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穴位注射及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每组35例。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Fugl—Meyer评分(FMA)对疼痛、水肿、上肢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浮针疗法对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肩手功能损伤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等进行评定,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30%;治疗后患者上肢的损伤程度、疼痛症状、运动功能等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凯  华兰英  叶晓娟 《新中医》2012,(10):99-10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火针治疗,隔天治疗1次,15天为1疗程;对照组31例给予现代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in,15天为1疗程一观察,瞄床疗效、疼病情况及上肢功能。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简化Fugl—Mever量表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成3组各16例.电针组分别选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外关、合谷穴针刺加电;康复组综合运用运动及作业疗法;针康组则采用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四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肿胀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电针组及康复组比较,针康组各项评定结果更优(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振强 《吉林中医药》2009,29(5):416-417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运用Fugl—Meyer(FMA)评分法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明显(P〈O.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舒筋通络汤熏蒸及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疗程为30天。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综合评定。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舒筋通络汤熏蒸及弥可保注射液穴注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疗程为30天。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另1进行综合评定。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筋活络洗剂治疗中风后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采用舒筋活络洗剂浸浴患肢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照组22例,采用单纯康复功能训练,每天1次,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定患肢的运动功能,视觉模拟类比评分(VAS)评定患侧肩关节疼痛状况。结果: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类比评分(VAS)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络洗剂治疗SHS可有效缓解瘫痪侧肢体的疼痛,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中风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中风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腕踝针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2例。在内科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腕踝针组予腕踝针治疗,穴取患侧上4区、上5区、上6区;常规针刺组予针刺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等,两组均每次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腕踝针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SHS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FMA-UE、MBI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腕踝针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高于常规针刺组的90.6%(29/32,P<0.05)。结论:腕踝针可有效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金黄膏外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加金黄膏外敷治疗,治疗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87%)亦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结论金黄膏外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田韵 《四川中医》2013,(9):99-101
目的:观察温阳通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温阳通痹汤联合温针灸联合治疗,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膝关节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动性疼痛评分、压痛点疼痛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活动范围评分、步行距离评分显著升高,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通痹汤内服配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标本兼顾,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针刺手膝痛穴治疗膝骨关节炎膝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手膝痛穴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单纯针刺手膝痛穴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在两组患者初次治疗前后即刻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比较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初次治疗前后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手膝痛穴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见效快、疗效好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1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上肢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其评分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根据治疗前后腰腿疾患治疗成绩评分(JOA)计算改善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视神经模拟疼痛评分(VAS)作为疼痛评定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以治疗组为优(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之76.32%(P〈0.05);各疗程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针疗法治疗FBSS疗效肯定,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针刺无疼痛、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赵素萍 《河南中医》2014,(9):1823-182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降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 ADL指数评定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例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步说明本法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有良好疗效,且该法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同时也为扩大醒脑开窍针法的运用范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1疗程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提高治愈率及疼痛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141例及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122例,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32,P=0.027),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刺疗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简化McGill量表评定“项八针”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3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及治疗2个疗程后运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的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VAS以及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高度显著差异( P<0.01);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PRI情感项及PPI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组的PRI感觉项、PRI总分及VAS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PPI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及VAS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 P<0.01)。结论:“项八针”能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程度,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临床治疗作用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滞针术配合电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1例患者随机分为滞针组(68例)和电针组(63例),两组均取腰3-5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等穴予电针疗法,滞针组同时选阿是穴施用滞针术。两组均治疗14次,观察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滞针组、电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8.9%,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滞针组减少幅度大于电针组(P0.05)。结论滞针术配合电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