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脏的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能有效地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refusion ,I/R)损伤,但其在临床的使用尚受到限制[1] 。李晓立等[2 ] 的初步研究表明,肝脏I/R损伤前,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注射普鲁卡因预处理能明显减轻肝脏I/R后早期的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一种更方便临床使用的减轻肝脏I/R损伤的方法。本实验采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注射利多卡因的方法,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对肝脏I/R损伤的影响及其减轻I/R损伤的有效性。材料和方法一、实验方法及分组5 8只雄性SD大鼠(2 5 0~30 0g) ,随机分成4组。腹腔内注射6 %水合氯…  相似文献   

2.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平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与内皮素 (ET)平衡关系 (NO/ET)的变化与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鼠肝I/R模型 ,并应用不同工具药物观察血NO/ET比值的变化以及肝损伤的情况。结果 I/R急性期血NO/ET比值降低 (1.5 8± 0 .2 0至 0 .2 9± 0 .0 5 ,P <0 .0 1) ,肝损伤加重。NO供体L 精氨酸 (L Arg)与ET受体拮抗剂TAK 0 44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肝I/R损伤 ,而NO合酶抑制剂L NAME进一步加重了损伤。结论 肝I/R损伤与NO/ET平衡关系破坏有关 ,调节其平衡关系可影响I/R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浩晖  王成友  倪勇 《肝胆外科杂志》2002,10(6):478-479,475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 ia / reperfusion,I/ R)是肝脏外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理过程 ,如处理严重的肝外伤 ,施行广泛的肝切除术 ,肝脏移植等。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很多 ,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 ,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1 氧自由基生成在生理情况下 ,身体内不断产生氧自由基 ,而又不断将其清除以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 ,由于肝细胞缺血缺氧 ,ATP分解代谢增加 ,其分解产物次黄嘌呤在缺血组织内大量…  相似文献   

4.
肠道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一直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丙酮酸钠(NaPyr)中丙酮酸根[Pyr-]可改善心肌、肾脏以及肝脏损伤后引起的功能障碍[1].同时,丙酮酸对机体其他各脏器如小肠、脑、肺脏等的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可以改善严重休克的预后.但这种保护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丙酮酸具有抗氧化、抑制氧自由基,提供能量等有关.本文对丙酮酸对小肠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肝移植和肝切除手术过程中常涉及的共同病理生理变化。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调控网络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ceRNA网络在肝脏I/R损伤中的功能仅有少量报道。本研究旨在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与肝脏I/R损伤相关的ceRNA网络,同时基于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潜在治疗药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肝脏I/R损伤的mRNA及miRNA表达芯片数据。使用R语言中的limma包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并使用ggplot2包进行散点图、火山图和热图绘制。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差异mRNA进行GO/KEGG功能富集分析。通过转录调控网络数据库分析可能调控这些差异基因的转录因子。使用miRTarBase数据库构建miRNA-差异表达基因网络。通过starBase:ceRNA数据库构建ceRNA网络。使用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筛选对关键差异基因表达具有潜在作用的天然药物。结果 从GEO数据库获得2个肝脏I/R损伤mRNA数据集(GSE10654和GSE117066)和1个肝脏I/R损伤miRNA数据集(GSE72315)。通过limma包及Venn图分析mRNA表达数据集,筛选到16个在I/R组上调表达,在缺血后适应(IPO)组下调表达的基因;7个在I/R组下调表达,在IPO组上调表达的基因。GO/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细胞死亡的正调控及对细胞外刺激反应的生物学过程,并参与MAPK信号通路。转录调控网络数据库分析获得6个转录因子(Trp53、Cebpb、Crebbp、Fos、Nfkb1及SP1)可能参与这些差异基因的调控。通过miRTarBase数据库分析,并结合GSE72315数据集中miRNA在I/R损伤后的差异表达,获得两个可能在肝脏I/R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miRNA-mRNA轴(mmu-miR-32-5p-Btg2与mmu-miR-9-5p-Mt2)。通过starBase:ceRNA数据库分析,最终获得9条ceRNA网络,分别是:XIST/MEG8/LINC00963/MALAT1-miR-32-5p-Btg2轴、XIST/NEAT1-miR-132-3p-Btg2轴及HSPA9P1/RALGAPA1P1/RPS26P39-miR-9-5p-Dusp6轴。CTD数据库筛选到7种植物药(槲皮素、白藜芦醇、染料木黄酮、香豆雌酚、姜黄素、辣椒素及东莨菪碱)可降低关键基因的表达发挥潜在治疗作用。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了肝脏I/R损伤过程中的关键ceRNA网络及治疗的潜在天然药物,为进一步研究肝脏I/R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在大鼠肝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IP)中的作用。方法:131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IP组及假手术(S)组,观察术后2h,24h及1周后血浆NO,AST及ALT以及大鼠死亡率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血浆NO IP组在术后即升高,3个时段均明显高于S组(P<0.05,P<0.01,P<0.05);I/R组在2h后低于S组(P<0.05),24h与S组无显著差异(P>0.05),1周时高于S组(P<0.05);IP组于2h(P<0.01)及24h(P<0.01)时均高于I/R组。(2)ALT IP组及I/R组在2h(P<0.05)及24h(P<0.01)时均高于S组;IP组显著低于I/R组(P<0.05);1周时IP组与S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R组显著高于IP组(P<0.05)及S组(P<0.01)。(3)IP组及I/R组血浆NO与ALT呈负相关(P<0.01,P<0.05)。(4)肝脏病理改变IP组较I/R组为烃。(5)术后2h及累计动物死亡率I/R组显著高于S组及IP组(P<0.05),而IP组与S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P对肝脏I/R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血浆NO升高有关,NO升高的峰值提前在经典IP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 只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肝脏缺血+川芎嗪再灌注组(简称治疗组)3 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0 min、6 h及24 h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观察每组大鼠1周存活情况及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行肝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 治疗组术后1 周大鼠存活情况好于I/R组(P<0.05); 治疗组及I/R组血浆ALT、AST及LDH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治疗组低于I/R组(P<0.05)。光镜下见,缺血再灌注后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明显瘀血,肝细胞坏死I/R组重于治疗组。肝细胞凋亡指数I/R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硬化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寻找对肝硬化I/R保护作用的最佳有效时间窗和理想方案.方法 通过构建正常大鼠及肝硬化大鼠模型,以正常肝脏I/R(A组)和正常肝脏10-10 min-IPC方案(B组)为对照组,肝硬化组则分别施行单纯I/R(C组)、5-10 min(D组)、8-10min(E组)、10-10 min(F组)及15-10 min(G组)的IPC方案,每组18只,分别在术后1 h、4 h及24 h三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清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MPO、NO、SOD水平,评价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炎性浸润及抗损伤程度.结果 肝脏缺血30 min后肝脏功能受损明显,表现为各组的ALT、AST、LDH水平升高,尤以再灌注4 h时显著(P<0.05),但经过缺血预处理后,各IPC组中的NO、MDA、MPO及SOD水平亦显著高于其对应的I/R组,以E组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10-10 min的IPC方案对于正常肝脏I/R确有保护作用,而8-10 min的IPC方案能最有效地启动对肝硬化大鼠肝脏I/R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麻醉药物异丙酚经门静脉给药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假手术组,仅开关腹;B组为单纯阻断入肝血流30min再灌注60min(I/R)组;C组为I/R组+颈静脉注射异丙酚组;D组为I/R组+门静脉注射异丙酚组;检测各组家兔血清ALT和AST、肝组织及血液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以及肝组织中ATP含量。结果 门静脉注射异丙酚可降低I/R期间血清ALT,AST及肝组织和血液中ET-1,提高肝组织和血液中NO及肝组织中ATP含量,其对肝I/R损伤的保护效应优于颈静脉给药。结论 经门静脉注射异丙酚对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ET-1与NO浓度的失衡及提高肝组织中ATP含量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大鼠部分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I/R模型组),C组(法舒地尔预处理+I/R模型组)。无创伤血管夹阻断肝左、中叶血供45 min(约占全肝的70%)后再灌注,同时切除未阻断的诸肝叶(约占全肝30%)。成模后检测各组术后1,3,6 h各时点血清转氨酶水平,RhoA蛋白的表达,肝组织匀浆中NO和MDA含量及NO,SOD活性,评价Rho激酶抑制剂对肝IRI的保护作用。
结果:C组经法舒地尔干预术后,肝功能较B组改善明显,eNOS,SOD活性及NO含量均显著增高,MDA含量降低,SOD/MDA比值增加,病理示肝细胞损伤减轻。RhoA蛋白在A组有一定程度的表达,B组较A组表达增加,C组水平较B组有所减少。
结论: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在肝IRI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法舒地尔可抑制RhoA蛋白的表达,调节NO含量,降低肝脏脂质过氧化,促进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减少肝脏1/R损伤。

  相似文献   

11.
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心肌梗死等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也是手术、创伤、休克以及器官移植导致器官功能和结构损伤的原因之一.在已知的I/R损伤的众多病理机制中已经明确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和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血色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能催化血色素降解生成胆绿素、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并释放Fe2+离子.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明HO-1及其催化产物CO具有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在正规损伤中能够发挥对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现就I/R损伤中HO-1/CO系统的保护作用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2.
肝脏多发或巨大肿瘤切除术时不可避免地发生反复的肝脏缺血和再灌注,而此类肝脏缺血再灌注(I/R)可导致严重的肝脏损伤;异丙酚具有抗氧化及对脏器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反复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尚未定论。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反复肝脏I/R模型,通过观察肝脏I/R 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中性粒细胞和某些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①正常对照组;②缺血再灌注对照组;③预处理组。②、③组均在60min再灌注完成后取血及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AST、ALT、LDH、NO、ET-1、TNF-α、及肝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和肝细胞病理改变。结果:预处理组与再灌注对照组比较,肝功明显改善,NO含量升高,ET-1、TNF-α浓度和MPO活性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内源性NO水平、减轻中性粒细胞在肝脏中的渗出和聚集、抑制ET-1、TNF-α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肝脏微循环调节与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肝脏疾病终末期的共同变化常常先是肝硬化的出现,继而是门静脉高压的形成。门脉高压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肝内肝内血管阻力增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扩血管物质的合成增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肝脏微循环不仅是物质交换的场所,在生理、病理情况下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及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也参与了肝脏微循环的调节。虽然它们的确切作用部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主要通过肝窦及肝窦前二个环节起作用这一点已被证实。1 肝脏微循环肝脏的微血管系统是指肝内直径小于300um的血管,包括门脉小支、肝小动脉、肝窦、中央小静脉和淋巴管…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观察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c fos和c jun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IP对I/R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笔者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成I/R组及IP组,于复灌后0,0.5,1,2,4,8,12,24h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图像分析定量检测再灌注后各时间点c fos和c jun蛋白的表达。结果示 I/R 损伤早期可使损伤区肝实质细胞核内大量表达c fos和c jun蛋白。与I/R组相比,IP组中损伤早期(0.5,1,2h)c fos和c jun蛋白表达均低于I/R 组(P<0.05)。提示 IP可以减轻再灌注对肝脏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即刻早期基因c fos和c ju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肠缺血/再灌注(I/R)后氧自由基(ROS)对远隔器官肝脏的损伤作用,探讨亚甲蓝(MB)抗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新西兰白兔32只,体重2.3~2.9 kg,随机分为4组,(1)正常组:本组仅做假手术处理。(2)I/R组:本组通过夹闭兔肠系膜前动脉1h复制肠I/R模型。(3)治疗A组:本组于松夹后静脉内给予MB 3 mg·kg-1。(4)治疗B组:本组于松夹后静脉内给予MB 15 mg·kg-1。颈总动脉置管,连续监测血压。于夹闭前、松夹即刻、松夹后30 min、1h和2h取血测定血中MDA浓度。实验结束后取一小块肝组织用于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黄嘌呤氧化酶(XO)及MDA。结果与I/R前基础值比较,I/R组血中MDA水平I/R后显著增加,同时血压显著下降;而治疗A组及B组血中MDA水平于I/R后均未显著增加。与正常组比较,I/R组肝组织MDA水平显著增高,而正常组与两个治疗组间肝组织中MDA无显著差异。结论 MB能减少肠I/R后ROS的生成并能对抗ROS对肝脏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缺血再灌注中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脏微循环障碍被认为是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认为在肝组织复流早期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比例失衡,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及kupffer细胞之间频繁作用,以及被激活的中性粒细胞、kupffer细胞合成分泌大量的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最终导致肝脏微循环障碍.本文就目前研究相关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对小鼠肝热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寻求缓解肝I/R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首先检测小鼠肝脏I/R损伤时IL-33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小鼠分对照组、模型组、重组IL-33干预组和抗ST2L抗体干预组,检测I/R损伤6h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γ、IL-4、IL-5、IL-13水平.结果 肝脏I/R损伤时,IL-33的mRNA和蛋白水平水平显著升高(t再灌注2h=-3.574,t再灌注6 h=-4.147; P<0.05).重组IL-33干预后小鼠血清肝酶水平明显下降(tALT=4.592,tAST=3.471;P<0.05),病理损伤程度减轻,IL-4、IL-5、IL-13水平升高(tIL-4=-4.995,tIL-5=-4.584,tIL-13=-4.431;P<0.05),IFN-γ,水平下降(t=5.402,P<0.05).抗ST2L抗体干预则有相反的作用.IL-33组和抗ST2L抗体组小鼠的血清TNF-α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NF-α=0.261,P >0.05).结论 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时IL-33mRNA及血清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对发生I/R损伤的肝脏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Th1/Th2平衡向后者偏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饮食中亚硝酸盐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沣(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I/R组(对照组)、亚硝酸钠预处理组(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大鼠肝脏部分I/R模型,实验组的饮水中加入少量亚硝酸盐并喂养7 d后建模,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及活性.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AST,ALT,MDA水平和细胞凋亡的程度均明显异常.实验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NO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NOS并未增多,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饮食中的亚硝酸盐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红素加氧酶-1诱导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部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6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 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HO-1诱导剂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预处理组(HM组)。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肝组织HO-1蛋白的表达,检测血清AST和ALT,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R组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hemin预处理后,HO-1蛋白表达较I/R组增高(P<0.01)。I/R组AST,ALT活性和MDA的含量显著高于S组,而HM组均显著低于I/R组(P<0.01);I/R组SOD活性下降,而HM组显著高于I/R组(P<0.01)。HM组病理损伤程度明显轻于I/R组。结论 HO-1在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表达上调,对肝脏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