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前列腺增生手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开放手术15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55例).70例患者中尿道狭窄29例,膀胱颈尿道口狭窄和/或挛缩23例,膀胱颈尿道水肿3例,前列腺尖部腺体残留5例,BPH复发3例,膀胱逼尿肌无力4例,神经源性功能障碍1例,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2例.手术治疗60例.结果 6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6个月,均排尿通畅. 9例患者保守药物治疗后排尿困难缓解.膀胱造瘘1例.结论 BPH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尿道狭窄、膀胱颈尿道口狭窄或挛缩及膀胱颈尿道水肿、腺体残留、BPH复发及膀胱功能障碍.手术及药物治疗是解决BPH术后排尿困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轻度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行前列腺手术时, 先行尿道扩张或尿道内切开。12例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术后3例出现严重尿道狭窄而接受再次手术, 9例排尿通畅;4例逆向射精;2例暂时性尿失禁。9例行腹腔镜前列腺剜除术, 术后均排尿通畅, 无严重尿道狭窄、暂时性尿失禁和逆向射精。腹腔镜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合并轻度尿道狭窄的BPH较HoLEP能降低尿道狭窄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其伴发疾病的同期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其伴发疾病一次性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4例合并有腹股沟疝、尿道狭窄、膀胱肿瘤或膀胱结石的BPH患者在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汽化术(TURP/TUVP)时,同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尿道内切开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 t)或膀胱取石术。结果:114例手术全部成功。随访3~60个月,TURP效果良好。30例腹股沟疝和39例膀胱结石均无复发。25例尿道狭窄1例术中血压明显下降,4例术后需继续尿道扩张。20例膀胱肿瘤未见前列腺窝种植转移,6例非原位复发者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论:BPH合并腹股沟疝、尿道狭窄、膀胱肿瘤或膀胱结石可一期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尿道单通道气压弹道碎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单通道手术)与经皮膀胱造瘘通道和尿道双通道气压弹道碎石联合TURP(双通道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单通道手术与25例双通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尿路梗阻症状均解除,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TURP时间基本相同;但在碎石清石时间、残石存留及尿道狭窄的发生上,双通道手术优于单通道手术.结论:经皮膀胱造瘘通道和尿道双通道气压弹道碎石联合TURP治疗BPH并膀胱结石比单通道手术更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经尿道电汽化术同期治疗膀胱癌并BPH2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并发BPH患者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的可行性.方法:对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的28例膀胱癌并发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均顺利康复,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复诊,3例出现肿瘤复发,复发部位均未位于前列腺窝.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杂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直肠瘘的手术径路选择及疗效.方法 后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直肠瘘患者34例.其中医原性6例,骨盆骨折尿道损伤所致26例,坠落伤所致2例.34例均采用尿道端端吻合同时行直肠瘘修补.4例尿道狭窄段1.5~2.5 cm采用单纯性经会阴途径;30例尿道狭窄段3.0~7.0 em者采用经会阴切除耻骨下缘途径21例,经会阴与经耻骨联合途径9例. 结果 单纯经会阴途径手术4例均获成功;经会阴切除耻骨下缘途径21例中成功19例(90%),经会阴加经耻骨联合途径9例中成功7例(78%).术后仍有尿道狭窄2例,发生直肠瘘2例. 结论 复杂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直肠瘘的手术径路选择应根据尿道狭窄长度、瘘道部位与大小、病因及既往手术史决定.经会阴切除耻骨下缘途径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尿道绿激光与尿道狭窄内切开及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尿道狭窄患者行经尿道绿激光汽化(A组),18例行经尿道内切开及电切(B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最大尿流率、尿道狭窄复发率及再次手术率等指标,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12月,两组术后住院日、术后最大尿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手术时间、尿道再次狭窄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均低于冷刀内切开B组(P<0.05).结论:经尿道绿激光汽化优于尿道狭窄内切开及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7—2020-04郑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6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组(PVP组,44例)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TURP组,42例).比较2组患者...  相似文献   

9.
同期腔内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及其合并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同期腔内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其合并症的可行性。方法BPH患者95例,其中合并膀胱结石52例,膀胱肿瘤27例,尿道狭窄9例,输尿管结石7例,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同期行膀胱结石机械碎石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尿道内切开或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膀胱粘膜损伤4例,穿孔1例。术后排尿困难及尿频症状明显改善,IPSS评分(9.7±3.6)分,最大尿流速率(18.3±2.9)ml/s。89例术后随访3~48个月,BPH及膀胱结石均无复发。6例膀胱肿瘤复发,但复发部位不位于前列腺窝,再次行TURBt;合并尿道狭窄患者1例术后出现再狭窄予再次内切开治愈。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全部排出,肾积水减轻或消失。结论BPH合并膀胱结石、膀胱肿瘤、尿道狭窄或输尿管结石可同期腔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BPH患者尿道外括约肌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统计出相应参数的正常值,为临床上发现"高危"BPH患者尿道外括约肌异常,降低"高危"BPH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同心圆针电极经会阴穿刺至尿道外括约肌,用尿动力仪记录肌电信号,测定并记录BPH患者尿道外括约肌MUP.结果:本研究测定BPH患者80例,对每例患者收集符合标准的电位5~10个,记录每个电位的时限和波幅,经统计学分析得出,BPH患者尿道外括约肌MUP的参考值时限为3.46~11.26 ms,平均7.36 ms,波幅为55~607 μV,平均237 μV.结论:本研究得出BPH患者的MUP正常值可以用来评估预测相关"高危"BPH患者的尿道外括约肌可能存在的神经肌肉病变,对避免及分析术后尿失禁的原因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病例中,膀胱颈梗阻6例,尿道外口一残留和后尿道为性粘连狭窄各1例,5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例中,腺体残留3例,血块堵塞和前尿道狭窄各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与术后尿道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9例接受TURP患者,36例接受PKR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尿常规白细胞数等指标与相应的尿道狭窄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尿常规白细胞数,PKRP组明显优于TURP组(P〈0.05)。术后6个月中,TURP组有10例发生尿道狭窄(16.9%),而PKRP组则仅为1例(2.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TURP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是影响尿道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PKRP组各指标对尿道狭窄的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 TURP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是导致尿道狭窄的主要因素。PKRP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TURP,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增生并前尿道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并前尿道狭窄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0年1月收治的32例BPH并前尿道狭窄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前明确诊断率为43.8%(14/32),余为TURP术中发现,采用尿道扩张或冷切加TURP者21例,采用冷切加开放前列腺切除术处理者2例,仅采用冷切术处理者9例,26例平均随访34.2个月,有效率为61.5%(16/26)。结论:对BPH并前尿道狭窄者应明确尿道梗阻原因,首选腔内治疗,术后定期作尿道扩张。以减少狭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入院的原因及治疗探讨(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切除术后患者再入院的原因 ,探讨治疗方法。 方法 BPH术后再入院患者 10 6例。腺体残留或复发者 4 7例 ,其中TURP术后 4 1例 ,开放术后 6例 ,4 2例再次行TURP ,5例因腺体较大行开放手术 ;尿道狭窄者 32例 ,其中TURP术后 12例 ,开放手术后 2 0例 ,2 7例行经尿道瘢痕组织冷刀内切开术加电切术 ,3例行尿道外口成形术 ,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TURP术后继发出血 11例 ,行经尿道膀胱冲洗加电凝止血 ;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 7例 ,2例行膀胱颈环状肌切断术 ,3例自行间断导尿 ,2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前列腺癌 6例 ,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 ,3例行姑息性TURP加睾丸切除术 ,2例行睾丸切除术 ;TURP术后尿失禁 2例 ,1例使用阴茎集尿器 ,1例转外院行尿道生物胶原注射缩窄尿道 ;腹壁切口疝 1例 ,行疝修补术。 结果  10 6例患者 ,97例行手术治疗 ,术后随诊 6个月~ 15年 ,平均 5年 8个月。效果满意 84例 (86 .6 % ) ;9例尿道狭窄术后需要定期尿道扩张 ;2例尿道狭窄和 2例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手术失败 ,行耻骨上膀胱造瘘。9例未行手术治疗。 结论 术前准确诊断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正确处理是预防患者再次入院的关键。再次手术应首选经尿道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与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狭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57例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患者,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24例(造瘘组),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患者33例(置管组)。随访期间发生狭窄的患者,根据狭窄程度行微创手术(内镜下尿道内切开术或尿道扩张术)或开放修复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狭窄的发生率、狭窄段长度、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比较早期行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患者与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患者经微创手术治愈的比例。结果造瘘组和置管组术后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3.33%(8/24)和63.64%(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段长度分别是(1.17±0.42)cm和(1.38±0.44)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与置管组ED发生率分别是4.17%(1/24)和6.06%(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行膀胱镜下留置尿管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患者与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后发生狭窄的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治愈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2,P=0.154)。结论尿道球部损伤患者早期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可能降低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但对狭窄段长度及ED的发生可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排尿期尿道测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下尿路梗阻及其梗阻部位。方法:对41例有下尿路梗阻症状患者进行了排尿期尿道测压(MUPP),其中包括前列腺增生症(BPH)29例,男性尿道狭窄3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3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4例,女性尿道末端缩窄综合征1例,前例腺炎1例。结果:29例BPH患者中,26例有梗阻,其中梗阻位于膀胱颈部20例;3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患者表现为外括约肌部压力下降;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子膀胱尿道软镜在后尿道狭窄(闭锁)患者的临床应用与价值,为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总结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98例后尿道狭窄(闭锁)患者的电子膀胱尿道软镜检查资料。结果:98例患者后尿道狭窄(闭锁)长度为1.5~7.0cm,术中发现尿道假道6例,尿道直肠瘘6例,后尿道结石患者19例,狭窄段接近前列腺者26例,后尿道完全闭锁者22例。结论:电子膀胱尿道软镜具有可弯曲,创伤小,无视野盲区,可以方便的观察患者后尿道的情况,为选择手术方式及手术中的具体操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及腔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71例为经尿道电切(电气化)术TUR(V)P术后,38例为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后尿道狭窄的时间分别为:术后1年内81%(88/109),1—2年10%(11/109),2年以后9%(10/109)。所有患者均在直视下经导丝引导行后尿道狭窄切开加电切术,术中发现膀胱颈口狭窄40例,前列腺部及膜部尿道狭窄69例。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2—70个月),随访率74.3%(81/109),排尿满意率为84.0%(68/81)。结论: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部位多在膀胱颈口及前列腺部、膜部尿道,腔内治疗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顺行置入导丝引导筋膜扩张器行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其他尿道扩张方法治疗失败的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道狭窄12例,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孔放入输尿管镜,经输尿管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尿道,顺斑马导丝逐号置入筋膜扩张器进行尿道扩张。术后放置硅胶气囊尿管2周。结果:12例均获成功,拔尿管后排尿通畅,随访6~28个月,其中8例定期常规方法尿道扩张1~6次后治愈,另4例不再出现排尿困难。结论:顺行置入导丝引导筋膜扩张器行尿道扩张术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道狭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