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志勇  陈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369-5370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NSTE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均于入选后72h内接受早期PCI治疗。结果试验组PCI术前病变血管前向血流达TIMI3级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AMI患者早期介入治疗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金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49-3050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96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54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2例,收集所有病例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试验组达1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7%比9.5%,P〈0.05),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38.1%比7.4%,P〈0.01)。结论: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1~2012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于冠脉造影(CAG)后PCI前持续静脉给予欣维宁,并追加肝素50 U/kg静脉注射,而对照组仅追加肝素100 U/k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罪犯血管开通情况,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分级(T IM I)及校正的T IM L计帧数;比较治疗前后48 h检查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IMI 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87%和74%,P<0.05),梗死的TIML计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22.5±4.6帧vs30.1±6.5帧,P<0.05),治疗后48h检查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缺血导联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出血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欣维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在血栓抽吸前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的影响以及预后.方法 取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B组15例;A组在造影术后立即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B组直接血栓抽吸术后PCI治疗,不注射替罗非班,评价PCI术后两组间造影结果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等.结果 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的患者比例达到89.7%,ST段回落率达到91.4%,出院时LVEF为(71.7±10.0)%,CTFC为(23.5±9.3)帧;单纯血栓抽吸组分别为:66.7%,66.7%,(65.5±11.7)%和(28.9±7.6)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肌染色分级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心脏不良事件以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先行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注射,然后再进行血栓抽吸可以得到更好的心肌再灌注,并且对LVEF的改善有益,而且不良反应不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EMI行直接PCI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STEMI患者随机分为50例受试组和50例对照组,观察指标为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聚集率,和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两组除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显著性外、出血并发症和1个月MACE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EMI行直接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急诊直接PCI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STEMI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行急诊直接PCI同时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STEMI患者67例作为试验组,同期于我院行单纯直接PCI的STEMI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行PCI术后1周、1个月、半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半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直接PCI术后1周、1个月、半年,试验组LVEDD分别为(41±2)mm、(43±3)mm、(44±5)mm,LVESD分别为(34±6)mm、(32±3)mm、(31±5)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DD(48±3)mm、(49±2)mm、(52±4)mm,LVESD(44±1)mm、(42±7)mm、(40±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EF分别为(53±7)%、(55±8)%、(57±4)%,明显高于对照组[(40±2)%、(41±4)%、(4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半年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1.49%、4.48%、7.46%)相较于对照组(19.05%、23.81%、28.57%)均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行直接PCI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用于STEMI,能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和左心室功能,同时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先行血栓抽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10-02-2011-08间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先行血栓抽吸的直接PCI患者共36例作为研究组,以2009-02-2010-01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共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无复流现象的改善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以及术后1周的射血分数.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血流TIME3级明显增加,ST段完全回落比例增加,术后心功能改善,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减少.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中,首先进行血栓抽吸后行PCI与常规PCI相比,不仅能有效降低血栓负荷,增加心肌的有效灌注,而且改善患者预后,在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中应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22例AMI患者行直接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为观察组,以单纯行PCI患者30例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直接支架植入率,血流TIMI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4-03~2006—12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12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03-4804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高发性、高风险的疾病,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供血中止,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010-01-2011-04AMI急诊PCI患者的术前心理疏导及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结果 经过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42例急诊PCI患者血运情况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 高质量的护理措施是PCI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158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n=76),同时期条件相当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n=82),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及住院和随访期间等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支架直接置入率、术后2hST段回落>50%率、冠状动脉心肌灌注分级(TMP)和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血流均明显优于标准PCI组;发病后24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B型尿钠肽(BNP)值显著低于标准PCI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不明显。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可以改善STEMI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PCI)术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侯俞锁  张庆华  张丽霞 《临床荟萃》2009,24(10):889-890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自诞生以来,已被广泛用于临床众多领域,特别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该药通过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中的R/KGD片段结合,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及血小板之间的聚集,从而达到抗血小板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减少致死性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替罗非班是一种短效、快速、可逆的静脉用血不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通过阻止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受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对冠脉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不同应用时机对疗效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46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2),比较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问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冠脉TIMI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7d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肌钙蛋白Ⅰ(cTnI)峰值、住院天数、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死亡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梗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回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2007 年1 月至2009 年1 月,共110 例接受急诊直接PCI 治疗的初发急性STEMI 患者.PCI 术后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6 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术后两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间一般情况、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情况以及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成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IRA 的TIMI 3 级血流获得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TIMI 计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30.24 ±8.32) 帧vs.(37.72 ±17.68)帧,P <0.05],而TIMI 心肌灌注(TMPG)分级获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2% vs.77.8%,P <0.05),90 min ST 段抬高总回落百分比(smSTR%)快于对照组[(73 ±15)% vs.(61 ±2)%,P <0.05],术后替罗非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51.30 ±6.63)% vs.(48.02 ±9.98)%,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 急性STEMI 患者急诊PCI 治疗中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常规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由生命网筛选的依从性较好的112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的54例已行急诊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58例确诊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介入治疗作治疗组,比较接受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在术后2年内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恢复血流TIM I 3级比例为90.7%vs.96.6%,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12周心肌灌注显像(ECT)显示存活心肌面积为(80±9.4)%vs.(88±8.3)%,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术后半年、2年心脏彩色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所增加,半年增加情况对比为(3±2.6)%vs.(5±6.5)%,2年增加情况对比为(2±4.6)%vs.(5±7.3)%;对照组和治疗组2年心血管死亡事件比例为7.4%vs.3.4%,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急诊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可以改善心肌微循环、减少心肌坏死、保护心脏机能,...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血运重建对限制梗死范围、保护心功能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是使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的重要方法,相比之下,PCI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溶栓治疗。我科自2004-02/2006—08对24例AMI患者行急诊PCI,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替罗非班对冠心病PCI术中内皮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刘鹏  李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6):3069-3071
目的:探讨PC I操作是否能诱发肱动脉内皮功能不全以及替罗非班(欣维宁注射液)能否改善PC I介导的肱动脉内皮功能不全。方法:实施PC I的冠心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19例(10μg/kg),对照组19例,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分别测量两组PC I术前及术后的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内径、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计算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并采用多普勒技术测定血流速度,最后比较两组间及组内上述参数的差异。超声测量于PC I术前2h和术后30 m in内完成。结果:替罗非班组的FM D明显改善[(5.9±0.3)%before vs(7.7±0.4)%after PC I,P<0.001],而对照组明显恶化[(6.0±0.5)%before vs(4.8±0.6)%after PC I,P<0.001))。两组的NTG介导的FM D及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均无明显变化。另外19例单纯CAG患者的FM D无变化。结论:PC I操作能诱发肱动脉内皮功能不全,而替罗非班可改善PC I介导的肱动脉内皮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数量亦呈上升趋势,作为冠心病血运重建主要手段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该类患者的治疗中。我院2008-02-2010-02共有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急诊PCI治疗,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