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很常见,主要包括阵发性心动过速、非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1 阵发性宣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其特征是突然发作和突然终止。常见于无明显心脏病的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电生理研究已经证明折返是引起大多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机理。典型的PSVT包括房室结折返和房室折返两种:占PSVT的90%左右。窦房结内折返及房内折返不到10%。房室结的折返环是由房室结内的慢-快双通道构成,由慢通道顺传,快通道逆传形成的折返,称典型房室结折返性PSVT,相反者称为非典型房室结折返性PSVT。房室折返性PSVT的折返回路为正常房室传导通路与旁路的结合,房室旁路只向逆行方向传导。冲动顺行从心房沿房室结、希氏-浦肯野系统到达心室,然后经隐匿的旁路逆行返回心房。这种心律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一例非常独特的复发性宽QRS心动过速。窦性心律时PR间期及QRS形态正常,快速心房起搏时出现左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的预激图型。电生理检查证实其副束具有前向传导延缓及渐减性传导的特性,其心动过速符合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特点。诱发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QRS形态正常,其后则为与快速心房起搏形态相同的宽QRS。在心动过速中心室期前刺激能夺获心室及心房而不造成心动过速的中断或节律重整。作者认为此例心动过速的机制最可能是房室结内折返伴有前向传导延缓的旁观者房室副束。文中详细地讨论了本例与结室副束(Mahaim Fiber)所致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问题。就作者所知,本例是文献上具有此种独特机制的心律失常的第1例报告。  相似文献   

3.
<正>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PSVT)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系由三次以上的房性或结性早搏所组成,心率在每分钟120次~250次之间,其特征是突然发作和突然终止。PSVT的发生机理主要是折返、认为激动在传导系统的某一部分发生折返而引起心动过速。折返可发生于窦房结、心房、房室结或大折返回路—包括沿顺行方向通过房室结内的正常传导和房室旁道的通行传导。一、PSVT的临床特征心动过速突然发作和突然终止,可能持  相似文献   

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大多数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大部分室上速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分别称为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  相似文献   

5.
王林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32-173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大多数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的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大部分室上速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分别称为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此外,还可利用隐匿房室旁路。在全部室上速的病例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约占病例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病机制是由于房室结内存在传导速度和传导路径不同的双径路.本文患者根据心电图及梯形图对房室结双径路的分析,提示快-慢径路不应期不一致,并在快-慢径路间发生折返,导致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说明单个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发心房期前收缩复合征.笔者旨在通过分析该病例临床资料对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病机制加以复习,使临床医师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观察心律平对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性电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心律平对房室旁道和房室结双径道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旁道尤为明显。该药能阻断旁道的前向和逆向传导,延长其不应期。并使房室结传导的文氏阻滞点和2:1阻滞点提前,从而有效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动过速23例,其中19例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17例转复;4例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3例转复,总的效率为87.0%,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劲  吴明 《海南医学》2002,13(12):180-180
目的: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时V1导联假r'波对鉴别室上速的发生机制及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消融的7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和70例隐匿性房室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时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找出心动过速时逆传p'波在不同导联中的位置及与QRS波的关系。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发作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肢导联无逆传p'波,而V1导联有假r'波43例,发生率59.7%;肢导联有假s波,V1导联有假r'波15例,发生率20.8%;12导联有假q波1例,发生率1.4%;12导联均无逆传p'波13例,发生率18.1%。隐匿性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V1导联示发现有假r'波。本文资料显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发作时,V1导联出现假r'波共58例,总发生率80.5%,V1导联假r'波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诊断的特异性100%,敏感性80.5%。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V1导联假r'波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的诊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是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的一种简捷、准确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1):1619-161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ficular tachycardia,PST)简称室上速,是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以上的、发作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总称。但习惯上所说的室上速是指突然发作、突然中止、心室率基本匀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包括折返性(窦房结、房内、房室结、房室等处的折返)心动过速、自主性(心房和房室交界区自律性增高)心动过速以及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等数种。而不包括阵发性房颤、房扑和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室上速还可以伴发一些其他情况,如房室传导阻滞、差异传导、束支传导阻滞等,为该病的院前诊断增加了难度,临床上常与窦性心动过速、房扑、特别是室速鉴别。  相似文献   

11.
Adenosine, used to terminate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 is often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tachycardia.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induction of SVT with adenosine in a 36-year-old man presenting with recurrent palpitations. After a short run of conduction via both slow and fast pathways, SVT was induced following a long PR interval. The long PR interval resulted by conduction via the slow pathway due to the preferential conduction block by adenosine over fast pathway. The notching at the terminal part of QRS during antegrade slow pathway conduction and during tachycardia indicated activation of the atrium via retrograde fast pathway. This electrocardiographical feature confirmed the mechanism of the tachycardia as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静注心律平对心脏的急性效应,观察了54例受检者给药前后体表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显示,心律平可显著延长P—R间期及QRS间期(P<0.01),并轻度延长QTc间期(P<0.05),对R—R间期及JTc间期则影响较小,表明心律平对房室传导及心室肌除极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避免或减少无症状患者急诊手术后突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等风险因素的存在与发生。[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无症状患者术后突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15例患者的治疗予以分析。治疗为常规手术麻醉,适当加深麻醉水平,监护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气管插管。当心室率加快立即嘱其深呼吸,分别实行按压右侧颈动脉窦,应用西地兰、普罗帕酮、胺碘酮。待所有患者心室率均下降至100次/min以下,心律转复为窦性后,继续面罩吸氧严密观察15min,而患者能保持心律平稳,抬头可坚持5s,呼吸平顺有力后护送至病房,和病区护士详细交班。[结果]所有患者心律失常均消失,心律规则,安返病房,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容易继续进展为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必须早期进行治疗,使心室率下降至<120次/min,配合心律失常的药物,必要时请心内科医生会诊,甚至使用直流电转复术,以尽快使心律转复。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讨胺碘酮、安搏律定、心律平对心房及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的影响。研究背景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我们对三种抗心律失常药进行临床电生理研究,为临床正确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处理方法对90例患者以随机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胺碘酮、安搏律定、心律平。用食道调搏法测定服药前后心房及房室传导系统有效不应期。对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处理。结果胺碘酮、安搏律定、心律平均可不同程度地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其组间对照无统计学意义。胺碘酮使房室传导系统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P<0.05),安搏律定使之缩短,心律平使之轻度延长。但后二者服药前后自身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房性主动性心律失常,三种药物均可选用,心律平的副作用小,应首选。交界性主动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逆行心房活动顺序对心脏旁道的定位诊断非常重要。正道前传型(Orthodromic)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时心房标测表明,左侧旁道者左房最先激动,右侧旁道者右房最先激动,间隔旁道者逆行心房活动顺序与正常房室结逆传顺序一致。临床心电生理检查主要根据此原理定位心脏旁道。本研究目的在于提出旁道定位诊断的定量标准,以探讨无创性标测心脏旁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Zhang HC  Guo JH  Fang Q  Zheng YA  Sun YM  Zhu WQ  Wan Z  Guo JX  Ge JB  Han S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2):798-801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持续时间<90d的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5个研究中心共入选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212例,随机进入普罗帕酮组和伊布利特组。伊布利特组107例,其中房颤75例,房扑32例;普罗帕酮组105例,其中房颤76例,房扑29例。两组分别在持续心电、血压监测下于10min内静脉推注伊布利特1mg或普罗帕酮70mg,如给药结束10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1·5h内房颤/房扑的转复率及4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伊布利特组房扑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78·1%vs.48·3%,P<0·05);而房颤的转复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7%vs.39·5%,P>0·05)。两组房颤和房扑总转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为61·7%和41·9%,P<0·05)。(2)两组平均转复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房颤/房扑持续48h之内者,两组间转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房颤/房扑持续3d以上者两组间转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伊布利特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4·7%)、连发室性过早搏动(4例,3·7%)和一度房室阻滞(1例,0·9%)。普罗帕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交界性心律与低血压(2例,1·9%)、恶心与呕吐(2例,1·9%)。普罗帕酮组发生1例与试验药物无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与普罗帕酮比较,伊布利特对房扑的转复有明显的优势。房颤/房扑持续3d以上者(<90d)应用伊布利特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两药的不良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心房室旁路(RAP)致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8例RAP合并SVT患者,其中显性旁路10例,隐匿性旁路8例,经股静脉途径消融.结果:在射频能量20~50 W、持续90~120 s消融下,首次消融成功77.8%,二次消融成功率88.9%,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0~30个月,复发1例,其余消融成功患者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SVT发作.结论:RFA治疗RAP参与的SVT安全、有效,但成功率较低,应注重方法学的改进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五参平律汤合心律平对早搏的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五参平律汤合心律平组(治疗组),和单用心律平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抗早搏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为71.75,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五参平律汤合心律平治疗早搏明显优于单用心律平,可能机能为补心平律,活血通络,改善心肌营养,抑制异位节律及折返传导,是否同时具有抗心律平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有待以后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