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镜和MRJ检查诊断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对18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31例出现颈部肿块,占70.81%。颈部肿块位于单侧102例,占55.13%,双侧20例,占15.68%,电子鼻咽镜及MRI检查鼻咽灶分布和咽旁间隙受累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双侧咽旁间隙受累比单侧咽旁间隙受累其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5。以颈部淋巴结的影像学分区为标准:Ⅰ-Ⅵ区和咽后区的转移率分别为2.4%、95.42%、51.15%、11.45%、19.84%、0%和75.57%。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现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灶分布与颈淋巴结转移率、大小及在颈部分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鼻咽镜检查及MRI在鼻咽癌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Cui CY  Li L  Liu XW  Liu LZ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0):754-758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布和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94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MR)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和鼻咽癌分期的关系。结果有165例(56.1%)患者发现有咽后淋巴结转移。从C1到C3水平,外侧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呈递减趋势。口咽、鼻腔、茎突前后间隙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较高。294例患者中,有219例(74.5%)出现咽后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31例(10.5%)仅出现咽后淋巴结转移,54例(18.4%)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134例(45.6%)同时出现咽后和颈部淋巴结转移。T1、N0及Ⅰ期的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结论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早期局部侵犯及上颈链、颈后三角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咽后淋巴结和Ⅱ区颈部淋巴结均为是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首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nm2 3- H1基因和粘附分子 E- cadher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nm2 3- H1和 E- cadherin基因产物在 42例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  42例鼻咽癌活检标本中 ,nm2 3- H1蛋白表达阳性率 5 4 .7% ,E- cadherin表达阳性率 5 7.1 % ,nm2 3- H1蛋白在有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 40 .7% ,在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 80 .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0 5 )。E- cadherin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 44.4% ,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 80 .8%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0 5 )。两种基因产物表达在鼻咽癌中呈正相关 ( P<0 .0 1 )。结论 nm2 3- H1和 E- cadherin基因与鼻咽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对临床判断鼻咽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612例鼻咽癌放射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1973年1月至1987年12月我院共放射治疗鼻咽癌612例,本文对其结果 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予以分析。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42.2%。性别、年龄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病期、原发肿瘤超胜,预淋巴结转移、颅神经受损和照射剂量是主要的预后因素。随着病期变晚,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Ⅰ、Ⅱ期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1)。肿瘤局限于鼻咽腔者的预后明显好于超腔者(P<0.01)。前后组颅神经同时受累预后最差。预淋巴结转移的大小、单双侧、部位、活动或固定对预后有不同的影响。放疗剂量应以65-75Gy/6.5-7.5周为宜。本组资料证明,鼻咽癌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原发灶部位、体征与鼻咽、颅底CT关系。材料与方法:分析1993年12月至199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鼻咽癌之临床表现及鼻咽、颅底CT扫描。结果:茎突内侧软组织受侵率为87.3%(96/110),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7.3%。原发灶位于侧壁单侧颈淋巴结转移为52.9%(18/34),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为35.4%(12/34);原发灶位于顶侧壁单侧颈淋巴结转移为48.4%(17/35),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为40.0%(14/35)。鼻咽癌除了直接向各壁和周围邻近组织发展蔓延外,咽旁间隙受侵和颈淋巴结转移有直接关系。鼻咽癌原发灶部位与颈淋巴结转移亦有关。本组资料还说明茎突内侧软组织受侵的侧别对颈深上淋巴结转移和前后组颅神经损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80例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低表达48例,高表达32例.随着N分期的进展,E-eadherin的表达水平越低(P=0.018).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无关(χ2=1.666,P=0.435).颈部转移淋巴结局限于单个区域者的E-cadherin高表达率(69.2%)明显高于分散于多个区域者(25.9%,P=0.000),且在单个区域内单枚淋巴结转移者的E-cadherin高表达率(48.1%)明显高于多枚转移者(25.0%,P=0.044).Ⅱ、Ⅲ、Va区转移者的E-cadherin的高表达率(48.0%)虽高于Ⅰ、Ⅳ、Vb、Ⅵ区转移者(26.7%),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9).颈部转移淋巴结与鼻咽癌位于同侧者的E-cadherin高表达率(56.5%)和双侧转移者(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结论 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影响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区域;E-cadherin的表达水平越低,颈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转移距离越远,N分期越晚.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自上而下转移的影响较其向对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鼻咽淋巴瘤(NPL)、鼻咽癌(NP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活检和病理证实的55例NPL和62例NP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MSCT扫描,比较2组肿瘤形态、病变累及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差异及病灶强化程度.结果 NPL患者病变较为表浅且呈弥漫性累及鼻咽腔者占60.00...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比较CT与MRI对鼻咽癌侵犯部位检出率的差别;评价MRI相对于CT对92分期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250例,所有病例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和颈部的CT及MRI资料.在CT和MRI上分别评价各个解剖部位的受侵犯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92分期.结果:MRI对于鼻咽超腔、茎突前间隙、口咽、咽后淋巴结、颅底骨质、海绵窦、鼻窦、颈椎和颞下窝等侵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有统计学意义.CT与MRI对于鼻腔、茎突后间隙侵犯及颈部淋巴结的检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RI使32.0%的T分期发生改变;11.6%的N分期发生改变;30.0%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结论:MRI对于诊断鼻咽癌的超腔侵犯、颅底骨质、鼻窦、海绵窦受侵,以及咽后淋巴结转移要明显优于CT;而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方面与CT结果一致.MRI主要影响鼻咽癌92分期的T分期;对N分期影响不大,临床分期的改变将有利于指引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何林  何报宁  陈松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0):1208-1209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活检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治疗前行颈淋巴结活检的鼻咽癌58例和同期仅行鼻咽部活检的鼻咽癌60例。分析两组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以及颈淋巴结活检后距专科治疗时间与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鼻咽部活检组与颈淋巴结活检组远处转移率为20%(12/60)与39.66%(23/58)(P<0.05),两组5年生存率为50%(30/60)与29.31%(17/58)(P<0.05)。颈淋巴结活检后2周内和2周后行专科治疗远处转移率为26.67%(8/30)和53.57%(15/28)(P<0.05);两组5年生存率为40%(12/30)与21.43%(6/28)(P>0.05)。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活检及术后未及时行专科治疗影响鼻咽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黎静  梁玉莹  陈晓东  张伟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744-1747
目的:研究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nm23-H1(non-metastatic clone No.23)、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自身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nm23-H1、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nm23-H1阳性表达率(17/22,77.3%)低于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8/22,81.8%),但未见显著性(P>0.05);MMP-9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癌细胞阳性表达率(19/22,86.4%)高于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3/22,59.1%),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灶与转移灶中nm23-H1呈正相关,转移癌组织中nm23-H1和MMP-9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nm23-H1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导致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MMP-9在鼻咽癌组织其表达强度可能与鼻咽癌病期进展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丁忠祥  梁碧玲  沈君  孙颖  谢榜昆  袁建华 《癌症》2009,28(5):533-537
背景与目的: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Radiation Therapy Oneology Group,RTOG)等组织联合发表了对于头颈部肿瘤的淋巴结分区方法及N0期病例亚临床靶区勾画的推荐标准,但对于N+的患者是否同样适用没有明确的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RTOG分区对勾画鼻咽癌淋巴结转移颈部靶区的价值。方法:收集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初治鼻咽鳞癌患者254例,全部病例进行常规鼻咽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RTOG推荐的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分区方法进行淋巴结分区。结果iRTOG分区的标志在横断位MRI图像上均清晰可辨。254例患者中,107例(42.1%)出现淋巴结坏死,78例(30.7%)有包膜外侵犯,4例(1.6%)出现跳跃性转移。51例(20.1%)患者出现了RTOG分区以外的淋巴结侵犯,1Ib区上界以上区域有42例,斜方肌前缘以后的区域有6例受累,Ⅳ区的下界以下有23例。51例患者中,20例为两处出现了RTOG分区以外的淋巴结侵犯。本组未见单纯发生在RTOG分区以外的淋巴结转移病例。结论:MRI可以用来进行颈部淋巴结的RTOG分区;应用RTOG分区勾画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颈部靶区时,边界应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的发生率及特征,探讨其与受累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MRI资料。根据2008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采用率的比较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侵犯部位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咽后淋巴结阳性率为66.3%,其中单侧41.4%,双侧24.9%;不同T、N分期(T1、T2、T3、T4;N1b、N2、N3)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均不同,其中T1期均低于T2、T3以及T4期(P<0.05),N1b期均较N2、N3期低(P<0.05);(2)茎突前间隙、颈动脉鞘区、口咽、椎前肌、翼内肌等结构侵犯者的咽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未侵犯者(P<0.05);(3)全组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82.0%,其中咽后淋巴结阳性者高于阴性者(87.8% vs.70.5%,P<0.05);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者高于单侧转移者(94.0% vs. 84.1%,P<0.05);(4)咽后淋巴结最大直径≤20 mm与最大直径>20 mm患者的颈淋巴结各区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率高与茎突前间隙、颈动脉鞘区、椎前肌、翼内肌及口咽侵犯相关;(2)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影响颈淋巴结的转移;(3)咽后淋巴结的直径大小与颈淋巴结各区转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骨转移(附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鼻咽癌骨转移临床特点,寻找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136例鼻咽癌骨转移临床状况及诊治疗效.结果鼻咽癌骨转移90%发生于治疗后2年内(或88.7%发生于颈淋巴结转移后3年内).常见转移部位有脊柱(41.3%)、骨性胸廓(28%)、盆骨(18.2%)、四肢长骨(12.5%)及颅骨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40%骨转移在同侧,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约20%有双侧骨转移.治疗采用放疗或放疗加化疗,CR分别为64.5%及53.3%.结论鼻咽癌为亲骨转移性肿瘤,骨转移侧别似与颈淋巴结转移侧别有关.骨转移后采用放疗或放、化疗综合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16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蛋白在50例鼻咽癌、2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鼻咽癌p16蛋白表达率为24.0%,显著低于鼻咽粘膜慢性炎组(P<0.01)。角化性鳞癌p16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和未分化癌(P<0.05)。20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p16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14例阴性组(P<0.05)。结论p16蛋白的缺失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鼻咽癌的转移、组织学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鼻咽癌IMRT后发生远处转移之间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2年接受IMRT的474例初治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种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进入法进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474例患者中400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22例经IMRT后存在颈部淋巴结残留。4年累计远处转移率13.7%(65/474),4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82.9%、81.4%、93.5%、86.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下颈Ⅳ/Ⅴb/Ⅴc区淋巴结转移、颈部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残留淋巴结大小、淋巴结消退时间是DMFS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放化疗能降低鼻咽癌IMRT后远处转移发生率。颈部淋巴结越大,越容易发生残留,残留淋巴结越大,发生远处转移风险越高。颈部大淋巴结(≥6 cm)、残留淋巴结>1 cm及在放疗3个月后仍有淋巴结残留为鼻咽癌IMRT后DMFS的不利预后因素,需探讨更合理的干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蒋朝阳  张涛  高辉  张伶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9):855-859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颈部及Ⅴ区后缘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指导鼻咽癌颈部放疗靶区的勾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4 月就诊于成都军区总医院428 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底至锁骨下缘的增强CT模拟扫描。淋巴结分区采用RTOG 等推荐的分区指南(2013版),由两位医师共同阅片对颈部及Ⅴ区后缘的转移淋巴结进行分析,并选取1 例N 0 期的鼻咽癌患者作为标准,参照Ⅴ区后缘正常解剖结构位置及比例,将428 例患者中有Ⅴ区后缘转移淋巴结的中心点勾画于标准病例的定位CT图像上,采用SPSS19.0 软件分析Ⅴ区后缘淋巴结转移与其余各区淋巴结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Ⅴ区后缘转移淋巴结的位置及特点。结果:428 例患者中381 例(89.0%)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概率最高的前4 位淋巴结区依次为Ⅱb(75.2%)、Ⅶa(60.3%)、Ⅱa(59.6%)、Ⅲ(42.0%);21例(4.9%)出现Ⅴ区后缘淋巴结转移,共统计Ⅴ区后缘转移淋巴结32枚,各枚淋巴结中心点在标准患者上距斜方肌前缘的垂直距离均值为16mm。相关性分析提示Ⅴ区后缘淋巴结转移与同侧Ⅴa 区相关(P = 0.001)。 结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按照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转移,跳跃性转移的发生率低;Ⅴ区后缘淋巴结转移与同侧Va区阳性相关;Va区淋巴结转移时,同侧V 区后界的勾画应适当后移至斜方肌前缘后25m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同期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82例,分析对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结果:对侧转移29例,伴有同侧转移27例(93.10%)。分析结果表明同侧转移与对侧转移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癌同侧颈部转移将增加对侧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COX-2和bcl-2异常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bcl-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并随访达5年以上的86例鼻咽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活检标本中COX-2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OX-2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3.3%(63/86),与原发灶范围、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分级、生存期密切相关(P<0.05);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9%(73/86),与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病灶范围、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但生存期≤5年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期>5年组(P<0.05)。结论COX-2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种有用指标;bcl-2的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病因学有关,在鼻咽癌病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Forty-eight patients with a well-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hat occupied unilateral lobe were given, a 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After an examination of their lymph node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etastasis extended to the 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on the ipsilateral neck in 43.8% of all cases, and to at least the paratracheal lymph node on the contralateral neck in 27.2% of all cases. Therefore a bilateral 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is needed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uch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诊断、治疗方面业界存在诸多分歧。该研究通过分析患者资料,总结并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月于山西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1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资料。结果:61例患者术前均行颈部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6.89%。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患侧叶及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共39例,其中11例同期行对侧叶部分切除术;接受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共22例。5例同期行颈侧淋巴结清扫术。27例发生中央淋巴结转移(44.3%),5例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8.2%)。年龄<45岁、多灶性病变、肿瘤位置跨越或接近中线、肿瘤最大径大于等于5 mm者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P<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6.7%、60.7%、66.7%和53.8%。结论: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灵敏度较高,规范化及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