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睾丸精子行ICSI改善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治疗结局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利用睾丸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精液或附睾液精子畸形率≥99%)的可行性,改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严重畸形症精子患者(附睾液精子,n=4;精液精子,n=1)利用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并比较睾丸精子组与非睾丸精子组(附睾液精子和精液精子)之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以及种植率的差异。结果:5例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取精液精子或附睾液精子行ICSI治疗后无1例妊娠,而改用睾丸精子行ICSI治疗后4例成功妊娠。睾丸精子组与非睾丸精子组之间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睾丸精子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高于非睾丸精子组(P<0.01)。结论:对应用附睾精子或精液精子行ICSI治疗失败的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改用睾丸精子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受精方式及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分析我中心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2135例患者剩余胚胎继续培养形成囊胚的情况,按不同受精方式分为IVF组(n=1 803)和ICSI组(n=332),其中IVF组再分为正常受精(n=1642)与补救受精组(n=161),ICSI组按精子来源不同再分为精液精子组(n=248)、附睾精子组(n=70)及睾丸精子组(n=14)。比较不同受精方式及不同来源精子获得剩余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率。结果:2 135例患者,共6 525枚剩余胚胎,经序贯培养后形成1 884枚囊胚(28.87%),其中优质囊胚974枚(51.70%)。IVF组剩余胚胎继续培养囊胚形成率(30.14%)显著高于ICSI组(21.40%,P<0.05)。IVF组优质囊胚率(52.44%)高于ICSI组(45.54%),但无显著差异(P>0.05)。IVF组中正常受精组囊胚形成率(31.04%)显著高于补救受精组(20.38%,P<0.05),正常受精组优质囊胚率(53.28%)显著高于补救受精组(38.54%,P<0.05)。ICSI组睾丸精子的剩余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囊胚的比例(30.23%)显著性高于附睾精子(18.36%)与精液精子(21.76%,P均<0.05),睾丸精子组优质囊胚率(53.85%)也显著高于附睾精子(42.11%)与精液精子组(45.70%,P均<0.05)。结论:IVF组获得的剩余胚胎发育潜能高于ICSI组,IVF中正常受精组的剩余胚胎发育潜力高于补救受精组,ICSI组中睾丸精子获得剩余胚胎的继续发育潜能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筛选存活精子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完全不动的精子(1例睾丸穿刺取精和1例射出精液),用激光射击精子尾部,选择激光射击后卷尾的精子用于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果:2例患者用激光选择的精子行ICSI后,平均受精率达88.89%,新鲜周期移植后,两者均获得了临床妊娠。结论:激光是筛选存活精子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可获得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是否可以改善由于受精障碍导致不孕病例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由于第1周期的常规体外受精(IVF)治疗中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20%,而在随后的治疗周期中采取ICSI方法受精的20个病例(共22个周期,研究组)的ICSI治疗结局。对照组为同期因男方少弱精子进行第1次ICSI治疗的连续100个周期。结果:与前次IVF相比,经ICSI治疗后受精率从5.4%显著提高至76.9%(χ2=264.66,P<0.001),但研究组中低受精患者经ICSI治疗后的受精率6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5%(χ2=5.18,P<0.05)和研究组中完全不受精患者的84.2%(χ2=8.97,P<0.05)。研究组中完全不受精患者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57.1%和40.5%,均高于对照组的35.0%和18.9%,但仅胚胎种植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80,P<0.01)。结论:ICSI可以有效地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并且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全部卵母细胞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是体外受精(IVF)实验室经常遇到的困惑之一。尽管在熟练掌握和广泛使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后,全卵不受精现象已显著降低,但在IVF实验室内仍然存在着难以预测和不明原因的全卵不受精现象。事实上,无论是采取常规IVF或ICSI助受精方式,都避免不了某些病例出现全卵受精失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完全受精失败周期应用早期补救性单精子卵细胞胞质内注射(ICSI)术的安全性。方法:105例早期补救性ICSI周期,随访临床结局。结果:早期补救性ICSI周期出生婴儿64名。出生婴儿的性别比无偏差,出生体重正常,无严重出生缺陷。结论:早期补救性ICSI没有增加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风险,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术在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应用结局。方法:1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获取的卵细胞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短时受精与过夜受精,比较受精率与胚胎质量。105例常规IVF-ET周期短时受精后,行极体观察,早期判断完全受精失败后行补救性ICSI术,报道临床结局。结果:3h短时受精与过夜受精在受精率与胚胎质量上无明显差异(P>0.05)。短时受精联合早期受精失败补救后,临床妊娠率为53.3%,种植率为38.0%,出生婴儿64名。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ICSI对常规IVF-ET周期完全受精失败患者的临床结局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疑体外受精(IVF)受精失败的患者在体外助孕治疗周期中如何选择合理的受精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本中心接受同胞卵母细胞分半IVF/ICSI(half-ICSI)治疗的99个周期,促排卵后共获卵1791个,其中895个卵行IVF,另896个卵中有753个MⅡ期行ICSI,比较不同受精方式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结果:half-ICSI中ICSI受精率(80.5%)明显高于IVF受精率(42.9%),IVF完全受精失败率(21.2%)及受精低下率(16.2%)明显高于ICSI完全受精失败率(0)及受精低下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VF和ICSI的卵裂率、优胚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可疑IVF受精失败的患者,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下,选择ICSI是必要的,可提高受精率,获得足够优质的胚胎移植,增加妊娠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受精方式对选择性囊胚培养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囊胚培养的IVF组1 153个周期和ICSI组205个周期的囊胚培养结局。结果:IVF组和ICSI组分别有14 748和2 655枚胚胎进行序贯囊胚培养,两组均无因无囊胚可移植而取消周期。IVF组共形成7 871枚囊胚,ICSI组形成1 210枚囊胚;IVF组的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和胚胎利用率均显著高于ICSI组(64.77%vs 58.72%,53.37%vs 45.57%,60.06%vs 52.17%,P均0.05);但IVF组与ICSI组种植率(48.94%vs51.43%)、临床妊娠率(49.03%vs 52.02%)和流产率(11.69%vs 15.56)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在同样的选择性囊胚培养纳入标准下,IVF相比于ICSI行囊胚培养的囊胚形成率和胚胎利用率更高,因无囊胚移植取消周期的风险相对更小。针对不同的受精方式可能需要制定相应的选择性囊胚培养纳入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染色体多态性是指染色体的一些微小变异可以遗传给子代, 但不会在子代中出现明显的临床表型~([1])。Y染色体多态性主要是由于其长度变异导致,传统观点认为长臂的异染色区域扩大(Yqh +)/缩小(Yqh-)是正常变异,没有功能或表型效应~([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与正常生育男性相比,不育男性Y染色体变异的发生率更高,这表明这些变异可能与不孕不育有关~([3-5]),不应该被忽视。IVF/ICSI助孕技术已经成为治疗不育不孕的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复IVF/ICSI治疗周期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变化,以及与前个周期是否有冷冻胚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本中心1033例患者的IVF/ICSI治疗周期妊娠率与种植率的回顾性分析,分析有冷冻胚胎的周期是否与继后IVF/ICSI治疗的临床结局相关。结果:对于有剩余可移植胚胎冷冻(有冷冻胚胎)的周期,其下一个IVF/ICSI周期的妊娠率相当,种植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43%vs43%,P>0.05;29%vs24%,P>0.05);而无剩余可移植胚胎冷冻(无冷冻胚胎)的周期,其后两个连续IVF周期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明显下降(43%vs35%,43%vs22%,P<0.05;29%vs23%,29%vs16%,P<0.05)。结论:第1个IVF/ICSI周期有冷冻胚胎的患者,其下一个IVF/ICSI周期依然具有相似的妊娠率和种植率;而无冷冻胚胎的患者,其后连续的IVF/ICSI周期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男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IVF)后胚胎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男性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否阳性将359个ICSI周期和749个IVF周期分别分为两组:男性乙肝携带者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ICSI周期男性乙肝携带者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3.9%,71.5%)、卵裂率(分别为95.8%,94.4%)、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7.3%,47.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9%,43.9%)和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4.3%,15.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IVF周期男性乙肝携带者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07%,70.8%)、卵裂率(分别为94.2%,93.4%)、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3.6%,46.2%)、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9.0%,38.8%)和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4.0%,15.0%)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男性乙肝携带者不影响行ICSI和IVF后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于体外受精(IVF)超排卵周期取卵后及移植前,对根据血液指标和超声指标诊断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风险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下由患者自行选择新鲜胚胎移植或全胚冷冻后择期冻胚移植,观察比较两种情况下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进行IVF且有OHSS高风险的患者共374例,分为鲜胚胎移植组(A组)65例和全胚冷冻后择期冻胚移植组(B组)309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相关指标。结果 A组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分别为41.5%(27/65)、30.0%(39/130)、7.4%(2/27)、3.7%(1/27),B组分别为69.6%(215/309)、50.2%(310/618)、7.0%(15/215)、3.7%(8/215),两组间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OHSS发生率A组为10.8%,而B组仅为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有OHSS高风险的患者应该果断选择全胚冷冻并择期行冻胚移植,可减少甚至杜绝OHSS的发生,从而提高IVF安全性并可获得更为满意的妊娠结局,且可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体外受精后6h应对受精失败的补救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体外受精(IVF)后6 h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half ICSI应对受精失败的优劣。方法16例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采卵当日选取4个卵母细胞行ICSI,其余卵行常规IVF(half ICSI组);39例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在常规IVF后6 h补救ICSI(6 h补救ICSI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结果6 h补救ICSI组的受精率和冷冻胚胎比率显著高于half ICSI组,(分别为P0.01、P0.05);两组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比率无显著差异,妊娠率、种植率和累积妊娠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IVF后6 h补救ICSI可应用在所有IVF周期,ICSI指征明确;half ICSI只能应用于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工作中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在优先选择IVF后6 h补救ICSI的前提下,结合应用half ICSI,可提高受精失败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中心行首次IVF治疗的5 029个取卵周期,IVF受精4~6h后根据第二极体的排出情况判断受精与否,对半数以上卵母细胞未受精的患者实施补救ICSI,其余患者继续行常规IVF,比较补救ICSI组(n=413)及常规IVF组(n=4 616)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临床结局,并计算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临床结局的贡献值。结果早期补救ICSI组原发性不孕患者的比例及不育年限显著高于常规IVF组,输卵管及盆腔因素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常规IVF组,基础FSH显著低于常规IVF组,窦卵泡数显著高于常规IVF组(P均0.01);补救ICSI组获得了较多的卵母细胞数[(9.65±5.20)vs.(8.89±5.48)个]及成熟卵数[(8.36±4.56)vs.(7.88±5.01)个](P0.01),但受精数[(6.22±3.70)个]与优质胚胎数[(2.94±2.76)个]均显著低于常规IVF组[分别为(7.05±4.74)个、(3.40±3.03)个](P0.05),同时多原核(≥3PN)胚胎率(5.85%)也显著低于常规IVF组(8.26%)(P0.01);两组患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双原核(2PN)受精率的贡献值为4.25%,对优质胚胎率的贡献值为3.67%,对临床妊娠率的净贡献值为2.72%,总贡献值为3.49%。结论早期补救ICSI取得了和常规IVF相似的临床结局,有效提高了首次IVF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是针对IVF周期受精完全失败或低受精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预处理对血糖水平正常的胰岛素抵抗(IR)不育患者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本中心行助孕治疗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葡萄糖负荷后血清胰岛素水平将患者分为IR组(140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IR组再根据助孕前是否行二甲双胍预处理又分为IR用药组(89例)和IR未用药组(51例)。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 IR用药组和IR未用药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HOMA-IR、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R用药组的Gn天数[(12.80±2.56)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IR未用药组[(11.80±2.47)d和(11.65±2.70)d](P0.05)。IR用药组的有效胚胎率(41.5%)显著高于IR未用药组(33.3%),优胚率(30.2%)显著高于IR未用药组(24.8%)及正常对照组(25.4%),极早期妊娠丢失率(4.1%)则显著低于IR未用药组(18.6%)(P均0.05)。IR用药组及正常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6%和41.1%,有高于IR未用药组(34.9%)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糖水平正常的IR可能会对患者IVF/ICSI-ET妊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此类患者,IVF/ICSI-ET助孕前给予二甲双胍预处理2~3个月有助于改善其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7.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semen for IVF/ICSI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semen is very important for both diagnosis of male infertility and selection of patients for treatment with IVF or ICSI. In standard IVF, sperm function is essential for normal fertilization: sperm must be able to bind to zona pellucida (ZP), undergo the acrosome reaction and penetrate the ZP and fuse with the oolemma before fertilization takes place. In contrast, most sperm functions are not required for fertilization in ICSI since sperm bypass the ZP and oolemma by injection of a single sperm directly into cytoplasm of oocyte. Therefore, the clinical decision 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ither IVF or ICSI is mostly dependent on results of sperm tests. However, conventional semen analyses do not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sperm fertilizing ability since many patients with subtle sperm defects can not be detected. More advanced sperm function tests are required to detect sperm defects that may lead to failure of fertilization in standard IVF. In the last 15 years w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促性腺激素(Gn)联合克罗米芬全程使用的卵巢刺激方案在卵巢功能正常患者体外受精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ICSI治疗,使用低剂量Gn联合克罗米芬全程使用的卵巢刺激方案周期1 063个,根据实际取卵次数分成4个组分别为A组(第1次取卵周期),B组(第2次取卵周期),C组(第3次取卵周期),D组(第4次取卵周期)。比较各取卵周期间患者年龄、Gn天数及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种植率、累积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指标。结果不同取卵周期间患者的年龄、Gn天数、用量、获卵数、受精率、种植率及妊娠结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优胚率及多胎妊娠率较A、B、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38.7%~46.67%)、累积活产率(50%~64.84%),与以往常规刺激周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剂量Gn联合克罗米芬全程使用的卵巢刺激方案是行之有效的促排卵方案,反复IVF/ICSI失败的卵巢功能正常患者可考虑尝试低剂量Gn联合克罗米芬全程使用的卵巢刺激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常常有单原核(1PN)胚胎出现。这类胚胎最终发展为非整倍体的比例偏高,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极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1PN胚胎的研究进行总结,认为1PN胚胎的形成可能有多种机制,但尚无明确定论。因1PN胚胎的染色体组成多异常,多数研究不建议移植1PN胚胎;然而,国内外也有不少研究已证实,1PN胚胎中染色体正常者也占有一定比例,尤其是IVF-1PN胚胎,可能是正常受精的胚胎,移植IVF-1PN胚胎可获得健康的子代个体。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那些无可利用胚胎的患者,在充分告知患者知情同意后,选择IVF-1PN胚胎进行移植不失为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