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一些病鼠中分离出鼠痘病毒SY株。经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组织培养、电镜观察和血清学试验鉴定,符合鼠痘病毒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孙兆雯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94,(2)
鼠痘是由鼠痘病毒引的实验小鼠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但大部分为隐性感染。鼠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出现皮疹,肝脏、脾脏、肠道、淋巴结、肾脏等出现程度不同的灶性坏死,在这些损伤部位的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出现境界清楚、周围有晕、成群存在、嗜酸性胞浆内包涵体.利用鼠痘抗体,通过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可以对组织内鼠痘病毒进行定位诊断。电镜下,在肝脏等组织内可观察到鼠痘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3.
鼠痘病毒潜伏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经实验前后的普通级和清洁级K M,BALB/c,C57BL小鼠,分别用IFA,ELISA、PAP和ABC法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LCMV、EHFV、MPV、MHV,仙台病毒抗体和抗原,电镜检查组织中的病毒颗粒。结果显示:未经实验及经实验15d和30d后的抗体和抗原。电镜检查组织中的病毒颗粒。经实验60天后检测普通级KM和BALB/c小鼠鼠痘各品系小鼠血清病毒抗体均为阴性,经实验60于后检测普通级K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1株分泌高效价抗新分离的鼠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细胞,提高早期检测病毒的敏感性。方法:从可疑病鼠分离出的1株鼠痘病毒,并以此株制备抗鼠痘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瘤细胞融合,获1株稳定分泌抗鼠痘病毒(E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NB-4)。结果:经初步鉴定证明,NB-4免疫球蛋白为IgG,针对的靶抗原分子质量为67ku,并对184份小鼠血清鼠痘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结论:NB-4有可能成为检测鼠痘病毒抗原较敏感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1株分泌高效价抗新分离的鼠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提高早期检测病毒的敏感性.方法:从可疑病鼠分离出的1株鼠痘病毒,并以此株制备抗鼠痘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1株稳定分泌抗鼠痘病毒(E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NB-4).结果:经初步鉴定证明,NB-4免疫球蛋白为IgG,针对的靶抗原分子质量为67ku,并对184份小鼠血清鼠痘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结论:NB-4有可能成为检测鼠痘病毒抗原较敏感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鼠肝枯否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鼠肝Kupfer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Kuppfer细胞,再经贴壁培养,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吞噬功能试验,电镜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本法能成功地获得高纯度的Kupfer细胞,Kupfer细胞得率为3~5×106/肝,贴壁后呈典型的星形及多角形,免疫组化染色示lysozyme阳性,胸浆内见吞噬的indiaink及latexbeads颗粒,电镜观察细胞表面有发达的伪足、微绒毛,胞浆内含大量溶酶体及吞噬latexbeads颗粒。结论:本实验所用的Kupfer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单易行,可靠,细胞纯度高,可用于进一步研究Kupfer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14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与15株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作分离及药敏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各占13例,占同期发病率90%,其药敏100%对氯雷素耐药,鼠伤寒沙门氏蓖以及多粘菌素,氟哌酸及丁胺卡那为首选药,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以新霉素和多粘菌素为首选药,并对发病因素和预防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电镜技术简便、快速、准确地检测动物病毒。方法负染法和超薄切片法进行检测。结果通过两种方法均可见到大量的鼠痘病毒颗粒。结论应用电镜技术是一种检测动物病毒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杜江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5,25(6)
目的 建立鼠痘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期能快速、准确、灵敏、特异的检出鼠痘病毒。方法 经过比对和筛选,本研究选取鼠痘病毒的ERPV_027基因480-800位序列段,作为引物设计位点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对该引物对和探针的特异性、灵敏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鼠痘病毒的检测极限是68.8copies/μl;该方法特异性强,只对鼠痘病毒特定片段进行特异性扩增,而对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沙门氏菌等其它病毒、细菌无扩增;该方法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较好。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检测鼠痘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小鼠痘病毒急性感染可导致实验小鼠脱脚病 (鼠痘 )发作 ,临床症状明显 ,发病动物短期内大量死亡。近 10年某地区鼠痘发生次数依次为昆明小鼠 (7次 )、NIH小鼠 (3次 )、ICR小鼠 (2次 )和BABL c小鼠 (1次 )。无明显临床症状慢性持续性感染 (隐性感染 ) ,是病毒传播或转化成急性感染主要原因 ,用免疫荧光技术 (IFA)可检测到病毒抗体 ,鸡胚病毒培养意义不大。流行病学调查证实IFA抗体阳性小鼠群体脱脚病发病率显著高于IFA抗体阴性小鼠群体 (P <0 0 0 1)。 相似文献
12.
小鼠痘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正痘病毒属血凝素基因保守区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鼠痘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法。结果表明,扩增产物长度为846bp,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为鼠痘病毒。用本法可检出0.1pg鼠痘病毒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州市区2003年仲夏—批疑似登革病毒感染的患进行确诊,并从基因水平分析流行株的可能来源。方法用免疫层析法(ICT)检测早期疑似患的DV—IgN和IgG抗体;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分别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对所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并与国际参考株及国内流行株相应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合患的流行病学资料推测本次流行株的可能来源。结果发病5d内患DV—IgM抗体阳性率为56.5%(13/23),发病5~10d的患DV—IgM抗体阳性率为66.7%(16/24);DV—IgG抗体无1例阳性。从18份发病5d内患的血标本中分离病毒7份,经RT—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证实为DVI感染;用RT—PER检测30份早期患血标本,患的阳性率为83.3%(25/3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003年流行株与登革1型病毒柬埔寨流行株及我国1997、1999年登革1型病毒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97%、98%。所有患在发病前两个月均在广州市区某大院内居住,无输血史、无外出史。结论2003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为登革1型病毒感染所致,推测广东可能存在登革1型病毒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自本省普通级实验动物中分离并鉴定出仙台病毒地方毒株,为建立仙台病毒血清抗体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鸡胚尿囊腔传代自普通级小鼠肺脏分离病毒,经血凝实验、血凝阻断实验和结构基因序列测定对分离得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大量繁殖病毒并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免疫动物制备阳性血清,用标准试剂盒检测阳性血清效价。结果自150份小鼠肺脏分离到2株有血凝性的病毒,经形态学、血清学和结构基因序列测定鉴定为仙台病毒,命名为SV-HLJ。SV-HLJ与标准毒株Fushimi核蛋白基因(N)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9·0%。结论分离并鉴定出了仙台病毒黑龙江省地方毒株,为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程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7,(4)
用透射电镜方法研究Lassa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的形态特点,描述了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出芽发生过程,病毒诱发的微管和包涵体,并讨论了微管和包涵体在病毒形态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用一株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及在小鼠间的传染性。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攻毒组、同居组,攻毒组乙醚麻醉后滴鼻感染AIV,观察各组食欲、反应、呼吸及有无皱毛、弓背、死亡等,测量体温及体重;检测相应抗体水平、小鼠排毒情况及小鼠各器官带毒情况,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攻毒组出现食欲反应下降,呼吸急促,皱毛,死亡;体重、体温下降。同居组未出现感染。攻毒组攻毒后12 h至第9天可从肺组织分离出病毒,第10天始出现相应抗体;感染小鼠的肺、心肌、肝、脾、肾和脑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 AIV对小鼠具有致病性,AIV能跨越种系障碍直接感染哺乳动物, 但在小鼠间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年小鼠心肌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评价心肌细胞的存活状况。方法应用改良Langendorff方法进行成年小鼠心脏灌流,分离并培养心肌细胞,评价杆状心肌细胞的比例变化。台盼蓝染色判定心肌细胞活力,应用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治疗心肌细胞24 h后,WST方法测定细胞生存率。结果在每个成年小鼠心脏分离了40~60万的心肌细胞,台盼蓝染色结果68%为存活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培养1 h2、4 h及48 h后,杆状心肌细胞的比例分别为70%、50%及30%。心肌细胞生存率随着毒胡萝卜素浓度的增加逐渐减低,其中1、5及10μmol/L毒胡萝卜素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改良Langendorff方法及严格控制心脏灌流培养的条件,可以成功地分离培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有助于进行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湖北咸宁黑线姬鼠中分离到一株 EHF 抗原因子,经系统的血清学鉴定,与多个单克隆抗体和抗血清起反应,排除了呼肠病毒Ⅰ、Ⅱ、Ⅲ型的污染,证实为 EHFV,并命名为 A_(24)株。 相似文献
19.
性传播疾病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Logisti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女性性服务工作者(FCSW)人群中,沙眼衣原体、奈瑟氏淋病双球菌、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否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以深圳市妇女收容教育所新收教FCSW为研究对象,按血清中HBsAg和Anti-HCV的结果进行分组,设置人群内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乙型肝炎组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项:χ2=4.204(Wald),P=0.040,有统计学意义,Exp(β)=4.084(95.0%CI:1.064~15.677);丙型肝炎组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项:χ2=5.137(Wald,P=0.023,有统计学意义,Exp(β)=8.554(95.0%CI:1.337~54.740)。结论在FCSW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HBV和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数比OR分别为4.084和8.55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