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病例 病例一:男性,55岁,以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腹壁切口疝收住医院普通外科.询问病史:患者于1年前在当地医院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术后伤口裂开,两次行减张缝合术,出院后2个月,发现原伤口出现膨隆性包块,且包块逐渐增大,伴有间断性消化道不全梗阻症状,在其基层医院就诊考虑切口疝,因存在中等量腹水而未手术,遂来医院就诊并住院.经过全面检查,诊断为左上腹部切口疝、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脾切除术后.CT检查提示切口疝体积与腹腔容积比例约为10%.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经过保肝、利尿、营养支持等治疗后腹水消失,各项术前准备与检查就绪,在全麻下行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游离出疝环,证实疝环口大小约为7 cm×5 cm,缝闭疝环,于缝合区腹直肌鞘浅层植入补片(Marlex网,聚丙烯类,Bard公司产品),补片边缘用1-0 Prolene线间断缝合固定(Onlay法).术后伤口未放置引流管.患者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并开始流质饮食.术后第8天出院.随访1年未见疝复发.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2岁,主因腹壁肿物切除术后3年,切口下发现包块2年入院.3年前患者因"腹壁肿物"在外院行腹壁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良性肿物.2年前再次在手术部位出现相同性质肿物,肿物逐渐形增大.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右下腹癍痕下方可触及12 cm×8 cm大小包块,质硬.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术术后戳孔疝一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男,76岁,发现左腹部戳孔处可复性肿块1年余.3年前在外院行腹腔镜右斜疝修补术,术后1年余左腹壁脐周戳孔处,有一半球形包块突出,大小7.0 cm×8.0 cm,无红肿及压痛,触之柔软,可回纳入腹腔,拟诊为戳孔疝(trocar site hernia).入院行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探查证实为腹壁戳孔疝,疝环口直径约3 cm,疝囊大小7.0 cm×8.0 cm,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回纳后置入补片,皮下放置负吸球.术后5 d痊愈出院,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恢复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0岁.1988年因直肠炎性狭窄行乙状结肠左下腹壁造口术,1995年因造口旁疝行原位修补术.术后3年因造口旁再次出现包块并逐渐增大,排便困难收入院.查体: 左下腹壁见人工肛门,其周围疝块为25 cm×20 cm×10 cm大,以外侧及下方为主,皮下见肠型及蠕动波,平卧时疝内容物不能全部回纳.手术方法: 手术切口选距人工肛门外侧8 cm,从外上向内下斜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即入疝囊内,内容物为小肠,约1.2 m长,多处与皮下粘连,锐性剥离松解粘连,还纳小肠.  相似文献   

5.
腹壁切口疝常发生于腹部大手术后,是切口除皮肤以外的腹壁全层裂开所致。我科采用未经特殊处理的新鲜小牛心包作材料,修补1例巨大腹壁疝,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病例简介患者,女.55岁。1988年11月因胆囊切除术后1月井发腹壁巨大切口疝入院。查体:右中上腹部立位或鼓腹时见22cm×20cm椭圆半球状包块,自原切口疤痕处突出。在全麻下行切口疝修补术,术中见皮下筋膜与大网膜、肠管广泛粘连。两侧腹壁各层融合成一瘢痕环,腹直肌极薄弱,行疝环分离,先腹壁全层减张缝合不打结,用已备好的16cm×12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62岁。 2 0 0 4年 2月2 3日入院。患者于 1999年 10月发现右上腹壁一拇指大小包块并伴有痛、痒、红肿 ,包块逐渐增大 ,于 2 0 0 0年 3月在当地医院行穿刺活检 ,诊断为“腹壁炎性包块” ,给予消炎治疗无效 ,不久包块穿刺处有胶冻状液体溢出 ,约 5~ 1ml/d。 2 0 0 0年 10月在当地医院住院 ,诊断为“腹壁窦道” ,行窦道切除术 ,术后伤口愈合。 2 0 0 1年4月右上腹壁包块复发并溃烂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腹壁窦道伴感染”。行窦道切开清除术 ,术后伤口经久不愈 ,且切口周围出现数个直径约为 2cm ,1.5cm及 1cm ,0 .5cm的红色硬结 ,并先…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4岁,因"发现右上腹包块7个月"入院. 患者2年前曾于当地镇医院行胆囊切除术. 7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腹包块,约10 cm×8 cm大,由于当时妊娠已5个月,未作相应处理. 2个月前,患者在当地县医院行剖宫产术产一子,术中对右上腹包块穿刺,抽出黄色液体,未予特殊检查,包块未予切除. 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可;腹膨隆,右上腹见一圆形突起,右上腹肋缘下见一10 cm斜形手术瘢痕,下腹正中部见一15 cm横形手术瘢痕,未见肠型及异常蠕动波,未见腹壁浅静脉怒张;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右上腹可触及一直径为15 cm包块,质稍硬,移动性好;余无阳性体征发现.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30岁,因"右下腹部包块伴疼痛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腹部包块,伴持续性钝痛,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患者2年前因急性阑尾炎于当地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体检腹部见三孔法阑尾切除术的切口疤痕,右侧腹平脐水平约1 cm切口疤痕,下方有约8 cm×3 cm包块,压痛,边界不清,不活动。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右侧腹部腹壁下方(约平脐水平)见不规则形混杂密度,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符合感染表现。结合患者  相似文献   

9.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传统的修补方法复发率高达30%~50%。尤其是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痛苦大,治疗棘手。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实施无张力人工材料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1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6例,女13例。年龄37~78岁,平均61岁。疝环直径10~16.5cm,平均13.2cm。初次切口疝15例,复发疝4例。2.材料:美国强生公司提供的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网片规格15cm×15cm,30cm×30cm等。3.手术方法: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使腹壁肌肉完全松弛。原手术切口入路,切除切口瘢痕。充分游离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农民。9月前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伤口感染,形成切口疝。查体:一般情况好,肥胖。右侧中上腹壁可见一长约20cm的纵行瘢痕,巨型包块膨出,约20cm×20cm×15cm,平卧后不能完全还纳,触诊疝环长20cm,宽18cm。于硬膜外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梭形切除切口瘢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疝囊入腹。保留全部疝囊,疝囊壁肥厚,约0.4cm,质韧,与大网膜粘连。分离粘连后见大网膜肥厚、臃肿,大部分不能还纳入腹腔,切除部分大网膜(约15cm×15cm×8cm),还纳内脏。见腹直肌向两侧分离,缺损直径达18cm×20cm。在距腹直肌外侧缘4cm处纵行切开…  相似文献   

11.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在腹部手术切口位置的疝,是腹腔内组织或器官经由手术切口的潜在间隙或薄弱区域突出于体表所形成的腹壁包块.欧洲疝学会的定义为:在临床体检或影像检查中可看到或可触及的原切口下的腹壁缺损,可伴或不伴腹壁包块[1].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 将切口疝分型为:疝环最大径<3 cm为小型切口疝,3~5 cm为大型切口疝,>5 cm为巨大切口疝[2].欧洲疝学会根据腹壁切口疝的大小分型为:小型切口疝(横径或纵径<5 cm),中型切口疝(横径或纵径5~10 cm)和大型切口疝(横径或纵径>10 cm)[1].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52岁,主因腹壁肿物切除术后3年,切口下发现包块2年入院。3年前患者因“腹壁肿物”在外院行腹壁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良性肿物,术后恢复好。2年前再次在手术部位出现相同性质肿物,肿物逐渐增大,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既往有剖腹产病史。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右下腹和下腹正中可见两条12cm长手术瘢痕,右下腹瘢痕下方可触及12cm×8cm大小包块,质硬,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13.
造口旁疝是与肠造口有关的腹壁切口疝,发生率约5%~10%。但巨大切口旁疝罕见。我科对1例直肠癌Miles术后巨大切口旁疝的患者采用造口易位、疝原位聚丙烯网(Prolene)修补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17年前因直肠癌行Miles根治术。术后2年结肠造口旁有可回纳的肿块突出,以后肿块逐渐增大,呈半球状下垂于左侧腹股沟。 检查发现,患者造口旁疝呈半球状突出,约为40cm×25cm×30cm,经肠道准备在全麻下手术,先将结肠造口封闭。见结肠造口旁腹壁缺损,形成10mm×8cm疝口,左半结肠及大网膜经疝口进入皮下疝囊内,与疝囊壁明显粘连,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修补多发性腹壁切口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修补多发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收治1例腹部三次手术后共造成腹部四处切口疝的复杂病例,切口疝长径分别为12、9、6及3cm。采用疝修补缝合钉固定腹腔内大面积复合补片,行腹腔镜修补术。结果 腹腔镜一次修补4个腹壁切口疝手术成功,无肠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无腹壁切口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多发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安全、有效。在开腹手术中暴露多个缺损的难点,在腹腔镜手术中难度大大降低。腹腔镜多发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不但具有微创优势,而且更能发挥其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38岁。因"腹痛、呕吐进行性加重伴右上腹壁包块10~+ d"入院。既往10年及2年前分别行剖宫产术,1年前又行卵巢囊肿切除术,否认外伤史及其他疾病史。查体:腹部平坦,下腹正中可见纵行手术瘢痕,右上腹肋下可见范围约15 cm×10 cm大椭圆形包块,局部皮肤完整无瘢痕。腹肌稍紧张,全腹轻压痛,右上腹包块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弱。CT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4岁,因"发现双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年余,难以还纳1年"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腹壁可见一范围约为4.0cm×8.0cm皮癣,表面可见抓痕及细微皮损,无活动性出血,双侧腹股沟区各可见一巨大疝块脱出,直径约20cm,坠入阴囊,手辅助可还纳入腹.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均未提示特殊异常.入院诊断:①双侧腹股沟疝;②体癣.入院后首先针对右下腹壁体癣局部用药治疗,待皮肤情况好转,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遂在局麻下为患者行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性,47岁,因刀刺伤术后胰瘘伴腹部包块突出10个月于2007年4月2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5月因刀刺伤于当地医院行胃、结肠修补+脾修补+膈肌修补+胰颈部缝扎引流术,术后4 d切口感染,裂开,出现胰瘘,先后行两次胰管支架置入术修补胰瘘,均未成功,切口经换药4个月后愈合,自2006年5月第一次术后至到我院就诊时右腹部始终留置引流管一根.后切口处逐渐出现可复性包块,诊断为切口疝,曾辗转于多家医院就诊拟行胰瘘、切口疝修补一期手术,均未完成,患者为行一期手术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80岁。14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003年因下腹壁切口嵌顿疝行疝松解术+坏死小肠切除术,术后自行用腹带保护。2008年9月因下腹可复性肿块疼痛1周收住院。入院体查:肥胖体型,腹部正中原切口瘢痕长约20cm,下段见一巨大膨出肿物,约20cm×15cm大小,质中,站立时明显,平卧后肿物缩小一半,腹壁缺损明显。2008年9月13日在全麻下经腹腔镜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前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19.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于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1)。单纯直接缝合修补切口疝的复发率高达50%左右,对巨大切口疝修补更是外科治疗的难^(2)。我科2010年3月对1例腹壁巨大切口疝(〉10cm)行多点悬吊法腹腔镜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例1 男,84岁.腹股沟疝术后4年2个月,伤口肿痛2个月于2008年4月14日入院.4年前因右腹股沟斜疝嵌顿,行嵌顿疝松解,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查体:右下腹疝手术伤口处可扪及5 cm×4 cm包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