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71岁,农民。因右中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畏寒,发烧七天以“急性胆囊炎”入院,行手术治疗。剖腹探查见:大网膜与升结肠上段粘连、包裹。分开粘连,有少量脓液溢出,具有粪臭味,周围有脓苔附着,吸净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13岁,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收治入院。行阑尾切除术时,取麦氏切口进腹腔,见大网膜下移包裹回盲部,推开大网膜,见回育部无游离阑尾。仔细探查见盲肠后外侧浆膜下有一条索状,质地稍硬,为盲肠浆膜下阑尾。切开盲肠浆膜见阑尾充血水肿,分离阑尾后,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4岁,农民。因下腹部胀痛3天、右下腹痛伴低热1天入院。发病后无呕吐腹泻。既往无右下腹痛史,无腹部手术史。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心肺正常。腹平坦,右下腹局限性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腰大肌、闭孔肌试验均( )。血液化验:呈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现将我们在解剖过程中遇到的盲肠、升结肠异位一例报告如下: 男童尸,约5岁,身长875mm。一、盲肠异位剖腹后,在右髂窝处不见盲肠及阑尾,盲肠和阑尾均在右髂窝之上。盲肠的下端刚好平右髂嵴水平、右肾下端前外方。整个盲肠长45mm,外径35mm。其大部分被腹膜所包,只有在后外侧约占盲肠1/4没有腹膜复盖,而是直接与腹后外侧壁相连,使盲肠不易活动。盲肠的盲端后内侧壁有阑尾附着。盲肠的血液供应为四结肠动脉,阑尾血液供应为四结肠动脉分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McBurney氏点上方约55mm处。  相似文献   

5.
在制作标本中,发现一例盲肠高位、升结肠极短、横结肠偏左上、乙状结肠位置偏右且急转弯。这种变异对阑尾炎的诊断、乙状结肠镜检查和结肠有关手术治疗有参考意义,现报告如下: 男童尸,约二岁半,身长740mm。 一、盲肠高位:盲肠和阑尾均在右髂窝之  相似文献   

6.
高位盲肠、乙状结肠移位的病例,在国内外的一些文献资料中有过记载,临床手术中也有报导,但两者合并存在的情况并不多见。在尸解中,我们观察到一例成年男性,约40岁,发育正常,死因不明。解剖腹腔(见图),在腹腔右侧中份有一盲肠,长8cm,无系膜,尾侧端平第三腰椎高度。盲肠的后外  相似文献   

7.
阑尾位置的变异较多,但盲肠腔内阑尾之变异,甚为少见。现将我科在临床工作所见一例变异,报告如下:患者,男,14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14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病理诊断相同)。术中所见:盲肠充血、水肿,三条结肠带汇合处附近,未发现阑尾。经反复检查,排除了常见异位阑尾的可能。最后,打开侧腹膜,充分游离盲肠,却扪及盲肠腔内一条索状、平滑、质韧、不活动的组织。切开浆膜、肌层、粘膜,见是充血、水肿,附有少许脓苔之阑尾,3.5×0.5×0.7cm~3,位于盲肠腔内外侧,尖向升结肠,根在原位(即盲肠内侧壁距回盲交界处约2.5 cm处),呈C字,与盲肠外侧劈粘膜相互粘连。阑尾无系膜,营养由盲肠系膜内血管供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肝下盲肠异位伴腹膜外阑尾少见,作者在手术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9岁,因转移性右腹部疼痛不适1周,加重伴发热。恶心,呕吐、行走时右腰部疼痛不适2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2℃,急性痛苦面容,被动右侧屈曲体位。  相似文献   

9.
男性,成年尸体.打开腹膜腔,见阑尾根部位于盲肠下端,其体表投影有腹后壁右侧腋后线与髂嵴的交点处.盲肠呈圆锥形,其底部直径约为2.27cm,高为3.80cm,尖端连接阑尾.阑尾以系膜连于腹后壁腹膜,沿结肠起始部后外侧缘行向上至肝下,在胆囊的右侧,再折向前外,尖端游离指向前外下.系膜内阑尾动脉同一般记载,无异常.阑尾尖端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腋前线之间的中垂线与右侧肋弓的交点处.阑尾全长约6.85cm,直径约0.55  相似文献   

10.
肝下高位盲肠阑尾合并升结肠缺如变异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在解剖1具男尸时,发现回盲部位于肝右叶下方,升结肠缺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左骼窝内盲肠、阑尾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教学中观察一例位于左髂窝内的盲肠、阑尾。报道如下,成年男尸,打开腹膜腔,见盲肠位于左骼窝内,长7.0cm,直径7.9cm,为腹膜内位。回肠末端行至左下腹部,约平髂嵴高度连于盲肠左上部,盲肠和回肠末端均被腹膜包裹并形成一个共同的系膜。盲肠前面有小肠及肠系膜覆盖,后邻乙状结肠。阑尾根部附着于盲肠后壁,其体表投影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附近,阑尾全长4.5cm,直径0.9cm,位于回肠末端后方,乙状  相似文献   

12.
高位盲肠伴右位乙状结肠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右位乙状结肠的病例在国内外的一些献资料中有过记载,临床医疗中也有报导。但高位盲肠、右位乙状结肠移位这种畸形在临床不多见。我们在尸体解剖中发现一例有此畸形,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解剖成年男尸时发现,乙状结肠异位,回盲部和阑尾上移达肝下面,并伴有血管异常一例,报告如下:本例盲肠、阑尾、回肠末段、升结肠均位于肝下面、盲肠下缘最低处距两髂前上棘连线约12.2cm,距肝下缘约2.2 cm,以上结肠均被异位的乙状结肠及其系膜所遮盖。降结肠在左腰区下降至第一腰椎转向右侧移行为乙状结肠。乙状结肠较长,可分三段:1.降段a:降结肠在第一腰椎平面向右侧弯曲并下降至第四腰椎平面;2.升  相似文献   

14.
盲肠壁内阑尾是临床上一种特殊类型阑尾炎。我科83年9月以来收治二例盲肠壁内阑尾炎患者,这类变异阑尾属罕见,现报道如下:例1 女,19岁。术前诊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盲肠游离,肠壁无充血水肿,未见游离阑尾;回结肠淋巴结可见多个不同程度肿大。触摸盲肠前壁有条索状物长约7cm(附图A)。见阑尾腔内有脓性分泌物,病理证实: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例2 女,25岁。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内有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回结肠淋巴结肿大,盲肠充血水肿,未见游离阑尾。在盲肠后壁有1×1cm紫黑区,触摸肠后壁有条索状物,长约10cm,与升结肠  相似文献   

15.
<正>乙状结肠因个人不同而差异较大.但在一具仅8岁左右的女童尸中存在巨大、过长的乙状结肠并伴有高位阑尾却少见.现就解剖观察结果报道如下:降结肠较短,约14cm.其在结肠左曲处续于横结肠后垂直下行至左髂嵴上方约2cm处几乎呈90度转向右内(在此形成乙状结肠第1个弯曲),继而又以二个微小的迂曲横越正中线至右髂嵴稍上方.此段长度约28cm.横径平均为7cm.  相似文献   

16.
毛新清 《解剖学杂志》1996,19(3):250-250
在解剖结肠下区时.发现一例罕见的右位乙状结肠伴高位阑尾的变异,现报道如下:成年男尸.发育正常.胸腹部无手术切口疤痕.观察操作时发现:横结肠位置及其系膜未见异常.降结肠在左季肋区脾的内侧下份起于结肠左曲,继而行向右下方.至右髂嵴附近移行为乙状结肠,降结肠长约25cm.起始20cm.有独立系膜.末端约5cm与回肠有共同系膜带,至回肠与盲肠交界处前降结肠离开共同系膜带.乙状结肠无向左下内方行走,越过小骨盆缘再沿盆壁行向右后下方,在第3骶椎水平移行为直肠,以上两段乙状结肠长度分别为10.2cm、15cm,其系膜与变异的乙状结肠走行一致.由于乙状结肠占踞着右骼窝.盲肠及阑尾位置上移.居于肝下,阑尾的根部距肝下7.0cm,距髂嵴水平1.5cm.属高位阑尾变异.从结肠系膜上观察,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分支无特殊变异.  相似文献   

17.
<正> 阑尾位置多变,早巳为解剖学者和外科医师所注意,高位阑尾,往往造成诊断和手术中的困难。本例发现于成年男尸,在右骼窝未见阑尾和盲肠,仪见小肠袢,右腰区仅见升结肠,经细查乃发现在升结肠的后方,(需将其右后方的腹膜剖开)藏着摺贴于腹后壁的部分升结肠、盲肠和阑尾。盲肠及摺向后的部分升结肠总长度达6厘米。回肠的末段有9厘米长的肠段没有小肠系膜,而紧贴于腹后壁。  相似文献   

18.
成年女尸,打开腹腔后,发现乙状结肠横过骶岬前方到右髂窝,再向上至右髂嵴,然后返折向下,位于盲肠前方,沿盆右缘向左下达第二骶椎前面续接盲肠。乙状结肠全长32.7cm,其系膜仅在右骼窝返折处及盆右侧壁处可见。乙状结肠表面有许多大而散在的脂肪垂. 沿盲肠结肠带向下找到两个阑尾。甲阑尾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解剖一具七岁左右女童尸时发现,腹部一些脏器异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特报告如下:一、阑尾位置上移本例盲肠长2.7cm,阑尾长4.8cm,横径0.5cm,升结肠长4.4cm,三者均位于右外侧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3岁。因右上腹包块1年,腹痛9小时入院。查体:右上腹可扪及8×7cm包块,质韧、光滑、可移动、有压痛及反跳痛轻。WBC8.3×10/L,N0.72,L0.28。术中见回盲部4×5×5cm囊性包块,阑尾肿胀,增粗,4×4×12cm,基部套入盲肠内,不能整复,切开盲肠基底,将连同囊肿之阑尾予以切除,并缝合盲肠,术后康复。病检示阑尾粘液囊肿。 讨论:阑尾套叠临床及尸检均罕见,Collins在71.000例阑尾标本中仅发现7例(0.01%),我院1992~1995年在2158例阑尾切除术中也见1例(0.046%)。阑尾腔内异物,粪石、虫卵、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