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课题选择美国纽约心脏学会(以下乐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Ⅲ级或Ⅳ级患者50例,随机分实验组3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激酶(以下称UK)10万u/日,每日静脉点滴一次,连用1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全血粘度低切值,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P〈0.01,全血粘度高切值比较P〈0.05。两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微量阿司匹林(M-ASA)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体外血栓Q值、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变化特点.方法 检测服用M-ASA前后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血沉值、血沉K值、红细胞压积、体外血栓Q值、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及微循环各项积分值.结果 血栓指数Q值、血沉值、血沉K值、血小板聚集率、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值较服用M-ASA前明显下降(P<0.05,P<0.01),而红细胞压积却明显上升(P<0.05),但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老年性心血管病的高黏滞血液及血栓性疾病,主要由红细胞高压积、红细胞高聚集性、以及血小板释放过量血栓素A2,导致血小板聚集性过强所引起,而并非由凝血机制亢进所致.高黏滞血液或血栓性疾病与微循环间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对83例高血压患者、同步进行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的观察,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血沉和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值和总积分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 0.01。提示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甲襞微循环的障碍是并存的,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和微循环的障碍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选择美国纽约心脏学会(以下称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Ⅲ级 或Ⅳ级患者50例,随机分实验组3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激酶(以下称 UK)10万u/日,每日静脉点滴一次,连用10天现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 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全血粘度低切值,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 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 p<0.01,全血粘度高切值比 较p<0.05。两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形态、流态积分比较p<0.01;袢周状态比较 p>0.05。两组总有效率,2周病死率比较 p<0.05,结果证明uk可以改善血液流 变学,微循环形态、流态,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但对袢周状态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健脾灵对溃疡性结肠炎 (CU)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血液流变学检查用FASCO 30 1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学检查仪 ,甲襞微循环采用WX 75 3型微循环观察仪。结果  5 95例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沉均高于正常值水平。管襻形态、血液流态和襻周状态三项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1) ,甲襞微循环各项加权积分值均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健脾灵能明显降低CU患者的血液粘稠度 ,改变血液流变性 ,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6.
新正天丸对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新正天丸对其的影响。方法: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口服新正天丸对照组50例,口服氟桂嗪,疗程均为30天。并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中除红细胞压积变化不明显外,其它各项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中只有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沉改变明显(P<0.05),观察组对甲襞四项积分示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偏头痛的重要病理特征,新正天丸对偏头痛血瘀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血液流变与甲襞微循环的相关性。方 法收测35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甲襞微循环及部分生化指标,与3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组全血高、低切粘度和高、低切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组上述各粘度指标仅轻度增高(P>0.05);(2)各DM组及不同并发症亚组均有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白色微血栓等指标显著异常(P<0.05~0.001);(3)NIDDM 组及并发症亚组,微血管畸形数增多,管禅长度增加,微血管周围有明显渗出及出血等形态和管围指标的改变(P<0.05~0.001);(4)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各DM组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与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粘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微循环内红细胞聚集程度与白色微血栓数量均呈正相关(P <0.05~0.001);空腹血糖与微循环内血流速度呈负相关(P<0.05),IDDM组血浆粘度与全血高、低切粘度、白色微血栓呈正相关(P<0.05)。结论:(1)各型 D M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2)D M患者血液流变与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应用该药治疗 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组,并以 57例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患者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和甲襞微循环积分改善均有显著意义(P<0.05~0.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提示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如何进行甲襞微循环的综合定量分析是目前比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使用赵克森氏时-空域图像分析法测定了粤东地区241例健康人甲襞微循环正常参考值。发现各年龄组均有其特征性表现,其主要差异是从老年前期起血液流速变慢,统计学资料有显著性差异:>61岁组与51~60岁组比较0.01<P<0.05,与21~50岁组比较P<0.01;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中,青年组在正常范围,老年前期起积分值逐步上升,>61岁的老年组积分最高,各级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组中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50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82例冠心病功能正常者六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统计处理和甲襞微循环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粘附率均明显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延长,与心功能正常者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甲襞微循环改变以输入枝、输出枝管径变细、输入枝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程度严重及白色血栓增多为主,与心功能正常组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或<0.01)。提示了冠心病充血性心衰的发生、发展与血液红细胞聚集增多和微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用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微循环、血流流变学及神经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长春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加曲班,1个治疗周期(14 d)后,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甲襞微循环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甲襞微循环检测中管袢形态、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及NSE、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减轻神经损伤,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素E1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前列腺素E1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5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33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前列腺素E1治疗,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P<0.05),其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前列腺素E1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前列腺素E1可以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  相似文献   

13.
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液流变学异常之间的关系及奥扎格雷钠对异常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奥扎格雷钠800mg加入5%葡萄糖或Ringer液5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2周。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LBY-N6型旋转式粘度计,以温氏法检测血液流变性;采用国产MCAS-2011型微循环图像测量分析系统,根据“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对微血管形态、微血流流态及袢周状态进行测量与评分。结果:56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甲襞微循环障碍;治疗后上述指标不同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奥扎格雷钠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障碍及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而血液流变性不仅可用来阐述脑梗死的发病机理,而且是指导治疗、判定药物疗效及疾病预后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随意皮瓣循环的观察多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仪来完成,但未曾有过对随意皮瓣甲襞微循环进行过观察研究,而甲襞微循环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外周循环检测方法。目的:通过对随意皮瓣的手指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来了解皮瓣末梢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手部有皮肤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随意皮瓣修复而并未进行特殊药物治疗的患者共有23例按照皮瓣移植后受伤肢体及健康肢体指端的甲襞微循环分为皮瓣组和对照组,观察皮瓣移植后即刻、7,15d共3个时相的微循环形态、流态及襻周。结果与结论:皮瓣组移植后即刻微循环在清晰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渗出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发生微循环障碍。移植后7d,两组红细胞聚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清晰度、血流速度及渗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15d,两组在清晰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渗出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指端微循环的观测,能够了解皮瓣血运建立情况,给临床皮瓣断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血流变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观察了30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血流变改革,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全血、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及K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相比同样有非常显著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动态观察 40例正常产妇产后第 1d、第 5d的血液流变性和产后第 1d的甲皱微循环情况。结果表明,正常产妇产褥初期的血液稀释,粘滞性、聚集性、凝固性增强;产后第1d的甲皱微循环轻度障碍。揭示出血液稀释而粘度增高是其血液流变性异常的表现特点;既影响产褥复旧,又可自行消散是其特性.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是其主要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吸烟埘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吸烟组(n=32);高血压非吸烟组(n=30);不吸烟、且无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n=30).上述三组均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并作颈动脉、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高血压各组低切变及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吸烟组上述参数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5).高血压各组颈动脉,下肢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吸烟组颈动脉、下肢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儿率增加,而吸烟则加重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增加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药“参地糖脉宁”有无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性和尿白蛋白排出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肾病(DN)患者52例分为两组;DN对照组(n=26);DN参地糖脉宁组(n=26);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肾脏疾病的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n=26)。DN各组在常规降糖的基础上,DN对照组每例服用包有淀粉的胶囊4粒,一日三次,DN参地糖脉宁组每例服用包有参地糖脉宁浸膏0.5克的胶囊4粒,一日三次;共3周。上述三组均在试验前后测定红细胞聚集性的有关参数和尿白蛋白量。结果 试验开始时低切变率(5.76s~(-1))下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纤维蛋白原及尿白蛋白量在DN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DN参地糖脉宁组低切变率(5.76s~(-1))下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纤维蛋白原及尿白蛋白量均显著低于DN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参地精脉宁具有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性和尿白蛋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先心病患者心脏手术期间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观察高原组(12例)和平原组(12例)患者术前、转流30分、停机后、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5天及术后7天的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转流期间的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降低(P<0.05),术后1天恢复;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也降低(P<0.05),术后7天才恢复;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P<0.05),术后7天恢复.除红细胞刚性指数高原组小于平原组(P<0.05),其他指标高原组均大于平原组(P<0.01).结论高原先心病患者围心脏手术期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性高,红细胞变形性较好,采用控制性稀释技术,有利于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刺五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刺五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两组均连续14 d.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7%和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9%和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粘度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低切全血粘度的下降和红细胞变形性升高幅度,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刺五加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