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MSCT)及其三维重建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心外大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手术证实的先心病患者心外大血管畸形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行MSCT增强扫描,随后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与26例经胸超声心动(UCG)及13例心血管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手术证实心外大血管畸形83处,其中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20处,完全大血管畸形63处,MSCT、UCG、CAG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8%、89.2%、100%,MSCT及CAG诊断准确率与UCG诊断准确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76,P<0.05);(χ2=4.11,P<0.05),MSCT与CAG诊断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43,P>0.05)。结论:MSCT及其三维重建对先心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明显优于UCG,且成像速度快,可以清晰显示心外大血管的病理解剖结构,对于临床术前评估、选择术式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检查方法,MSCT与UCG联合应用在很大程度可以取代有创CAG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在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复杂性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经临床及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拟诊为复杂性先心病患儿性行DSCT心脏造影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对DSCT与TTE在心脏部分、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及大血管部分畸形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45例患儿经手术证实心内外畸形共177处,DSCT检出162处,诊断准确率为91.53%;TTE检出153处,检出率为86.44%.177处畸形中心脏部分畸形75处,DSCT检出62处,诊断准确率为82.67%;TTE检出71处,诊断准确率为94.67%,DSCT的诊断准确率低于TTE的诊断准确率(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35处,DSCT与TTE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0%.大血管部分畸形67处,DSCT检出65处,诊断准确率为97.01%;TTE检出47处,诊断准确率为70.15%,DSCT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TTE的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 DSCT可以清晰地显示心外大血管的解剖异常,能弥补TTE检查的不足,对合并心外大血管畸形的复杂性先心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和螺旋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7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复杂型先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与导管法心血管造影检查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7例患者中,TTE诊断符合率90.2%,螺旋CT诊断符合率9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TTE对心内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99.2%,高于螺旋CT的8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螺旋CT对心外及大血管与房室连接的诊断准确率为99.0%,优于TTE的7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TTE与螺旋CT两者结合,可将诊断准确率提高为99.1%.结论 TTE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对心内畸形诊断准确率高,而螺旋CT对心外及大血管与房室连接关系诊断准确率较高.将TTE和螺旋CT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对各种复杂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和螺旋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7例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复杂型先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与导管法心血管造影检查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7例患者中,TTE诊断符合率90.2%,螺旋CT诊断符合率9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TTE对心内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99.2%,高于螺旋CT的8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螺旋CT对心外及大血管与房室连接的诊断准确率为99.0%,优于TTE的7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TTE与螺旋CT两者结合,可将诊断准确率提高为99.1%.结论 TTE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对心内畸形诊断准确率高,而螺旋CT对心外及大血管与房室连接关系诊断准确率较高.将TTE和螺旋CT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对各种复杂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TAPVC患者MSCT增强扫描图像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图像。结果 MSCT 正确诊断2 5例TAPVC,准确率100%。本组病例均伴有心房畸形,MSCT诊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准确率分别为83.33%(15/18)和81.82%(9/11)。对单心房、单心室、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动脉导管未闭、右心房异构、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瓣下狭窄、肺动脉闭锁、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及肺动脉高压,MSCT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TAPVC及其合并的其他畸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DH)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51例行256层CT心脏血管成像(CTA)和经胸部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的CCD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将CTA、TTE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256层CT与TTE的诊断优势。【结果】经256层CT及TTE诊断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检出率分别为97.2%,84.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诊断心脏部分畸形方面,256层CT的检出率为91.2%,而TTE的检出率为98.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的诊断方面,256层CT的检出率为95.7%,而TTE的检出率为97.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256层CT在CCDH的诊断中检出率很高,尤其是在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中,其检出率优于TTE。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术前评价肺动脉闭锁(P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证实的肺动脉闭锁患儿的TTE和MSCTA资料,对比两者对PA位置、动脉水平分流、房室间隔完整性、三尖瓣及右心室发育情况、大动脉位置及其与心脏连接关系的诊断价值。结果依据手术结果,26例PA患者中室间隔完整型PA6例、室间隔缺损型PA20例。肺动脉瓣闭锁13例、肺动脉主干闭锁11例、左/右肺动脉起始段闭锁2例。肺循环由动脉导管单一供血22例、由动脉导管和体一肺动脉侧支双重供血4例。TTE和MSCTA对PA及其位置的诊断与手术一致。TTE漏诊体-肺动脉侧支2例、主动脉骑跨3例、大动脉转位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MSCTA漏诊房间隔缺损2例、卵圆孔未闭1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2例、三尖瓣闭锁合并右心室发育不良1例。MSCTA、TTE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29/35)、100%(35/35);对心外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49/49)、86%(42/49);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8/84)、92%(77/84)。MSCTA和TTE诊断心内、心外畸形准确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5、0.012),但两者对心内、心外畸形总的诊断准确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3,P=0.773)。结论TTE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优于MSCTA,而在大动脉位置关系及体.肺动脉侧支评价上存在局限性,联合MSCTA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SCT诊断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PA/VS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MS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PA/VSD A1型23例,A2型17例,B型34例,C型7例。MSCT诊断PA/VSD分型的准确率为93.82%(76/81),高于TTE[59.26%(48/81);χ2=26.95,P<0.01];MSCT诊断粗大主动脉及肺侧支循环动脉(MAPCAs)来源准确率为100%(93/93),高于TTE[51.84%(51/93);χ2=54.25,P<0.01]。MSCT检出心内畸形50处(50/53,94.34%),TTE检出53处(53/53,1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24);MSCT检出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66处(66/66,100%),TTE检出65处(65/66,98.4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出心外大血管异常106处(106/106,100%),高于TTE[82.08%(87/106);χ2=20.87,P<0.01]。MSCT测量McGoon比值、肺动脉指数、全部新的肺动脉指数与手术所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SCT可准确诊断PA/VSD分型及肺血管发育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多层螺旋CT心血管成像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婴儿多层螺旋CT(MSCT)心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MSCT对比增强心脏检查83例,所有病例均作心脏超声(US)对照,并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 MSCT对先心病畸形的诊断敏感性96.99%、特异性99.57%、准确率95.71%.其中,心脏部分畸形80处,MSCT与 US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879,P=0.352);心外部分畸形153处, MS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US(χ2=36.6,P=0.000).MSCT与US联合诊断准确率99.14%.结论 MSCT对新生儿及婴儿先心病畸形的检出优于US,MSCT与US联合可提高对新生儿及婴儿先心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胸常规超声心动图(TTE)与电子束计算机摄影术(EBCT)对小儿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心脏病患儿的TTE表现,并与EBCT结果对照.结果全组22种先心病共226处畸形.心内畸形78处,TTE误诊1处,TTE诊断准确率98.7 %.心外大血管畸形及心室-大血管连接异常畸形共148处,TTE诊断准确率89.2%(132/148);EBCT诊断准确率97.3 %(144/148).二者比较差异显著(x2=4.787,P<0.05).外科手术共71例,纠治心脏病变共123处,TTE诊断准确率89.4 %(110/123);EBCT诊断准确率96.7 %(119/123).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x2=2.792,P>0.05).非先心病4例,TTE与EBCT均作出准确诊断.TTE与EBCT结合使诊断的总准确率提高到99.6 %(225/226).结论TTE是无创诊断小儿心脏病的最基本有效方法,结合无创 EBCT检查,可提高小儿心脏病诊断的准确率,以指导手术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维重组技术对肺血减少型先心病合并体-肺动脉侧支(MAPC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肺血减少型先心病伴发MAPCAs患儿的薄层CT增强扫描资料,将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技术及最大强度投影(MIP),结合手术与超声心动图(UCG)结果,分析MAPCAs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3例中,来源支气管动脉9例,主动脉直接侧支12例,主动脉间接侧支14例(其中来源于乳内动脉8例,锁骨下动脉5例,肋间动脉1例)。MSCTA较清晰显示23例MAPCAs的来源、数量、走行及直径;UCG仅6例诊断正确,17例漏误诊,其中1例MAPCAs误诊为PDA。对于其它心内畸形(ASD、VSD、RVH、PFO、DORV、TS、RCD、ASA、TA及TR),UCG均能较清晰显示;对于心外大血管异常(PS、PA、PDA、RAA、TGA、TAPVD、CoA、PLSV及VLSA),MSCTA能较清晰显示其来源、走行及直径。结论:MSCT及多维重组技术是显示MAPCAs及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良好方法,结合UCG可以进一步提高心内畸形确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全面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先天性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多排螺旋CT(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结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等三维重建)。7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有手术结果,2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7例患者中,MSCT显示4例为主肺动脉近端闭锁;2例为主肺动脉缺如,左右肺动脉尚有融合;1例为主肺动脉缺如、左右肺动脉无融合。7患者室间隔缺损均在膜周部。伴发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3例,发现大的体肺侧支动脉3例,右位主动脉弓2例,主动脉骑跨3例。【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显示了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主要征象及并发畸形,可作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SCT)在Ebstein畸形及合并心内外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确诊的40例Ebstein畸形病例,在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下行心脏增强扫描检查,并行多种CT后处理图像重组技术分析三尖瓣的形态表现、心脏各房室的形态改变以及伴发的心内外结构畸形等,同时将MSCT及心脏超声(UCG)检查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0例Ebstein畸形中,除7例患者无合并畸形外,其余33例均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心内外畸形。40例患者中手术确诊的包括三尖瓣下移畸形在内心内畸形共87处,MSCT及UCG确诊分别为82、85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3%、97.7%,对于心内畸形部分UCG诊断符合率略高于MSCT。经手术确诊的心外大血管畸形共25处,MSCT除1例细小的PDA未能正确诊断外,其余畸形均能清楚显示,诊断符合率达96.0%,而UCG对于大血管畸形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降低,仅准确诊断出9处,检出率为36.0%。MSCT显示Ebstein畸形患者的三尖瓣的隔瓣、后瓣附着点均不同程度向心尖部下移且二尖瓣与三尖瓣隔瓣间距超过10 mm者共32例,单纯隔瓣下移者6例;三尖瓣前瓣呈"帆状"共3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侧房室环和右心房的扩大,房化的右心室肌壁变薄,心腔扩大,功能性右心室小。心脏合并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其他复杂畸形等。结论多排螺旋CT可以清晰地显示三尖瓣形态及附着点异常,虽然对于合并的心内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不及UCG,但两者无明显差异;而MSCT对于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相对于UCG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性,是诊断Ebstein畸形且疑合并有心外大血管畸形者的有效影像学补充检查,能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丰富的影像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56层多排探测器螺旋CT(256层CT)在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DH)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256层CT心脏血管成像(CTA)和经胸部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的69例14岁以下CCDH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手术证实。CTA、TTE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256层CT与TTE的诊断优势。结果:256层CT与TTE诊断心脏部分畸形的检出率分别为91.3%和98.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7);256层CT与TTE诊断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的检出率分别为95.7%和97.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1.0);256层CT与TTE诊断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检出率分别为97.3%和84.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256层CT在CCDH的诊断中检出率很高,尤其是在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中,其检出率优于TT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AORP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CTA确诊的AORP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TTE对AOPRA的诊断及随访价值。结果 11例AORPA患者,TTE术前确诊10例,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90.9%。TTE直接表现为主肺动脉分叉消失,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间接表现为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所有病例的异常起源部位均为近端型,多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动脉导管未闭9例,右肺动脉狭窄2例,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4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10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1例因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行手术治疗。10例患者术后随访:9例吻合口通畅,1例右肺动脉狭窄。结论在AORPA的临床诊断及随访中,TTE是首选的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表现,探讨两种方法对T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62例经手术证实的TAPVC患儿的超声心动图和MSCT血管成像结果,计算其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心动图和MSCT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39%(61/62)和95.16%(5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CT漏诊动脉导管未闭9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和三房心各1例。超声心动图漏诊主动脉缩窄和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各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和MSCT是诊断TAPVC的可靠方法。对于伴发心血管畸形的患者还需超声心动图与MSCT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各型IA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手术或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3例患儿中经手术证实为IAA者41例(离断39例,闭锁2例),主动脉缩窄(COA)2例;其中IAA-A型、IAA-B型、IAA-C型所占比例分别为61%(25/41)、32%(13/41)、7%(3/41)。TTE正确诊断35例,误诊3例,漏诊1例,疑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81%(35/43);确诊病例中IAA分型的总诊断准确率为86%(30/35),其中IAA-A型、IAA-B型、IAA-C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23/24)、64%(7/11)、0。MSCTA正确诊断40例IAA,误诊1例,诊断IAA的准确率为98%(40/41);确诊病例中IAA分型与手术结果一致。41例IAA患儿均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动脉导管未闭,其中39例合并大型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结论 TTE是诊断主动脉弓离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若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定位显示不清,联合MSCTA检查可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心脏、血管成像技术对法洛四联症(TOF)及其伴发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3例经手术证实的TOF的MSCT资料,并与经胸心脏二维超声(TTE)结果比较.结果 MSCT及TTE对TOF四个基本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8%及94.6%,对于肺动脉分支及其他伴发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2%(20/21)及23.8%(5/21).结论 MSCT客观清晰地显示TOF的病理解剖形态,且显示肺动脉分支及伴发畸形明显优于TTE,对指导外科手术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早期主动脉夹层(AD)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结果证实为AD患者46例。术前均行MSCT、TTE检查。统计对比MSCT、TTE单一与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结果: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5.65%(44/46),高于TTE 71.74%(33/46)、MSCT80.43%(3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382、P=0.009);MSCT、TTE单一与联合检查De Bakey I型诊断率均较高,而TTE对De BakeyⅢ诊断率最低。结论:MSCT联合TTE检查可提高早期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PAV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5例PAVM的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表现,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经DSA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引流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可以对肺动静脉畸形病人做出明确诊断;能准确、直观地观察引流肺动脉的走行、数目、直径,以指导介入治疗。结论:瘤样扩张的血管囊腔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为PAVM的基本构架,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评价中是理想和无创伤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