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机对家兔肝脏实施震波冲击实验,并用硝酸镧示踪和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亚显微定位技术对兔肝组织进行电镜研究。观察显示:实验组肝见镧颗粒穿过细胞膜进入胞质,并围绕线粒体呈颗粒状沉积或选择性地进入线粒体;毛细胆管腔及紧密联接区和肝细胞间隙均有镧颗粒沉积,紧密联接区及肝细胞间隙亦见异常的碱性磷酸酶反应物。超微结构示线粒体肿胀、膜破坏及内质网扩张。结果表明,震波作用的靶细胞单位是膜结构和线粒体,其早期损伤效应是细胞膜性结构的通透性增高及完整性的丧失,进而导致亚细胞结构改变和生化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朱永宏  李学荣 《医学争鸣》1995,16(3):188-190
作者用硝酸镧作为超微结构探针,对犬晕厥心肌和梗塞心肌的细胞膜性结构通透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晕厥心肌可见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形成,细胞内仅有少量镧颗粒沉着,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等膜性结构完整。梗塞心肌可见大量镧颗粒通过破损的胞膜沉积于胞浆和线粒体内,说明晕厥心肌发生过程中膜性仍保持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衰竭心肌细胞膜及线粒体膜镧通透性改变的初步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例心功能处于不同状态心脏病人活检心肌标本硝酸镧示电镜观察结果显示:5例均有镧颗粒进入心肌细胞内,分布于肌原纤维及线粒体,并部分进入线粒体内,使线粒体显像,进入细胞内,线粒体内镧颗粒的多少与心功能状态一致,反映了衰竭心肌细胞膜及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提示生物膜通透性损伤参与心肌细胞衰竭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形态计量方法对从低海拔(397米)移居到高海拔(3416米)一周(急性)、四周(亚急性)及返回到低海拔四周(恢复)的Wistar大鼠海马CA3区的突触、锥体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定量研究观察。结果:急性组主要表现为线粒体数量增加,粗面内质网池轻度扩张和脱颗粒。亚急性组海马锥体细胞肿胀、粗面内质网明显分布紊乱、脱颗粒和断裂;核糖体减少,线粒体不同程度肿胀、嵴断裂、数量减少、外膜膨出和变形。髓鞘变性。树突棘中的棘器减少,轴突和树突内的线粒体也发生肿胀、嵴断裂。轴棘、轴树突触间隙宽度变窄(P<0.01)。突触小泡数量减少(P<0.01)。恢复组海马锥体细胞内部分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仍未完全恢复正常。其它细胞器已恢复正常,突触超微结构恢复正常。本文讨论了高原环境对大鼠海马影响以及返回平原后自然恢复的可能性,并对形态改变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林海  刘煜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7):1216-1218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点海马CAI区超微结构以及中药川芎嗪对该区影响,、方法采用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CAI区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实验组海马CAI区超微结构的改变总体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表现为:再灌注6h(B1组)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稍肿胀,线粒体结构无明显变化;神经细胞内仅部分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再灌注12h(B2组)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肿胀,线粒体结构无明显变化;未与星形胶质细胞相连的神经细胞,胞浆内线粒体肿胀、轴突内线粒体空泡化;与星形胶质细胞相连的神经细胞,内质网脱颗粒,线粒体无明显改变,结论川芎嗪不仅直接保护脑神经元,而且通过保护星形胶质细胞而间接起到保护和修复受损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肺泡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应用电镜和硝酸镧示踪电镜技术,对模拟6000m高原缺氧48h大鼠肺泡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急性低压缺氧可引直肺泡超微结构的明显改变。其主要改变如下:(1)肺泡上皮和肺泡隔内有许多镧颗粒:(2)Ⅱ型肺泡细胞损伤:(3)肺泡隔内毛细血管床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性捆绑应激紧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采用捆绑器每天捆绑6h,21d后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细胞器减少,粗面内质网局部扩张井脱颗粒;线粒体肿胀,嵴数量减少;脂褐素增加;核膜内陷,核内外有空泡。结论 慢性捆绑应激导致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退化。  相似文献   

8.
SARS病原导致人体脏器发生的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SARS死亡患者的尸检标本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SARS病原体引起人体多个脏器的超微结构发生病理变化,表现为肺泡壁增厚,肺泡腔有絮状渗出物、间质可见纤维素及少量炎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断裂,线粒体肿胀;脾和淋巴结细胞膜崩解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在病变组织中可见少量病原颗粒。提示:SARS病原引起人体的细胞免疫病理反应,引起机体多个脏器,特别是肺、心及免疫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60Co-γ射线全脑常规照射后大鼠血脑屏障(BBB)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依次为对照组、10 Gy组、20 Gy组、30 Gy组和40 Gy组,每组4只。60Co-γ射线全脑常规照射,2 Gy.次-1,5次.周-1,照射后16 h用镧示踪电镜化学技术观察大鼠BBB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对照组镧颗粒局限在血管腔内;10 Gy组紧密连接处见镧颗粒沉积;20 Gy组镧颗粒弥漫性地分布于神经细胞间隙;30 Gy组镧颗粒进入神经细胞内,并分布于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表面;40 Gy组镧颗粒弥漫分布于脑组织细胞间和细胞内,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失去正常形态,结构破坏。结论:全脑常规外照射后大鼠BBB均出现病理改变,且射线具有降低及破坏BBB功能的作用,在全脑放疗期间随照射剂量的变化而呈规律性改变,具有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
受染小鼠灌胃哌喹6.4mg基质/kg,1h后部分疟原虫滋养体食泡膜肿胀;但色素颗粒仍为单个矩形晶状体。2h后色素颗粒多呈长梭形;4h后大部分滋养体食泡膜肿胀,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及食泡腔内出现螺纹  相似文献   

11.
TheUltracytochemicalEffectsofHighEnergyShockWaveonRabbitLiverZhangDongsheng(张东生)①JinLiqiang(金立强)HongDarong(洪大蓉)LaboratoryofEl...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急性低压缺氧条件下,大鼠血脑屏障通秀性的变化特点,为阐明低压缺氧作用下脑功能障碍的可能机理及临床上特殊病例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生理学依据。方法:选择在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000m急性低压缺氧暴露组。实验组动物于低压舱内,以20m/s的速率上升,至5000m,停留5hm,而后以20m/s的速率下降至地面;出舱后立即经心脏灌注硝酸镧固定液,开颅取脑,制成切片,置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急性低压缺氧暴露5h后即刻,即可见镧颗粒通过大鼠脑皮质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沉积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浆内、细胞核膜上以及血管周围,弥漫性地分布于脑间质细胞间隙,并附着于神经细胞膜上,而对照组大鼠,镧颗粒仅滞留于大脑皮层的毛细血管腔内。结论:5000m以上低压缺氧连续暴露5h,可引起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这可能在低压缺氧导致脑水肿的发生以及脑功能障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确定临床上特殊病例的治疗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清肺饮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昆明系小鼠制作流感病毒肺炎(IVP)模型,分别于第6天和第12天取出肺组织,观察清肺饮对其病理变化的影响.光、电镜检察发现:IVP小鼠肺组织出现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间质性肺炎,肺泡腔内大量炎细胞渗出、浆液渗出,肺泡壁增宽、结构不清;肺泡Ⅰ型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浆内可见到大量吞饮小泡、毛细血管基底膜破坏,肺泡Ⅱ型细胞核不规则、胞浆内线粒体明显肿胀,内质网扩张、板层体排列紊乱,上皮细胞间连接受损;感染第12天比第6天有所加重,且细胞浆内可见到许多空泡形成.组织图像定量分析发现:IVP小鼠病灶面积百分率及灰度值显著增加.清肺饮可以明显减轻IVP小鼠间质性肺炎,减少IVP小鼠病灶面积百分率和灰度值.  相似文献   

14.
雨蛙素诱发的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毛细血管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实验性急性胰腺炎时胰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探讨其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采用皮下注射雨蛙素建立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胰腺毛细血管形态细胞的变化。结果:毛细血管腔内表面不规则,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增大、线粒体肿胀、内皮细胞向腔内的突起增加,内皮细胞胞质内蚕饮小泡及“窗孔”数量均明显增加。结论: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存在胰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推测其与胰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有关,并导致胰腺局部区域血液灌流不同,最终引起组织缺血,加速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红花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组口服红花提取物,分离各组肝组织细胞线粒体,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形态学改变,检测MDA和SOD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的水平。观察线粒体膜势能和线粒体ATP的水平改变,并观察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变化,以研究红花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结果 正常组大鼠肝线粒体排列整齐、形态正常,对照组的大鼠线粒体肿胀且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且大小不一致,而实验组线粒体的肿胀、结构不清晰、大小不一等情况有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线粒体中MDA的水平明显升高,而SOD的含量明显下降,红花提取物处理则能明显降低线粒体MDA的水平,并提高SOD的含量;与正常组相比,肝纤维化大鼠的线粒体膜势能明显降低,而红花提取物处理能够提高线粒体膜势能;大鼠由于肝纤维化可加重消耗肝细胞线粒体中的ATP,而红花提取物能明显减少大鼠线粒体中的ATP消耗。与之一致的是,实验组大鼠线粒体中的磷氧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红花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大鼠肝纤维化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能维持肝细胞线粒体ATP水平、呼吸控制率及磷氧比来保护线粒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65例尖锐湿疣及27例假性湿疣进行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尖锐湿疣的组织病理特征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表皮内散在或群集的空泡细胞,真皮乳头部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其周围有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假性湿疣外型呈乳头瘤样突起,其粘膜上皮与正常粘膜相似,呈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的空泡样,无异形性,粘膜上皮包绕的疏松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扩张。尖锐湿疣的超微结构特征为表皮各层细胞核增大、肿胀,有些增生的核中可见1~3个核内小体及染色质间颗粒和染色质周围颗粒;假性湿疣未见核内小体,亦未见染色质间颗粒和染色质周围颗粒,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扩张。以上不同点有助于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应用常规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法,观察用高碘饲料喂养不同时间的昆明种雄性小鼠的甲状腺样品,发现随着给碘日数的增加甲状腺的超微结构改变愈明显,表现为滤泡腔扩大,滤泡上皮呈扁平形,细胞游离面微绒毛少,线粒体肿胀,RER扩张;基膜厚薄不均,间质及其中毛细血管减少。根据观察所见结合文献资料提出高碘致甲状腺肿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能冲击波(HESW)处理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和人体胃腺癌细胞株(SGC一7901)后,发现两肿瘤细胞线粒体肿胀扩张,嵴扭曲变形,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TCC之核染色质溶解,严重者核膜破裂,核内容物外溢。本组用电镜图象的立体定量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冲击波与肿瘤细胞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HESW电压越高,肿瘤细胞受损越重,相同条件冲击波处理后TCC比SGC-7901受损更为显著。本实验表明HESW主要损伤肿瘤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干扰其代谢和功能,从而抑制其生长;HESW能量大小与肿瘤受损程度有关;HESW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9.
大鼠肝再生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PT)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肝70%部分切除(PH)制作肝再生模型,断头取肝分离线粒体后,通过检测静息态和不同浓度钙离子诱导下线粒体悬液在540 nm处光密度值(D540)变化来观察线粒体PT的时相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肝再生早期(PH后0~24 h)和后期(PH后120~168 h)都表现为肝线粒体先收缩后肿胀,也即通透性先下降后增高;同时大鼠肝再生早期肝线粒体可明显抵抗钙离子的诱导作用,而PH后24 h和168 h组的大鼠肝线粒体对钙离子的诱导非常敏感.环孢素A(CsA)可阻断钙的诱导作用.结论: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PT出现明显规律性改变,这可能与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变化以及肝再生的启动和终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