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胃癌全胃切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在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该院行胃癌全胃切除术的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比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康复作用明显好于肠外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科手术后行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7年间的10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与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术后营养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的少,而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和P0.05)。结论:胃肠道外科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效果较好,可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合肠内营养用于胃术后早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同时管饲中药的可行性,并比较中药配合肠内营养与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效果及其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8例胃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中药加EN组和TPN两组,各29例。中药加EN组术后24h后由鼻十二指肠管输注能全力及中药,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共7d。结果转铁蛋白TPN组术后低于术前(P<0.01),中药加EN组仍维持在术前水平;中药加EN组较TPN组恢复肛门排气早(P<0.05),恢复排便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平均药物费用中药加EN组少于TPN组(P<0.05)。结论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同时管饲中药是安全可行的;与TPN比较,中药配合肠内营养可明显促进肠功能的恢复且药品费用下降。  相似文献   

4.
田军  付强 《新中医》2008,40(4):59-60
目的:探讨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同时管饲四君子汤的可行性,并比较四君子汤配合EN与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效果.方法:将88例胃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 EN)组和TPN组各44例,(中药 EN)组于术后24小时后由鼻肠管输注能全力及四君子汤煎剂,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营养治疗,共7天.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及氮平衡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 EN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PN组(P<0.05);住院平均药物费用(中药 EN)组亦低于TPN组(P<0.05).结论: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同时管饲四君子汤安全可行.且在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方面较TPN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陈洁生 《吉林中医药》2013,33(4):383-385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44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早期均给予肠内营养(先由输液泵泵入5% GS 250 mL,若患者如无腹痛、腹胀等反应,则泵入瑞素乳剂,速度逐渐增加到40 ~ 80 mL/h,总量在每天30 mL/kg,初始阶段液体不足部分以5%GNS补充,连续使用7d并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普食)支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鼻胃管泵入).观察2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8d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至少恢复上升至术前水平,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8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至少上升至术前水平,且治疗组患者上述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日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基础上辅以四君子汤可进一步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合中药干预对胃大部切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建立胃大部切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普通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加四君子汤组。从术后第1天起连续营养支持7 d,各组等氮、等热卡。观察术前1 d、术后1 d、3 d和术后7 d的免疫指标(肠壁CD4 、CD8 、CD4 /CD8 ),肠黏膜通透性指标(D-乳酸)以及肠道细菌易位情况(血中细菌DNA检测)的变化。结果四君子汤组术后3 d后CD4 、CD8 、CD4 /CD8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肠内营养组(P<0.05),D-乳酸浓度、血中细菌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合中药(四君子汤)干预可提高术后大鼠的免疫机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明显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留置双管(鼻胃管、鼻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联合中医健脾通腑中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中留置胃管,术后给予完全肠外营养;双置管组:术中留置鼻胃管、鼻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同时给予肠内营养和健脾通腑中药。观察2组术后白蛋白水平、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腹胀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双置管组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腹胀双置管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指标,双置管组比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双置管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双置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健脾通腑中药是安全、可行的,且可促进胃肠功能更早恢复,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9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胃癌术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肛门排气以及住院的平均天数、住院的平均费用;治疗前后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等;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肛门排气以及住院的平均天数、住院的平均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等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8.70%(4/46)低于对照组25.00%(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术后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影响。方法运用数字随机抽取的方式,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接收并行胃肠手术的患者中,选择90例对象展开详细的研究,根据术后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将其平均分作甲乙两组,每组45例。甲组实施常规的肠外营养,乙组则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①乙组恢复饮食、排气、排便的时均明显短于甲组,可见该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明显优于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甲组45例患者经过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机体中的Na~+、Ca~(2+)、ALB、K~+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升患者机体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明显缩短患者恢复饮食、恢复排气以及恢复排便的时间,促进其尽快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与肠内营养组(EN),每组分别为24例、22例。肠外营养组给予标准的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于术后24 h内给予氨基酸输液,随后应用蛋白。观察比较两组给予营养支持前后的体重、电解质、血红蛋白指标、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转铁白蛋白及血浆白蛋白值在给予营养支持后显著升高,全肠外营养组明显低于肠内营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肠外营养组(TPN)排气时间与肠内营养组(EN)排气时间相比,明显增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后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加快肠胃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的营养补给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可以提高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重症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肠外营养,观察组则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源性感染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源性感染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血清IL-6、CRP、内毒素及白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为25.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缓解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源性感染症状,促进相关指标恢复,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在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高龄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从术后第1天到术后第14天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所有病例术前术后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外周血淋巴计数,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临床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研究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中药组较对照组前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水平以及外周血淋巴计数(TLC)均明显升高,对照组白蛋白下降较中药组明显,体液免疫指标中药组术后14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尚有差异。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在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7日至2018年4月7日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各41例,且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免疫功能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41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及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41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4%(1/41)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41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M、IgG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免疫功能的基础上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汤辅助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疗效及对营养指标、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78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7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汤辅助治疗,统计2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腹胀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生长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汤辅助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胃癌术后患者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腹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胃百合汤对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肝胃百合汤,对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神经功能、营养状态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胃潴留、便秘、腹泻、反流、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9.44%,明显低于对照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与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其IgA、IgG、IgM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胃百合汤能减少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提高机体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也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肝胆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优(P <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胃肠功能指标更优(P <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更优(P <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优化各项临床指标,促进机体胃肠功能的恢复,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患者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42例患者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5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第7天有所增加,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5天、第7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腹胀腹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更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病人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就诊于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 60例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为对照组, 60例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供给为观察组。比较营养指标水平和免疫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营养指标水平也都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供给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提升免疫能力,降低为肠损伤,具有积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