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 ,手术美观逐渐受到重视[1~ 2 ] 。从 1998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我们采用右腋下斜切口完成心内直视心脏畸形矫治术 68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68例 ,男 2 8例 ,女 40例 ,年龄 1.5~ 3 7岁。房间隔缺损 19例 ,部分心内膜垫缺损 3例 ,室间隔缺损 41例(其中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 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 6例、肺动脉瓣狭窄 4例、右室流出道狭窄 9例 ) ,右室双腔心 3例 ,法洛四联症 2例。术前检查均无右侧胸膜及右肺病变 ,既往无开右胸或心脏手术史。手术方法 :采用… 相似文献
2.
右腋下直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们采用右腋下直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 30 3例 ,全部成功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 30 3例中男 136例 ,女 16 7例 ;年龄2~ 5 3岁 ,平均 13 6岁 ;体重 8~ 6 1kg ,平均 2 6kg ;心胸比率0 5 0~ 0 70 ,平均 0 5 8。病种和手术方法见表 1。表 1 本组 30 3例病人的病种、合并畸形及手术方法 (例 )病 种合并畸形永存左上腔静脉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手术方法直接缝合补片修补缝闭动脉导管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肺动脉瓣成形房间隔缺损 2 41882 75 5…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2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2例,女138例;年龄3个月~9岁(3.0±1.6)岁,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32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50例,ASD修补术+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矫治术12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PECD)矫治术15例,VSD+ASD修补术26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3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平均住院时间9 d,平均住ICU 1.6 d。发生右肺不张3例,右侧气胸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Ⅱ°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6个月,随访期间3例VSD术后发生小于2 mm的残余漏,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具有该术式适应证的患者经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中对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自2009年9月~2014年1月,我们分别采用了3种方法对17例合并PLSVC异位连接冠状静脉窦的患者实施了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包括简单先心病16例,二尖瓣病变1例。其中心外套带直接临时阻断3例;右心吸引管置于冠状静脉窦口吸引显露5例;经冠状静脉窦置管引流9例。结果全组患者无住院死亡,无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采用合理的方法处理永存左上腔静脉可取得良好效果,扩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在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05年8月42例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安全、美观,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6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脏手术13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8例,房间隔缺损(ASD)61例(ASD合并左上腔静脉4例),VSD+ASD 5例,冠状动静脉瘘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时间8 d.术后发生右肺不张2例,右侧气胸1例,切口液化2例.术后随访122例,随访时间1个月~2年,除2例VSD患者术后发生残余漏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单纯ASD、VSD患者选择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恢复快、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7.
8.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153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右腋下小切口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1月-2008年12月右腋下小切口施行小儿VSD修补术1539例。在腋中线和腋前线之间以第4肋间为中心做一直或斜行切口,经第4肋下缘骨膜下进胸,心包的右侧缘固定在开胸器上,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并完成心内操作。结果153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阻断循环时间11-48 min,(22.8±11.4)min;CPB时间27-64 min,(33.0±14.9)min。术后24 h内死亡2例(0.13%,2/1539):1例死于鱼精蛋白严重过敏;1例术中损伤左冠状动脉,未及时发现,致左心室术中保护不良,开放循环后复苏困难,被迫再次阻断,切开升主动脉探查才发现,术后4 h死于重度低心排血量。血管切口感染3例,肺不张9例,灌注肺5例,低心排血量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此29例均经过治疗痊愈出院。1446例随访6-91个月,(47.0±11.2)月,5例出现小型残余漏,其他患者无异常。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小儿VSD,微创、安全、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右前侧胸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1996年7月至1997年8月,我们采用右前侧胸小切口径路,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3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36例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4~47岁。体重14~70kg。病种有室间隔缺损(VSD)15例(膜周部10例、嵴...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回顾性的对我院122例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与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全部病例术前30min肌注哌替啶1mg/kg,东莨菪碱0.01mg/kg,采用安定0.4ms/kg,芬太尼5~8μg/kg,维库溴铵或潘库溴铵0.12mg/kg诱导插管。采用芬太尼、潘库溴铵维持麻醉45例,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77例,68例采用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常规连续监测ECG、CVP、SPO_2,桡动脉管置管连续监测SBP、DBP、MAP,同时测咽部温度、电解质、动脉血气、尿量、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体外循环转流后及早给体外循环机内加1~5μg/kg/min的硝普钠,心跳复跳后用1~5μg/kg/min多巴胺增强心肌收缩力。结果:血流降温18.9℃~30℃,主动脉阻断时间10~134min,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68例,电击复跳54例,自动复跳率为55.7%,全部病人麻醉平稳,心血管系统基本稳定,无发生麻醉死亡。结论:采用芬太尼、潘库溴铵,芬大尼、维库溴铵或静吸复合麻醉,均能维持麻醉平稳,心血管系统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避免胸部正中切口的巨大创伤,并能在直视下施行心脏手术,我们采用了右腋下剖胸切口,为50例患儿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修复术。47例(94%)有满意或较满意的术野显露范围,3例(6%)术野显露欠佳,但能完成手术。认为此切口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病人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3012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8年7月我们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3012例,男1834例,女1178例;年龄8个月~78岁,平均年龄12.4岁。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99例(干下型109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77例(同期行三尖瓣或二尖瓣成形术107例、行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29例),法洛三联症矫治术43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35例,右室双腔心矫治术33例,房室管畸形矫治、肺动脉瓣狭窄交界切开、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疏通、三尖瓣下移畸形行11/2心室矫治或三尖瓣置换术等共123例,二尖瓣成形术28例,二尖瓣置换术74例。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早期死亡5例(0.17%),死亡原因分别为灌注肺、鱼精蛋白严重过敏、术中损伤左冠状动脉、低心排血量及脑血栓昏迷。二次开胸止血8例(0.26%),切口感染6例(0.20%),肺不张、灌注肺、低心排血量、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并发症24例(0.79%);ARF患者均经连续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痊愈,其余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痊愈。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形式随访1~82个月,共随访2765例,失访247例;3例室间隔缺损出现小型残余漏,2例二尖瓣成形术后出现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Ebstein畸形行三尖瓣成形术后出现轻-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其他患者无异常。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有创伤小、失血少、切口美观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12月~2008年1月,经胸部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81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660例,瓣膜病129例,心脏黏液瘤21例。经胸骨正中上段小切口手术36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59例,右胸骨旁小切口3例,右胸前外侧小切VI658例,右腋下小切口54例。其中382例在心脏跳动下手术。结果术后死亡12例,手术死亡率1.5%。术后呼吸机辅助(6.7±4.2)h,术后引流量(210±165)ml,术后住院时间(7.4±4.9)d,421例(52%)未输血。术后无胸骨裂开、纵隔感染。术后随访690例(85%),随访(48.2±25.3)月,无远期死亡。心功能Ⅰ级478例,Ⅱ-Ⅲ级212例,Ⅳ级0例,明显好于术前(310、438、62例,Z=-13.21,P=0.000);心胸比率0.51±0.11(0.37~0.75),明显低于术前(0.53.4-0.08,t=4.065,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0.63±0.11(0.36~0.75),明显高于术前(0.57±0.11,t=-10.529,P=0.000)。结论胸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胸骨畸形及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但必须选择适合的病例,应用必要措施改善显露,加上熟练的手术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右腋下直小切口在婴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右腋下直小切口施行婴儿心脏直视手术3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1例、女178例,年龄3~12(8.2±3.1)个月,体重4.5~11.2(7.8±4.5)kg。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290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6例,VSD+ASD修补术34例,VSD修补术+二尖瓣成形术(MVP)4例,肺动脉瓣狭窄(PVS)交界切开术9例,ASD修补术+PVS交界切开术6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4例和部分房室管畸形(PECD)6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死亡6例(1.6%)。术后发生右肺不张3例,右侧气胸2例,肺部感染16例,切口液化1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脑气栓1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术后6个月至1年门诊随访295例,发现VSD残余漏4例,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例。结论在婴儿常见先心病直视手术中,采用右腋下直小切口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部腋下切口心脏直视手术效果.方法1995年3月~2004年10月,我院选择性经腋下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378例,其中81例房间隔缺损、32例室间隔缺损、其他病种16例未阻断升主动脉,在心脏跳动下手术,余249例在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67±2.0)min,体外循环时间(28.1±16.6)min,右室双腔心术后急性喉水肿气管切开1例,法洛四联症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脑栓塞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余术后恢复良好.366例随访2个月~10年,平均5.1年,均能参加正常活动.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脑栓塞1例完全恢复.结论胸部腋下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右腋下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7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们采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173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73例中男 10 9例 ,女 6 4例。年龄0 5~ 2 8 0岁 ,平均 (6 5± 4 4 )岁 ;体重 6~ 6 3kg ,平均 (17 6±7 2 )kg。术前均经体检、心脏X线摄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 ,并经手术证实。全组病人心胸比率 0 4 7~0 6 8,平均 0 5 5± 0 0 6。心内畸形包括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 4 1例 (中心型 2 6例、上腔型 8例、下腔型 7例 ) ,室间隔缺损 (VSD) 10 9例 (膜周部 81例、干下型 2 2例、肌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骨下段切口与右腋下斜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随机选取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胸骨下段切口34例,右腋下斜切口46例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对术后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腋下切口组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与胸骨下段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肺部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切口隐蔽、美观性优于胸骨下段切口。结论 腋下斜切口更具有美观性和隐蔽性,而胸骨下段切口有利于意外情况的处理,安全性高、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胃肠激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病率为 2 .1% ,但死亡率却高达19 .4%~ 87.0 % [1] 。随着体外循环及手术技术的提高 ,重症、复杂手术的逐年增多 ,消化道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中胃肠激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对象与方法2 0例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患者 ,年龄 36~ 78岁 ,平均 46 .3岁。术前患者无服用相关药物或消化道疾病病史 ,各项常规检查基本正常。患者全部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浅低温CPB ,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血气、尿量等指标。分别在麻醉前、CPB前、CPB 15m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