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n=21)和非杓型组(n=38)。将38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1)和晚上服药组(n=17),剂量2.5mg/d,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晨起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143.1±5.7)mmHg、(75.6±7.1)mmHg、(126.2±5.8)mmHg、(71.6±5.6)mmHg;下降为治疗后的(129.0±6.6)mmHg、(73.6±7.0)mmHg、(121.1±9.2)mmHg、(63.3±3.7)mmHg。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晨起服药和晚上服药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结果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SBP)、夜间舒张压(DBP)比杓型组明显增高,非杓型组IMT明显大于杓型组,IMT与夜间SBP呈正相关。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导致IMT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经动态血压监测,选取非杓型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晨起服药组(n=42)和睡前服药组(n=42),分别于7:00~9:00和20:00~22:00服用氨氯地平5 mg,连续治疗12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 晨起服药组与睡前服药组在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与晨起服药组相比睡前服药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睡前服药组对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模式明显改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16.7%和47.6%(P<0.01).结论 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氨氯地平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60~80岁的原发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46例,随机分A组、B组。 A组予清晨服氨氯地平(压氏达),B组予晚上服氨氯地平(压氏达),每次5 mg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皆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组治疗后在24 h和白天平均SBP及DBP下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B组昼夜节律改变,即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变异率分别为43.4%/86.9%、47.8%/82.6%,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上服用降压药,能更好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和达到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杓型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雷米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早晨服药组(n=56)和晚上服药组(n=70),治疗8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上服药和晚上服药比较,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上服用雷米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降低夜间高负荷血压,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结果 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SBP)、夜间舒张压(DBP)比杓型组明显增高,非杓型组IMT明显大于杓型组,IMT与夜间SBP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导致IMT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不同用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24 h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入选的134例非杓型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服厄贝沙坦组和晚服厄贝沙坦组,8周后复查诊室随机血压和动态血压。结果两组患者诊室随机血压都有明显降低,但晨起服药者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晚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服组恢复血压昼夜节律的比例为43.6%,晨起服药组恢复血压昼夜节律的比例为21.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服药可以更好地改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1例,进行颈动脉彩超和24 h动态血压检查,根据收缩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将患者分为杓型高血压组(48例,34.0%)和非杓型高血压组(93例,66.0%),分析血压节律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结果非杓型组的年龄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d SBP、n 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IMT高于杓型组(P<0.05),两组间d DBP、n DBP、24h DBP和24h 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n SBP、24h SBP、SBP昼夜差值百分比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受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早晚服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对昼夜血压的影响。方法对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检测,分为2组;A组,即杓型组(n=18);B组,即非杓型组(n=23),将B组患者又分左旋氨氯地平早晨组(n=11)与晚上组(n=12),口服剂量2.5mg/1次/d。治疗第8周末复查动态血压。结果早晨和晚上服药组平均日间收缩压(dSBP)与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与舒张压(nDB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早、晚服药对dSBP、dDBP的降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nSBP、nDBP的降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上服药使高血压非杓型转为杓型比例高于早晨服药。结论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能使部分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有效地控制血压,稳定夜间血压,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增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影响。方法连续选择新近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9例,入选对象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仪24h血压监测。结果 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老年高血压组(58例)的收缩压(SBP)夜间下降率、舒张压(DBP)夜间下降率、SBP杓型例数和DBP杓型例数均明显少于中、青年组(51例),而SBP非杓型例数和DBP非杓型例数则明显多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增龄可明确影响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观察分别予比索洛尔(n=29)每日2.5~5mg,美托洛尔(n=27)每日50~100mg治疗8周后的降压有效率及24h动态血压改变。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SBP、DBP和H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8周后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比索洛尔组89.6%和美托洛尔组74.1%(P〈0.05)。ABPM显示治疗后,两组dMSBP,dMDBP,nMSBPnMDBP,MSBP,MDB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白天血压的降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降低夜间血压方面,比索洛尔组的血压降低有显著性(P〈0.05)。在血压节律改变上,比索洛尔组有15例(51.7%),美托洛尔组有8例(29.6%)改变为杓型高血压。结论比索洛尔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服药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疗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方法对于高血压治疗有效性和平稳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对90例Ⅱ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和缬沙坦(代文)组(甲组),早晨服缬沙坦晚上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组(乙组),早晨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晚上服缬沙坦组(丙组),患者均于服药前及服药后2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求得平滑指数等指标。结果:服药两周后,夜间、24h平均收缩压的下降值甲组小于乙、丙两组,P〈0.01,夜间、24h平均动脉压的下降值甲组小于乙组,P〈0.05,甲组小于丙组,P〈0.01。甲组夜间、24h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小于乙、丙两组,P〈0.01。夜间、24h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甲组小于乙组,P〈0.05,甲组小于丙组,P〈0.01,夜间舒张压平滑指数甲组小于乙组,P〈0.01,甲组小于丙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降压效果显著,早晚分次服药较早晨顿服两种药能更有效控制夜间血压及使夜间及24h血压下降更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早、晚服用施慧达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晨组与晚组),按2.5~5.0mg/d剂量分别于早餐或晚餐0.5h后口服施慧达4周,观察治疗前后降压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对原发性高血压均具有显著降压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5%、86%,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中均未见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早、晚服用施慧达对原发性高血压均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均不易发生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对心脏结构和肾功能损伤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心脏结构、肾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夜间血压变异显著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左室重量指数高于杓型组,肾功能尿系列蛋白检出率非杓型组均显著高于杓型组。结论非杓型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节律类型较杓型组者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及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晨峰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通过动态血压检测明确有血压晨峰现象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日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晚服用1次,需要将剂量递增到30 mg,每日2次。服药4、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入选的130例高血压患者在服药4、8周后高血压晨峰值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均〈0.01)。显效率达71.5%,总有效率达89.53%。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可有效控制晨峰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 70例高血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40例和OSAS合并高血压组(B组)30例,对两组高血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B组体重指数(BMI)和呼吸暂停指数(AHI)均高于A组,血氧饱和度(SaO2)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舒张压及非勺型血压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S具有潜在危险性,应引起重视.低氧血症可能是OSAS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晨曦  郭静  刘长风 《上海医药》2002,23(6):250-251
目的:研究钙拮抗剂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方法:19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连续服用一种钙拮抗剂4周,服药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每种药物对血压昼夜变异率的影响。结果:硝苯地平控释剂、非洛地平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由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恢复到杓型;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节律均无明显改变;氨氯地平治疗后仅收缩压昼夜节律恢复到杓型。结论:针对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不同,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由晨服氨氯地平5mg调整为晚间(5:00~9:00)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4h动态血压,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调整服药时间后杓型血压率为35%,高于调整前的0;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调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晚间服用氨氯地平对控制非杓型高血压优于晨起服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缓释型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的动态降压作用。方法:17例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43±s6a)8例予缓释型硝苯地平20mg,po,qd,9例予氨氯地平5~10mg,po,qd,×4wk。服药前、后做24h动态血压测定及踏车运动激发试验(n=16)。结果:2药均有效地降低24h平均血压,但降压谷/峰(T/P)比值,收缩压(SBP)T/P比值缓释硝苯地平组高于氨氯地平组,分别为87%与74%;舒张压(DBP)T/P比值氨氯地平组高于缓释硝苯地平组,分别为81%与62%;运动激发下,服氨氯地平后DBP仍能显著下降(P<0.01)及心率减慢(P<0.05)。结论:氨氯地平降24hDBP的平稳性及对运动的耐受性均较缓释硝苯地平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蛇床子素水醇凝胶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243例患者分为A、B组。A组116例,早、晚外用蛇床子素水醇凝胶治疗;B组127例,早、晚外用丁酸氢化考的松乳膏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评价靶部位总积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为84.48%,B组有效率为81.10%,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的止痒效果显著好于B组(P<0.05);2组均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用蛇床子素水醇凝胶治疗亚急性湿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