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国的肺栓塞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趋势 ,其病死率仅次于心肌梗塞和肿瘤。及时准确诊断为肺栓塞者 ,其死亡仅为 7% ,反之其死亡率为 6 0 % ,其中 33%在发病后第 1小时内死亡。所以早期诊断肺栓塞是临床医生极为关注的问题。[1] 用全自动免疫系统 (VIDAS)DD法检测D 二聚体在诊断肺栓塞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将本实验的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对象选择 2 0 0 1年 11月~ 2 0 0 3年 1月可疑肺栓塞患者 98例 ,其中男 5 8例 ,女 4 0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 5 9岁 (范围为 2 0~…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性心绞产能(UAP)组(1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4例)、对照组(20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浆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其中AMI组罗UAP组升高更为明显;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血  相似文献   

3.
快速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年来人们发现D二聚体对静脉血栓形成(VTE)高度敏感[1]。当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通常为500ng/ml)时,常可排除VTE的可能性。因此,采用特异性单抗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诊断VTE的筛选试验。经典ELISA法在VTE排除诊断中的价值早已得到公认,其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可达到100%。但经典ELISA法操作费时,价格较高,不适合急诊应用。由于VTE患者常在夜间或周末发病,且需尽快诊断以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因此…  相似文献   

4.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判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寻找溶栓疗效判断的实验室指标。方法:用ELISA法定量检测21例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患者不同时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溶栓后1小时、6小时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和溶栓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P〈0.05)。24小时下降至溶栓前水平,48小时和治疗前比明显下降,和溶栓前比较有极显著性(P=0.001)。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与  相似文献   

5.
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目的 探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VIDAS)快速定量检测D-二聚体(DD)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VIDAS DD测定法对可疑静脉血栓塞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对这些可疑肺栓塞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了解是否有肺栓塞或深部静脉栓塞的症状。结果 共有104例患者参加检测,32例患者(30.8%)的D-二聚体检测值<494ng/ml,72例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检测值>494ng/ml,其中有16例患者通过肺通气-灌注扫描(V/Q)证实为肺栓塞。VIDAS DD法的敏感性为100%,阴性预期值为100%。结论 VIDAS DD法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们检测了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脑脊液(CSF)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以探讨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1.1 病例:48例AL患者均为住院病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31.2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8例,其中临床确诊的CNSL29例(ALL19例,ANLL10例),28例缓解,1例未缓解。上述病例的诊断均符合文献[1]标准。1.2 CS…  相似文献   

7.
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在诊断继发性纤溶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各种肿瘤、胶原病及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证实体内继发纤溶的发生,从而为临床提供预防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乳胶凝集法(半定量法)。结果:白血病及各种实体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各种肾炎患者不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增高,而且尿中也增高。结论: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临床DIC发生的早期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及D-二聚体(D—Dimer)的检测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6例心肌梗死患ata.20例健康体检者的TM和D—Dimer含量,其中TM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D—Dimer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结果:心肌梗死组的TM和D—Dimer含量分别为(4.70±1.51)ng/mL、(1.29±0.5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M和D—Dimer的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将224例检测标本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184例。通过乳胶凝集法检测D-二聚体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全部显示阴性,研究组的阳性率为67%~100%。血栓性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较高,D-二聚体检测对血栓性疾病检测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余珊  曹国樑  张继美 《临床荟萃》2000,15(4):176-177
肝硬化患者常伴明显出血倾向 ,严重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除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外 ,近年认为纤溶亢进是肝硬化患者出血的原因之一[1] 。我们检测了 46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 ,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及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46例患者为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2月我院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 3 1例 ,女 15例 ,年龄 3 8~ 90岁 ,平均 5 4.97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3 6例 ,酒精性肝硬化 8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2例。 46例中肝硬化代偿期 11例 ,失代偿期 3 5例 ,并出血 14例 ;慢性…  相似文献   

11.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因此临床医生对 VTE 患者进行早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D-二聚体(D-dimer)是凝血酶及因子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后所形成的终末产物,是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产物。当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时,血液中的 D-二聚体浓度增加。近年来,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D-二聚体在机体的各种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时均有增高,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已逐渐扩展到更多的领域。目前,虽然 D-二聚体用于 VTE 的诊断时特异性不高,同时也不能单独用于对 VTE的确诊,但由于其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有效地应用于 DVT 和 PE 的排除诊断[2]。本文就 D-二聚体检测在 VTE 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表现的出血、高凝状态、以及DIC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一小部分患者在治疗早期(2周内)死亡.D-二聚体(D -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一种特异的降解产物,其水平检测可帮助了解患者的凝溶状态,对是否抗凝、溶栓等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作为病情观察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正常人血浆中含量甚微(<200 μg/L),仅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浆中才会出现大量的D-Dimer.近年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或乳胶颗粒凝集(Latex)法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检测血浆中的D-Dimer[1],均采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本文采用Latex法对我院近一年来的DIC患者及正常健康者进行血浆中的D-Dimer的快速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和D-二聚体检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D 二聚体 (D 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型糖尿病患者 4 0例 ,分为微血管病变组 2 4例及单纯糖尿病组 16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浆TAT和D D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血浆TAT和D D水平分别为 (14 .95± 6 .5 4 )μg/L、(1.5 6± 0 .72 )mg/L ;(2 .6 5± 1.2 2 ) μg/L、(0 .19± 0 .0 8)mg/L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较单纯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TAT、D D含量均明显增高 (前两者TAT分别为 (2 1.34± 8.91) μg/L、(9.6 7±2 .72 ) μg/L ;D D分别为 (2 .95± 0 .84 )mg/L、(0 .2 8± 0 .0 9)mg/L ,而单纯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仅TAT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 D未见明显增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凝血及纤溶的变化 ,血浆TAT及D D的检测对其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90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以及5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D-二聚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检测脑脊液(CSF) D-二聚体(D-dimer,DD)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诊断、疗效评价的价值,我们检测了64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浆、CSF中 DD水平,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64例患儿为我院1997年1月一1999年6月的住院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男39例,女25例;年龄5-13岁(平均8.3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4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22例,经治疗(ALL采用 VDLP或 VDCP方案,ANLL采用HA或DA…  相似文献   

17.
D-二聚体(D—dimer,DD)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后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在血浆中的增高可以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D-二聚体已经在与血栓性疾病有关的临床诊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肝病如:病情的诊断、出血的预测、纤溶亢进、并发DIC及预后的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近儿年来国内外有关D-二聚体以及在肝病诊治中应用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D-二聚体急诊检测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2009-10~2010-04首次出现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为ACS并进一步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CS的患者116例,按照发病病程时间2 h内、4 h、4 h以上进行分组,各组患者均测定全血D-二聚体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进行各组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D-二聚体及cTnI判断患者是否为AC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D-二聚体较正常参考值范围明显升高,病程2 h内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0.754)大于cTnI(0.513,P<0.05).结论 ACS急性发病过程中D-二聚体升高;病程2 h内D-二聚体较cTnI先发生异常升高改变,临床疑似ACS的患者早期进行D-二聚体检测具有临床提示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在筛查急性肺栓塞(APE)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健康人对照组及APE组、APE相关疾病组发病后1 h、1 d和2 d的静脉血D-D水平,制作ROC曲线,评价D-D在APE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病后1 h,D-D筛查AP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9,临界值为491.6μg/L时,敏感性为88.1%,特异性为89.8%;发病后1 d,D-D筛查APE的AUCROC为0.93,临界值为715.3μg/L时,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95.4%;发病后2 d,D-D筛查APE的AUCROC为0.95,临界值为926.1μg/L时,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97.5%。结论 APE患者发病后,D-D水平逐渐升高,可用于APE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胱抑素C(Cys-C)和肌酐(Cr)检测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6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空腹采集血液,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分别进行Cys-C、Cr和D-二聚体三个指标的检测,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肾病综合征血栓形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Cys-C、Cr、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二聚体与Cys-C呈正相关性(r=0.3300,P=0.0006),与Cr相关性不明显(r=0.124,P=0.187);免疫荧光检测发现:D-二聚体增高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组织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表达显著增强。结论D-二聚体和Cys-C可作为评估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和肾脏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