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手术后的心包粘连不但延长再次手术的手术时间,而且增加损伤心脏、大血管和心脏外移植物的危险性。据报道这种危险性的发生率为2%~6%。心包组织的纤溶活性可能是第一次手术后心包粘连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作者研究心包组织是否含有纤溶酶原激活活性(PAA)。如有,确定激活  相似文献   

2.
心脏首次手术残留的心包粘连,可使再次手术时间延长,引起广泛出血甚至医源性心脏损伤。此外,心室粘连于胸壁,影响心室的收缩功能。应用心包代用品虽可降低或防止心包粘连,但近期临床经验表明,心包补片变性或心外膜纤维反应增加了再次手术的困难。为此作者对比研究五种心包代用品的耐久性和组织反应。 30条杂种犬(平均体重30公斤)在全麻下经右侧第5肋间进胸,切除10×5cm范围的心包,取同样面积的替代材料用3-0Prolene(聚丙烯纺织纤维)缝线连续缝合于原位。按心包代用品材料不同,分成5组:第1组用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Genctic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心包粘连与心脏瓣膜替换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心血管病研究所田作春,朱建宝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可能合并心包粘连,这给心脏瓣膜替换术造成一定困难。我所1982年11月至1992年11月,共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251例,术中遇有较重心包粘连11例,占4.38%...  相似文献   

4.
在近十年中,心脏再次手术的数量持续上升,第一次手术所导致的心包粘连成为再次手术病残率与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第一次手术时关闭病人自身心包能减少心包粘连。对这些病人的再次手术要简单得多,但是,在许多病例,并非都能在第一次手术时关闭其自身心包。例如,施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或植入带瓣外导管的病人或一期关闭心包会导致严重低血压的病人。在病人心包不能关闭时,为了减少心包粘连的形成,许多材料被用来作为心包代用品。有报道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致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特征、处理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时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导致急性心脏压塞的冠心病患者13例,分析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及时诊断,心包穿刺均获得成功,心包腔内注入凝血酶冻干粉500~1000 U得到有效止血,术后2 h、4 h、6 h、24 h及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未发现新的心包积液及心包粘连。所有患者出院后6个月随访心脏超声未见心包缩窄或粘连。结论急性心脏压塞是PCI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诊断明确,需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心包腔内注入凝血酶能成功止血,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缩窄性心包炎是由急性或者慢性心包炎迁延不愈导致,结核是其主要致病菌。影像学多表现为心包膜增厚粘连、纤维化,伴或不伴钙化,临床上,通过病史及影像学诊断并不困难。诊断要点主要为结核病史、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结核实验室检查、心包缩窄的临床表现及心包增厚粘连缩窄纤维带等影像学表现,尤其是影像学检查提示明确的心包增厚或钙化即需考虑缩窄性心包炎。本例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均不明显,心包膜始终没有出现典型粘连及钙化征象,早期诊断缩窄性心包炎极具挑战性。因此,联合多模态心脏磁共振检查,在明确心肌改变的同时,可以对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脏结构、功能、运动异常作综合定量评估,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学证据进而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心包积液是心内科的常见疾病。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心包积液(常见于结核及化脓性包炎),癌性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所致心包积液,结缔组织疾病所致心包积液等。常规心包穿刺抽液并发症较多,如引起心肌损伤及抽吸过程中出现血管迷走反射、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心包腔有纤维素粘连分隔时不易使心包积液抽出并形成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而需行心包手术等。而采用seldinger技术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可克服常规穿刺抽液诸多缺点,值得临床推广。现将我院5例心包积液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慢性炎症所导致的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舒张、收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脏层心包增厚可深入心肌内,限制心肌的舒缩活动,长期受到纤维瘢痕组织束缚可出现心肌水肿、萎缩变性或纤维化,从而导致各种心律失常。此类心律失常经药物、电复律等疗效欠佳,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达到根治目的。1病例患者男性,65岁,主因"间断发作心悸10 d"入院。患者4年前因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离术,当时手术记录如下:胸骨正中入路,见心包广泛增厚,脏壁层心包粘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源性心脏创伤的损伤机理和救治原则。方法 对近 2 0年来作者处理的18例心脏创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全组男性 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1~ 6 0岁 ;致伤原因主要有心脏介入性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的损伤、心包穿刺损伤。死亡率为 11%。结论 心脏创伤的临床表现和凶险程度因其接受的损伤方式及机理形成等因素不同而表现各异 ,必须根据病情及轻重缓急决定抢救方式 ,才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闭合性心脏损伤是由钝性暴力造成的心脏损伤,胸壁可无创口,甚至可无肋骨折,临床以心肌挫伤最多见,其他如心脏破裂伤、心包撕裂伤和挫伤、心内解剖结构损伤、室壁瘤等.1990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共收治闭合性心脏损伤1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脏压塞 (Cardiactamponade)是指心包腔积液增多 ,心包内压增高 ,心脏舒张充盈受限而导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主要特征是心包腔压力升高 ,进行性限制了心室舒张期充盈 ,导致每搏量和心输出量降低。心脏压塞为内科急症 ,必需紧急处置。主要目的是尽快放出心包积液 ,减轻压力。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包穿刺抽液 ,心包穿刺抽液结合留置导管 ,经皮心包切开 ,心包扩开和心包切除等。 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心包置管引流治疗心脏压塞 19例 ,效果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我们从 1996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共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中山医学院“国外医学”编辑组:你们主办的《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9年第9期424页,文摘2159刊载的“难控制的尿毒症性心包渗液的治疗”一文中,有“1例导管放置后因粘连及分隔形成而作心包切除”。的这段译文,与原文中的含意不符。其原意是:“1例病人由于小房与粘连性间隔形成导管放置失败后需作心包切除术”。如果按照译者的意义,就成为:放置导管是小房与粘连性间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 是胸部肿瘤放疗引起的一系列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 放疗后的心肌损伤,冠脉血管病变,瓣膜病,心律失常,心包疾病等。尤其在乳腺癌患者中,放射性心脏损伤已经成 为患者长期生存的潜在威胁。文章就放射相关性心脏损伤的机制、放射治疗的影响因素和有效防护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心脏压塞是PCI、射频消融术和心脏起搏器置入等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其中,PCI中因冠状动脉穿孔出现心包积液的概率为0.1%~3.0%,并有0.5%的患者需要心包穿刺引流~([1])。PCI引起冠状动脉穿孔导致心脏压塞的常见原因有:处理成角病变时导丝偏移,导丝穿出血管引起冠状动脉穿孔;应用旋磨技术,引起血管损伤,导致冠状动脉穿孔;处理慢性闭塞性病变时,使用较硬导丝引起冠状  相似文献   

15.
<正>左心瓣膜替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病率为8%~30%,其中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1]。再次胸部正中切口是最为常见的手术入路,但这种术式存在较多风险,如心脏及血管的损伤、心包粘连、胸骨愈合差、手术止血困难等。研究表明,再次正中切口被证明是再次手术中最危险的操作之一,其并发症的30%~40%与再次正中切口有关。我们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体外循环常温心脏不停跳、主动脉不阻断下经右心房切口行三尖瓣替  相似文献   

16.
心包切开后综合征是心包内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30%。此综合征发生于术后一周后。一种假设认为此症是对损伤的心包自身组织的一种免疫反应。为了证实这个假设,作者对心包内手术后的病人,测定有无抗心抗体发生,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86例因先天性心脏病经进心包手术的患者,非心脏的胸外科手术、伴骨胳肌损伤的骨折手术患者及大量输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心脏损伤是由胸部肿瘤放疗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疾病、心包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及猝死的风险。研究发现,可通过血清肌钙蛋白I和心率变异性对放射性心脏损伤进行评价,但较难对其作出早期诊断。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发生与心脏受照射体积和剂量有重要关系,因此可期待联合血清肌钙蛋白I、心率变异性及剂量体积直方图对放射性心脏损伤进行预测,并寻找早期预测胸部肿瘤放疗后心脏损伤有效的生化及物理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3岁.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和扑动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包压塞,心包引流出血停止2周后,再次发生心包及双侧胸腔积液,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考虑为心脏损伤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过去,心包穿刺一直被认为有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或大血管撕裂、心律紊乱、气胸、腹部器官损伤,甚至死亡.而在两维超声指导下行经皮心包导管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进方法.并发症很少,没有死亡的报道.本文分析42例经皮心包导管引流  相似文献   

20.
心包疾病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892年,Osler 就曾指出:“尸体解剖的经验告诉我们,未为临床觉察的心包炎太多了,往往自行愈合、粘连而未引起注意。”有人统计,临床上心包疾病发病率<1%,而尸体解剖,心包疾病发病率约为5%。临床诊断的延误概由于对心包疾病认识不足,缺乏警惕,而亚临床型多于临床型也是事实,值得引起重视。随着心包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发现心包在调节心脏血液动力学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近年来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