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NT—proBNP、Hcy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AMI患者、50例UAP患者、50例SAP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NT—proBNP、Hey水平进行比较分析。ACS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其病变程度进行评估。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AP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ACS患者血浆NT—proBNP、Hcy水平逐渐升高(P〈0.05)。ACS患者中,心血管事件组血浆NT—proBNP、Hcy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NT—proBNP、Hcy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ACS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测定CHD患者(117例)及对照组(50例)血浆中HCY水平。结果CH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不同临床类型患者,HCY水平AMI〉UAP〉SAP〉对照组,其中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UAP、AM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SAP与UAP、AMI组比较差异也存在显著性,分别为P〈0.05和P〈0.001;0、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0支病变组与其他各病变组间比较相差显著(P〈0.001),1支与3支病变组或2支与3支病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1支与2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HCY水平越高,提示HCY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浆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9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4例和冠心病组73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JD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动脉血浆MIF和MMP-9水平。结果ACS组MIF血浆水平(17.96±1.58)μg/L,高于对照组(9.62±1.70,P〈0.01)及SAP组(10.39±1.25,P〈0.01),对照组与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MMP-9血浆水平(51.18±2.26)μL,高于对照组(26.74±2.99,P〈0.01)及SAP组(28.06±3.01,P〈0.01),对照组与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浆MIF、MMP-9可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重塑有促进作用,对冠心病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IL-10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ACS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22例,正常对照组2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10、血糖及血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SAP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a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CS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L-10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r=-0.135,P〉0.05)。结论IL-10在ACS中明显升高,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3年4月至2004年8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92例发病24h之内入院的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成人52例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立即采肘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并将上述患者分为CRP正常组(〈10mg/L)36例,CRP上升组(≥10mg/L)56例。入选患者在服用调血脂药之前及出院时(3—4周),空腹状态下采静脉血测定Hcy和ox—LDL。其中58例患者出院后追踪观察6个月,统计其心脏事件的发生与Hcy及ox—LDL的关系。结果 患者出院时血浆Hcy较急性期时明显下降(P〈0.05),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患者出院时血浆ox—LDL较急性期时明显下降(P〈0.05),两者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CRP升高组血浆Hcy值与CRP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RP升高组血浆ox—LDL比CRP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追踪观察6个月,发生心脏事件者出院时血浆Hcy、ox—LDL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发生组(P〈0.05)。结论 Hcy、ox—LDL与CRP不仅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且可能在导致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和促进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对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不同类型CHD患者共834例,其中无症状性CHD(LCHD)患者1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55例;对照组122例。采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LCHD组与对照组相比,hs—CRP水平及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型组hs—CRP水平及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hs—CRP水平呈现AMI组〉UAP组〉SAP组趋势(P〈0.05)。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存在差异,hs—CRP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热休克蛋白60及其自身抗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热休克蛋白60(HSP60)及其自身抗体(HSP60Ab)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07年1月到2007年8月心内科住院患者中人选96例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CHD)组[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胸痛综合征(CPS)组、正常对照组(各组性别、年龄,高危因素等匹配)。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血清HSP60和HSP60Ab浓度。结果:HSP60水平:CHD组的明显高于CPS组和对照组(P〈0.01);ACS组的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CPS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血清HSP60Ab水平:CHD组的明显高于CPS组和对照组(P〈0.01).ACS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ps组(P〈0.01),对照组和CPS组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血清HSP60与HSP60Ab水平呈正相关(r=0.805,P〈0.01),均为预测ACS的独立危险因素(β=0.785,P〈0.01)。结论:血清HSP60、HSP60Ab水平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可能在冠心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起着相互协同作用,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发未经降压治疗的EH患者128例作为高血压组,检测血压、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及生化指标,采用胶乳免疫比浊定量法测hs—CRP,循环酶法测Hcy水平。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将EH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组(43例)、高血压2级组(46例)和高血压3级组(39例),并对EH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其分为无病变组(48例)、内膜增厚组(42例)和斑块组(38例)三个亚组。以4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高血压组hs—CRP、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级别组间hs—CRP、Hcy水平比较,hs—CRP水平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ey水平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组间hs—CRP、Hey水平比较,hs—CRP、Hcy水平斑块组和内膜增厚组高于无病变组,斑块组又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IMT除与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脉压、LDL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外,同时与hs—CRP、Hcy呈正相关(r=0.610和r=0.571,P〈0.01)。结论ha—CRP、Hey与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早期干预炎症反应及高Hcy血症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冠脉综合征患者181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35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46例(AMI组),另选同期住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SAP组)和门诊体检健康人50例(健康对照组),UAP患者又按Braunwald分为Ⅰ级36例,Ⅱ级41例,Ⅲ级患者58例,观察4组研究对象hs—CRP水平度UAPⅠ、Ⅱ、Ⅲ级患者的hs—CRP水平。结果4组研究对象hs—CRP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UAP组Ⅰ、Ⅱ、Ⅲ级患者hs—CRP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水平可作为ACS危险分层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以34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人院后第二天清晨及82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24h内的血浆BNP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有患者人院第二日清晨血浆Hey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心肌梗塞(AMI)组BNP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5)。ACS组的Hey水平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2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和Hey水平明显升高,AMI的较UAP的更高,提示两者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择30例健康对照者与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后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140例(IMT≥1.5mm)和非斑块组100例(IMT〈1.5mm),测定各组间血脂、血糖、HbAlc、血浆Hcy、CRP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cy、CR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斑块组Hcy、CRP高于无斑块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斑块组和非斑块组Hcy与CRP明显相关(P〈0.05),与TC、TG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Hcy和CRP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炎症反应可能是高Hcy引起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成加  朱红梅  钱龙 《内科》2008,3(3):354-35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其近期预后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0例ACS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并与3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健康成人hs—CRP作对照。以hs—CRP〉5mg/L为界,比较ACS患者阳性组及阴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血浆hs—CRP的测定采用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ACS组的hs—CRP水平(6.05±2.08)mg/L,较正常对照组(3.16±0.96)mg/L高(P〈0.01),也较稳定型心绞痛组(3.24±0.94)mg/L高(P〈0.01)。后两组hs—CRP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高的ACS患者较hs—CRP水平低者预后更差。结论hs—CRP与ACS发生有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130例老年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血沉水平,分析其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结果不同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分级间、不同CURB-65分组间D-二聚体、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D-二聚体、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1)。血沉水平在以上不同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浆D-二聚体与CRP水平显著相关(r=0.368,P〈0.01)。结论血浆CRP、D-二聚体水平与C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CRP)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探讨它们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分UAP组和AMI组(入院即刻采血),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组(于入院次日空腹采血),各组均1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vWF浓度和hs-CRP含量,以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vWF-cp活性水平。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果:①UAP组和AMI组血浆hs-CRP与vWF水平均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UAP组和AMI组血浆vWF—cp活性水平均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③ACS患者血浆hs—CRP与vWF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1),而血浆vWF-cp与vWF、hs—CRP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①血浆hs—CRP、vWF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AC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指标;②血浆vWF—cp活性降低在ACS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颜世香 《山东医药》2006,46(20):46-47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5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SAP组),正常健康体检者28例(/E常对照组),前两组口服普伐他汀20mg/d,连用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结果治疗前ACS组血浆sCD40L及MMP-9显著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MMP-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sCD40L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ACS组血浆sCD40L及MMP-9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SAP组MMP-9显著下降(P〈0.05),sCD40L无明显改变(P〉0.05)。认为sCD40L及MMP-9升高可能与AC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sCD40L及MMP-9可作为ACS诊断及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普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sCD40L及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酸、脂蛋白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30例)和对照组患者(30例)的血尿酸、脂蛋白a,同时对上述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脂蛋白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问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脂蛋白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和UAP组脂蛋白(a)与对照组和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酸和脂蛋白a无相关性(P〉0.01)。结论血尿酸、脂蛋白a是冠心病重要的发病因素,脂蛋白a可预测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林进洪 《山东医药》2009,49(50):40-4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和36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hs—CRP、血脂和心肌酶。结果血清hs.CRP水平UAP组、AMI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高于UAP组(P〈0.05);ACS患者hs—CRP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r=0.460),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350,P〈0.05),与CK、CK-MB呈正相关(r分别为0.0.53、0.51,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升高,可作为诊断ACS及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20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54例)和冠心病组(146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11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1例)。以Gensini积分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以临床类型评价斑块稳定性。检查所有患者血浆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分析Hey、hs—CRP与Gensini积分、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ACS组和SAP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8±6.5)mol/L比(10.2±4.1)mol/L,(16.3±5.7)mol/L比(10.2±4.1)mol/L,P均〈0.05],而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逐渐升高;ACS组Hey水平较SAP组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明显相关,且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胸痛患者162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临床资料分为uA组、AMI组、SA组、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进行BNP、hs-CRP测定。结果①ACS组患者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s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NP和hs-CRP水平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ACS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Gem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69、0.74,P〈O.05)。结论BNP和hs—CRP可作为临床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青、中年脑卒中及其不同类型、类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压液相分析原理分别测定248例青中年脑卒中患者及212例正常健康青中年对照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全部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又高于中年患者(P〈0.05),同年龄组青年、中年脑梗死患者与脑出血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脑梗死患者与全部脑出血患者Hcy水平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组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平均Hcy水平为最高,与其他类别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是青、中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重要病因,Hcy对青年脑卒中影响比中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