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鼻胰管在具有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接受ERCP治疗且为术后胰腺炎高危病例的胆石症患者131例,根据患者术中是否留置鼻胰管分为鼻胰管组(n=59)和对照组(n=72),鼻胰管组患者ERCP术中置入鼻胰管,对照组根据术中情况常规放置鼻胆管或不放置。分别于术后3h和24h对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浓度进行检测,采用目测类比疼痛评价法(VAS法)对患者腹痛情况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情况。鼻胰管组患者术后3h和24hVAS评分分别为2.63±1.71和0.51±0.8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完全缓解时间和术后24h血淀粉酶分别为(13.8±17.5)h和(207.2±130.5)U/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胰管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6.8%,远低于对照组的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R为0.222(95%CI:0.051~0.692,P0.01)。鼻胰管应用于具有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高危因素的病例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12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经CT或MRI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拟实施ERCP、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取石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n=50)与对照组(n=50),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以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PEP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P<0.01),但硝酸甘油组术后3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108.88±152.07) U/L,(97.02±113.38) U/L]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196.30±244.41) U/L,(234.22±406.05) U/L],P<0.05.硝酸甘油组ERCP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2.00%,6/50)和PEP发生率(2.00%,1/50)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淀粉酶血症30.00%(15/50),PEP 14.00%(7/50)],P<0.05.结论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对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均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RBD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大结石、多发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例行ERCP治疗的确诊为胆总管大结石或多发结石的老年患者,45例为放置支架组,ERCP术中放置单根或双根塑料胆管支架行胆管引流,3~4个月后再次行ERCP取石或更换支架治疗;23例为直接取石组,行乳头切开,直径为10~12mm的球囊扩张乳头后,碎石器网篮碎石,普通网篮、气囊取石。比较两组患者取石时间、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68例患者支架组平均年龄为82.5±4.69岁,取石组平均年龄为84.9±4.48岁,支架组结石平均直径1.97±0.5cm,取石组结石平均直径为1.70±0.36cm,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支架组ERBD术后发生胰腺炎2例(4.44%),取石组4例(17.4%)(P0.05);支架组术后3 h、术后24 h血淀粉酶值分别为(230±162)U/L及(195±145)U/L,均低于取石组(328±215)U/L及(283±167)U/L(P0.05)。支架组首次平均操作时间为(41±15)min,取石组平均取石时间为(83±25)min,较支架组明显延长(P0.05)。支架组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为0,取石组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4例(2例并发迟发性出血、2例并发贲门撕裂)(P0.05);支架组更换支架及取石平均次数为2.4次(2次33人,3次8人,4次2人,4次以上2人),取石组平均取石次数为1.26次(1次18人,2次4人,3次1人)。结论巨大或多发胆管结石老年患者首次行塑料支架放置胆管引流安全有效,较直接取石明显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其结石取出结果也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B超引导下十二指肠镜肝外胆管取石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探讨B超引导内镜肝外胆管取石的方法。方法:对B超引导下十二指肠镜肝外胆管取石患者26例(B超组)和X线引导下肝外胆管取石患者(X线组)3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超组的26位患者:术后2h和2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79.68±94.45U和214.47±282.59U,其中仅有2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2/26,7.69%)。X线组的38位患者:胰管显影14例(14/38,36.84%),术后2h和2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275.68±314.45U和354.47±482.59U,其中高淀粉酶血症9例(9/38,23.68%),注射性胰腺炎2例(2/38,5.26%)。内镜操作员在X线照射下平均工作时间为21.4min,而B超组内镜操作人员和患者可完全不受X线照射。结论:B超引导下十二指肠镜肝外胆管取石内镜操作人员可完全避免电离辐射危害;患者可避免注射性胰腺炎的发生,而且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鼻胆管引流灌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胆管引流灌注 (ENBD)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经B超或CT检查无胆总管、肝总管结石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ENBD治疗组和对照组 ,ENBD治疗组在常规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时做胆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 ,术后留置鼻胆管引流并交替应用 0 .9%氯化钠 5 0ml +庆大霉素 8万U 8h和 0 .5 %灭滴灵 5 0ml 8h灌注持续 3~ 5d ,对照组应用善宁 0 .1mg皮下注射 8h持续 3d并观察其 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 ENBD治疗组 2 0例患者胆汁中均发现有白细胞及黄、黑色泥沙样物 ,6例培养出微生物 ( 3 0 % ) ,ENBD治疗组与善宁治疗组的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 ( 8.45± 8.40 )h和 ( 3 8.10± 3 5 .43 )h(P =0 .0 0 2 ) ,血清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分别为 ( 18.0 0± 8.2 6)h和 ( 5 6.40± 48.80 )h(P =0 .0 0 2 ) ,两组的 1年复发率分别为 5 %和 40 % ,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鼻胆管引流灌注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而安全 ,能减少复发 ,胆汁淤积和感染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双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胆管可控式自脱支架置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行双镜联合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胆总管引流方式分为可控式自脱支架置入胆管内引流一期缝合组(观察组,n=54)与T管引流组(对照组,n=3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胆漏发生率、住院时间、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记录支架管脱落时间与T管拔除时间。结果: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17.9±45.2)min vs.(138.4±52.7)min]、住院时间[(8.1±2.2)d vs.(10.6±3.1)d]、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6.6±1.4)d vs.(8.6±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因取石困难术后8周经T管窦道再次取石成功,两组均无术后出血。可控式自脱落支架排出时间为2~6周,拔除T管时间8周。随访12个月,两组均无残余结石、胆管狭窄及支架管残留。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管可控式自脱支架置入一期缝合术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常规术式,效果确切,可达到胆道引流的目的,而且避免了留置T管带来的治疗周期长及患者生活不便、水电解质失衡等问题,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治疗周期短、操作简便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肠道准备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行ERCP患者,根据术前肠道准备方法随机分为口服乳果糖组(对照组)和口服乳果糖加大承气颗粒保留灌肠组(观察组),分析对比ERCP治疗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发生率及两组术前和术后6 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6 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水平(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2.8±1.6)明显低于对照组(3.5±1.7),(P0.05),观察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13.3%和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7%、28.3%,P0.05)。结论:ERCP术前使用口服乳果糖联合大承气颗粒保留灌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减轻术后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EPBD)后进行胆管结石内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实施EPBD 42例 ,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 8mm ,直接用取石网篮取石 ,当结石较大时先行机械碎石网碎石后再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 ,并造影复查。结果  41例成功完成EPBD ,3 8例单次内镜治疗清除结石 ,3例行两次十二指肠镜下取石治疗 ,其中 1例再次内镜治疗时改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后取石。 9例附加机械碎石术。 41例中无出血、穿孔、重症胆管炎或重症胰腺炎发生 ,无术后胆管明显积气 ;10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 ,72h内恢复。结论 EPBD后取石具有与EST后取石相近的成功率 ,出血风险低 ,胰腺炎发生率并不高 ,机械碎石比例较EST术后为高。主要适用于直径小于 10mm的肝外胆管结石 ,但对较大结石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为180例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分别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及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患者均行ERCP,99例采用治疗性ERCP取出胆总管结石后二期行LC(A组); 81例患者于ERCP取石失败,放置鼻胆引流管后行腹腔镜手术,其中51例行LC+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B组),30例行LC+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C组)。A组手术时间平均(55.1±10.3) min,术后排气时间平均(32.2±0.8) h,术后拔管时间平均(28.6±3.2) h,平均住院(4.6±1.4) 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LC是处理胆囊胆管结石的首选术式,经ERCP处理困难的胆管巨大结石可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根据具体情况行LC、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引流术在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中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74例经内镜置入胆管双根塑料支架、单根塑料支架或鼻胆管3种引流术治疗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组患者引流术后48 h的血白细胞、直接胆红素、体温和腹痛NR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及近期二次处理患者的比例较另外2组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76%,但3组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原因主要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4例为呼吸系统感染所致呼吸衰竭。结论胆管双根塑料支架内引流能迅速缓解胆管炎,还能降低误吸所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常规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剂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c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的166例临床患者资料,其中术前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纳肛的病例94例,未使用吲哚美辛72例,比较两组ERCP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淀粉酶无统计学差异(78.0±6.9 vs 87.8±7.8,P0.05),但吲哚美辛组术后3 h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75.6±67.7 vs438.6±77.4,P0.01),24 h血淀粉酶也低于对照组(227.8±37.3 vs 239.8±38.1,F=19.93,P0.01)。吲哚美辛纳肛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vs 5.6%,P0.01),吲哚美辛纳肛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7.4%vs 12.5%,P0.01)。结论 ERCP术前使用吲哚美辛可以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可以作为常规预防手段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不同外科治疗方案的疗效,为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0例诊断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鼻胆管引流。比较两组淀粉酶及炎症因子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两组均明显降低了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血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明显降低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血降钙素原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鼻胆管引流两种手术方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综合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更彻底,术后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行鼻胆管引流与输尿管导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5年10月为1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鼻胆管引流术(n=61,鼻胆管组)及输尿管导管引流术(n=63,导管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与鼻胆管组相比,导管组手术时间短、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术后第3天胆汁引流量多(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与第2天胆汁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及输尿管导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安全、有效,扩大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弊端,并未增加术后胆漏、结石残留、胰腺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承气汤保留灌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19年5 月至2020年6 月收治的80例拟行ERCP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通过随机分配法分成对照组(40 例)和大承气汤组(40 例)。大承气汤组术前2 h以及术后4 h均予以大承气汤150 mL(38~40 ℃)保留灌肠,手术和术后鼻胆管引流、抗感染及补液对症支持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组术后腹痛症状,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例数,及术后24 h的血淀粉酶、白细胞、CRP、IL-10 水平。结果 术后大承气汤组与对照组血淀粉酶[(121.6±11.24)U/L vs (229.82±19.12)U/L]、IL-10[(111.62±3.57)pg/mL vs( 49.12±0.92)pg/mL]、CRP[(7.54±0.67)mg/L vs( 11.45±1.21)mg/L]、术后24 h腹痛评分[(4.05±0.87)分 vs( 5.25±1.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8.38±0.38)×109/L vs( 7.49±0.35)×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承气汤组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2例(5%),对照组4例(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承气汤组发生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3例(32.5%),对照组发生27 例(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能够降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减轻机体术后腹胀腹痛,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但本研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可以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28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先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再根据术中情况行经腹置鼻胆管引流(鼻胆管引流组)、一期缝合术或T管引流(T管引流组)。结果 289例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后239例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获得成功,15例留置T管引流,其他35例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胆汁引流失败、胆道引流管早期滑脱、胆道出血、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胆漏、电解质紊乱致厌食恶心发生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组比T管引流组的胆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留置鼻胆管时间短。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吲哚美辛栓对预防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作用。方法将医院106例行ERCP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不给予抑制胰腺分泌药物,观察组术后给予吲哚美辛栓。分别于术前、术后3h、24h检测两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记录两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人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h、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术前,然观察组术后3h、24h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5.66%(3/53)、7.55%(4/53),明显低于对照组32.08%(17/53)、18.87%(10/53),P0.05。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术后应用吲哚美辛栓可有效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年间106例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106例均先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鼻胆引流(ENBD)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EST取石成功101例(95.3%);并发症包括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11例(10.4%),出血1例,急性胆管炎2例,均经对症处理治愈。全组病例无死亡,均痊愈出院。85例获平均3.1年随访,术后复发胆管结石5例(5.9%),十二指肠乳突部再狭窄1例;另发生胆管癌2例,其他原因死亡2例。结论联合EST和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胆囊结石106例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A组,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逆行置放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B组,63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C组,20例)。观察3组的治疗过程、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B组1例被迫更改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C组1例被迫更改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逆行置放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C组的手术时间最长(P0.05);平均住院费用:C组B组A组(P0.05);3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最短(P0.05);C组术后不适发生率最高,A组随访患者满意率最低(均P0.05)。结论:3种微创方式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各有利弊,临床需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个体化方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球囊扩张取石及C管引流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11月1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经胆囊管球囊扩张胆管取石及C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3个月以上随访。 结果15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89 ± 18)min,术中出血量(34 ± 21)ml,腹腔引流留置时间(4.7 ± 1.5)d,肛门排气时间(25.7 ± 9.4)h,术后住院时间(7.2 ± 1.3)d。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胆漏出现,无胆管炎、胆管狭窄及结石残留。 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球囊扩张胆管取石及C管引流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鼻胆管引流对于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预防和治疗ERCP术后胰腺炎、胆道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间868例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7例于内镜治疗后行置鼻胆管引流,211例患者未行鼻胆管引流。在行鼻胆管引流的患者中,胆道结石为354例,胆道恶性梗阻为128例,胆总管扩张为56例,胆总管囊肿为17例,缩窄性乳头炎为34例,ERCP未见明显异常68例;未行鼻胆管或内支架引流的患者中,胆总管结石116例,胆总管扩张51例,胆总管囊肿3例,缩窄性乳头炎11例,ERCP未见明显异常30例。结果两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4%和3.8%(P>0.05),但引流组均为轻症胰腺炎,而非引流组50%为重症胰腺炎。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5%和2%(P<0.05),而且非引流组中40%出现AOSC,需手术治疗。胰管显影率分别为13%和14%(P>0.05);穿孔各2例(0.3%vs0.9%),其中未行鼻胆管引流组中1例经手术后痊愈,其余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部分ERCP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