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持续被动活动在8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义刚  张炜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0):621-621
从1997年以来,8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手术均采用纵形切口,骨折内固定均采用AO技术及AO器材操作。术后24小时以内采用JK-B型肢关节康复器功能锻炼。术后随访时间1-12周,膝关节粘连性僵硬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效果满意,优良率95.3%。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61 例下肢骨关节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情况进行了观察和随访,效果满意,认为持续被动活动对下肢骨关节术后有功能恢复快,相对无痛,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利于消肿,促进伤口愈合,且具有操作简单、易于调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下肢骨关节术后持续被动活动效果的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4.
骨关节术后持续被动活动是关节外科的一大进展。本文通过对63例下肢骨关节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活动情况的观察与随访,认为持续被动活动对下肢骨关节术后有功能恢复快、相对无痛、不影响组织愈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无痛性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膝周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膝周术后在无痛情况下早期应用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的临床疗效。方法:CPM组80例,于术后12~24h在镇痛泵辅助下使用CPM治疗,2~3天后停用镇痛泵,继续治疗3周,CPM间歇期鼓励病人主动伸屈膝关节并进行肌肉舒缩锻炼。对照组80例,术后鼓励病人主动进行膝关节活动和肌肉舒缩锻炼。结果:术后随访,根据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时的疼痛、关节活动度、组织愈合、废用性萎缩及步态等情况对膝关节功能康复做出综合评价。CPM组术后6个月复查:优69例,良11例,全部达到优良程度。结论:膝周术后在镇痛泵的辅助下早期应用CPM机协助病人持续被动活动膝关节对于减轻膝部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在膝关节内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72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CPM治疗组和对照组,CPM治疗组112例术后采用CPM机治疗.结果 CPM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以上两项指标的差异也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早期合理使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保证膝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肥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康复过程中早期开展持续被动活动(CPM)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TKA术后患者155例,于术后第2天去除加压包扎,在充分镇痛下开始CPM辅助功能锻炼,按照体重指数分组后分别评估术后第2、3、5、7天时CPM前后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度。结果 TKA术后第2、3、5天CPM后患膝疼痛及肿胀程度较锻炼前有所增加,不同时间点患膝活动度较之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不同BMI患者CPM后患膝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增加;肥胖组患者患膝肿胀加重程度在术后3天内较体重正常组及超重组减轻且差异有显著性,5天后关节肿胀程度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CPM一定程度上会加重TKA患者术后患膝疼痛及肿胀不适,但可明显促进患膝活动度尤其是肥胖患者患膝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著名骨科医师Salter提出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理论后,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骨科关节术后的临床康复中.近年来,随着对康复要求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如何通过辅助措施进一步增加CPM的疗效.我科从2000~2002年先后引进数台CPM机,并采用蜡疗辅助CPM应用于膝关节手术后的功能康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治疗中持续被动活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Salter 1970年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逐步被人们接受.作者回顾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行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术后早期进行CPM治疗127例,认为CPM确为关节外科治疗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朱惠珊 《广东医学》1995,16(5):299-300
膝关节术后早期连续被动活动康复训练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510120)朱惠珊在膝关节损伤术后的康复中,包括制动和活动两部分。然而,传统的术后制动,易造成关节粘连、僵硬、肌肉萎缩、废用性骨质疏松等难以克服的肢体功能障碍。我们自1994年以来,对一...  相似文献   

11.
髌骨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的临床意义.方法髌骨骨折术后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CPM训练组15例术后早期接受持续被动活动(CPM)训练加主动活动;常规训炼组:15例接受常规功能锻炼,于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3%和6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PM能有效防止术后关节粘连,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下肢骨关节术后持续被活动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61例下肢骨关节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情况进行了观察和随访,效果满意,认为持续被动活动对下肢骨关节术后有功能恢复快,相对无痛,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利于消肿,促进伤口愈合,且具有操作简单,易于调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本通过对下肢骨折患内固定术后行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CPM在下肢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行CPM锻炼,对照组按常规在医师指导下主动活动,结果:显示实验线行CPM后主观评价和患肢膝关节屈伸角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切口和X线表现无异常。结论:CPM对下肢骨折患术后的康复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如东 《广东医学》1998,19(7):533-534
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peveII:x:)llf,II,CPM)是使受伤肢体在术后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疼痛范围内被动活动的一种方法,对骨科创伤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l]。股骨下段骨折包括下l/3段骨干骨折。仅上骨折、既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后仍有部分病人产生膝关节功能障碍。为探讨CPM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我们于lgu年3月至IM年3月,选择股骨下段骨折术后病人to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经一年随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l.1~般资料:治疗组叨例,男26例,女4例,对照组对例,男25例,女5例…  相似文献   

16.
我们近年来在膝关节手术后采用连续被动活动 (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的方法预防膝关节粘连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 ,男 3 9例 ,女 1 7例 ,年龄 1 6岁~ 58岁 ,平均 3 1 .6岁。左膝 2 7例 ,右膝 2 9例。股骨干骨折 1 8例 ,股骨髁部骨折 7例 ,髌骨骨折 7例 ,膝关节滑膜炎 6例 ,胫骨髁部骨折 1 4例 ,半月板损伤 4例。2 方法 ①根据具体伤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股骨干骨折行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髁部骨折行L型钢板内固定术 ,胫骨髁部骨折行骨栓或螺钉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行张力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治疗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存在偏瘫侧上肢痉挛的脑卒中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系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对其痉挛上肢增加CPM机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抗痉挛治疗有效,且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例患者共24个全膝置换关节随 机分成两组。CPM治疗组14个膝关节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非CPM治疗组1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结果两周后 CPM治疗组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平均达到94.62度,比对照组大23.37度。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PM治疗,可使膝关 节屈伸功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1.1 Cpm概念的提出 Cpm(Continous Passive Metion)即滑膜关节镜持续被动活动理论,是在70年代初由加拿大著名骨科医师Salter.R.B提出的.70年代后期长期关节制动造成患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Salter从开胸术后胸骨和肋骨骨折后能在反复运动中愈合的事实中得到启发、发现:早期间断主动活动效果优于间断活动,由此提出cpm这一新的生物学概念.  相似文献   

20.
创伤骨科患者因骨骼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复合损伤,在修复过程中肌肉内部纤维化及肌肉萎缩,这种纤维化的过程使得肌肉与骨骼和筋膜之间发生非生理性粘连,因而出现临近关节的僵硬,从而造成骨折病(Lucas-cham-pionniere.)的发生。使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工作、生活能力,对社会、家庭增加负担和损害。70年代初,加拿大著名骨科医生Sazmiento RB 提出 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即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临床应用效果表明:CPM 对骨科患者的创伤和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CPM 理论。并研制出各种类型用于肩、肘、腕、髋、膝、躁等各关节的 CPM 装置应用。1 CPM 的作用机制及应用适应症CPM 能够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修复;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