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9年间2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式及疗效。其中窦瘤破入右室15例,破入右房9例,破入左房1例,全组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VSD)8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者11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本组病人全部经窦瘤破入的心腔切口修补、处理瘤体,清除赘生物,同时矫治合并的心脏畸形。结果患者术后48h死亡1例,术后24h再次手术1例,死亡率4%,无远期死亡;余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急症,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对预后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中13例急诊手术,37例择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1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12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同期处理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升主动脉缩窄1例,肺动脉瓣及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法洛四联症1例.结果:治愈48例(96%),术后早期死亡2例(4%).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优选方法,手术的时机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经验。方法:该院从1990年12月-2003年3月共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3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8例。方法: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瓣膜替换术25例,同期行室缺修补1例、动脉导管未闭缝闭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1例。保守治疗7例。结果:手术治疗25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7例,死亡5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8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治疗经过。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85年8月~2003年8月,对8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行手术治疗。及时准确闭合主动脉窦瘤破裂及矫正合并心内其它畸形。其中窦瘤切除修补术35例,窦瘤切除加房、室间隔修补术35例。主动脉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不予处理,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悬吊成形术,重度主动脉瓣不全宜行置换术。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3例:1例死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纵膈感染心脏大出血;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余患者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均痊愈出院。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超声心动图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及时手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主动脉窦瘤破裂的诊断、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全组32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术中一并矫治;2例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主动脉瓣成形术,4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给予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全组32例近期无死亡,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主动脉窦瘤破口及室间隔残余分流。随访30例,随访时间1个月~8年,患者心功能良好。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补片法修补,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3月至2004年3月2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中9例急诊手术,16例择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术8例.应用带瓣管道行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替换和冠状动脉移植术1例.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2例,瓦氏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结果治愈24例(96%),术后早期死亡1例(4%).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优选方法,手术的时机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5例、女4例,年龄18~50岁,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5例患者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阻断时间74.11±30.35分钟,体外循环时间117.33±36.00分钟 。本组病例无死亡。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室性二联律,静滴利多卡因有效。所有患者治愈出院。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尽早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主动脉及右心房或主动脉及右心室双切口利于心肌保护,利于确切修补主动脉窦瘤,纠正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3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除手术修补窦瘤外,同时矫治合并畸形。结果:全组无死亡,无残余分流。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症1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5年,心功能(NYHA)I-II级。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对心功能影响严重。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同时矫正合并崎形,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自1985年1月-2004年5月对34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行手术治疗,及时准确地修补主动脉窦瘤及矫治合并的心脏畸形。对有主动脉关闭不全的病例,轻度不予处理,中度行成形术,重度行主动脉瓣膜替换术。结果 早期无死亡。1例术后早期发生主动脉窦瘤残漏,再次手术修补康复。术后随访3个月-19年,随访者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NYHA)。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同时矫治合并畸形,可获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2例,二尖瓣置换术9例,双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3例,肺动脉瓣成形术3例。同期矫治合并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和右室流出道梗阻。结果:术后早期残废2例,病死率5%。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3.2年),无复发及晚期死亡病你。结论: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低。尽早手术可避免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