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我院收治的200例GERD患者,对其发病因素、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例GERD患者中男性发病率大干女性;吸烟者发病率高于非吸烟者;其复发率不足疗程者远大于足疗程治疗者;首诊治疗给予H:R治疗占90%,有效率42.6%,首诊治疗给予PPI+多潘立酮足疗程治疗有效率100%.结论:GERD发生与抗反流能力下降.食管清除能力降低,食管黏膜防御作用减弱有关外,还与吸烟、年龄、性别、胃食管感觉异常有关,其复发率与是否足疗程用药.或是否接受PPI治疗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医师的首诊负责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且发病率逐年增高,西方国家现已超过20%[1],我国GERD发病率也在增加。GERD最典型的症状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 可能的发病危险因素,了解GERD 与呼吸道、口咽部疾患的关系.方法对南平地区1982 名18 岁以上居民进行中文版反流疾患的问卷调查.结果 GERD 症状发病率为6.77%,GERD 组伴发呼吸道、口咽部疾患的比例明显高于非GERD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酸、烧心和反食均为发生GERD 的危险性指标.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反酸、烧心、反食可以作为预测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概率的三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RED)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及浅表糜烂性胃炎患者63例(对照组),均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再将60例GERD患者分为2组,25例常规三联抗HP治疗,为HP根除组,另外35例作为Hp持续感染组。随访1年。结果 60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为58.3%,对照组Hp感染率82.5%,GERD患者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组GERD复发率高于Hp持续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根除后GERD的发病率为25.5%。结论 Hp感染可能在GERD的发病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曹磊  徐亚琼 《成都医药》2004,30(1):25-26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s,GERD)是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患的生活质量。成年人GERD发病率在10%左右,据北京、上海两地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发病率为8.97%。近年来,对GERD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有了进一步认识。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利用医院现  相似文献   

6.
袁农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7):757-759
过去30年中 ,食管腺癌发病率上升了5 %~10% ,认为这一恶性病变与胃食管反流疾病 (GERD)相关 [1]。GERD并发的Barrett's食管 (Barrett'sesophagus,BE)是食管腺癌发生的癌前病变状态 ,BE有时不伴随GERD症状 ,而可能对酸反流敏感性减低 ,存在着恶变的易感性[2]。有10%~20%慢性GE  相似文献   

7.
王鹤兵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0):616-618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相关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32例GERD患者中GERD相关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GERD相关性哮喘患者共12例(37.5%),经抑制胃酸、全胃肠道动力药及黏膜保护剂等治疗症状好转.结论 对表现为支气管哮喘症状,经抗生素、解痉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存在GERD可能,并采取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胃食管返流病(GERD)的危险因素及诊疗体会。方法利用2008年5月至10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就诊患者填写的返流性疾病问卷(RDQ)表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并在2012年3月对部分调查者进行回访。结果 526例患者填写RDQ表,可利用资料512例(占99.3%)。GERD在消化门诊就诊患者中占16.3%;其发病无季节规律,平均病程3.45年。老年(OR=1.02,95%CI:.01~1.04)、体力劳动(OR=1.79,95%CI:1.13~2.86)及经常饮酒(OR=2.63,95%CI:1.17~5.92)增加GERD的危险性。而性别、吸烟、体重指数(BMI)与GERD发病无相关性。GERD患者中29.6%合并咽部及呼吸系统症状,相比非GERD组为高(χ2=37.6,P〈0.01);26.3%的GERD患者服用抗酸药物治疗,其中9.3%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40%的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4年后对298例患者回访,以往存在GERD者中44%症状仍明显。结论 GERD为消化科就诊患者的常见疾病。老年、体力劳动及经常饮酒是GERD的高危因素。GERD合并食管外表现多见,症状不易控制。半数患者症状持续多年。GERD合并食管外表现多见,症状不易控制。半数患者症状持续多年。  相似文献   

9.
朱善贵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1):1080-1080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增高,而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亦逐渐增多.临床上少数患者以慢性咳嗽、胸痛为主要表现,极易造成误诊.对28例GERD引发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返流病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食管返流病(GERD)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本文对近年来若干GERD的治疗新进展,包括GERD患者生活指导、药物治疗、联合用药、手术与内镜治疗等进行系统的复习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有学者怀疑这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成功根除后造成的Hp感染率下降有关,但也有研究结果持否定态度,认为GERD的发病与Hp感染之间并无关联.GERD与Hp关系的争论使临床医师在面对Hp阳性的GERD患者时感到困惑,本研究将通过对经内镜检查确诊的糜烂性食管炎(RE)患者进行Hp检测结果的现况调查,获得RE患者Hp感染率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GERD与Hp感染的关系提供基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或者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和非心源性胸痛等临床表现,并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以及食管外组织、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食管黏膜过度暴露被认为是GERD的发病机制,GERD可分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3型。GERD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我国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也呈逐步上升趋势~([1])。质子泵抑制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Fass等110提出GERD由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Barrett食管3个独立亚型组成,3个亚型互相不转换,发病机制不同,精神因素的存在对不同亚型GER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治疗有明显影响。NERD占GERD的60%~70%,目前发病率逐年升高,常规治疗效果差,患者常伴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本研究分析41例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精神因素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彭波  李少红 《河北医药》1998,20(3):167-168
Harmperl(1934年)和Winkelstein(1935年)分别描述反流性食管炎(GERD)的病理和临床表现。特别是内镜广泛开展以来,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GERD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复发率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普瑞博思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对缓解GERD的反流症状及治疗GERD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第七医院内科共193例经内镜确诊为GERD患者,其年龄为18~75岁(男99例,女94例)。有反流症状(返酸、返食、嗳气、烧心、吞咽疼痛等),且排除有食管狭窄、肿瘤、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肠梗阻、妊娠妇女,1周前服用制酸剂者为当选病例。  相似文献   

15.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而进入到食管或者口腔,并由此引发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的常见疾病[1]。报道显示[2],GERD在我国上海和北京的发病率5.77%。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是以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西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GER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返流痫(GERD)主要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尤其是煤矿工人,工作环境潮湿,饮食明显不规律,空腹时间过长,及饮酒、吸烟、饱餐及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因素较多,使得该群体发病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本研究旨在于探讨潘托拉唑对井下煤矿工人GER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 Q)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患病情况及特征。方法:对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1 484例患者进行Gerd Q问卷调查,得分≥8分者诊断为GERD,并对GERD患者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 484例患者中,GERD的患病率为11.12%;男女发病无差异;60岁以上年龄组GERD的患病率最高(15.47%),而18~3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低(7.55%),60岁以上年龄组GERD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消化科就诊的患者中GERD的患病率较高,老年人的GERD患病率较高,GERD患病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和反酸等典型症状、组织损害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对其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对本院近3年来内镜下确诊的GERD的主要分型反流性食管炎(RE)268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孙丽  张其德 《天津医药》2011,39(10):930-932
目的:探讨肥胖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体部远端收缩压及酸反流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146例患者进行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问诊、标准食管测压及24 h食管动态pH监测,分为GERD组和对照组。每组根据体重指数(BMI)又分为非肥胖组(BMI≤27.9 kg/m2)及肥胖组(BMI≥28 kg/m2)。 结果:GERD组中,肥胖者的LESP高于非肥胖者(16.4±4.7 vs. 14.4±3.2 mmHg,P=0.014)。对照组与GERD组两组中的肥胖者的食管体部远端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肥胖者(对照组:107±48 vs. 77±20 mmHg,P=0.04;GERD组:98±44 vs. 79±39 mmHg,P=0.017)。对照组中,肥胖者胡桃夹食管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者(25% vs. 0,P=0.031)。GERD组中,肥胖者中无效食管运动(IEM)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肥胖者(7% vs. 20%,P=0.035)。两组中肥胖者pH<4时间百分比均高于非肥胖者(对照组:pH<4总时间百分比3.0%(0.9~5.6) vs. 1.3%(0.3~2.7),P=0.003;GERD组:立位pH<4时间百分比13.2%(5.1~19.2) vs. 10.4%(2.9~18.1),P=0.001)。BMI与pH<4时间百分比(P<0.001)、食管体部远端收缩压(P=0.007)、和LESP(P=0.006)呈正相关。 结论: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食管生理学检查中存在多方面差异,肥胖者的食管动力更强,食管pH<4时间百分比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