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关系的临床分析,为早期预防VCI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2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无器质性病变的成人血清40例作为对照组,在脑梗死后急性期(0~7 d)、恢复期(16~30 d)及脑梗死后3个月进行血清BDNF、IL-6、TNF-α的测定,随访3个月,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和中文版蒙特利认知评分量表,将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预后分为2组,非认知障碍组和认知障碍组;比较2组BDNF、IL-6、TNF-α的差异,评估血清BDNF、IL-6、TNF-α含量与VCI关系。 结果研究组在急性期、恢复期的BDNF、IL-6、TNF-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脑梗死后3个月的BDNF、TNF-α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脑梗死后3个月的IL-6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个月,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发生VCI,为认知障碍组;113例没有VCI,为非认知障碍组。非认知障碍组在急性期、恢复期、脑梗死后3个月的BDNF高于认知障碍组,特别是恢复期,BDNF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5,P=0.017)。非认知障碍组在急性期、恢复期、脑梗死后3个月的IL-6、TNF-α均低于认知障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DNF、IL-6、TNF-α参与脑梗死后VCI的病理过程,BDNF在脑梗死后VCI有保护作用;IL-6、TNF-α在脑梗死后VCI可能存在负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脑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脑梗死可以引起局灶性运动(感觉)定位体征,也经常伴有认知障碍,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概念,它包括:VCI非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及混合性血管病变与神经变性病所致的痴呆(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伴脑血管病变)。在老年期痴呆性疾病中,VaD是第二主要疾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约占20%-30%。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自然改变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自然改变的特点及机制。方法101例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3周)和康复期(6个月)应用改良的HDS-R量表做认知测评。发病3周和6个月时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井收集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资料。观察项目结果和认知动态变化结果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老龄与青年Wistar大鼠各15只,比较训练1个月前后水迷宫实验与跳台实验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认知功能在6个月时有10%患者恢复正常,好转35.6%,退步22.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康复期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老龄鼠与青年鼠在水迷宫实验中,表现出学习记忆能力的显著差异;在跳台实验中,老龄鼠与青年鼠在初次测试其伤害回避能力时无显著差异,而1个月后。老年鼠伤害回避能力明显下降。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自然改变呈双向性特点,年龄是康复期认知障碍退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相关的脑功能储备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8月~2005年4月黑龙江一重集团公司医院12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对照组常规治疗,均在发病6~48h内给药。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治疗组75%,对照组4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中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疏血通组(治疗组):与复方丹参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其疗效。结果疏血通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将113例脑梗死老年患者分为两组:57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实验组)和56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Hcy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y是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cy可能是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PCR)检测3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25例同期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1058位点多态性,并测定75g葡萄糖负荷后的糖耐量、胰岛素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多态性出现频率(40%)明显高于对照组(12%);非肥胖者出现频率(66.7%)明显高于肥胖者(20%)。肥胖者空腹血糖及75g葡萄糖负荷后30、60和120min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认为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C-T)与脑梗死发病有关;胰岛素受体1058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抗凝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24例,分别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58.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血液流变学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抗凝作用强,其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斌  姜敏  张晋霞 《山东医药》2009,49(33):5-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LOTCA)进行神经心理测验,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患者ADL进行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结果①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08例,占41.5%,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64例(59.4%),定向障碍37例(34.2%),思维运作障碍45例(39.8%),结构性失用34例(31.4%),视失认29例(27.5%),空间失认23例(21.3%),空间知觉障碍18例(16.7%),单侧忽略15例(13.9%),图形背景分辨障碍12例(11.1%),运动失用9例(8.3%)。②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病变部位、临床类型、ADL及病情程度有关,以皮质部位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性高(OR=2.965,95%C I:1.329-6.611);多发病灶者较单发病灶者更易发生认知障碍(OR=2.190,95%C I:1.022-4.693);ADL越差,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性越高(P〈0.05);认知障碍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加重(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发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可多种类型共存或交叉并存。可表现为注意障碍、定向障碍、思维运作障碍、结构性失用、视失认、空间失认、空间知觉障碍、单侧忽略、图形背景分辨障碍、运动失用,其中以注意障碍最多见;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发生在皮质部位、多发病灶、ADL差和病情程度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红花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针0.75g、丹参针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梗死灶体积缩小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耐缺氧的作用,从而减少脑梗死面积,并能明显改善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最佳方法。方法大面积脑梗死病人60例。均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甘露醇、罗氏芬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9d加用针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委中等穴,并合用头针和体针)治疗10d(每日1次),以神经功能缺指评分法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手术病死率为20%;术后采用针刺法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3.3%(P〈0.05)。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能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病死率。采用手术和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欧阳强  陈阳  韦英海 《内科》2008,3(5):714-71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0例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丹参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诊为急性脑梗死病人90例,随机分为丹参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组(治疗组)与丹参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5例,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丹参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脑梗死病人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蓝海  李金荣  潘国辉 《内科》2008,3(4):534-535
目的探讨蕲蛇酶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甲组采用常规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加用蕲蛇酶;丙组在乙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分别对3组治疗前、后3、7、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血液流变学及疗效评价。结果丙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优于甲组和乙组(P〈0.01)。总有效率丙组96.2%,乙组79.6%,甲组66.3%,丙组明显优于乙组和甲组(P〈0.05);显效率分别为丙组83.2%、乙组53.1%、甲组32.8%,丙组优于乙、甲组(P〈0.05、P〈0.01);丙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优于乙、甲两组(P〈0.01)。3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未发现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蕲蛇酶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明显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都可喜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ement,VCI)是一组以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本文采用都可喜(阿米三嗪与萝巴新的复合制剂)联合尼莫地平对VCI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关系。方法对120例脑梗死病人及100例对照组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0%),梗死组不稳定斑块(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与18.3%);梗死侧组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分别为63个(52.1%)与11个(18.6%)(P〈0.05)。脑梗死组〉75%的管腔狭窄数为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刘萍 《内科》2008,3(3):440-442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患病率高,致残率和复发率也高。一组12679例脑梗死病例中,病残者5776例(84.1%),复发者4120例(60%)^[1]。人们一直在探索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至今仍不能达到明显效果;而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已经成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热点。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超早期溶栓治疗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一种根本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血栓通过注射液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人,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血栓通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血塞通组(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能显改善临床症状,副作用少而轻。  相似文献   

19.
五虫复元通脉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6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五虫复元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病人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五虫复元通脉汤连续治疗28d,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75%,对照组总有效率91.3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愈显率(79、71%)明显优于对照组(52、17%,P〈O.05),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服药过程中及服药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五虫复元通脉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功能恢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同时予以亚低温治疗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欧洲卒中评分(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指数)、痴呆程度(CDR评分)、语言功能(ABC评分),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变化是否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1)研究组ESS评分在治疗后4周、8周内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2)研究组在治疗后8周内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提高;(3)研究组在治疗后4周内语言能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4)研究组在治疗后12周内痴呆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4周内亚低温联合早期康复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语言能力及痴呆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提示亚低温联合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在脑保护方面可能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