充,寒凝血脉滞涩的病机要点,即同属血虚寒凝证,皆可根据"异病同治"的理论用之取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优势,彰显了古方今用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