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住院的59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并追踪其临床转归、治疗及病理结果结果:治疗前,59例患者中诊断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者54例,初诊符合率为91.5%(另5例分别被诊断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可能、难免流产不能除外3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可能、滋养细胞疾病不能除外1例;滋养细胞肿瘤1例)。38例患者采用氨甲蝶呤(MTX)保守治疗加超声监护下刮宫术,13例患者仅采用MTX保守治疗,6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加超声监下刮宫术,2例患者采用子宫前壁病灶切除术加子宫修补术治疗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提供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估测患者的病程及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声像图特征,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住院治疗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者的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妊娠囊位置、子宫切口部位回声、瘢痕处肌层厚度、妊娠囊与子宫切口关系以及血流分布。结果 3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者超声诊断正确18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3.3%。所有孕妇在宫腔正常位置未见妊娠囊,在子宫下段切口部位可见妊娠囊或混合性团块,妊娠囊或团块与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明显变薄。根据声像图特征,将子宫下段瘢痕妊娠分为妊娠囊完全嵌于瘢痕型(13例)、妊娠囊部分向宫腔内生长型(6例)及瘢痕处混合性团块型(11例)。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观察瘢痕处妊娠囊或混合性团块周边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PW显示平均RI值〈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提供较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早期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后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孕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治疗,术后动态观察孕囊变化。结果 1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均为胎囊型,孕囊形态结构完整,孕囊前有子宫壁肌层完整覆盖,彩色多普勒示孕囊周边呈较丰富环状血流信号;15例确诊后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孕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均一次性成功,治愈率为100%;穿刺治疗后孕囊逐渐变小,随后脱落或被吸收,血β-HCG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确诊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还可行超声引导下孕囊穿刺治疗及术后动态观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简称切口妊娠)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切口妊娠患者经腹部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临床治疗及病理结果。结果 15例超声及临床诊断为切口妊娠的病例中,4例表现为切口区混合性包块,1例切口内见妊娠囊,8例妊娠囊壁局部突入切口内,大部分位于宫腔下段,2例妊娠囊位于宫腔中央,切口区见子宫蜕膜突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提供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是临床较为少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远期并发症。目前对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诊治,没有统一的规范,临床诊治方法不尽相同。该病早期的诊断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误诊误治,由于漏诊或者误诊引起的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及时,会引发大出血,严重时需要切除子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孕妇严重并发症。本文主要对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宫腔下段紧邻剖宫产瘢痕妊娠及宫颈妊娠的超声特点,提高基层医院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检查的29例紧邻剖宫产瘢痕妊娠及瘢痕周围妊娠首诊病例,追访其预后,分析图像剖宫产后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宫腔下段紧邻剖宫产瘢痕妊娠及宫颈妊娠的超声特征.结果 19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9例紧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超声特征、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996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病例,对17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的临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患者均有停经后的无痛性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及血β-HCG升高的临床表现。剖宫产至发病时间最短0·5年,最长为12年,平均(6·9±3·5)年。多普勒超声显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明显膨大,并可见孕囊或混合性团块附着于该处,孕囊与膀胱壁间的子宫肌层菲薄。其中12例经结晶天花粉宫颈注射、口服米非司酮或肌内注射氨甲喋呤等治疗,血β-HCG降至正常。2例经药物治疗后在超声监视下行清宫术,术后血β-HCG降至正常。2例因阴道大出血而行全子宫切除。另1例因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行全子宫切除。结论子宫下段瘢痕子宫妊娠应常规行超声检查,对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药物保守治疗能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瘢痕处妊娠发生率不断升高,其诊断和处理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目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子宫瘢痕妊娠治疗目的为杀灭胚胎,排除妊娠囊,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1997—2008年我院收治14例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全部患者治疗成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国内文献又称之为切口妊娠。CSP是指胚胎着床在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常造成临床处理困难,易在处理过程中出现大出血,延误诊断和治疗,可能引起子宫破裂导致子宫切除,因此早期发现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后瘢痕妊娠42例诊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切口通常选择在子宫下段,产后子宫复旧,子宫下段恢复为子宫峡部,剖宫产瘢痕位于子宫峡部,所谓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是指此部位妊娠。目前公认这类妊娠是特殊类型异位妊娠,易发生子宫破裂、大出血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随着剖宫产的开展,这类疾病发生率也大大增加。本次研究对42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声像图特征,评价经腔内彩超对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经腔内彩超对39例子宫下段瘢痕妊娠患者进行了检查,观察妊娠物的位置及与子宫切口的关系,子宫切口部位的回声、血流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宫腔正常部位未见到孕囊,在子宫下段切口部位可见胚囊或包块,根据彩超声像图特征把它们分为2种类型:(1)胚囊型11例;(2)流产型28例.结论 经腔内彩超对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美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510-1511
胚胎着床在前次子宫下段即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即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切口妊娠)。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项检查水平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10-32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对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39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9例中35例行药物保守治疗成功;2例行子宫动脉介入治疗成功;2例出血量大于2 000 ml,合并DIC而行子宫全切术。39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误诊率高,剖宫产史及超声检查可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氨甲蝶呤可有效减少清宫术中出血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适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症状、体征、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变化、妊娠包块大小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保守治疗成功7例,9例因出血量多(>500 mL/d)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结扎术+宫腔镜下清宫术,3例因出血量>1 000 mL/d而直接开腹手术,1例子宫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2例切除子宫;19例中输血治疗6例。结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临床常见,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在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经腹及经阴道对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妊娠的着床位置及与剖宫产切口的关系,子宫切口部位回声,血流情况。结论:所有患者在子宫下段切口部位均可见胚囊或混合性包块。根据超声图像特征将其分为2种类型(1)胚囊型(2)混合回声包块型。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子宫切口部妊娠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宫产子宫切口部妊娠(全称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e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目前对其诊断、治疗尚尤统一标准.随着剖宫产率增高此病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如果误诊,易发生大出血及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在子宫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伴胎盘植入的诊断和保守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分析11例子宫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伴胎盘植入的诊治经过,总结其声像图特点。临床表现为人 工流产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7例,停经4例,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8例行血管造影检查及子宫动脉栓塞 及清宫或切除子宫。3例于超声引导下向胎囊内注射氨甲喋呤(MTX)。结果 7例人工流产术后超声显 示子宫前壁下段混合回声区,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低阻型,阻力指数(RI)<0.6,诊断为胎盘 植入。4例停经者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前壁下段胎囊,诊断为子宫剖宫产切口处早孕伴瘢痕种植。治疗后全 部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RI>0.6。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伴胎盘植入的 主要方法,它对该病的保守治疗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位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的妊娠是少见的异位妊娠,其发生率随着剖宫产术的不断增加而上升。本研究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流频谱表现,为瘢痕妊娠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倒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因清宫术时阴道大量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余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其中2例给予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成功,4例行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结论:经腹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诊断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甲氨喋呤配伍米非司酮药物治疗、B超引导下清宫及开腹手术均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价值.[方法] 11例子宫下段瘢痕妊娠患者,采用经腹经腔内联合彩超检查,观察孕囊位置,妊娠物与子宫切口处肌层的回声、血流分布及两者的分界、宫腔宫颈情况等.[ 结果] 所有患者在宫腔正常部位未见到孕囊.孕囊或包块着床于子宫下段切口肌层处,根据其超声图像表现分为2种类型:①孕囊型2例,②流产包块型9例.[ 结论] 经腹经腔内彩超对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