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亮 《实用医学杂志》1991,7(3):129-130
作者将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科监护室自1983~1988年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死亡34例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探索AMI死亡的规律性,进而降低其病死率。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 (1)收治例数与病死率 1983年1月~1988年12月6年间共收治AMI 196例(不包括门诊病例),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住院期间死亡34例,病死率为17.3%。  相似文献   

2.
住院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心肌硬塞 (AMI)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一种临床疾病 ,该病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比例较高 ,近年来住院病例有增加的趋势 ,其病情严重 ,预后差 ,而年龄是其预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对我院 1988年以来住院 AMI患者病例进行汇总整理的基础上 ,就住院老年人 AMI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文选择了 1988- 0 1~ 1998- 11我院连续收治 5 30例 AMI患者 ,其中男 412例 ,女 10 8例 ,均符合 WHO诊断标准 ,即除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外 ,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亦应符合 AMI的特点。将 5 30例 AMI患者按年龄…  相似文献   

3.
陆秋芬 《临床荟萃》1995,10(22):1031-1032
广大医生都认识到早期溶栓疗法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病死率,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异舒吉(ISOKET)对AMI患者的预后及心功能的影响,本文在这方面作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死亡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背景: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是微生物在生长条件不平衡状态时合成的产物,具有可降解性、热塑性,作为组织工程的新犁支架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评估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与绵羊关节软骨细胞的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埘比观察实验,于2005-11/2007-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广东冠吴生物科技公司动物手术室完成.材料: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膜和泡沫样三维支架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提供.6月龄雄性实验绵羊1只,体质量17kg,由广东冠吴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方法:切取绵羊膝关节软骨后,分离、原代培养软骨细胞,将第2代软骨细胞接种至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膜和泡沫样三维支架上,以单纯细胞培养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计数1,2,6 h时的细胞黏附率:按培养液量与支架体积10 mL/cm3为标准浓度制备浸提液,并制备标准浓度1/16~16倍的浸提液,以MTT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接种到材料上的细胞周期,计算增殖指数;接种于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二维支架上4,8,12 d,以Hoechst33258荧光法定量测定细胞内DNA含量,二甲基亚甲蓝法测定糖胺聚糖含量.结果:第2代软骨细胞在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膜上6 h的黏附率75.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个浓度梯度的浸提液毒性均为O级;扫描电镜观察见细胞在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膜上伸展良好,形态佳,细胞间连接正常,在三维支架的孔隙内立体生长,并分泌大量基质;流式细胞分析接种于材料上的细胞周期无变化;与培养瓶内软骨细胞相比,8d时,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三维支架上的细胞内牯胺聚糖浓度显著增高,12 d时,支架上的细胞内DNA量显著增高.结论:聚羟基丁酸-羟基异戊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绵羊关节软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早期细胞黏附率低,是其小足.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有电镀业加工企业1300家,个别从业人员不慎或违规操作,可造成氰化氢气体逸出,出现急性吸人性氰化氢中毒。现将本院1998年1月至2003年8月成功救治的急性氰化氢中毒1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致电机械分离死亡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88-01~2004-06因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发生电机械分离死亡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病死率较高的心脏急症之一。晚近,冠心病尤其是AMI的治疗有了明显进步。60年代监护技术和除颤技术的应用,70年代β—阻滞剂和冠脉搭桥术的开展,80年代转换酶抑制剂、溶栓疗法和血管成型术的应用,使AMI患者的并发症预后和病死率有了显著改观。死亡率由60年代的30~35%降到现在的10~15%,而且死亡方式也有显著变化。本文将我院近十年来AMI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陈瑞景 《临床荟萃》1993,8(4):166-167
我院急诊科从1987年1月~1991年1月收治1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根据AMI的发病部位及其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程度,对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这对于掌握病情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抢救时机,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半紧闭低流量麻醉时等量异氟醚不同氧流量对异氟醚吸入和呼出浓度的影响。方法: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Ⅰ~Ⅱ级静吸复合麻醉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分别在新鲜气流量O20.6L/min时设定异氟醚挥发罐浓度(Fd)为5%和新鲜气流量O21L/min时设定异氟醚挥发罐浓度为3%,即每分钟向回路内输入30mL异氟醚气体。用Datex-Ohmeda S/5气体监测仪连续监测麻醉气体吸入浓度(Fi)、呼气末浓度(Fa)、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吸入氧浓度,观察30min。结果:(1)2组异氟醚Fi和Fa上升缓慢,相同时间点Fi和FaA组显著高于B组(P〈0.05)。(2)A组异氟醚的Fa/Fi上升速率在12min内显著高于B组(P〈0.05),随后逐渐接近。(3)A组异氟醚的Fi/Fd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半紧闭低流量麻醉时向回路内输入等量的异氟醚,降低流量的同时提高挥发罐设定浓度,能达到较高的麻醉深度,该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楚豪 《临床医学》1998,18(1):10-11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早期心绞痛的发生,是梗塞延展或再梗塞的高危因素。本文对我院216例AMI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梗塞后心绞痛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旨在对治疗有所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收集1990~1997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AMI216例,其中男性171例,女性45例,年龄自31~82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前壁梗塞(包括前间壁,前侧壁,广泛前壁)114例,下壁梗塞(包括后壁,右室)68例,前下复合壁梗塞11例,无Q波梗塞23例,其中  相似文献   

13.
石东玲 《临床荟萃》1995,10(9):415-417
对一个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如何正确及时地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并对其予后情况进行做估计,这是一个心脏内科医师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积极进行抢救治疗的必要前提.本文试图简略介绍与估计AMI愈后有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后胸痛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脏破裂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心脏监护(ccu)的普及,由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心律失常死亡者明显减少,但因心脏破裂和心功不全或休克而发生的心泵失调死亡的病例却相对地增加了。既使在心脏监护中心,在急性心肌梗寒死因中,心脏破裂和心泵失调者占90%以上。就连心室游离壁(下称狭义的心脏破裂)破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心肌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Early postinfarction angina,EPIA)是指急性心肌梗塞(AMI)后24小时至15天内反复发作的典型心绞痛样胸痛.此类病人的症状重.预后差.本文分析20例EPIA病人的临床表现.并随访其中18例病人半年或2年时间.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均为AMI后24小时至15天内发生心绞痛样胸痛且能除外再梗塞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0~82岁,平均63岁,基础疾病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AMI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心肌酶谱如CK、CK-MR等的动态变化.1.2 临床表现1.2.1病变部位 前壁梗塞8例,广泛前壁伴下壁梗塞6例,下壁梗塞5例和侧壁梗塞1例.1.2.2心绞痛症状 再次心绞痛于AMI后24~48小时发作者8例,48~72小时者5例,4~10天者4例,10~15天者3  相似文献   

17.
端全宝 《临床荟萃》2001,16(17):806-806
我科自 1996年 1月至 1997年 3月用喘乐宁及溴化异丙托品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一定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儿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 0例 ,诊断按《小儿内科学》中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1 ]。咳嗽(10 0 % ) ,气喘 (10 0 % ) ,发热 (2 4% ) ,烦躁 (5 6 % ) ,鼻翼扇动(5 4% ) ,发绀 (14% ) ,喘憋 (4 6 % ) ,湿口罗音 (86 % ) ,白细胞计数<10× 10 9/ L43例 ,中性粒细胞大多 <0 .6 2 ;X线胸片示 :两肺纹理粗 ,斑点状或小片状模糊影。治疗组应用 0 .5 %喘乐宁 (小于 2岁 0 .2 5 ml)和 0 .0 75 %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的吸入麻醉药在不同的MAC下,手术前、切皮时、手术中AEPI的变化。方法ASA1-2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为安氟醚组(R)、异氟醚组(Iso),每组20例。诱导后于切皮前顺序吸入0.5MAC、1.0MAC、1.5MAC,切皮时吸入1.0MAC或1.5MAC,切皮后顺序吸入1.5MAC、1.0MAC、0.5MAC达到后平衡10min,术毕停止吸入麻醉药。监测不同MAC时及苏醒时AEPI值。结果组内比较:En组:切皮前吸入0.5MAC时AEPI高于吸入1.0MAC、1.5MAC,P〈0.05。切皮时吸入1.0MAC时AEPI高于1.5MAC,P〈0.05。吸入0.5MAC时,切皮前AEPI值高于切皮后,P〈0.05。组间比较:切皮前吸入0.5MAC En组AEPI值高于Iso组,P〈0.05。结论安氟醚、异氟醚吸入麻醉药浓度为1.0MAC或1.5MAC时AEPI组内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并且此时AEPI值显示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后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锦和  杨振平 《临床荟萃》1992,7(11):491-493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渡过最初危险期后,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可发生顽固性心绞痛,再梗塞、恶性心律失常乃至猝死,特别是具有高危因素者(如高龄、高血压、高血疑状态、频发室早、梗塞范围大、左心功能较差、残余心肌缺血、多支冠脉病等),其病死率较低危亚组要高4~8倍。因此,为改善预后,提高AMI的远期存活率,就必须对AMI后患者特别是高危亚组采取积极的二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后劳动能力的多因素分析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冯国勤,陈景武,郭战利,翟强,曹永荣,徐衍明,张伟强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出院前做运动试验,用以评估患者的预后和心脏事件的发生[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