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陵县布鲁杆菌病(布病)新发疫点形成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调查方法确定感染来源,按陕西省布病监测方案开展高危人群监测,病例判定依GB 15988-1995确定.结果2004年9月发现病例为该县建站以来首例确诊急性布病,高危人群监测708人,皮试阳性25人,皮试阳性率3.54%,明显高于历年监测结果(X2=210.819);血检阳性5人,阳性率20.0%,经判定均为感染者.结论提示当地高危人群存在爆发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杭州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职业人群布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7年杭州市职业人群布病监测和确诊病例资料,对布病监测结果、确诊病例和新发隐性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职业人群个人防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7年杭州市共监测3 738人,血清学检测阳性95例,其中布病确诊病例82例,新发隐性感染者13例;平均布病感染率为2.54%,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羊饲养员布病感染率最高,为10.27%(P0.05)。布病病例和新发隐性感染者主要在屠宰场、羊养殖场聚集的余杭区、临安区和建德市;发病高峰为1—5月;传染源主要为来自绍兴市上虞区某羊交易市场的病山羊或本地病奶牛;感染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病畜或其产品。布病病例以羊乳肉加工销售和羊屠宰人员为主,占69.51%;新发隐性感染者以牛饲养员和羊饲养员为主,占69.23%。布病血清学阳性者检出布鲁氏菌23例,其中羊种3型19例,占82.61%;羊种1型4例,占17.39%。2015—2017年确诊的33例布病病例在工作过程中从不穿防护/专用服装占66.67%,从不戴口罩占69.70%,从不或偶尔戴手套占72.73%,工作结束后从不或偶尔使用消毒液占78.79%,每日工作结束后从不清洗工作场所占45.46%。结论杭州市职业人群布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从事羊饲养、羊乳肉加工销售者是发病主体;职业人群布病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应加强该人群的主动监测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东省人间布病疫情的变化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1~11月,在山东省选取2005年布病新发疫点及老疫点,对布病高危人群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结果]确诊布病患者166例,其中2005年新发病人136例,2001-2004年发病的分别为1例、1例、3例、25例。136例新发病人中,3月发病的37例,31-40岁51例、41-50岁53例,菏泽市116例、德州市23例,因剥羊皮和牲畜养殖过程中感染发病的分别为77例、54例。[结论]山东省人间布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均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西安市布鲁菌病职业人群感染现状,预测流行趋势,科学评价监测方法和防制效果.方法皮试、血清学监测和病例判定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 15988-1995)".结果完成监测人数1 644人,发现皮试阳性13人,皮试阳性率1.37%(均为周至县),皮试阳性主要与1起较严重的接种反应有关.采集血清30份发现阳性1例(1∶200 ),血清阳性率为3.3%,经流行病学调查,有0.5 a养羊史,但无布鲁菌病相关症状和体征.结论本年度监测未发现现症及新发病例.但监测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布病防治对策。方法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全省涉及家畜交易、屠宰、养殖、挤乳和畜产品加工等布病高危人群进行检测。结果全省12个地、市56个县(市、区)共监测高危人员5371人,检出血清学阳性129例,阳性率为2.40%,其中新发病例37例,隐性感染者92例,疫情分布在9个地、市的20个县、区。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主,感染人群主要为农村奶牛饲养和外来山羊屠宰人员,发病年龄为青壮年人群,感染主要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有关,也有非职业人员食源性感染布病现象。结论大量牲畜从外地引进未得到有效检疫和管理,从业人员对布病危害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是浙江省布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牛羊等牲畜的集中定点屠宰,开展宣传教育,作业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以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6.
母建华  范广杰  于晶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90-2492
目的掌握四平市人间布鲁杆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为制定布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血清学监测方法,掌握布病疫情现状。结果 2004—2011年血清学检查阳性864人,阳性率12.35%;确诊新发病例633例,隐性感染231例;亚急性、慢性布病病例所占比例近年呈现下降趋势;病例以被动检出为主(79.62%)。结论四平市布鲁杆菌病疫情近年上升,各县(市)均报告新发病例,疫情主要集中在双辽市,相关部门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高危职业人群血清检验结果分析,了解布病感染现况。方法根据《陕西省布病监测方案》和《西安布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监测,结果判定依据GB15988—1995。结果采集布病血清累计1406份,以省级监测点最多(953份,69.78%),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检测阳性率达4.69%,不同人群RBPT检测阳性率波动在1.99%~18.92%间,以暴发疫点最高,达18.92%;市级监测点为6.23%,省级监测点为1.99%,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9382,v=2,P〈0.01)。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阳性率达39.39%,阳性率波动在26.32%~53.57%之间,以暴发疫点最高,其次为省级监测点和市级监测点,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042,v=2,P〉0.05)。依据国家标准判定感染者12例,隐性感染和确诊病例各7例,不同感染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1100,v=4,P〉0.05)。结论监测县血清检验符合率不高的原因与实验中缺乏对照、实验条件控制不好、未开展实验质控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8.
拱墅区自1963年发现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首例病例后,每间隔1年对高危人群开展监测,至2005年前均未发现新发病例。随着杭州市牛奶联合企业公司奶牛养殖场的搬迁,我区已基本不存在高危职业人群。2007年9月我中心接到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报告,该院一检验人员出现发热、关节酸痛等症状后怀疑自身感染布鲁氏菌病,到省布病中心进行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北京市85例布病患者; 14个区县高危人群2452人。调查内容包括:时间、地区分布、性别、职业、年龄及感染途径的调查;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3年全市85例病人主要分布在近郊和远郊区县,40-5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较高,病例职业主要是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发病时间集中在3-6月,感染途径主要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有关,其次是非职业人员通过食源性途径感染;2452名高危人群,抗体阳性44人,阳性率为1.79%。结论 病羊是北京市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应继续加强高危职业人群尤其是散养户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北京市顺义区2010-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感染情况,了解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布病重点职业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阳性或可疑标本进一步利用试管凝集试验判定。对高危职业人群布病感染情况及人间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4年顺义区共报告病例35例,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5.002,P<0.05);农民发病病例占51.43%,71.43%的患者发病前有牛、羊接触史。累计检测高危人群1 025人,阳性20人,阳性率为1.95%,重点职业人群布病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6.960,P<0.05),其中直接接触牛、羊的职业人群布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7%和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1,P<0.05);农村地区、城区及城乡结合部职业人群阳性率分别为3.21%和0.48%,两地区布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7,P<0.05)。结论顺义区人间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直接接触牛的人群为高危职业人群,应加强对顺义区重点职业人群布病的监测和健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陕西省2018年布鲁氏菌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为布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陕西省布鲁氏菌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对重点及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掌握畜间感染情况,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及特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结果 2018年共报告4起布病突发疫情,报告发病15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对事件相关重点人群及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筛查,总计筛查265人,阳性11人,其中确诊病例7人,隐性感染者4人;血清学筛查羊只总计8569只,其中阳性180只,阳性率2.10%,扑杀病羊187只,疫情得到控制。结论 2018年布病疫情传染源均为病羊,饮用生羊奶、饲养防护不当是引起布鲁氏菌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及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4年信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早发现感染者,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布病血清学调查。结果信阳市高危人群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21%,年龄分布主要是以青壮年为主,在职业分布上主要是以牛羊养殖员和疫控人员为主。结论牛羊职业暴露人群是布鲁氏菌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定期监测,降低人间布病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监测结果,掌握疫情动态,查明重点职业人群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福建省2018-2019年布病疫情信息和监测数据,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布病流行特征、突发疫情特点和监测点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结果 福建省2018-2019年报告布病238例,年发病率0.30/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唐山市布鲁菌病(布病)的流行动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布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4 - 2016年重点职业人群筛查出的228例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4 - 2016年共筛查重点职业人员2 534人,确诊布病阳性病例228例,感染率为9.0%。布病患者春夏季高发;40~69岁男性多见;饲养人员阳性率最高(12.5%);回民感染布病的危险是汉族人的1.9倍;新发病例以发热、关节酸痛、乏力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与羊接触、不使用防护衣或手套、不使用消毒液、饲养环境未定期消毒、接触流产物或为羊接生、接触牲畜时有外伤、人畜共饮井、吃过病死牲畜、食用不太熟的畜肉、饮用生奶是高危人群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与动物密切接触时使用防护措施为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开展重点人群监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加强牲畜检疫和市场监管是布病防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白银市2013年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特征,为制定布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白银市2013年布病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共新发病例103例,发病率5.98/10万;发病高峰在3-7月份;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0.26;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20~59岁患者占79.61%,60岁以上人群占14.56%;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87.38%;高危人群血清阳性率为8.12%;羊血清阳性率为2.38%,牛血清阳性率为0%。结论 羊是白银市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做好动物防疫监管,才能从源头控制布病的传播;此外,做好高危人群布病监测,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人间布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和特征,分析感染因素,为更好的做好布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布病病例25例,监测牛羊养殖等高危人群253人,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和血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近几年布病发病有逐渐上升趋势,每年3~6月是发病高峰;全区一半以上的街道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以散发为主,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发病较高;发病集中在50~70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和干部职员为主;感染途径主要是羊饲养人员,其次为偶尔接触羊和食用羊肉人员.253名高危人群中,抗体阳性14人,阳性率为5.53%.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人间布病感染来源主要是羊,以多且散的点状流行为主.动物疫情防控是关键,应加强动物免疫并及时发现病畜,遏制布病在畜间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13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形势,为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对4个监测县(市、区)进行疫情监测,同时对12个县(市、区)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及对2013年新疆累计报告发病数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年新疆16个布病监测县(市、区)流行病学调查共15 809人,血清学检测10 553份,血检阳性数1258份,血检阳性率为11.92%,患病数1185例,患病率为7.50%,新发病例数1136例,发病率为5.16/10万。结论 2013年新疆人间布病血检阳性率、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高于2012年,2013年全疆累计报告发病数3930例,与2012年(2251例)比较上升了74.59%,疫情形势仍比较严峻,今后应加强新疆人间布病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布鲁菌病控制达标后疫情回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浙江省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控制达标后人畜布病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存栏牲畜采血作血清学检查,对重点人群采用布病皮试、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控制达标后的1996-2004年中,共检查奶牛、耕牛、羊和猪等家畜116552头,检出阳性奶牛496头,阳性率为0.42%;对职业人群监测13389人,其中皮试3469人,阳性19人,阳性率为0.55%;血清学检查9920人,阳性26人,阳性率为0.26%,其中3例为急性期病人,人畜布病阳性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结论应做好牲畜检疫,建立牲畜健康证制度,加强对牲畜养殖、屠宰、生皮毛加工等重点人群的布病监测,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布鲁氏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在北方牧区发病率较高.该病寄生宿主广泛,传播途径多,受染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湖州市南浔区2007年首次发现布病病例,之后未发现新发病例,但2012年在练市镇共发生6例布病病例,现将2012年南浔区人间布病疫情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重庆市长寿区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预测布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从事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布病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监测高危人群1 213人,感染39人,感染率为3.22%.以青壮年感染为主,年龄、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间感染率比较,奶牛饲养员感染率最高(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3,P<0.01).共监测6 688头奶牛,血清阳性率为5.95%.结论 长寿区奶牛是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饲养奶牛人员为主要受威胁人群,应加强牲畜检疫,加强人群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减少人群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