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3种降压药物等治疗措施仍不能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140mmHg/90mmHg以下)之内、合并有糖尿病者不能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者称为难治性高血压.血压持续高水平,将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血压达标则能长远获益.本病仍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西医通过评估血压难降的病因,以6类降压药为基础,调整联合药物方案,或增加药物剂量为主以冀改变血压难以达标的难题,虽配合减肥、改善生活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但血压控制仍不理想,或血压控制虽可,但患者依从性较差.因此探讨中医治疗本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痰症"范畴,相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有其自身特点,笔者结合临床所治病例,以下从发病机理、中医治疗手段方面浅谈个人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五大治法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目前认为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其次与年龄、职业和环境等也有密切联系。祖国医学认为,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肝气郁滞,郁久化火,人性炎上,而致面赤升火。劳伤过度或年老肾亏,肾阴虚损,肝失所养,肝阴不足,阴不敛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致头晕头痛。或恣食肥甘,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壅遏,久蕴化火,火灼津液成痰,痰浊内蕴,挟肝风上扰清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以下几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3.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证治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病多因急性肝炎失治、误治或反复发作而逐渐演变而成。其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迁延难愈。根据《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采用固本泻实、从脾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刑治其本的论治原则,清热化湿,理气活血,肝肾同治,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病机及证治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上对高血压病病机的认识存在多元化趋势,本文从“正虚邪实”立论探讨高血压病病机,认为机体脏腑亏虚,尤其脾肾亏虚是高血压病发病的根本,心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关键。肝肺调节功能失常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而痰饮瘀血的形成构成了高血压的邪实,是导致高血压病恶性循环的病理物质基础,“正虚邪实”所致机体血液供求不平衡,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故高血压尖立足于改善脏腑功能,消除病理邪气,重建机体气血动态平衡,从而极治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高血压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妇产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病因病机也是中医产科研究的重点.祖国医学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病机的长期观察,在临床实践中,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中医中药来协调人体的脏腑机能达到治病的疗效.文章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病机的复杂性来综合中医的辨证施治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7.
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其特殊的体质、反复发作的临床表现,成为临床疑难病症之一,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该类病证的治疗形成了独特的理论,特别重视对机体的整体调整及预防为主的治疗原则,临床实践亦证明有其独特的作用,应加以总结提高。笔者基于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拟定了补益和中、敛气生津、和血熄风、祛风清热除湿的治本之法,并组成了治疗此类疾病的基本方一固本消敏汤,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笔者认为过敏性疾病的基本病机是卫虚风袭、虚风内扰、酿湿生热。所用基本方药的主要作用环节可能是改善了机体的过敏体质、抑制IgE的生成或/及促进IgE的分解破坏,从而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老年胸痹病因病机及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淑琴  杨丽 《中医药学刊》2001,19(6):591-592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血脂、血小板、血浆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中儿茶酚胺、基因表达等指标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关系的回顾分析,试图探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内在本质,为其辨证客观化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温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而且该病的病残率、病死率亦在上升.本人在临床上,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胸痹是邪闭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 ,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心脉疾病。胸痹既是一个病名 ,又是病位病机的概括 ,主要包括现代医学冠心病等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认为如果病人没有并发症及急性冠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 ,辨证施治 ,以益气健脾、化瘀通络为主要治法治疗老年性胸痹 ,取得良好效果。1 气虚为本瘀血痰浊为标心主血脉 ,肺主气 ,心肺同居胸中。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 ,聚于胸中者谓之宗气。宗气的生成与肺脾二脏有密切关系 ,积聚胸中 ,以贯心脉。《灵枢·刺节真邪》曰 :“宗气不下 ,脉中…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清海  李桂明  李典鸿 《新中医》2005,37(11):26-2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8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气虚痰浊型4型,分析其证型分布的规律性。结果:高血压病出现率最高的是气虚痰浊型,其余依次为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无相关性,但与年龄有相关性。肝火亢盛型多属于体重较重者,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收缩压(SBP)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明显高于阴虚阳亢型和气虚痰浊型(P〈0.05);舒张压(DBP)肝火亢盛型明显升高,与其他3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以气虚痰浊型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老年高血压病为本虚标实,气血失和。病变在肝,病源在肾,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中期多见阴虚阳亢,后期又多为阴阳两虚,并兼夹风、火、痰、瘀等症。本病若失于调治,可发为气血逆乱之中风,也可因肝脾肾虚,心脉痹阻,气血瘀滞,夹痰浊阻塞胸阳发为胸痹心悸等。治疗宜从肝脾...  相似文献   

14.
漏下是中医"崩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笔者治疗漏下证心得作一简介,以飨同道. 1青春期漏下以补肾阴、固冲任为主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青春期少女,正值生长发育旺盛之期,须肾气盛实,阴精充足,阴阳两者相对平衡协调,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经水才能按期来潮.若青春期少女幼时体弱多病,先天肾气不足;或饮食不节,中虚胃弱,脾失健运,后天不能及时补充先天;或生长发育过快,大量消耗肾气肾阴,以致肾之气阴俱虚,肾虚封藏失职,冲任失固,而致漏下不止;或学习紧张,精神压力过大,心肝气郁,虚火内生,相火妄动,下扰血海,冲任受损,而不能制约经水,致令经水非时而下,淋漓不止.漏下日久,阴血亏耗,阴虚失守,阳热内盛,虚火动血,或阴虚及阳,阴阳两虚,以致漏下反反复复,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15.
中医对难治性高血压的认识与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以中医对难治性高血压病的认识与辨证论治为出发点,寻求适用于中医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病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达到降低血压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 月经后期须辨寒热 月经后期,以血寒较多。《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云:“寒则血凝泣。”机体阳气不足,寒自内生,寒主收引,其性凝滞,阻碍经脉的流通,致生化失期,必造成月经后期。然月经后期亦有属热者,血热之躯,月经多先期而至,盖火热易动血,迫血妄行,故血热则经脉沸腾,善流而不止。但火热又易耗伤阴津,消灼阴液,令人阴津亏伤,血液粘稠,血流不  相似文献   

17.
陈滨海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73-1974
<正>难治性面瘫,又可谓顽固性面瘫,是指经过1~3个月的常规西医或针灸治疗,仍未见恢复或显著恢复。中医学归之于"口僻"、"吊线风"等证,西医则诊断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等,其病因为面神经受到外来病原体(通常为病毒)侵袭导致面  相似文献   

18.
漏下是中医“崩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笔者治疗漏下证心得作一简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难治性肾病与顺势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难治性肾病的概念及治疗难度;设想如何将西方自然医学中的顺势法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之中;并对顺势疗法的4个基本原则及其现代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不久的将来,顺势疗法必能与中医下台相结合,发现或研究出治疗难治性肾病的药物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天有阴阳交泰,人有升降出入。脾胃为中土,是五脏之气和全身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功能正常,是以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血津液敷布周身,人体则阴平阳秘,生命安和。笔者认为,人身诸病,皆与脾胃升降之机失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拟对此及其证治探讨如下。1 脾胃为升降之枢 李东垣曾云:“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后天之本。”脾与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升一降,功能相合,水谷能进,精微能化。脾胃所化之精,再入肝归心,散精于肺,转输于脏腑经络、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