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SS  Zhou Y  Chen J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7-142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慧君  杨明 《现代医学》2012,40(3):255-25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 M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5例患者同时行64-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结果为金标准,观察64- 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率≥50%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75例患者中,651段血管的图像质量可用于临床诊断,64- MSCT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7%、99%、92%、98%和98%.结论:64- MSCT可较好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病变,同时具有无创和简便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畸形的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10例同时行传统冠脉造影(CAG),3例行手术。【结果】38例患者畸形血管在CT图像上得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6例,单支冠状动脉畸形2例,冠状动脉瘘2例,冠状动脉肌桥20例,副冠状动脉8例,10例CAG结果9例与CT一致,1例右侧冠状动脉高位开口CAG误诊为缺如,3例手术结果与CT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了畸形血管的起源、行程、终止及腔内情况,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ZQ  Yang ZQ  Zhu H  Zhou XC  Zheng XQ  Chen J  Jia CF  Fang W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0):2838-284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2001—2005年,5000例临床可疑或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MSCT检查(0·5s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0·625mm或1·25mm层厚,250mm显示野,512×512矩阵,经肘部静脉注射对比剂),对左、右冠状动脉CT图像进行重组。结果MSCT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9例(0·78%),其中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0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或冠状动脉16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11例,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或右冠状窦3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后冠状窦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起源于后冠状窦1例),单一冠状动脉2例(单一左冠状动脉和单一右冠状动脉各1例),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单独起源于左冠状窦1例。结论MSCT能够用于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甘锐  余文艺  兰华 《四川医学》2014,(3):396-39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别行CTCA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比较二者的一致性。结果CTCA对1—3级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较好。但对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欠佳。CTCA显示管径〉12mm的冠状动脉,狭窄I〉50%的灵敏度为88.78%,特异度为96.05%;阳性预测值为82.86%,阴性预测值97.55%,假阳性率为17.14%,假阴性率为2.45%,准确率为92.96%。CTCA和S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结论CTCA是一种快速、无创和可靠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与SCA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常规筛查,但必要时仍需行SCA检查,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ultislicespiralCTcoronaryangiography,M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行心电门控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coro-naryangiography,SCA)对照,评价MSCTCA诊断冠状动脉50%以上狭窄的准确性。结果:46例MSCTCA图像与相应SCA比较,MSCTCA诊断冠状动脉50%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22%、95.68%、92.39%、86.05%和94.33%。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及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①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显示的轻度冠脉狭窄数量较多,而中度及重度冠脉狭窄的数量较少,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依照冠脉造影的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96.4%(137/142)和96.8%(274/283),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为93.8%(137/146)和98.2%(274/279).结论:64排螺旋CT在冠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DSCT)血管成像表现,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AG确诊为冠状动脉瘘的患者,均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其中1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分析每例患者的DSCT表现,并与CAG及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例冠状动脉瘘DSCT血管成像均获得正确诊断,并可以清楚显示异常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汇入心腔或心外的准确解剖位置以及瘘口的大小和数量?DSCT诊断3例患者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肺动脉栓塞?患者的DSCT有效辐射剂量(ED)为(2.9 ± 1.1)mSv?结论:DSCT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发现伴随的其他病变,是无创性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肺血管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SCTPA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及其它改变。结果21例患者累及251支肺动脉,CT征象为肺动脉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完全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附壁型充盈缺损4种类型。结论多层螺旋血管造影诊断PE简便、无创、准确性高,是PE的可靠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中的价值.方法 对46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行导管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MSCT冠脉成像检查,利用MSCT的各种先进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各支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并观察有无再狭窄.结果 在46例行MSCT冠脉成像的患者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及部分3、4级分支,且可显示所有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与导管法选择性冠脉造影法比较,CT冠脉成像诊断46例121个支架内不同程度程度狭窄的敏感性90.5%,特异性94.3%.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3.1%和97.1%.所有行MSCT冠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MSCT冠脉成像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一种安全可靠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冠脉内斑块性质的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52例患者(糖尿病组24例,非糖尿病组28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糖尿病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发生率为50.0%,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弥漫性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1),重度狭窄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患者冠脉内共检测到130个斑块,两组之间的斑块数目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以软斑块为主,钙化斑块次之,非糖尿病组以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可有效检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和冠脉斑块性质,对冠心病诊断和临床评估冠心病风险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曹晓红  陈平  陈树  张敏 《四川医学》2013,(9):1332-133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双源CT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36例老年患者行双源CT检查,依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分别为冠状动脉病变<50%组,50%≤冠状动脉病变<75%组,冠状动脉病变≥75%组,并依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对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对其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的冠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对IMT、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75%组与冠状动脉病变<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的比较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与双源CT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5 ̄1997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153例,分为糖尿病组(33例)、糖耐量减低组(IGT,23例)和非糖尿病组(97例),观察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3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 梗死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冠状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在无创性冠状动脉显像方面的应用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厦增强扫描,以对比剂增强图像行三维重建,其中39例患者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结果122例受检者中冠状动脉CTA(angiography with CT)正常者58例;25例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CTA发现再狭窄8例;39例CTA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者,进一步于DSA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8例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另11例正常(即为冠状动脉CTA的假阳性部分)。结论冠状动脉CTA是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的有效手段,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璁冠脉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e-Speed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探讨EBCT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4月~2006年7月疑诊冠状动脉疾病或健康查体来我院行e-Speed电子束CT冠状动脉检查病例356例,所有受检者均行EBCT冠状动脉平扫,319例行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以容积再现(VR)和曲面重建(CPR)图像为评价主要依据,参考其他图像后处理结果,将EB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分为6个等级.优良(6~4分)图像为270例,占84.6%,3分图像37例,占11.6%,2分以下图像12例,占3.8%,2分以下图像不能进行诊断.能进行诊断的307例中,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者211例(68.7%),冠状动脉狭窄者95例(30.9%),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1例.结论 EB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程度,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方面可部分取代传统的导管法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6.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图像质量及支架内腔可见性,探讨双源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对78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147枚支架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1.8±22.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及通过支架内腔中心的曲面重建图像质量,同时测量支架内管腔直径.其中30例患者有1个月内的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两位评价者独立对支架通畅性进行评价,共60个支架的通畅性得到评价.结果 图像平均质量评分为(1.6±0.6)分,达到优良水平.图像质量与支架直径、支架位置及心率有关.所有支架内腔均为可见,平均支架内腔可见直径比率为(72.2±12.2)%.支架内腔可见直径比率与支架直径及支架位置有关,与心率无关.对于有钙化斑块的支架,钙化部位的支架内腔可见比率明显低于非钙化部位(P<0.001).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双源CT发现了14个支架内再狭窄中的12个,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5.7%、85.7%和95.7%.支架直径>0.275 cm的支架,CTA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双源C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一致率为93.3%,该一致性与支架直径和心率相关.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部分显示支架内腔,图像质量较好,支架直径和位置对支架内腔的显示及图像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双源CT评价直径>0.275cm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性较高,可成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通畅性评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与导管法冠脉成像相对照,探讨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病例,使用GE Pro lightspeed Plus 16层螺旋CT,选择图像显示最优相位窗对所有管腔直径大于≥2mm冠脉及主要分支血管进行评估及狭窄评价,图像重建方法包括二维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重建,均行导管法冠脉造影对照。结果 在205支冠脉血管中180支可以进行评价,以导管法冠脉造影结果为对照,16层螺旋CT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95.7%、88.5%、96.6%。结论 16层螺旋CT能较准确诊断冠状动脉50%以上的狭窄,是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In China, the 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increasing rapidly due to aging of the population,increased frequency of obesity, and suboptimal nutritional habits. Currently,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diabetes was estimated to be 20 million and will be projected to double by the year 2030. The age-adjusted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and diabetic patients without know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ave similar rates of subsequ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ared with non-diabetic counterparts with a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4 Diabetes is a strong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CTCA)提示非显著病变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以评价其对预后的指导价值。,方法入选因怀疑冠状动脉病变就诊并接受CTCA检查的患者并进行临床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因胸痛复发人院治疗。分析基线临床危险因素、冠状动脉CT病变程度、斑块性质与MACE间的关系。结果共847例患者入选并完成临床随访,患者平均年龄为(61.7±12.7)岁,男性占53.8%。CTCA检查结果显示61.3%管腔正常,22.2%为轻度狭窄,16.5%为中度狭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0.3±2.2)个月,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1.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MACE的惟一预测因素(HR=4.43,95%CI为1.78~11.05,P〈0.01);存在冠状动脉病变较无冠状动脉病变者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1)。结论CTCA非显著病变者MACE发生率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CTCA正常和轻度冠状动脉病变者MACE发生率极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研究双源CT(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其在冠心病筛选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3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先后进行DSCT和ICA检查,两项检查之间间隔不超过3个月。以ICA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00例冠心病患者中,158例经ICA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161例,其诊断有意义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8.1%(155/158),特异性为85.7%(36/42)。评估的2 000段冠状动脉中,ICA证实326段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DSCT诊断326段,敏感性为96.3%(314/326),特异性为99.3%(1662/1674)。两者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DSCT对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有极高的阴性预测值(均>99%)。 结论 与ICA相比,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无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极高的阴性预测值,且适用人群大为增加,因此,可以考虑将D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