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因颌面部外伤进行MSCT检查并均采用VRT、MPR及MIP对轴扫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VRT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多平面重建。MPR在显示深部结构骨折、细小骨折等方面优于容积再现三维成像。MIP对于线性骨折显示清晰。结论 MSCT具有快速扫描、图像分辨率优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MSC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建对颌面部外伤骨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MPR、MIP和VRT3种方法相互补充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为外科整复手术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在腕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本科室2008年1月~12月因外伤进行腕关节MSCT检查的病例共计34例。MSCT扫描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扫描及重建参数:120kV,120mAs,准直器宽度0.75mm,螺距0.55,1.0mm重建层厚、0.5mm重建间距,采用高分辨骨算法重建。重建的薄层图像传至Siemens多功能后处理工作站(MMWP)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价各种后处理技术对腕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结果:在34例腕关节外伤中,共发现骨折40处。以舟状骨的骨折最多见,共计14处,月骨骨折3处,三角骨骨折3处,大多角骨骨折2处,小多角骨骨折1处,头骨骨折1处,钩骨骨折2处,尺桡骨远端骨折7处,掌骨基底部骨折7处。上述部分骨折伴有月骨脱位、月骨周围脱位等。薄层多平面重组(MPR)图像能清晰显示细微的骨折和骨折脱位的方向;曲面重组(CPR)图像可以在一幅图像上显示不同平面的结构和骨折;容积重建(VR)图像可以清晰显示复杂骨折脱位时各腕骨间的空间关系。结论:MSCT的各种重建和重组技术能清晰显示腕关节外伤的各种骨折和脱位,在腕关节外伤的临床诊断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4例脊柱外伤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MPR、SVR成像,并与2D图像进行比较。结果MPR、SVR图像清晰、直观显示骨折线的部位、形态,断端移位情况及空间关系,MPR图像能观察细小骨折,准确判断关节脱位。结论MPR及SVR重建图像是2D图像的重要补充,三者的有效结合,为脊柱外伤提供了丰富的空间结构信息,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MSCT多模式重组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SCT多模式重组技术在膝关节损伤所致的胫骨骨折术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并应用高级工作站进行VR、MIP及MPR等重组技术进行观察。结果:4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中,胫骨平台粉碎并塌陷骨折37例;另有3例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MSCT确诊为胫骨髁间脊隐匿性骨折,其中伴有髌韧带断裂和内侧副韧带部分断裂各1例。结论:MSCT多模式成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等。其中3D成像显示骨折区表面状态较好,多平面成像(MPR)可明确显示骨折处的内部细节,容积成像(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可以显示骨折部位的立体透明外观和大韧带损伤的情况。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前作为制订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组在距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轴位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和三维(3D)重组图像在距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6例距骨骨折患者经X线平片检查后行螺旋CT、MPR和3D重组。着重分析骨折线走行与关节面的关系,对关节面塌陷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3D重组、MPR对关节受累情况和骨折线走行显示较好。结论螺旋CT轴位扫描、MPR和3D重组图像相结合,可更好地显示距骨骨折,能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诊断颈椎复杂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颈椎外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薄层重建后利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或曲面重组(C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和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技术(4D)的三维重组。结果:SSD、VR和4D对于颈椎较大、移位较明显的骨折显示较好,图像立体感强,直观;MPR可以较全面、细致地显示骨折、移位情况。本组三维重组CT图像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31例患者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的移动方向和距离,使得治疗中得以正确地选择接骨板及其放置位置和切口位置。结论:恰当地运用多层螺旋CT图像重组功能,可清晰显示颈椎的空间解剖关系,较为全面、直观、准确地显示骨折情况,对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横轴位像、多平面重组(MPR)、遮盖容积重组(SVR)和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4D)在可吸收消旋聚乳酸(PDLLA)混合壳聚糖(CTN)髓内钉治疗掌、指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术前X线诊断为单纯性骨折,用可吸收PDLLA混合CTN髓内钉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患者资料,均于术后1天、2周、12周行X线和4层螺旋CT检查,观察骨质细节、髓内钉与骨折断端的关系、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CT可清晰显示可吸收髓内钉与骨折断端的关系、软骨痂形成和软组织改变,而X线平片均无显示.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可吸收髓内钉与骨折断端的关系,SVR和4D可以立体显示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结论 MSCT在可吸收PDLLA混合CTN髓内钉治疗掌、指骨骨折中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环枢关节外伤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环枢关节外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环枢关节外伤病例的MSCT资料,观察各种重建方法对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SCT轴位及MPR、3D重建相结合,可清楚显示环枢关节各部位隐蔽性的外伤性改变。结论MSCT在环枢关节外伤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做为环枢关节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三踝骨折的检查和后处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7例行常规X线摄影及MSCT扫描,并对CT图像薄层重建后进行矢、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及3D成像,然后进行观察、分析CT表现,并与X线片对照。结果 MSCT检查能准确显示骨折的部位、严重程度及关节有无脱位等,同时还可以清晰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明显优于X线片检查。结论 MSCT在三踝骨折的检查诊断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颅脑外伤患者,利用三维(3D)重建软件(SSD)、二维重建(MPR)显示颅脑外伤病灶。结果:3D软件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对颅顶部骨折显示良好,脑表面重建软件可清楚显示硬膜外出血的范围和与脑沟、脑回的关系。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可充分发挥高挡CT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及容积重建技术(VRT)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使用Siemens Plus4螺旋CT机对23例骨盆损伤患者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MPR、SSD及VRT重建观察损伤细节,并与二维CT(2DCT)比较。结果 MPR、SSD及VRT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骨折的细节。VRT重建可立体直观显示技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结论 螺旋CT MRP、SSD及VRT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对诊断复杂性骨盆骨折应作为首选。VRT对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技术在指导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X线、螺旋CT横断、3D及MPR技术证实的跟骨关节内骨折48例,依据螺旋CTMPR和3D的表现对4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分型,并依据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结果 MPR可显示骨折内部的情况和关节面塌陷的程度。3D成像可清晰显示跟骨骨折骨折线的立体走行方向、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的范围。结论 MPR和3D有助于判定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类型,准确测量其劈裂和塌陷程度以及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茂铸  应琦  蔡卫东  周建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57-126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和19例胸部外伤临床拟诊肋软骨骨折患者组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于工作站上进行VR、MIP、MPR三维图像重组,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重组图像,19例胸部外伤患者,CT共发现肋软骨骨折23处,肋骨骨折8处。螺旋CT三维重组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数目及断端移位情况;肋软骨骨折三维重组图像表现特征包括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断端错位和肋软骨条状略高密度影的不连续。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清晰显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形态,为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开创了一条全新途径,可望成为检测肋软骨骨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上颈椎外伤的多层CT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上颈椎外伤的多层CT扫描技术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上颈椎外伤,其中外伤在1个月内者共18例,1个月以上者9例。采用4层螺旋CT扫描仪,1.0mm准直(1.3mm有效层厚),50%重叠重建,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和容积显示(VR)成像,分别评价骨折、关节脱位以及韧带损伤等。结果CT清楚显示上颈椎外伤的骨折情况,以原始横断面图像和MPR图像结合显示最佳,并可检出齿状突水平骨折和齿状突先天变异,但陈旧性(1个月以上)外伤单纯横断面显示常不完善,至少需要MPR的补充显示;关节脱位的显示以VR或SSD为佳,寰椎横韧带损伤表现为横断面上齿状突两侧韧带结构不对称,VR横断面薄层块显示更好。结论1.0mm准直扫描结合MPR和VR图像是目前4层CT机作上颈椎外伤检查的上佳技术组合,可以充分显示上颈椎外伤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7例髋臼骨折的病人先经营骨盆螺旋CT薄层扫描,并在工作站上作髋臼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注重观察髋臼骨折的以及CT表现特征。结果:27例病人共计31个髋臼骨折。除1个T形骨折用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判断为横行骨折外,其余30个骨折轴位CT、三给和多平面重建均显示。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能更直观的显示病变的具体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轴位CT扫描的有价值的补充手段,在髋臼骨折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多功能重建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功能重建在骨与关节外伤中的应用,提高重建技术的使用能力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使用双层螺旋CT,SSD,MPR,MIP等多种方式重建检查的49例复杂的骨与关节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骨关节外伤重建成像,其中,颅底3例,颌面部7例,颈、胸、腰、骶椎共17例,肩胛骨3例,髋关节8例,膝关节11例。SSD在显示碎骨片明显移位的空间关系方面较MIP,MPR为佳,它可以直观地、立体地、清晰地、多角度显示骨关节损伤,而MIP在显示骨折细节方面较优,尤其在外伤中颅窝观察有关神经孔方面。结论 螺旋CT的SSD,MPR和MIP技术的综合应用,对复杂的骨折、关节损伤的显示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对骨与关节损伤的探测能力。方法87例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包括82例外伤和5例非外伤)均经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并与二维CT图像进行对照。结果螺旋CT3DSSD和MPR在显示骨折的部位方面与二维CT基本一致。但在显示骨折部位的解剖关系方面明显优于二维CT。结论SSD和MPR两种方法重建可互为补充,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部位及关节脱位,是诊断骨折的有效手段,对制定手术计划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 MPR和三维重建(3D-CT)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28层螺旋CT的MPR和3D技术证实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结果: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等空间信息,较平片优越,与手术中所见一致。结论:螺旋CT的MPR及3D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显示胫骨平台的骨折情况,对骨折的分型判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部螺旋CT图像后处理的技术特点以及在临床初步应用及评价。方法:对正常组20例和病变组13例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进行MPR、SSD、CTVE等图象后处理。结果:MPR、SSD、CTVE上均可清楚地显示正常喉部的解剖结构。病变组中,6例喉癌在MPR、SSD、CTVE上有不同程度的改变,3例声带慢性炎症伴息肉在SSD、CTVE上未显示,2例外伤在SSD、CTVE上1例有喉腔、气道的变形,1例无异常,2例声带固定在MPR、SSD、CTVE上都能很好显示。结论:喉部的MPR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种后处理技术,是轴位CT图象的重要补充。合理的使用CTVE、SSD、Raysun、MPR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相互结合,可以增加诊断信息量,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表面覆盖法(SSD)、实时3D(RT-3D)、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等多种方式重组。16例经手术证实,8例经造影证实,其中2例术后进行了复查。结果:SSD能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全貌,病变与分支血管的关系,但显示管腔内的情况欠佳;RT-3D图像优于其它方法的重组图像,可清楚显示主动脉壁的钙化、测量各径线参数以及多角度动态观察病变,但重组时间较长。MPR能保留有助于定性诊断的密度CT征象,多方位地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并能显示主动脉旁血肿等合并症,但缺乏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立体观。CPR可连续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弥补MPR的不足。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特异性征象,综合应用多层螺旋CT的各种重组技术,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