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太原市四所医院1989年女性肺癌53例进行了1:2配比病例对照调查。并采用条件Log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开始吸烟年龄早、吸烟量大和食蔬菜量少为女性肺癌重要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43、1.86和3.46。但被动吸烟与之无关(P>0.05)。  相似文献   

2.
女性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女性肺癌住院比例逐渐增加,男女比率缩小.吸烟、被动吸烟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女性肺癌周围型占43.3%,不易早期发现和诊断。患者的年龄、吸烟(包括被动吸烟)、有无转移、治疗方式是影响女性肺癌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国非吸烟女性环境烟草烟雾暴露(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ETS)与肺癌发生危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有关中国非吸烟女性ETS暴露与肺癌发生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累计肺癌病例3963例,对照4878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ETS暴露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95%CI)值为1.33(1.20-1.47)。结论 ETS是中国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4月~2008年4月在我科确诊的30例青年人肺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2.33∶1,30例患者中腺癌16例,占53.3%,男性21例,20例吸烟,其中〉400年支的18例,占男性85.2%,女性发病与吸烟无明显关系。结论青年人肺癌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且临床症状无特征性,X线、CT、MRI不典型,癌细胞发展快,转移早,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2):74-74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一龙教授日前说:“近年来,女性肺癌发病率上升了38.4%,比男性高了12个百分点!”吴一龙所在的医院,每年都有几例20多岁的女性肺癌患者。他说:“询问病史时,我发现她们自己不吸烟,但办公室里长期有人吸烟,她们患病与‘二手烟’,也就是被动吸烟,有极大关系。”吴一龙说,如果一个人每天吸入二手烟的时间超过15分钟,则他患肺癌的几率与抽烟者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对早期肺癌的检出价值、优化体检方案,使肺癌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我院体检中心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行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9359例,男性5306例,女性4053例。高危人群纳入标准:(1)年龄50~75岁;(2)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1)吸烟≥20包/年,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2)被动吸烟者;(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5)有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排除标准:既往有确诊或疑诊肺癌病史。按照体检方案分为两组,胸部X线平片筛查组6862例,男性3828例,女性3034例;胸部低剂量CT筛查组2497例,男性1478例,女性1019例。对比分析两种方案对肺癌的检出率、阳性率。结果本组病例共检出疑诊肺癌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病理证实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肺癌高危人群发病率为0.23%。临床分期I期15例,占83.33%,II期3例,占16.67%。胸部X线平片筛查组疑诊肺癌12例,检出率0.17%,经病理证实8例,阳性率为66.67%。胸部低剂量CT筛查组疑诊肺癌11例,检出率为0.44%,病理证实10例,阳性率为90.91%。胸部低剂量CT筛查组的检出率、阳性率均高于胸部X线平片筛查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以上,2年内复发、转移2例(11.11%),死亡1例(0.56%)。结论健康体检是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的重要方法,能为肺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沈启明  张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2):128-129,131
目的:探讨女性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问题。方法:对158例女性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367例男性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女性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吸烟史不共型。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误诊率高,Ⅲ、Ⅳ期病例多,手术率低,预后差。结论:女性对吸烟致癌较敏感,病变恶性程度高,易误诊误治,应加强预防和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无吸烟史肺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无吸烟史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近期疗效的差异。方法比较非吸烟肺癌(137例)及吸烟肺癌(321例)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情况和近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无吸烟史肺癌患者女性占57.7%,≤45岁患者占19.7%,进展期肺癌占78.0%,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60.6%)。吸烟肺癌患者女性占3.7%,≤45岁患者占10.6%,进展期肺癌占73.2%,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53.6%),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比例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似。结论吸烟和非吸烟者肺癌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异,近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9.
蒋兆晖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49+3056-2949,3056
目的:调查与分析城区女性肺癌患者常见患病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女性患者63例,人选对象接受“肺癌常见危险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并与71例同期参加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相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女性肺癌组的吸烟、职业接触粉尘、室内烹调油烟、心理疾病和家族肿瘤史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吸烟、职业接触粉尘、室内烹调油烟、心理疾病和拥有家族肿瘤史的城市女性更容易患有肺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与年龄、性别、吸烟、空气污染、慢性肺部疾病等之间的关系.方法150例肺癌患者经胸部X线、CT及痰、胸、水、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淋巴结活检、开胸手术等病理和细胞学检查证实,并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以60岁~69岁组上升最显著.肺癌中吸烟者占77.3%,吸烟指数≥400年支者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吸烟指数<400年支者(P<0.001).肺鳞癌、未分化癌和男性的肺腺癌吸烟率分别为97.3%、92.3%和85.7%,与吸烟关系密切.女性肺癌、尤其是肺腺癌与吸烟关系较小,男、女吸烟率相比差异显著(P<0.001).肺癌患者中近半数合并有慢性肺部疾病,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矽肺者分别为25.3%、12.7%、2.0%、2.0%.结论肺癌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吸烟是引起肺癌的主要病因之一.女性肺癌与吸烟关系较小,推测与室内煤烟,烹调油烟的长期接触有关.慢性肺部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肺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原发性肺癌和肺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荧光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种受体。结果肺癌ER阳性23.8%(10/42),PR阳性28.6(12/42);胚胎肺ER、PR阳性率男胚均为30%,女胚均为40%;非肿瘤肺ER、PR全部阴性。肺癌组中,ER、PR阳性肿瘤以鳞癌为主;组织分化好其ER受体有阳性表达倾向,低分化癌及小细胞癌表达倾向阴性。结论与乳癌相似,肺癌中PR是雌激素诱导合成的蛋白质和反映功能性ER的标记物;ER、PR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癌的分化程度,分化好的癌ER和PR阳性率高;ER和PR阳性的肺癌为激素依赖性肿瘤,与雌激素靶器官的恶性肿瘤一致,可试用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汤鹏  杨作衡 《海南医学》1999,10(1):16-16,10
采用C2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ABC法),检测P-gp在33例肺癌中的表达,在16例腺癌中,P-gp表达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62.5%,14例磷癌中,P-gp表达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14.20%,3例小细胞肺癌中,P-gp表达均阴性,腺癌中P-gp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提示P-gp表达是肺癌产生的在抗药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对隐蔽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病理证实的隐蔽性肺癌,全部病例均有胸部平片和CT检查.结果53例隐蔽性肺癌的主要隐蔽部位有肺尖、肺门区、支气管内、奇静脉食管隐窝、纵隔、脊柱旁、心脏前后、膈肌后及膈肌上.胸部平片检出病灶6例(11.3%),CT检出53例(100%).结论隐蔽性肺癌平片容易漏诊,CT可清楚显示X线平片不易显示的隐蔽性病变.对临床症状明显、平片检查阴性者,CT检查是最好、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16例小细胞肺癌(SCLC)中CD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31例XSCLC呈现CD阳性反应,阳性率为68.9%,而SCLC则全部阴性(P<0.01).②在鳞、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CD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CD在NSCLC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而SCLC的转移则不依赖于CD的介导;而且CD可作为一种新的标志物,用于鉴别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15.
尹建元  刘建溉 《河北医学》2006,12(8):753-754
目的:评价X线光片检查对不典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9例肺癌均经手术或穿刺后病理证实,采用平面及部分体层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中有31例(63.3%)为第1次胸部X光片诊断肺癌,4例漏诊(8.5%),5例随访后作出诊断(10.2%),9例误诊(18.4%)。结论:不典型肺癌在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只要了解生长方式,并能认真仔细阅读X线光片是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和静脉路应用CAP、CE交替代疗治疗肺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76例肺癌、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其中非小细胞型肺癌60例,小细胞型肺癌16例,非小细胞型肺癌化疗以CAP方案为首,交替CE方案。小细胞肺癌化疗以CE方案为首,交替CAP方案。支气管动脉灌注:采用Seldinger氏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供瘤支气管动脉后缓慢灌注化疗药。静脉路化疗:采用CAP方案时,静脉滴注CTX600mg/m^2,第1天和第8天。采用CE方案时,静脉滴注VP-16 1000mg,第1天到第4天。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9例,总有效率为(CR+PR)50%;小细胞肺癌,CR5例,PR7例,总有效率为75%。结论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和静脉路应用CAP、CE方案交替化疗治疗肺癌,能提高疗效、减轻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在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已确诊的MPE患者的临床病历进行分析,总结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并对不同类型肺癌诊断意义进行比较。结果:98例MPE中,胸膜间皮细胞瘤1例,肺癌98例(腺癌59例,鳞癌17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5例,腺鳞癌2例,未分型者15例)。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对98例M  相似文献   

18.
肺癌组织中p15蛋白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光辉  戚好文  李焕章 《医学争鸣》1999,20(10):860-862
目的:分析抑癌基因表达产物P15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情况。方法:采用人P15蛋白多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检测肺癌组织病理切片结果:P15蛋白阳性表达于部分肺癌组织细胞核或细胞质中,93例病理切片染色后得出不同类型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肺鳞癌52.0%,肺腺癌60.0%,小细胞肺癌28.6%,分化程度高的肺鳞癌和肺腺P15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分化程度低的种肺癌组织。结论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CD44 V6 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 SP法 )检测了 45例非小细胞肺癌 ( NSCL C)和 16例小细胞肺癌 ( SCLC)中 CD44 V6 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13 1例 NSCL C呈现 CD44 V6 阳性反应 ,阳性率为 68.9% ,而 SCLC则全部阴性 ( P<0 .0 1)。 2在鳞、腺癌中 ,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 CD44 V6 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 P<0 .0 5 )。结论  CD44 V6 在 NSCL C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并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 ,而 SCL C的转移则不依赖于 CD44 V6 的介导 ;而且 CD44 V6 可作为一种新的标志物 ,用于鉴别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20.
Cancer mortality in the 35-74 year age-range for selected sites during the period 1979-88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26 district council areas of Northern Ireland. Trends in rates during the period were also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rends in an earlier period, and with trends reported from the rest of the United Kingdom.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ge-standardised death rates in the 26 areas were observed for stomach cancer (women only), pancreatic cancer (women only), lung cancer (men and women) and for all cancers (men and women). Some evidence of spatial aggregation of rates was apparent for ovarian cancer even though rates in the 26 area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The patterns are illustrated with maps and some difficulties of interpretation are discussed. Mortality rates for oesophageal cancer in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in both sexes while rates for stomach cancer decreased. Colon cancer rat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nly in men, while an increase in lung cancer rates was confined to women. The mortality from all cance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period by 0.8% per annum in men and 0.9% per annum in women. These trends were found to be broadly comparable with those reported elsewhere in the United Kingd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