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建立小鼠日本血吸虫肝虫卵肉芽肿模型和自然感染模型,发现早期肝脏出现,片状或灶性凝固性坏死,后期发生纤维组织增生。提示肝组织凝固性坏死诱发肝纤维化,与虫卵肉芽肿引起的纤维化协同作用可能是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又一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所建虫卵可溶性抗原(SEA)致敏和未致敏C57BL/6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模型特性进行初步探讨,并与C57BL/6鼠自然感染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经脾注射活卵诱发小鼠肝虫卵肉芽肿方法可行,2.SEA致敏组肝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及细胞组成基本与自然感染组相似,但发展速度较快;3.SEA致敏组和自然感染组各期虫卵肉芽肿内IgG抗体均呈阳性。从而证明,所建SEA致敏C57BL/6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模型对于肝虫卵肉芽肿防治研究确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两组,实验组腹腔注射 NP30主动免疫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第39,49,64,108,112天处死,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FCM)和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虫卵肉芽肿凋亡细胞。结果:透射电镜观察虫卵肉芽肿细胞有凋亡小体形成;经FCM和TUNEL检测实验组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凋亡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细胞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P30抗病免疫作用的机制之一是促进虫卵肉芽肿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经门静脉直接注射日本血吸虫虫卵诱导血吸虫肝病小鼠模型并评价其效果,为血吸虫肝病研究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15只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注射虫卵组,其中对照组5只,注射虫卵组10只。第-14天将5 000个活虫卵注射至小鼠腹腔,第0天麻醉小鼠后剖开腹腔,经门静脉注入5 000个虫卵,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分别于第10天、第30天处死虫卵组小鼠各5只,第10天处死对照组小鼠,收集小鼠血清和肝组织,通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马松染色(Masson染色),微孔板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肝脏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肝纤维化相关基因、Th1和Th2型免疫反应相关基因,分析肝损伤、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以及适应性免疫反应等指标,评价经门静脉注射虫卵诱导血吸虫肝病小鼠模型的效果。结果 经门静脉注射虫卵10 d和30 ...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TLRs信号途径是否为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的模式识别受体,参与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的炎症病变。采用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ELISA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因子和NF-κB的变化状况。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的小鼠模型,小鼠肝组织中TLR2、TLR4蛋白及mRNA的变化情况分别使用 FCM和Real-time PCR检测。经抗原分子刺激后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显著增高,与PBS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IκB蛋白表达水平在刺激30 min后显著降低。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TLR2、TLR4蛋白及其mRNA含量以及IL-1β、TNF-α、IL-6、ALT与AST含量均显著性升高,与未感染组比较变化显著(P<0.05)。表明TLRs信号途径可能是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的模式识别受体,并被其激活;而且TLRs信号途径在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感染15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雌性小鼠分别于感染后45天起喂服吡喹酮及左旋咪唑,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和肉芽肿内嗜酸粒细胞明显减少,表明这两种药物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发展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讨干扰素在虫卵肉芽肿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方法用纯系NH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虫卵建立小鼠肺部虫卵肉芽肿模型。观察干扰素α对肉芽肿及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感染小鼠后分别于第4、8、16、24、32天解剖动物,检测其血清抗体滴度、胸腺T细胞百分比和肉芽肿最大横切面面积。结果干扰素组小鼠抗体滴度、胸腺T细胞百分比在不同时程呈动态变化趋势,其肉芽肿面积在第8天明显增大,以后逐渐缩小。结论干扰素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病变过程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6CFU疫苗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W剖杀小鼠,分离肝脏,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NF-αmRNA表达.结果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α mRNA表达显著加强.结论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能促进宿主Thl反应,加强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肝脏Th17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炎症趋化因子动态变化和肝脏虫卵肉芽肿病变,探讨其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病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模型,感染后2、4、6、8、10和12周剖杀小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白介素17(IL-17)、IL-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维生索E(VitE)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Vit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模型,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VitE高、中、低剂量组(1、2、3组)。1、2,3组感染尾蚴同时分别给予高、巾、低剂量(150mg/kg、50mg/kg、5mg/kg)VitE,灌胃给药,每日1次共8周。于第8周末处死动物,HE及透射电镜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VitE抑制模型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反应,减小肉芽肿直径(P〈0.01),改善小鼠肝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降低ALT和AST水平(P〈0.01);降低肝组织MDA含量(P〈0.01),提高SOD活性(P〈0.01),均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Vit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具有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与VitE抑制肝脏虫卵肉芽肿和炎症反应、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保护肝脏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 HMGB1的表达。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病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 HMGB1的表达,半定量方法测定 HMGB1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IOD),ANOVA 统计分析各组之间差异。结果: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对照组小鼠肝脏与感染尾蚴后2、4、6周模型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组织中 HMGB1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 =526.30,P <0.05),除感染尾蚴后4、6周的模型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t =1.574,P =0.1162)外,其余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HMGB1可能参与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ICR小鼠经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免疫后攻击感染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6 d剖杀,观察减虫率、粪卵减少率、雌虫子宫内虫卵数、肝表面虫卵结节数、肝脏各期虫卵数及各期虫卵构成比.结果经SIEA免疫后感染血吸虫尾蚴的小鼠粪卵及雌虫子宫内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3.25%,34.75%(P<50.05);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下降47.76%(P<0.05);肝组织内虫卵总数下降,每雌肝卵减少率为41.83%(P<0.05);每雌成熟虫卵减少率为54.37%(P<0.05);肝组织内成熟虫卵比例下降,未成熟卵比例增加(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的抗原性较强,诱导小鼠产生了抗卵胚发育及抗雌虫生殖免疫力,可望作为血吸虫抗病疫苗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碳酸氢铵体外杀灭日本血吸虫虫卵的药效。方法以碳酸氢铵作为实验组,以敌百虫作为阳性对照组,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组。在室温下用不同浓度的农用碳酸氢铵,作用于一定数量的含有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小鼠粪便和肠道组织。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碳酸氢铵浓度下虫卵的孵化情况。结果在室温下农用碳酸氢铵在200mg/L浓度时浸泡含有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小鼠粪便和肠道组织,12h、24h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为0。200mg/L的碳酸氢铵体外持效观察7天内均能有效抑制和杀灭虫卵。结论碳酸氢铵体外在200mg/L时有明显抑制和杀灭日本血吸虫虫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免疫增强剂用于提高吡喹酮杀血吸虫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两种中药免疫增强剂对吡喹酮杀血吸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28天开始用两不同中药制剂(即中药1号和中药2号)分别灌胃C组和D组小鼠,0.5 ml/只/d,连续1周.感染后第35天给予吡喹酮半剂量进行治疗.同时设单用吡喹酮半剂量治疗对照组,吡喹酮全剂量治疗对照组和不用药感染对照组.感染后第49天剖杀小鼠灌注收集虫体.计算杀虫率、观察小鼠肝切片中虫卵肉芽肿大小并测定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动态水平.结果两种中药制剂分别将吡喹酮的杀虫率提高了33.97%和41.18%:虫卵肉芽肿大小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在给中药前各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别,给中药后,中药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直到给吡喹酮治疗前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选用的两种中药刺剂均能在不加重虫卵内芽肿病变的同时提高吡喹酮杀日本血吸虫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药增强剂促进宿主免疫应答,增强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Sjcb2)真核表达载体,检测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2单独和联合吡喹酮(PZQ)在小鼠抗血吸虫再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感染组、感染攻击组、空质粒处理组、Sjcb2免疫组、吡喹酮处理组、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Sjcb2免疫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组分别在初次尾蚴感染前第21天、14天及7天接种pcDNA3.1(+)/Sjcb2重组质粒,空质粒处理组接种pcDNA3.1(+)空质粒.初次尾蚴感染后第六周,对吡喹酮处理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小鼠给予PZQ治疗.除感染组外其它各组在第八周再次进行尾蚴攻击感染.分别于第8周和第14周取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虫卵肉芽肿大小;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和IgG亚型(IgG1,IgG2和IgG3);检测各组小鼠荷成虫数,计算抗血吸虫再感染率.结果 Sjcb2免疫组、联合组与其它组分别比较,小鼠荷虫数显著性减少,抗血吸虫再感染率显著升高,虫卵肉芽肿直径显著减小,IgG1水平显著下降和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Sjcb2在小鼠模型中具有抗日本血吸虫再感染作用,抗血吸虫再感染率为70.3%,抗再感染作用机制可能与特异性IgE水平升高和IgG1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egg antigen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hepatic granulomas and fibrosis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Methods The egg cDNA library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S. japonicum) was constructed and screened by immunological methods with the pooled sera of advanced schistosomiasis patients. The inserted foreign DNA fragments of positive clones were sequenced. The sequenc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Wdnasis 2.5 and compared with Genebank data using blast software.Results Eighty-one clones containing recombinant DNA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egg cDNA library of S. japonicum by immunological screening. The DNA sequences of all clones belonged to the miracidial antigen family. The longest cDNA fragment was 1604 bp, which contained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351 bp, which encoded a protein of 1 2913.35 daltons.Conclusion The cDNA sequence of the miracidial antigen of S. japonicum (Chinese strain) was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超微结构和免疫电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发育过程中形态学变化,深入了解抗卵胚免疫作用的效应机制。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及免疫电镜方法,研究日本血吸虫卵及其肉芽肿反应超微结构,并对成熟虫卵及未成熟虫卵进行透射电镜和免疫电镜比较观察。结果 进一步证实日本血吸虫宙表面布满网络状纤丝和微棘状突起。成熟虫行毛微管呈现典型的9+2结构。肉芽肿瘤细胞形态超微结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诱导抗卵免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及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发现SIEA诱导小鼠产生显著的抗生殖及抗卵胚发育的免疫力;与对照组比较,SIEA免疫鼠在攻击感染后46天,肝、肠组织内总虫卵数明显下降,成熟虫卵数和粪卵数分别降低了59.98%,66.86%和66.97%;粪卵下降程度与肝、肠组织中成熟虫卵的减少相一致,SEA免疫后未呈现上述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SIEA Gp10 1对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虫卵肉芽肿肺模型对SIEA Gp10 1的作用进行研究。将 36只昆明鼠随机分为 5组 ,各组被动转移的成分分别为 :抗SIEA Gp10 1,抗SIEA2 8kDa ,抗SIEA Gp10 1与抗SIEA2 8kDa混合血清 ,同时设正常兔血清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第 1、3、5天尾静脉注射抗血清、正常兔血清或生理盐水 ,各组于第 2天注射日本血吸虫成熟虫卵 ,第 8天取鼠肺组织切片 ,观察虫卵肉芽肿变化并测量、比较虫卵肉芽肿大小。结果 正常兔血清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虫卵肉芽肿大小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 ;与正常兔血清组比较 ,实验组虫卵肉芽肿的大小分别下降了 18 0 8%、2 8 30 %和 6 44 % ,其中抗SIEA2 8kDa差别显著 (P<0 0 5 ) ,抗SIEA Gp10 1和混合血清组差别不显著 (P >0 0 5 )。肉芽肿内外细胞成分的观察显示 ,正常兔血清组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的差别 ;而抗SIEA2 8kDa血清被转组 ,虫卵破坏加快 ,部分虫卵卵内仅见残渣和少量炎性细胞。抗SIEA Gp10 1与混合血清组部分虫卵坏死 ,有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SIEA2 8kDa分子具有抗卵胚发育和抑制虫卵肉芽肿形成的作用。混合血清组较抗SIEA2 6 2 8kDa组虫卵破坏较轻 ,虫卵肉芽肿增大 ,细胞数量增多 ,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