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7月接受保乳手术的6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年轻组(年龄≤35岁,n=110例)和中老年组(年龄>35岁,n=495例).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61个月,年轻组和老年组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6%和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9.7%、95.2%(P=0.001)和96.4%、98.9% (P =0.046),年轻组预后较老年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辅助放疗是影响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辅助放疗是影响远处转移和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并非是影响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亦能减少远处转移,提高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腋窝淋巴结状态对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复发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5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76例行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复发的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做乳腺癌保乳手术时腋窝淋巴结的状态分为腋窝淋巴结阳性组152例和腋窝淋巴结阴性组32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病理表现、生存情况,并分析复发后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病人的局部与区域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的年龄、复发部位、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无病间期、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组患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部位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区域复发后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OR=2.052,P=0.003),腋窝淋巴结状态和复发部位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区域复发后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OR=3.468,P=0.003;OR=677,P0.001)。结论腋窝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复发病人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对病人的无远处转移生存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保乳治疗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分析乳腺癌保乳治疗后局部复发病例与同期非复发病例资料,分析影响局部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 密切随访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034例保乳治疗患者.患者年龄23~94岁,中位年龄48岁.分析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状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大小、新辅助化疗、病理类型对局部复发的影响.结果 随访截至2010年6月,中位随访42个月(3~126个月),同侧乳房局部复发35例(3.3%),远位转移47例(4.5%),5年无病生存率87.7%,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94.0%,5年总体生存率99.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年龄及HER-2表达状态是影响局部复发的风险因素;复发高峰时间为术后第2年至第3年,以及第5年至第6年;多因素分析显示HER-2状态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保乳治疗后出现两个局部复发高峰时间段,HER-2表达状态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更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X密度等级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7月,18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在术后5~8年(平均6.1年)进行随访,对术前X线乳腺钼靶像按照BI-RADS标准,以乳腺百分密度分为25%、25%~50%、51%~75%、75%4个等级,以包含乳腺密度在内的11个相关因素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价乳腺密度与乳癌保乳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和乳腺密度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Waldχ2=9.429,P=0.002;Waldχ2=9.346,P=0.002);4个密度组的复发率依次为6.2%(3/48)、12.0%(6/50)、11.6%(5/43)、28.2%(11/39),乳腺密度越高,局部复发风险越大。乳腺密度不是术后转移的影响因素(Waldχ2=2.944,P=0.400),各密度组间远处转移率依次为16.7%(8/48)、14.0%(7/50)、7.0%(3/43)、7.7%(3/39),远处转移风险不随乳腺密度增高而加大。术后化疗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术后转移的影响因素(Waldχ2=4.334,P=0.037;Waldχ2=4.417,P=0.036)。结论乳腺密度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有相关性,但不是术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年轻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后是否比非年轻乳腺癌患者有更高的局部复发率。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Google 学术、万方数据库深圳市卫生健康电子文献共享平台等数据库,比较年轻乳腺癌患者(小于35~45岁)与非年轻乳腺癌患者(大于35~45岁)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的临床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对汇总后的相对危险系数(RR)及95%可信区间(CI)进行分析,并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23项研究(共18775例患者)。总体分析,RR=2.639,95%CI:2.338~2.979,说明年轻乳腺癌组较非年轻乳腺癌组有更高的局部复发率,且结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接受手术时的所在年份(以该时间段的最晚年份进行分组)进行亚组分析时发现,在2010年至2020年期间接受手术的患者,RR=1.348,95%CI:0.653~2.780,说明该时期的年轻组乳腺癌患者比非年轻组乳腺癌患者有更高的局部复发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近10年接受保乳手术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其术后局部复发率与非年轻乳腺癌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复发情况得到明显控制,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故在目前的诊疗规范指导下,年龄较低并不增加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复发的风险,具有保乳指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同样可以通过保乳手术,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监测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间37例乳腺癌保乳术患者有计划地进行定期跟踪随访。主要监测方法是体检、B超、钼靶及MRI。结果37例中共有5例复发,主要在术后1.5~2年,MRI监测发现非复发的可疑病变仅2例,假阳性率低。结论合理的监测方法能早期发现保乳术后的局部复发,Mammotome旋切活检对保乳术后的监测是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方式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2所医院10年间保乳治疗69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保乳术不放疗和保乳术加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随访12~140个月。结果保乳手术未放疗组3年复发率11.54%(3/26),显著高于手术加放疗组3.03%(1/33)(P〈0.05)。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保乳手术未化疗者,其5年远处转移率(50.0%)高于手术加化疗组(11.1%)(P〈0.05)。结论保乳术后应进行放疗;年轻、淋巴结阳
性、组织学分级Ⅲ级者应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8.
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认识。探讨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和再治疗措施,方法:对近6年来收治的28例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外Miles手术,其中1例已存活5年,4例已存活3年,5例术后距今不足3年仍存活,均未见复发备考氏年内和1年内因广泛转移死亡各2例,1例失访,13例单纯结肠造瘘后结合规范放疗和化疖例存活3年,3例术后距今不足3年仍存活,2年内死亡8例,结论:掌握保肛原则,首次手术的彻底性和术后综合治疗可降低复发,复发后争取早期诊断,及时再手术,结合放疗、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方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肿瘤医院2002年7月至2005年2月期间收治的477例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7例复发病例中,术后1年内复发占26.2%(125/477),2年内复发占61.2%(292/477).局部复发后远处转移率为65.0%(310/477),复发后5年总生存率48.4%.不同复发部位、临床分型、有无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范围、有无手术切除或切除活检的亚组之间局部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原发肿瘤分期、无病间期、临床分型以及治疗方式的亚组间远处转移率及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案单一、原发肿瘤分期晚、三阴型乳腺癌是影响复发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部位复发者和三阴型乳腺癌局部控制不佳,局部扩大野放射治疗结合手术治疗是改善局部控制率的必要模式.原发肿瘤分期晚、2年内复发、三阴型的乳腺癌复发后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对于复发性乳腺癌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 optimal treatment and to study the prognosis related factor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local recurrence after mastectomy. Methods From 2002. 7 to 2005. 2, 477female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of breast cancer treated in Tianjin Cance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In 477 cases, recurrence within 1 year after mastectomy accounted for 26. 2% , recurrence within 2 years accounted for 61. 2%. There were 310 cases with metastasis after local recurrence was diagnosed, accounting for 65.0%. 5-year total survival rate after recurrence is 48.4%.Local control rates varied in subgroups with different recurrence site, clinical subtypes, radiotherapy fields,with or without radiotherapy, surgical resection or excisional biopsy ( P<0. 05 ).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distant metastasis rate and 5-year survival rate among subgroups which had different clinical stage of primary tumor, disease-free interval, clinical subtypes or treatment methods ( P<0. 05 ). Simplistic treatment option, late clinical stage of primary tumor an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were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predicting poor prognosis for recurrent breast cancer ( P<0.05 ). Conclusions Multi-site recurrence an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lead to a poor local control. Local expansion of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surgery improves the local control rate. Patients with late clinical stage of primary tumor,recurrence within 2 year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re likely to have distant metastasis when recurrence is diagnosed. Combined treatment program improves survival rate. 相似文献
10.
郭峰|侯信明|任立军|孙清慧|王春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1):1398-1402
目的:比较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育龄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
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育龄期乳腺癌82例临床资料,其中行保乳手术48例(保乳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4例(改良根治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复发、转移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与改良根治组比较,保乳组手术时间[(74.4±8.3)min vs.(92.6±10.7)min]、术中出血量[(46.8±6.7)mL vs.(77.0±68.4)mL]、引流量[(398.8±41.3)mL vs.(601.4±62.7)mL]均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3.4±3.2)d vs.(17.9±2.8)d],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6.3% vs. 14.7%)(均P<0.05);两组1,2年复发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改良根治组(均P<0.05)。
结论:对育龄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在复发和转移方面无差异,但前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德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8):557-561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在飙升。根据2004年统计资料.我国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分别为12.69/10万和11.72/10万,两者合计则仅次于肺癌、胃癌和肝癌,居第4位。1990.1992年我国十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结直肠癌平均调整病死率为4.54/10万.比1977年全国结直肠癌病死率3.54/10万增加了28.2%。居癌症死亡率的第5位。 相似文献
12.
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治疗使得LABC患者采取保乳治疗(BCT)成为可能。笔者就近年来对LABC患者行BCT的可行性、适应证及禁忌证、影像学评估、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术后放疗及总体疗效等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局部进展期及较大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及较大乳腺癌的保乳问题。方法对33例肿瘤直径4.1cm以上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前予以蒽环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待肿瘤缩小后行保乳手术。结果33例患者中有3l例接受1~8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平均3.7个周期。化疗有效率10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19例,临床部分缓解12例,病理学完全缓解9例。33例保乳手术最终切缘阴性率100%,手术中切除标本切缘快速冰冻病理检查1次阴性率75.8%。全部病例随访2~39个月,中位随访27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及较大肿瘤乳腺癌,采用以新辅助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成功保乳,近期疗效与小肿瘤患者相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7,(1)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的手术效果、预后及生存质量情况。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8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乳手术组51例、根治手术组34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预后及生存质量差异。保乳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根治手术组(P0.05);保乳手术组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与根治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手术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与根治手术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手术组患者术后24、48个月的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根治手术组(P0.05)。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治疗不会降低患者的远期预后,但是具有改善生存质量、减少手术创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保乳手术现已成为乳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保乳手术能够保留患者的乳房外形,极大地改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BRCA1/2基因是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BRCA1/2基因突变对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局部复发的影响目前尚有争议。因此,本研究分析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关系,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预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率,为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保乳手术的189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等比例回归模型分析BRCA1/2基因突变及其它临床病理因素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并构建列线图来预测患者的LRFS率。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通过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和应用价值。结果 BRCA1/2基因突变组和未突变组的年龄和分子分型进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Cox等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RCA1/2突变、肿瘤分级、肿瘤大小、N分期及分子分型是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LRFS率的影响因素(均P<0.1)。多因素Cox等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RCA1/2基因突变、肿瘤大小、N分期及分子分型是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将这些因素纳入并建立LRFS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C-index为0.86,内部验证C-index为0.8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3、5年LRFS率预测的AUC分别为0.89、0.8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LRFS率与实际LRFS率接近;DCA分析显示模型的临床获益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 BRCA1/2基因突变与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相关,基于BRCA1/2基因突变列线图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的LRFS率,并为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9,(10)
探讨整形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美容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选取我院拟实施保乳手术治疗的7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整形组(行整形保乳术治疗)和常规组(行常规保乳手术治疗),每组各36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标本体积、切除标本最小手术切缘、切除标本最大手术切缘、乳房美容效果客观评分满意度、术后3年复发及转移情况。整形组出血量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形组手术时间、切除标本体积、切除标本最小手术切缘、切除标本最大手术切缘均大于常规组(P0.05);手术后6个月,整形组患者的乳房对称性、凹陷程度、手术瘢痕、乳头纵向移位距离、乳头横向移位距离、乳房顺应性差值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整形组的乳房质地与弹性、皮肤弹性评分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年,整形组患者肿瘤复发率、肿瘤转移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形保乳术治疗乳腺癌较常规保乳手术术后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且不会增加肿瘤复发及转移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保乳治疗后影响局部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6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82例HER-2阳性乳腺癌保乳治疗后的随访资料,分析年龄、HER-2状态、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状态、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大小、抗HER-2治疗对局部复发的影响。结果 82例中位随访52(8~118)个月,同侧乳房局部复发9例(10.97%),远位转移11例(13.4%),5年无病生存率82.9%,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93.9%,5年总体生存率98.7%。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是影响局部复发的风险因素;复发高峰时间为术后第2年至第3年,以及第5年至第6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及HER-2状态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82例病人中,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35例,112个月出现1例局部复发,复发率2.86%(1/35);未接受者47例,11~108个月出现局部复发8例,复发率17.02%(8/47)。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保乳治疗后出现两个局部复发高峰时间段,淋巴结状态和HER-2表达状态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抗HER-2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更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不同局部区域复发(local regional recurrence,LR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市吴淞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LRR发生部位,将患者分为同侧乳房肿瘤复发(ipilateral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专项美学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自我评价、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行保乳术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美学干预组(60例)和常规干预组(60例)。常规干预组患者在行保乳术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美学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专项美学干预。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依从性、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美学干预组患者术后自我功能锻炼、自我管理、心理自我调节依从率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得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美学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美学干预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专项美学干预能够提高术后自我评价及护理依从性,同时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探讨乳腺癌初次保乳手术时腋窝淋巴结转移对局部区域复发患者预后的影响。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76例,根据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阳性组(32例)和阴性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和远期生存率。结果显示,76例中,局部复发18例,区域复发33例,局部+区域复发25例。阳性组远处转移25例(78.1%,25/32),阴性组远处转移24例(54.6%,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复发3年后,阳性组生存24例,占75.0%(24/32);阴性组生存38例,占86.4%(3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复发5年后,阳性组生存17例,占53.1%(17/32),阴性组生存30例,占68.2%(3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初次保乳手术治疗时腋窝淋巴结转移对局部区域复发患者远处转移率和长期生存率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