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组;幽门螺杆菌阳性以快速尿素酶试验为诊断标准.结果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为42.7%;老年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患者;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反流性食管炎组、Barrett食管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7.6%、39.9%和35.4%;其中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反流性食管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差异无显著性;经Person相关分析,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负相关,与Barrett食管亦呈负相关;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LA-A级、LA-B级、LA-C级、LA-D级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1.4%、38.6%、37.5%和33.3%;各级间比较显著无差异性.结论 HP感染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因素,一旦胃食管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损伤已形成,其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及分析不同症状与黏膜损伤、病理性酸反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于我院就诊、同时接受RDQ问卷调查、胃镜及动态食管pH监测的患者300例,分析症状、食管炎与食管pH变化三者的关系。结果:1. 男性、体重指数、食管裂孔疝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年龄与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相关;2.问卷、内镜及食管pH监测结果缺乏一致性,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重度黏膜损伤与病理性酸反流相关;3.胸痛症状与反流性食管炎及病理性酸反流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男性、高龄、体重指数、食管裂孔疝可能是食管炎的危险因素;内镜及食管pH监测各有其特点,在诊断中互相补充;与其他症状相比,胸痛患者食管炎或病理性酸反流的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双通道24h食管p H监测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50例接受双通道24h食管p H监测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近端和远端食管酸反流的相关性。结果:经监测发现双通道24h食管p H测定显示近端食管病理性酸反流与远端食管病理性酸反流具有相关性。结论:双通道24h食管p H监测能客观反映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内的p H变化,提示近端和远端食管酸反流具有相关性,临床应用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内镜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后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意义。方法 :本文随机比较了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组和非门静脉高压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差异 ,比较内镜下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后对食管黏膜的影响以及反流性食管炎对内镜治疗的影响。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药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出血的重要性。结果 :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高于非门静脉高压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明显反流性食管炎的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可加重反流性食管炎 ,并且再出血发生率亦高于无或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者。术中、术后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药可促进内镜治疗后黏膜愈合及预防出血的发生。结论 :门静脉高压易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诱因 ,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促进内镜下治疗后黏膜的愈合 ,并可预防术中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一、反流性食管炎与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食管炎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一)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理正常人在直立或仰卧位时,偶而可出现反流现象,并不会引起食管炎症,但下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与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胃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检查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98例)和正常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食管裂孔疝病史、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患者的BMI、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等实验室指标均高于正常组,而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年龄≥50岁、BMI较大、有食管裂孔疝史、合并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率较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和食管裂孔疝史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3.659,3.675,3.487,P<0.05)。结论 BMI、合并食管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对该类患者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9.
李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97-97,99
目的通过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探讨其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消化内科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诊治的10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制酸剂、胃动力药物(西沙必利)、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损害、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等,10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联合用药可以更好的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食管炎的愈合,有利于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发展到食管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涛  龚均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2):146-149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酸性胃液或碱性肠液长期反复流入食管内 ,所造成的食管粘膜的慢性炎症。 Barrett食管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长期胃食管反流导致柱状上皮替代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的一种病理现象 ,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本文就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RE)、 Barrett食管(Barrett' s esophagus,BE )及食管腺癌 (Esophagealadenocarcinoma,EAC)发展过程中一些相关基因的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为5.8%,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 1.9%[1].近几年来,本科应用泮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并与单用泮托拉唑作为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粘膜脱垂证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运用中药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炎症.正常人因饮食过饱、过急或饮食不节等,偶尔也会发生反流现象,一般不需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属于病理性反流,其发病机理主要为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和内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间31例经胃镜检查证实的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炎分级按洛杉矶标准,探讨其发生机制及其与性别、年龄、伴发疾病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人数占反流性食管炎人数的3.2%,男女之比为1.58:1,中位年龄57.63岁,A、B级占83.9%,中重度少见(16.1%),伴发慢性胃炎24例(77.5%),食管裂孔疝5例(16.1%),胃溃疡3例(9.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6.5%).结论: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的胃镜检出率低,患者以男性老年人多见,以轻度糜烂为主;合并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裂孔疝可能是发生食管中上段糜烂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内镜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A膜组织中原癌基因c-myb mRNA水平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组织中c-myb基因rn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c-myb mRNA在正常对照和反流性食管炎组食管a膜中呈低表达(1±0.13,1.207±0.1),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组织中呈明显的高表达((1.389±0.1;364±0.12),且从正常食管黏膜→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myb mRNA的表达呈现渐进性增强.结论 c-myb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myb mRNA的表达水平可用作监测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早期发生及干预治疗措施实施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及胸痛。临床研究表明,食管内上皮细胞组织增生及自身修复功能的减弱是机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1]。目前临床对该病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案,以减轻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2]。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药  相似文献   

16.
(一)反流性食管炎 又称消化性食管炎,为最常见的一种食管炎,系因胃食管连接部的抗反流功能不全,造成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和纤维化等病变.  相似文献   

17.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反流性食管炎时,齿状线常较模糊,长期反流的食管下段毛细血管增生,部分患者伴有食管裂孔疝,表现为齿状线上移,与裂孔水平间可见疝囊,贲门常示开放状态。为使反流性食管炎检查不漏诊,在进行内镜检查时,需掌握患者的病史、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本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的表现及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胃镜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同时合并胃十二指肠疾病进行研究。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占同期胃镜检查人数6.6%,单纯反流性食管主占4.3%,同时合并汪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62.6%;合并消化性溃疡11.3%;合并食管裂孔疝10.4%;Barrett食管1.9%;其它11.4%。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O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远端食管导致的症状和食管粘膜损害(食管炎)。但是,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轻重与粘膜损害的程度并不一致。同样,内镜证实有食管炎的患者也不一定都有严重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张胜萍 《中外医疗》2009,28(26):176-177
目的探讨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临床食管测压及24hpH值的监测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50例患者和20例健康人,进行了食管压力、24hpH值的动态监测。结果研究组LESP、食管体蠕动压及频率(PA1,PA2、PA3)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测压及24hpH值的监测有助于发现食管动力异常和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