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治疗颅颈区畸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颅颈区畸形前路显微直视减压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颅颈区畸形45例,MRI表现为齿状突肥大,向后上方突出,斜坡了争入颅底,致颅底成角畸形,延髓及上颈段脊髓腹侧受压变形。其中16例还伴有颅后窝容积减小、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症。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下切除齿状突、伴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的压迫。结果 痊愈38例(84.4%),好转4例(8.9%),无效3例(6.7%)。手术并发症有脑脊液漏2例,环枕脱位1例,软腭裂开1例。结论 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是治疗以延髓、颈髓腹侧受压为主的颅颈区畸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致脊髓压迫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致脊髓压迫的主要因素。方法:将43例OPLL分为连续型、混合型、节段型、局灶型。根据术前CTM片测量OPLL骨化块及退变性软硬突(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质或突出的椎间盘)各自占据椎管前后径的比例,并记录颈脊髓最小前后径。结果:43例中OPLL骨化块和退变性软硬突占据椎管前后径超过40%者各为18例;所有病例颈脊髓最小前后径均小于6mm,主要由于骨化块引起脊髓压迫者18例(419%),由退变性软硬突引起者25例(581%)。连续型中骨化块为压迫脊髓的主要因素,而在混合型、节段型和局灶型中退变性软硬突为压迫颈脊髓的主要因素。结论:OPLL类型不同导致脊髓压迫的主要因素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一类位于枕骨大孔及上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包括骨性和神经的畸形病变, 可压迫小脑和后组颅神经, 导致运动、感觉障碍。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临床症状评估, 对把握手术指征和评价手术效果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有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健康调查简表等。但这些临床评分往往侧重于描述某一类型临床症状, 而不针对颅颈交界区疾病。颅颈交界区畸形症状复杂, 往往需要综合使用不同评价量表才能提高效度。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量表、宣武医院脊髓空洞结局量表是目前已发表的两个专用于颅颈交界区疾病的量表, 但仍需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临床研究以证明其有效性。本文结合既往文献结果, 介绍了既往用于颅颈交界区骨性和神经畸形的临床评价方法, 并讨论其应用特点和局限。  相似文献   

4.
前后路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6月~2007年6月期间收治颅颈交接区疾病患者44例,包括陈旧性齿突骨折脱位16例,先天性上颈椎畸形28例。首先经前路口咽进行齿突切除减压,然后再经后路进行内固定、植骨融合。结果所有患者一期完成前后路手术,无脊髓、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前路手术中由于硬膜外粘连导致硬膜撕裂,随访期间1例患者后路内固定断裂进行翻修手术,其余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根据颅颈交接区疾病具体病情,可以选择前后路一期手术,进行前路齿突切除减压和后路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颈椎MRI片上测量国人正常颅椎区的颈髓角,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6例国人正常颅椎区的MRI片,测量其上颈髓腹侧与延髓腹侧两直线间的夹角,即颈髓角。结果:116例颈髓角最小值140.0°,最大175.5°,平均158.7°,95%可信区间为144.5°~172.9°。结论:颈髓角对于量化延髓、颈脊髓压迫程度以及评价术后压迫解除情况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lic myelopathy,GSM)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由前方直接对脊髓造成压迫,导致椎管内梗阻,使蛛网膜下腔狭窄甚至闭塞,脑脊髓液循环发生障碍。近年来,人们开始用MR相位对比电影法,(cine phase contrast MRI)研究脑脊液流动情况,主要应用于颅内某些疾病如脑积水、颅内囊性病变及颅椎联合处殿堂疾病如Chiari畸形、  相似文献   

7.
探讨齿突骨折与迟发性脊随损伤的关系及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对12例齿突骨折伴迟发性脊髓损伤患全新施行手术治疗,枕颈融合术采用椎板大定法7例,颅颈槽式钢板固一法5例,随访6月-4年8个月,平均2年8个月,结果显示,12例椎板骨全部愈合,功能评价:优8例,良3例,可1例。认为陈旧性齿突骨折,造成寰枢椎不稳,最终导致寰枢椎脱位及脊髓压迫症,应积极选择牵引复位,后方减压,坚强内固定及枕颈融合术。  相似文献   

8.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以颅颈交界区复杂骨结构畸形为基础的神经脊髓压迫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多与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扁平颅底、枕颈融合、Kleip-Feil畸形等有关[1],也可能与寰枢椎失稳后代偿有关[2],多表现为寰枢椎脱位,齿状突向后、向上陷入枕骨大孔,压迫脑干或延髓,引起颈部疼痛,四肢乏力、感觉麻木等神经症状。对其发生机制、分型的了解,有助于外科治疗策略的选择,笔者就近年来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经前方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区延髓颈腹侧肿瘤史继新,刘承基,樊友武,张祖暄颅颈交界处延颈髓腹侧的肿瘤位置深在,后方被脑干、上颈髓及颅、脊神经阻挡,手术十分困难。通过后方入路不仅难以切除肿瘤,而且可能因过分牵拉延颈髓等神经组织而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本院近2...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Ⅲ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随着交通和高层建筑事业的发展,枢椎齿状突Ⅲ型骨折损伤更多见,这是一种严重的上颈椎损伤。由于齿状突在解剖形态及结构上的特殊性,损伤后不仅可导致寰枢椎不稳的严重损伤,也可能导致急性或迟发性颈脊髓损伤压迫并危及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