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婧  吴炅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20):879-88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疗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精准医疗的背景下,通过回顾近期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若干热点问题,对外科治疗策略制定、保乳手术范围、区域淋巴结处理、乳房重建时机抉择及乳腺微创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多学科合作,实施早期乳腺癌精准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笔者在《Surgery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上读过一篇关于乳腺癌外科治疗一百年回顾的综述,印象颇为深刻,感触良多。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又过了半个多世纪,这60余年正是中国乳腺癌治疗飞速发展的时期。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使乳腺癌外科治疗向更理性、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不断推动着乳腺癌综合治疗理念的更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新中国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历史,有助于加深临床医师对乳腺癌诊治模式的认识,提高乳腺癌综合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早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 GH  Wu J  Yu KD  Lu JS  Shen KW  Shen ZZ  Shao ZM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62-65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方式,探讨早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17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比较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岁(18~91岁)。未绝经患者1155例(53.2%)。0~Ⅰ期患者547例,Ⅱ期患者1626例。行根治性全乳切除1817例(83.6%),保乳手术229例(10.5%),术后一期再造55例(2.5%)。年轻和来停经患者、0~Ⅰ期患者和非浸润性癌患可选择保乳或再造;病理类型对选择保乳还是再造有影响(P=0.004)。全组中位随访14个月(3~64个月),保乳和全乳切除的无复发生存率(P=0.2435)、无病生存率(P=0.1395)和总生存率(P=0.940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期再造也未带来负面影响,随访期内1例复发,1例转移。保乳手术美容效果优良度为90.0%;乳房再造美容效果可接受度94.5%。结论有保乳意愿者,排除绝对禁忌并解决相对禁忌后方可保乳,保乳手术能同时满足治疗和美容目的。不适合保乳者,全乳切除后可行一期再造,能重塑乳房外形且不影响预后。在选择秩序上,保乳应先行考虑。将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和乳房再造有机统一,合理选择,更利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治疗。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手术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已上升到女性癌中的第二位 ,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更新 ,乳腺癌的治疗已由过去的单一手术切除 ,转向以手术治疗为主 ,包括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而且各种方法不断更新 ,为此 ,我们就乳腺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进行了回顾性复习。1 乳腺癌生物学理论的变迁目前认为乳腺癌与其他癌症一样 ,一开始即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多数病人在临床确诊时已有全身性微灶转移。Fisher的乳腺癌生物学理论取代了经典的Halsted理论 (表 1) [1] 。表 1 乳腺癌生物学理论的变迁FisherHalste…  相似文献   

6.
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保乳手术在Ⅰ、Ⅱ期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 1990年 3月到 2 0 0 4年 3月 ,对直径≤3cm ,肿瘤边缘距乳晕≥ 2cm的部分患者施行保乳手术 ,部分肿瘤直径 >3cm的患者先行术前化疗 ,肿瘤缩小后再做保乳手术。手术切除肿瘤周围约 2cm的正常组织 ,达到切缘阴性 ,腋窝清扫范围为Ⅰ、Ⅱ水平淋巴结。开始时应用 1切口设计 ,后来改为 2切口。术后先进行放疗 ,再进行化疗和 (或 )内分泌治疗。结果 :2 6 5例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 5~ 2 9个 ,平均 16个。本组患者局部复发部位均为乳腺 ,无腋窝复发者 ,三年、五年、十年生存率分别为 99%、94 %、80 % ,局部复发率为 5 .4 %、7%、7.7% ,乳房保留率为 97.8%、93%、88% ,保留乳房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 83.2 %。结论 :保乳手术适用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 ,可以取得良好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美容效果 ,是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癌是恶性肿瘤患者首位的死亡原因,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影像筛查的普及,肺癌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以往以中央型局部晚期肺鳞癌为主,而目前肺癌疾病谱主要为以孤立性肺结节、磨玻璃结节、亚厘米结节等为影像学表现的早期肺腺癌。早期肺癌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就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多个方面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90~1998年共施行乳腺癌根治术53例,取得较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病人均为女患,年龄28~72岁,平均51岁。病期1个月~15年,平均1.5年。原发癌直径1.2~8cm,平均2.6cm。临床分期:Ⅰ期23例(43.4%),Ⅱ期26例(49.1%),Ⅲ期4例(7.5%)。病理类型:非浸润型3例(5.7%),浸润特殊型16例(30.1%),浸润非特殊型34例(64.2%)。53例中腋淋巴结转移32例,占60.4%,转移数1~3枚29例,≥4枚3例…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精准医学是通过综合应用组学分析、分子检测、分子影像、分子病理、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微创、精准、合理利用.微创精准外科理念,不仅是将原来的大切口变成小切口,更要求结合肿瘤基因的分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精确的诊断分期、精细的手术方案设计、微创而精湛的手术技术研究和精细的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与癌前病变和早期乳腺癌的关系.方法自1992年1月至2001年6月共对148例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者施行切检,并对其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8例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患者中乳头状瘤病和/或导管上皮增生活跃(癌前病变)17例,占11.5%,T0期乳腺癌14例,占9.46%.随访1日至9年,除1例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加放疗)于术后1年半复发伴全身广泛转移而死亡外,余均无复发、转移发生.结论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既是癌前病变,又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体征之一,对不随月经周期改变的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观察半年以上不见好转者均应切检,绝经后患者宜尽早切检.肿瘤防治杂志,2001,8(特)269-271  相似文献   

11.
Zieg.  LD 詹友庆 《癌症》1993,12(3):268-269
Ⅰ、Ⅱ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能显著减少复发和提高生存率。Ⅰ期乳腺癌有20~30%的患者最终复发。某些预后因素可能有助于鉴定Ⅰ期患者的不良预后亚群。这些预后因素包括ER和PR状况、流式细胞计资料、核的分级、neu肿瘤基因表达以及结合珠蛋白相关蛋白、组织蛋白酶D和ki-67表达。单一药物化疗和卵巢切除术没有导致生存率延长。联合化疗优于单一药物。含阿霉素方案优于不含阿霉素方案。三苯氧  相似文献   

12.
沈镇宙 《抗癌》2014,(4):9-9
这几十年来在乳腺癌诊疗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发展最快。以前患者是等到肿块很明显了才来就诊,但现在我们可以诊断出很多触诊时摸不到肿块的微小乳腺癌。  相似文献   

13.
0~Ⅱ期乳腺癌外科保守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1990年6月-2000年4月对临床早期癌125例行乳房象限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其中0期3例,I期89例,Ⅱ期33例。全组患者术后乳房放疗102例,未放疗23例。浸润性癌围手术期化疗7周。腋淋巴结阳性术后常规放疗,此后6-12个月内追加12-16次化疗。ER阳性服用TAM 2-5年。此外,选用同期0、I、Ⅱ期仿根治术或根治术常规综合治疗95例做对照观察。结果:1)病理检查:125个象限切除标本中断端阳性10例(8.0%),均以管内癌形式出现。腋淋巴结平均检出16.8枚,阳性率15.2%;2)生存情况:125例随诊,>3年85例,>5年63例,全部生存。仅1例术后2.5年局部复发,1例术后2年骨转移带瘤生存;随诊<3年40例,1例术后1年肺转移带瘤生存;对照组95例,1例肺转移死亡。结论: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与仿根治术,根治术效果相似且能保持乳房良好外形,是I、Ⅱ期乳腺癌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乳腺肿瘤整复外科技术是保留乳房手术的最新进展。这种术式需要术后放射治疗的配合,可以只切除肿瘤组织而保留乳房,而复发率与乳房切除术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它既能充分控制肿瘤又不完全遵循Halsted和Patey根治或改良根治的理念。乳腺癌保留乳房的概念最初由Keynes在1937年提出,而放射治疗则是为降低局部复发于1939年被加入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外科治疗和新辅助化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斌 《中国肿瘤》2002,11(10):589-590
临床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范围趋向于缩小,目前是以保乳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用于腋淋巴结无转移的病例,将使微创外科更趋完善。新辅助化疗已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常规疗法,它还能增加保乳治疗的机会。用生物学指标预测化疗敏感性,将会最终提高病人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碧云  耿宝琴 《实用肿瘤杂志》2001,16(5):W001-W002,F003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有百余年历史。 1 896年Beatson首先报道卵巢切除可使乳腺癌缩小。 2 0世纪 40年代 Higgins应用睾丸切除或雌激素治疗前列腺癌取得成功 ,为肿瘤的内分泌治疗奠定了基础。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受内分泌调控 ,目前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治疗 :抗雌激素、芳香酶抑制剂和垂体LHRH类似物。内分泌药物通过阻断雌激素的产生 (如芳香酶抑制剂 )或雌激素在细胞水平上的作用 (如抗雌激素药 )而发挥作用。内分泌药物的选择取决于绝经情况 ,绝经前妇女 ,卵巢产生高水平的雌激素 ,故需卵巢去势 ,这可通过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或促黄体激素…  相似文献   

17.
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Wang S  Li Y  Yu Z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68-70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605例T1-2N0-1M0乳腺癌患者接受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的治疗情况,149例患者单纯手术,135例术后放疗,113例术后化疗或三苯氧胺治疗,208例术后化疗或三苯氧胺治疗加放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 rank检验。结果 单纯手术组与手术+放射治疗组的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18.7%和7.5%(P=0.017),总生存率分别为82.1%和81.1%(P=0.618),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2%和71.6%(P=0.457)。术后放射治疗能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单纯术后全身治疗组和术后全身治疗+放射治疗组的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21.1%和9.5%(P=0.001),总生存率为75.5%和85.0%(P=0.020),无瘤生存率为59.3%和70.2%(P=0.003)。术后放射治疗+化疗不仅可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还可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对窝淋巴结数≥4个接受全身治疗的患者,放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能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这组患者未放射治疗组和放射治疗组的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40.1%和15.1%(P=0.001),总生存率为54.4%和67.1%(P=0.040),无瘤生存率为30.5%和57.3%(P=0.001)。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患者,术后放疗能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建议对这部分患者做常规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8.
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自20世纪70年代末全球乳腺癌发病率一直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以每年2%速度递增,预计2010年全球年新发病例数将达到140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治疗方法的改进,乳腺癌死亡率年均下降1%~2%.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瘤之一.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进展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切除乳房的传统根治术(Halsted手术)逐渐缩小为保乳手术;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将替代常规的腋窝淋巴结解剖.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保乳治疗外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乳治疗是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之一,与全乳切除的根治性手术比较,局部复发率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保乳外科是该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复习近年的文献,提出病人的选择、保乳术式的合理应用、外科切缘的确立及腋淋巴结清扫范围是保乳手术的关键;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法一旦肯定,将使保乳治疗的美学意义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多灶性乳腺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多灶、多中心乳腺癌(MMBC)的明确诊断对于制定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MMBC的诊断可能会导致更广泛的乳腺组织切除,从而避免阳性切缘的出现.关于MMBC的保乳治疗,相关文献呈现出矛盾的结论,尚没有达成国际共识.MMBC还可能会导致腋窝淋巴结处置方法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