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寒 《消化外科》2014,(2):92-97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是常用的术式,但是由于手术破坏了防反流结构,造成残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管状胃消化道重建,采取食管残胃前壁吻合及幽门成型可以在残胃残端形成类似胃底结构,防反流作用明显,基本保持了胃的解剖结构,具备食物的贮存与消化功能。间置空肠可以有效防止反流,连续间置空肠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对1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1例食管胃结合部间质瘤患者实施近端胃切除术,术后分别采取了管状胃食管吻合和连续间置空肠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相关}肖化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及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与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82例行近端胃癌根治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22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重建(食管胃吻合组),40例行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重建(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20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后功能性空肠间置重建(空肠间置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营养状态以及术后生存率。结果:食管胃吻合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另两组(均P<0.05);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另两组,但营养指标方面不如另两组(均P<0.05);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腹泻、倾倒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三组患者1、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91,P=0.554;χ2=0.419,P=0.831)。结论:三种近端胃癌手术生存率相似,近端胃切除术加食管残胃吻合创伤性小,近端胃切除术加功能性空肠间置术后生活质量更高,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结合部胃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有局部切除和近端胃切除,在满足安全手术切缘的前提下,如果齿状线可以完整保留,即可以采取局部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的主要消化道重建方法有食管-管状残胃吻合,其中食管-管状残胃前壁吻合防反流效果更佳;Kamikawa双浆肌层瓣成型术操作复杂,但是防反流效果可靠;间置空肠重建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反流,连续间置空肠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双通路重建是近年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贫血和维生素B12缺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使用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并与近端胃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变化.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观察组)32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对照组)30例的胃癌患者,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58±10)岁.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Ⅰa期5例,Ⅰb期9例,Ⅱ期12例,Ⅲa期6例;对照组:Ⅰb期3例,Ⅱ期5例,Ⅲa期10例,Ⅲb期1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近端胃癌行近端胃根治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数据,为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最佳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92例早期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EG组);20例行单通道空肠间置术(JI组);27例行双通道空肠间置术(DTR组)。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围手术期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间的比较连续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三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EG组较JI组及DTR组手术时间更短,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在术后总并发症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中,JI组、DTR组均比EG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I组与DT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早期近端胃癌采用空肠间置吻合术手术相对安全,近端胃切除后残胃食管吻合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空肠间置术能够明显降低近端胃切除后食管反流发生,是早期近端胃癌根治术后较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治疗SiewertⅡ型和Siewert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fic junction,AEG)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Siewert Ⅱ型和Siewert Ⅲ型AEG患者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31例行食管残胃吻合术(A组)、33例行双通道空肠间置术(B组)、29例行单通道空肠间置术(C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期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3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B、C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术后短期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比较,B、C组均优于A组(P<0.05);3组患者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发生率分别为35.5%、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的AEG患者行空肠间置术(双通道、单通道吻合)较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具有更好的术后短期营养状况及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尤其在RE方面,空肠间置术具有明显优势,是AEG行近端胃切除患者理想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胃底贲门癌患者根治性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方法前瞻性人组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拟行根治性胃切除的123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1例,在根治性胃切除术后分别行空肠间置吻合术、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及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月行胃排空试验和食管下段pH值测定以评估患者食管反流情况.追踪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情况:于术前和术后12月评估患者肝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3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空肠间置吻合组、食管残胃后壁吻合组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分别有1例(2.4%)、10例(24.4%)和7例(17.1%)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分别有1例(2.4%)、7例(17.1%)和8例(19.5%)患者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时发现钡剂反流入食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食管下段pH值分别为6.9±0.2、6.8±0.1和6.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术后1年,3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疲劳、恶心呕吐、疼痛症状、便秘及腹泻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均P〈0.05);空肠间置吻合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恶心呕吐、便秘及腹泻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近端胃癌患者根治性胃切除术后采用空肠间置吻合术、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及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均能够满足消化道重建的需要,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空肠间置吻合重建术在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是比较理想的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8.
近端胃切除术是一种保留功能的胃切除手术,近年来在早期胃癌的外科诊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相较于全胃切除术具有能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等优点,但是由于其破坏了原有的贲门抗反流结构,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对于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理想方法。临床较常用的重建方式包括食管残胃吻合、间置空肠吻合及双通道吻合。同时,各种改良或新型消化道重建方式也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涌现。各种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各有利弊,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期近端胃癌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110例胃上部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3例行近端胃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胃,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端侧吻合的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组);57例行常规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Roux-en-Y吻合组)。 结果:双通道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4%和98.7%,67.3%和65.7%,15.7%和1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吻合组患者在预防倾倒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方面明显优于Roux-en-Y吻合组(均P<0.05),两组间在术后梗阻、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患者术后1年的体质量、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方面的变化双通道吻合组均明显优于Roux-en-Y吻合组(均P<0.05)。 结论:保留远端胃,行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治疗胃上部癌符合手术规范,不影响根治原则,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胃上部癌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3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105例胃上部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其中53例采用较传统的食管胃前壁吻合术,52例采用改良的食管残胃间置空肠吻合加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改良空肠间置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患者手术后消化道重建减少消化液反流发生的方法。方法:设计两种新型吻合方法,即保留贲门结构的食道-残胃吻合术和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术。将两种新术式临床效果与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吻合和全胃切除相比较。结果:4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各组术后体质量和营养指数在6个月时无明显差异(P>0.05),在24个月时两种新术式组明显优高于传统吻合术组(P<0.05);在术后3年时的生存质量、食管反流的发病率和食管炎的Visick分级方面两种新术式组明显优于传统吻合术组(P<0.01);各组间的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贲门的近端胃癌根治术与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有望成为胃底贲门癌手术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方式。方法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前瞻性入组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Ⅱ型和Ⅲ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S吻合组(80例,采用3S空肠间置法吻合)和传统吻合组(73例,采用食管残胃后壁吻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3S吻合组与传统吻合组手术时间[(163.2±12.3) min比(154.7±14.1) min]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7.5%(6/80)比13.7%(10/7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术后6月开始,3S吻合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12等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传统吻合组(均P<0.05)。术后18月,3S吻合组较传统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降低[20.0%(16/80)比46.6%(34/73), P<0.01],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160.8±8.1) min 比(61.1±10.8) min, P<0.01]。术后QLQ-C30量表调查结果显示,3S吻合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传统吻合组(P<0.05)。结论Ⅱ型和Ⅲ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后采用3S空肠间置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远期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于肿瘤直径<4 cm的早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病例,在保证切缘的情况下,消化道重建可考虑行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因双通道手术吻合口多,操作复杂,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比较困难,早年我们团队已开展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近年来,更是将"减钉式"食管空肠吻合引入到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中,形成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  相似文献   

14.
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的两种重建术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年6月至2007年1月期间我院行近端胃癌次全胃切除连续病例59例,依据重建方式分为2组:胃食管侧端吻合重建组(GE组)和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重建组(GIE组),GIE组重建在残胃与食管间增加一段长35 cm的连续性间置空肠,对比分析2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漏、倾倒综合征及中度以上贫血病例发生.术后1和6个月体重、RBC、Hb、Alb、PNI值以及其相对于术前的变化值[术后1个月RBC(P=0.006)、Hb(P=0.001)相对于术前的变化值除外],GIE组和GE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IE组术后腹部症状和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Visick评分优于GE组(P<0.001):GIE组主要为Ⅱ级(74.2%),GE组主要为Ⅲ级(64.3%).与GE组比较,GIE组术后并未延迟首次化疗时间(P>0.05),手术时间延长(0.35士0.13)h(P=0.01).结论 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在近端胃次全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防止癌细胞残留和改善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端胃切除是针对上部胃的早期癌的手术,比远端胃切除能够保存更多的胃功能和获得更佳的生存质量。由于切除上部胃,贲门功能丧失、胃的容积变化等所致反流性食管炎是该术式降低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重建的方式多种多样,残留胃的大小决定重建方式的选择。重建时应充分注意保证安全的消化道吻合,防止胃液、肠液的食管、胃的反流,保证食物的贮存和排空功能,保存生理性通路以及保障残胃、胆、胰的内镜检查的可行性。目前,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中仍以食管胃吻合和间置空肠法为主体,间置空肠贮袋仍处于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6.
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种类繁多,但是消化道重建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操作简便、保证手术安全、术后功能良好和便于复查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最理想的目标.在此,本文章对胃癌根治手术后常用的重建方式做一概述.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毕Ⅱ式或Roux-en-Y吻合重建术适应证较广,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而毕Ⅰ式重建方式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用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全胃切除术后,行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手术操作简便、吻合口少,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较满意.对进展期胃癌和病期相对较晚、预后相对较差的胃癌患者,我们推荐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而对于早期胃癌患者,考虑到患者生存期较长,可以考虑在Roux-en-Y重建基础上加做贮袋,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重建方式,建议采用食管残胃吻合,此法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近端胃大部切除空肠袢间置重建消化道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贲门及胃体上1/3区域癌(癌直径<4cm)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2001~2004年我院对12例贲门及胃体上1/3区域早期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空肠袢间置消化道重建术。结果12例均获随访,最长3年,最短1年,随访期间摄食、体重,反流、吞咽困难,均较残胃与食管吻合有明显改善。结论在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中采用空肠袢间置重建消化道,病人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是一种较理想的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8.
经腹全胃切除治疗胃癌1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的适应证,合理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 复习经腹全胃切除术的1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治性全胃切除132例,姑息性全胃切除38例,联合脏器切除18例,全胃切除后采用食管空肠Roux-Y吻合重建消化道110例,间置空肠法重建消化道60例,食管空肠Roux-Y吻合发生倾倒综合征20例,返流性食管炎6例,间置空肠法重建消化道无一例发生,结论(1)胃癌尤其是胃底贲门癌采用经腹手术效果较好。(2)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采用全胃切除可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3)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采用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优于食管空肠Roux-Y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近侧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对54例采用开腹手术,行传统残胃-食管吻合术;83例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体重较术前均有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低于残胃组[(9.99±4.69)vs.(15.09±7.98),P〈0.01]、[(9.39±4.58)vs.(14.30±7.87),P〈0.01],管状胃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低于残胃组[(13.25%vs.53.70%),P〈0.01]、[(10.84%vs.48.15%),P〈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近侧胃切除术管状胃-食管吻合安全,可靠,可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后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在胃上部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40例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胃,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的双通道消化道重建。结果本组病例距肿瘤远切缘5cm,切缘阴性。清扫淋巴结(21±6)枚,符合D2根治术的规范。未发生吻合口漏、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钡餐造影,部分钡剂经过残胃-十二指肠径路进入空肠,无钡剂返流入食管。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无明显返流性食管炎;1例有轻微倾倒综合征表现;患者血红蛋白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近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近端胃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胃,作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治疗胃上部癌,清扫、切除范围合理,残胃有一定储袋作用,能较好地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保留了十二指肠径路,改善了生活质量,近期效果满意;手术重建结构简单,操作不复杂,难度小,是胃上部癌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