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索在不使用5-氮杂胞苷的情况下,体外诱导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肌细胞的分化。方法取SD大鼠附睾处脂肪垫组织,酶消化分离获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加入成肌细胞诱导液,在体外诱导8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成肌细胞的鉴定。结果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5d后,显微镜下见细胞形态发生变化。2~8周的诱导细胞Myosin染色阳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3周的细胞有MyoD1和Myosin表达。结论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经诱导具有向成肌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Wnt 3α蛋白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软骨方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4 d SD仔鼠腹股沟脂肪垫分离出脂肪组织,通过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并经免疫荧光鉴定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三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外源Wnt 3α蛋白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向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体外分离与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Wnt 3α蛋白,明显上调II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Wnt 3α蛋白具有促进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向成软骨细胞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诱导成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获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软骨诱导,观察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BMSCs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维生素C的作用下,7d后可见细胞多变为圆形或椭圆形,并聚集形成软骨样结节,阿利辛蓝染色、蕃红花“O”-亮绿染色显示细胞内酸性粘多糖含量高,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PCR检测有Ⅱ型胶原的表达,表现出软骨细胞的分化特点。结论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兔BMSCs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Wnt 3α蛋白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软骨方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4dSD仔鼠腹股沟脂肪垫分离出脂肪组织,通过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并经免疫荧光鉴定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三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外源Wnt 3α蛋白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向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体外分离与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Wnt 3α蛋白,明显上调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Wnt 3α蛋白具有促进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向成软骨细胞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 选用不同代次的MSCs,使用条件培养基,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同时采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糖胺多糖的分泌和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MSCs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维生素C的作用下,7天后可见细胞多变为圆形或随圆形,糖胺多糖和Ⅱ型胶原染色阳性,表现出软骨细胞的分化特点。结论 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成功诱导人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学方面的种子细胞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诱导时间的不同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分诱导组和非诱导组。诱导组在细胞接种同时(A组)、50%~60%融合时(B组)、85%~95%融合时(C组)分别加入同一浓度的由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非诱导组的A、B、C组由普通培养基培养不加入诱导剂。结果经钙钴染色后,诱导组大部分细胞呈阳性反应,以细胞达85%~95%融合时的结节体积最大。非诱导组未见片状阳性细胞。茜素红染色后可见红色结节,以细胞达85%~95%融合时诱导培养组形成结节较早。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表明诱导组与同期非诱导组相比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提高。结论 ADSCs经过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诱导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同期非诱导组;初始接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ADSCs间相互接触程度越高,成骨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rASCs)向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分混合共培养组、条件培养液组和空白对照组.混合共培养组是将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rASCs(GFP标记)与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按1∶1比例混合培养;条件培养液组是将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上清液与rASCs一起培养;空白对照组是rASCs与普通培养基常规培养.2周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诱导分化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尿斑素Ib、尿斑素Ⅱ、尿斑素Ⅲ和上皮细胞角蛋白CK18的表达.结果 2周后,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在混合共培养组中,诱导分化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尿斑素Ib和上皮细胞角蛋白18、尿斑素Ⅱ、尿斑素Ⅲ没有检测到.而在条件培养液组和空白对照组,上述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特异性标记都没有检测到.结论 rASCs与兔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混合培养可以诱导rASCs向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接触式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人软骨细胞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效应。方法用4,6-联脒-2-苯基吲哚(PKH26)荧光标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进行接触式细胞共培养,细胞比例为1:1,单独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组。共培养2周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荧光标记阳性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提取细胞总RNA,采用Real-Time PCR检测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基因的相对表达改变。结果成功分离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Real-timePCR检测结果显示,共培养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基因相对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蛋白多糖上调307倍,Ⅱ型胶原上调584倍。结论与软骨细胞接触式共培养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被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建立体外分离培养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DSCs)的方法,并观察其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特性。初步探讨其体外成骨过程中出现成脂现象的原因及机制。方法 : 剖宫产手术获得腹部皮下脂肪,0.15%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行MTT细胞增殖实验绘制增殖曲线,使用流式细胞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行成骨成脂分化鉴定其分化潜能。通过RT PCR技术检测成骨成脂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2(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2,PPARγ 2)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情况。结果 : 通过分离培养,获得了大量旋涡状生长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TT法显示细胞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鉴定结果显示,CD29、CD73、CD105、CD166高表达,CD31、CD34、CD45、HLA DR低表达。细胞免疫荧光结果与之相符。hADSCs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在成骨分化过程中同时伴有成脂发生。RT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成脂诱导组PPARγ 2 mRNA有时间依赖性递增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成骨诱导组骨桥蛋白,PPARγ 2 mRNA均有时间依赖性递增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hADSCs简单可靠的方法。获得的细胞具有贴壁生长、增殖活性强、干细胞表型以及多向分化等特征。hADSCs体外成骨过程中,三酰甘油的形成对成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拥有巨大的潜能。在细胞治疗方面,脂肪干细胞是最有前景的种子细胞之一,其他的还包括胚胎干细胞和诱导的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的多能干细胞都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因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胚胎干细胞和诱导的多能干细胞分别受限于伦理学问题及细胞表型的鉴定。脂肪干细胞则不受这些限制,不仅易于获取,而且方便扩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脂肪干细胞能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这些分化潜能可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如:皮肤重建,骨和软骨修复等。本篇综述着重讨论目前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分化和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棕色脂肪干细胞(BADSCs)与白色脂肪干细胞(AD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效果。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别分离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及肩胛骨下脂肪组织,获得ADSCs与BADSCs,并进行流式分析与多谱系分化鉴定。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ADSCs移植组及BADSCs移植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各组对应细胞直接注入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移植后4周进行心功能检测并利用组织学检测移植细胞的体内分化与血管化作用。结果术后4周,与PBS对照组相比,ADSCs以及BADSCs移植组大鼠心功能均显著提高(P〈0.05),且纤维化程度显著减弱(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移植的BADSCs成心肌分化数量显著高于ADSCs。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SCs移植组以及BADSCs移植组大鼠心肌梗死区血管密度均较PBS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ADSCs移植组血管密度显著高于BADSCs移植组(P〈0.05)。结论不同来源脂肪干细胞移植均具有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作用,虽然BADSCs体内促血管化作用不如ADSCs,但其具有明显的心肌分化能力,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内源性皮肤老化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MSFCs)及人ADSCs。将MSFCs 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DSCs条件培养基组。D-半乳糖(D-gal)制备MSFCs衰老模型,ADSCs条件培养基培养。镜下及流式检测ROS、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变化,RT-PCR 检测caspase3、p53、sirt1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蛋白表达。 结果 模型组较对照组ROS水平上升(P<0.001)、β-半乳糖苷酶着色增深,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ROS水平降低(P<0.001)、β-半乳糖苷酶着色变浅。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caspase3(P<0.001)、p53(P=0.001)表达升高,sirt1表达下降(P<0.001);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caspase3(P<0.001)、p53(P=0.001)表达下降,sirt1表达升高(P<0.001)。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Sirt1表达下降(P<0.001),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Sirt1表达升高(P=0.006)。 结论 ADSCs可通过Sirt1通路改善D-gal引起的内源性皮肤老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骨组织工程研究取得较好的发展,涌现出各类种子细胞。脂肪干细胞,来自脂肪组织,具有诸多的优势,成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种子细胞之一。本文综述了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诱导方法、过程、验证方法、影响成骨分化的供体因素和实验因素,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小鼠脂肪源性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为后续的实验选取合适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从白色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的标记.分别通过碱性磷酸酶、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方法染色方法鉴定向成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结果 脂肪源性干细胞高表达表面标记CD29、CD44,并且能够向成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结论 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在小鼠脂肪组织中成功分离、培养出脂肪源性干细胞,获得的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为后期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骨组织,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难愈性和不愈性创面一直是整形科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治疗慢性创面的方法的局限性,通常达不到其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脂肪干细胞应用于创面愈合,其基础和临床已深入研究,在此就创面愈合机制、脂肪干细胞特性与作用和临床细胞移植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成体干细胞有巨大的潜能治疗多种疾病,细胞疗法和再生医学为治疗组织缺损和器官损伤提供了新思路,脂肪干细胞(ADSCs)与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及骨髓干细胞(BMSCs)为比较理想的类型。通过查阅一定量的文献我们了解到,获取脂肪干细胞的方法对人体的损伤最小,且含量丰富,也不受到伦理道德、识别困难等问题的限制并易于扩增。同时ADSCs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分化成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这些特性为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软组织缺损和难愈合伤口提供了一种选择,并且在美容外科也有一定的应用。现在对目前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分化和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提取脂肪干细胞(ADSCs),对其进行成脂、成骨的鉴定,并与脂肪颗粒混合移植,观察移植后的脂肪组织的存活情况。方法取大鼠腹股沟脂肪,磷酸盐缓冲液清洗,0.1%Ⅰ型胶原酶37℃消化1 h,离心,取沉淀,用含10%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传代,取第3代ADSCs用于成脂、成骨鉴定;另取第3代ADSCs用于移植,分为两组:ADSCs(密度为5×107/mL)0.9 mL+脂肪颗粒0.6 mL组、脂肪颗粒1.5 mL组,分别移植于大鼠背部两侧,共移植24只大鼠,分别于2周、1、3个月时脱颈椎处死8只大鼠,再取出背部脂肪组织。结果大鼠ADSCs成脂、成骨诱导后,经油红O、茜素红染色呈阳性,移植2周、1个月时,两组取出的脂肪组织的体积变化不大;但移植3个月后,取背部脂肪组织,称重:脂肪颗粒1.5 mL组平均重量为(0.4551±0.0024)g,而ADSCs(密度为5×107/mL)0.9 mL+脂肪颗粒0.6 mL组的平均重量为(0.7798±0.0033)g,两组脂肪组织的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代分离、培养的ADSCs生长状况良好,具有向成脂、成骨分化的能力,与脂肪颗粒混合移植后组织的存活率高,并能够改善脂肪颗粒单独移植时的液化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体外共培养中,兔脂肪干细胞(ADSCs)对兔角膜基质细胞(CSCs)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角膜基质损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用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出ADSCs进行培养,贴壁细胞至3代,评价其多向分化能力。另取新西兰大白兔角膜基质层组织,用I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出CSCs,传代至2代后备用。将CSCs及ADSCs(实验组)共培养3d后,与单纯CSCs(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CSCs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金属蛋白酶(MMPs)、胶原相关蛋白水平,评估在体外共培养中ADSCs对CSCs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K-8法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CSCs数量显著增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CSCs细胞凋亡减少,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MMPs表达水平降低,胶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ADSCs不仅可以促进CSCs增殖并抑制其凋亡,还可以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在角膜基质损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肪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跨胚层分化的可行性,进而为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消化离心后低糖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待细胞生长至亚融合状态改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诱导,用免疫荧光对诱导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在相应培养条件下快速分裂增殖为大而圆并含粗大胞质颗粒的细胞,后者形成细胞球(或称“神经球”),该细胞球表达特殊的神经干细胞Nestin抗原;若进一步将这些细胞球分离成单细胞并重新以克隆密度培养,单个的细胞又很快形成新的神经球.神经干细胞球进一步分化,可见到有的细胞胞体增大并出芽,逐渐发育成为较成熟的长突起细胞,长突起相互连接、交织成网并建立有神经纤维样联系,表达Nse或Gfap抗原.结论: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神经干细胞跨胚层分化.该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可能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