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部晚期鼻咽癌应用甘氨双唑钠放射治疗增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放疗增敏剂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效果.方法 8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加用甘氨双唑钠,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对照组为常规放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CR+PR)为92.5%,对照组为72.5%(P<0.05),差异有显著性,毒副反应则相似.结论 放疗增敏剂甘氨双唑钠具有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对宫颈癌术后根治性放疗后盆腔复发患者再程放疗的增敏效果、毒副反应和患者生存率。方法:收集2005-01-2009-04宫颈癌术后根治性放疗后局限于盆腔复发的患者共60例,按照病例-对照方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其中放疗过程中增敏组同期静脉滴入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增敏(800 mg/m2),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结果:增敏组患者放疗第4、6周、放疗后3、12个月的肿瘤缓解率分别是56.7%、83.3%、90.0%和9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敏组1年生存率为56.7%,均较对照组(26.7%)明显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止痛效果均明显,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对宫颈癌术后放疗后盆腔复发放疗有较肯定的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增敏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增敏组患者使用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对照组仅行放疗。结果增敏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在治疗中发生的毒副反应主要有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2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可明显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敏感性,且在临床使用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希美纳)为肿瘤放疗增敏剂,是国内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于2003年正式应用于临床,是目前唯一被正式批准用于肿瘤放疗增敏的化学药物。注射用甘氨双唑钠与肿瘤放疗相结合,应用于各种实体瘤患者,可以提高放疗疗效,无神经毒性,且不增加放疗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希美纳)为肿瘤放疗增敏剂,是国内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于2003年正式应用于临床,是目前唯一被正式批准用于肿瘤放疗增敏的化学药物。注射用甘氨双唑钠与肿瘤放疗相结合,应用于各种实体瘤患者,可以提高放疗疗效,无神经毒性,且不增加放疗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希美纳)对于老年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放射增敏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老年宫颈癌患者50例,FIGO分期为Ⅰb2-Ⅳ期,按是否应用放射增敏剂,分为试验组(放疗加甘氨双唑钠)和对照组(单纯放疗)。试验组患者放疗前使用甘氨双唑钠(希美纳)800 mg/m2,给药后 1 h内接受放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两组放疗均为盆腔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加后装放疗。放疗前、外照射结束和放疗结束后1月,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完全缓解(CR)率高达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1年的总生存率(OS)均为100%,2年OS分别为:95.24%、92.31%,1年PFS分别为:96.29%、94.73%,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89.87%、73.08%,经Long-rank检验分析,其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可提高老年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CR,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但2年的OS及PFS尚无差异,其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联合小剂量顺铂对中晚期食管癌同期放疗的增敏作用并评估其应用前景。方法 6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全部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总剂量60~70 Gy。所有患者被先后随机地(机械抽样法)分成A、B两组。A组:顺铂每天10 mg,连续静脉滴注5天,周一至周五;应用甘氨双唑钠700 mg/m2于放疗前静脉滴注,每周3次,用药后1小时内接受放疗。B组:为对照组,仅应用甘氨双唑钠700 mg/m2于放疗前静脉滴注,每周3次,用药后1小时内接受放疗。结果治疗结束后1月进行疗效评价,甘氨双唑钠联合小剂量顺铂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小剂量顺铂放疗增敏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放疗效果,且较单用甘氨双唑钠放疗增敏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后装治疗用甘氨双唑钠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85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增敏组40例和常规组45例,常规组常规放疗,增敏组放疗方案同常规组,但后装治疗时用甘氨双唑钠增敏.结果:增敏组肿瘤完全消退38例(95%),肿瘤消退平均后装次数2.9次,优于常规组肿瘤完全消退35例(85%),肿瘤消退平均后装次数4.5次(P<0.05),肿瘤消退时间约提前1.6周.两组急性放射性肠炎、骨髓抑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装治疗前使用甘氨双唑钠可达放射增敏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放疗的增敏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方法:78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首程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观察组(放疗+甘氨双唑钠),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1年生存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黏膜、皮肤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可增强鼻咽癌局部复发灶放射治疗敏感性,提高复发性鼻咽癌近期疗效,同时不增加放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后装治疗用甘氨双唑钠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85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增敏组40例和常规组45例,常规组常规放疗,增敏组放疗方案同常规组,但后装治疗时用甘氨双唑钠增敏。结果:增敏组肿瘤完全消退38例(95%),肿瘤消退平均后装次数2.9次,优于常规组肿瘤完全消退35例(85%),肿瘤消退平均后装次数4.5次(P〈0.05),肿瘤消退时间约提前1.6周。两组急性放射性肠炎、骨髓抑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装治疗前使用甘氨双唑钠可达放射增敏目的。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 观察甘氨双唑钠放疗增敏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6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16例行甘氨双唑钠增敏放疗,20例行单纯放疗。放疗方案:DT40 Gy/20次或30 Gy/10次。放疗增敏组甘氨双唑钠800 mg/m2,每周3次。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颅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毒副反应。结果 甘氨双唑钠放疗增敏组的有效率为87.5%,单纯放疗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增敏组颅内中位PFS为9.9个月,单纯放疗组为5.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脱发、头痛、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均为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氨双唑钠放疗增敏治疗乳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赖霄晶  郑晓  刘冠 《肿瘤学杂志》2007,13(3):189-191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95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常规放疗的同时使用注射用甘氨双唑钠,每周1、3、5用药,于放疗全程使用,对照组仅行常规放疗。[结果]试验组在放疗结束时的完全缓解率为78.7%,对照组为60.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毒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射治疗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而毒副反应不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放疗的增敏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方法:78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首程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观察组(放疗+甘氨双唑钠),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1年生存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黏膜、皮肤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可增强鼻咽癌局部复发灶放射治疗敏感性,提高复发性鼻咽癌近期疗效,同时不增加放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和不良反应,并探讨最佳的用药时间和剂量。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15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50例)、CMNaⅠ组(50例)和CMNaⅡ组(5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放射治疗;CMNaⅠ组静脉注射CMNa 800mg/m2后30 min内接受放射治疗;CMNaⅡ组静脉注射CMNa后3060 min内接受放射治疗放疗。每周3次,三组均为常规放射治疗。计算并比较三组的疗效、增敏比值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放射治疗后病灶均明显减小;CMNaⅠ组CMNaⅡ组的完全缓解率(CR)与有效率(68.0%和70.0%、100.0%和9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0%和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NaⅠ组的有效率略优于CMNa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有较满意的放射增敏作用,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不明显,静脉注射甘氨双唑钠后3060 min内接受放射治疗放疗。每周3次,三组均为常规放射治疗。计算并比较三组的疗效、增敏比值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放射治疗后病灶均明显减小;CMNaⅠ组CMNaⅡ组的完全缓解率(CR)与有效率(68.0%和70.0%、100.0%和9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0%和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NaⅠ组的有效率略优于CMNa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有较满意的放射增敏作用,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不明显,静脉注射甘氨双唑钠后3060 min内放疗安全性似乎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放射增敏剂甘氨双唑钠在胸段食管鳞癌放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8—2009年间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方法对不耐受或拒绝同期放化疗 Ⅱa~Ⅲ期和仅锁骨上淋巴结转移Ⅳ期(第6版AJCC分期)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经病理证实的胸段食管鳞癌 66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用甘氨双唑钠800 mg/m2溶于10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注后 30~60 min完成放疗,B组用安慰剂放疗。放疗总剂量66 Gy (1.8~2.0 Gy/次,5 次/周,6.6~7.2周完成)。A组剔除 1例,B组剔除 3例,可分析病例两组各 31例。结果 随访率为97%。A、B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3.5%、67.7%(χ2=6.61,P=0.01),2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39.9%、29.9%,30.1%、27.9%,43.1%、26.8%(χ2=0.62、0.02、0.30,P=0.433、0.878、0.586)。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研究显示,甘氨双唑钠作为放射增敏剂,在近期疗效上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本次随访期内,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甘氨双唑钠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射增敏作用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本研究系统评价甘氨双唑钠对NSCLC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更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辅助其它检索,收集所有关于甘氨双唑钠对NSCLC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参考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并利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疗法(OR合并=3.29,95%CI:2.47-4.39,P<0.000,01)或优于放疗联合安慰剂(维生素C)疗法(OR合并=3.65,95%CI:2.25-5.92,P<0.000,01);在生存质量提高率和1年、2年生存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血液学毒性、心脏毒性等安全指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疗法治疗NSCLC,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或放疗联合安慰剂(维生素C)疗法,并且不增加放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甘氨双唑钠(CMNa)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放疗增敏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52例经病珲确诊的初治鼻咽癌随机分为试验组(甘氨双唑钠+常规放疗)和以照组(单纯常规放疗).试验组:甘氨双唑钠(CMNa)800 mg/m2的剂量,用100 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60 min内行常规放疗,每周3次,从放疗开始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共7周,21次;对照组:放疗方法、程式、剂量与试验组相同.鼻咽部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照射剂量70 Gy/7周.结果 试验组的鼻咽部原发灶和颈淋巴转移灶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8.5%(23/26)和80.8%(21/26),高十对照组的65.4%(17/26)和57.7%(1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达到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照射剂量低于对照组,鼻咽部原发灶和颈淋巴转移灶疗效达CR时的放射增敏比为1.24和1.20.两组患者治疗的主要毒副反应为黏膜、皮肤、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的放疗有一定的增敏作用,可提高近期疗效,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评价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和毒副反应.方法 40例初诊经病理学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双盲分为A组和B组.两组放射治疗方法、程式、剂量相同.破盲后证实A组为注射用甘氨双唑钠组,B组为安慰剂对照组.根据肿瘤退缩变化计算肿瘤部分缓解(PR)剂量和完全缓解(CR)剂量,每周检测血常规,每周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并按WHO毒性标准观察和评定毒副作用.结果 A组的鼻咽原发灶和颈淋巴转移灶CR率分别为90%(18/20)和85%(17/20),高于B组的75%(15/20)和60%(12/20)(P<0.05),而且A组达到PR和CR的剂量低于B组(P<0.05).鼻咽原发灶放射增敏比(SER)为5560.0/4322.2=1.29,颈淋巴转移灶SER为5150.0/4270.6=1.21.两组患者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黏膜、皮肤、血常规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现神经系统毒性和心脏毒性.结论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的放疗有肯定的放射增敏作用,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长期疗效亦有待于追踪和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射用甘氨双唑钠(CMNa)对子宫颈鳞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分组的设计方法,将4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癌患者分为放射增敏组(A组,放疗加用甘氨双唑钠组)和对照组(B组,单独放疗组)。两组放射治疗方式完全相同。A组在放疗同时,给予CMNa800mg/m2,给药后1h内接受放疗,每周3次,至放疗结束。B组行单纯常规放疗。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和各种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CR率为90%(18/20),明显高于B组的60%(1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5。A组达到PR和CR时的照射剂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4和3.47,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严重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CMNa对宫颈鳞癌有放射治疗增敏作用,可提高CR率,并降低达到PR和CR时的照射剂量,同时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观察注射用甘氨双唑钠(CMNa)对中晚期宫颈癌的放化疗增敏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增敏组(A组,放化疗加甘氨双唑钠)和对照组(B组,放化疗),每组30例。两组放化疗方式相同。A组在放化疗同时,给予CMNa 800 mg/m2,给药后1h内接受放疗,每周3次,6~7周。B组行同步放化疗。结果:A组治疗结束CR率为83.3%(25/30),明显高于B组的60%(18/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总有效率在放疗结束时均为100%,A组放疗结束3个月后CR率为86.7%(26/30),总有效率为93.3%(28/30),B组放疗结束后3个月CR率为80%(24/30),总有效率为96.7%(29/30),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甘氨双唑钠对提高中晚期宫颈癌同期放化疗临床近期完全缓解率有一定意义,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