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敏南 《国医论坛》1991,6(3):35-36
方剂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辨证与药物之枢纽,历代研究《伤寒论》而从方剂角度研究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对方剂研究法进行评述,以冀有助于伤寒学派的发展.历代方剂研究法的伤寒著作颇多,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家,即明代许宏的《金镜内台方议》、清代徐灵胎的《伤寒论类方》、民国左季云的《伤寒论类方汇参》、现代郭子光等的《伤寒论汤证新编》.现就其编次、研究特色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正>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简称《伤寒》)十六卷,书成于东汉末年.原书中有关方剂量值较大,尤其是一些有毒副作用的药品如麻黄、附子(乌头)、细辛等.作者经过考查及测量有关汉代量器、衡器,并折算成今日千克米制,实际测量单味药量,发现仲景用药量有的确实很大,有的数倍、数十倍量于今.因此作者认为对现行中医教材中的折算方法,和对现今认为仲景用药与今人相差不大的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5.
<正> 历代医家多谓《伤寒论》治伤寒,《金匮要略》治杂病。其说始见于宋·林亿《金匮要略方论》序:“张仲景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王  相似文献   

6.
7.
《伤寒杂病论》方剂剂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症状学是《伤寒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自金·成无已《伤寒明理论》问世后,研究此问题者,名辈迭出,代有发挥,使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今天,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发扬仲景辨证论治理论,弘扬仲景学说,仍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仲景顾护脾胃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用药精当张仲景是留神医药,精研方术的大师。所制之方,以用药精当、力专效宏著称于世。一部《伤寒杂病论》载方二百四十余首,超过十味的方剂仅十数首。如著名的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四逆汤、百合地黄汤等等,均为纯正之方,如此则不致药多味杂,相互扯肘,扰乱胃气。张仲景辨证精确,依证用药,方中药味主辅分明,轻、重、缓、  相似文献   

12.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七版《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称《伤寒杂病论》有269首方,而七版《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称323首方(又六版《方剂学》教材说314首方)。再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一门科学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必然要产生多种认识的方法,以至发展成不同的流派……医学亦毫不例外。”这是任应秋教授生前的明论。《伤寒杂病论》属于哪一流派?因历史上种种原因,一些文献一直认为《黄帝内经》是我国最古最早的医书,张仲景是根据《内经》撰写了《伤寒杂病论》的,中医只有岐黄一派。这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今笔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配用细辛方剂说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兴武 《四川中医》1997,15(8):12-14
细辛味辛性温。功专祛风散寒、除痹止痛、温通血脉、温化水饮和止咳逆上气,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张仲景在其所撰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方剂中,配用细辛者计17方,前书5方,后书12方(与前重复者不计人张氏将这些方剂广泛地用于伤寒、杂病。其配伍严谨精恰,用量独重。被后世医家视为制方遣药的规矩准绳,影响极为深远。兹择其要者说之。1.祛寒邪[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二两,去书,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该方系科散兼施之剂,主治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原书指征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相似文献   

15.
16.
"证"是病机与证候的统一体--从《伤寒杂病论》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原文的剖析,从证的结构、病机与证候互测、证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多病机与证候四个方面讨论了病机与证候的关系,明确了“证”是病机与证候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唐宋 《中医研究》1991,4(3):16-18
体质是人体的素质,即在常态下机体的自我调节控制机能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中医称之为“素体”,是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个体物性。张仲景《伤寒论》对于体质学说的内容,如人体正气的强弱,体质的变化,各种宿疾的体质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
20.
<正> 《伤寒论》创立了中医的理论精华——辨证论治,故得到古今中外医家的重视和研究,留下了数百种伤寒著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伤寒学派。方剂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与药物之枢纽,历代学者从方剂角度研究《伤寒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对《伤寒论》方剂研究法的几家代表著作进行评述,以冀有益于对《伤寒论》方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