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4例(106眼)白内障患者在球后及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观察二者麻醉效果、术后一周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二者麻醉效果、术后一周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表面麻醉是小切口白内障术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日趋完善,人们对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越来越重视,目前经常应用的麻醉方法仍是球后、球周及结膜下麻醉,但这种传统的麻醉方式存在着许多术中、术后并发症,尤其对全身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来讲,增加了手术风险。近年来,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大多数超声乳化手术已采用表面麻醉。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共开展白内障手术217例233只眼,其中32只眼为不适合表面麻醉手术,采用球后麻醉。其余185例201只眼均采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是近些年发展较快的2种白内障显微手术方法。我院自2001年以来开展上述2种方法治疗白内障,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由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易于掌握,无需特殊设备,简单易行而且经济,其效果几乎可与超声乳化术相媲美,在基层医院尤受到患者及年轻医师的青睐,但由于成年人晶体直径为9~10mm,厚度4~5mm,在6~7mm切口下挽核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成功的关键。笔者采用核旋入前房后再挽核,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SICS)403 例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0 年6 月至2011 年7 月我院开展403 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05 者403 例,复明率100%,视力≥0.3 者365 例,脱残率90.6%;植入人工晶体者395 例,植入率98%;少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术中后囊膜破裂15 例,占3.7%,虹膜损伤3例,占0.7%;术后角膜水肿35 例,占8.7%;高眼压15 例,占3.7%;经治疗均好转或治愈,未发生大泡性角膜炎、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疗效显著,适应症广,并发症少,成本低,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和分析510眼各类白内障在表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1周、1月裸眼或最佳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67%、93%和91.5%。术后并发症有:后囊破裂,切口渗漏,角膜内皮失代偿和虹膜咬伤。结论:国产1%Dicaine表面麻醉可以安全应用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生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2例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1周后平均视力水平〉0.2。结论:小切口非超生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简便、经济,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巩膜小切口手法分核白内障摘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共收治的82例9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44眼和对照组41例46眼,对照组行常规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行巩膜小切口分核白内障摘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30个月,并对比两组的视力、眼压、散光、和术后并发症:后囊膜混浊、虹膜部分后粘连、瞳孔轻度上移、角膜水肿的情况.结果:两组均未见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在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小切口手法分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明显,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妊娠缺铁性贫血是孕妇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正常人及非孕妇,铁的微量排泄和代偿摄取量保持着动态平衡。孕妇妊娠4个月以后,铁的需要量逐渐增加,所以,在妊娠后半期约有25%的孕妇可因吸收不良,或因来源缺乏致使铁的摄入量不足,产生缺铁性贫血。由此可见,孕妇妊娠期间最容易患缺性贫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巩膜小切口手法分核白内障摘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共收治的82例9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44眼和对照组41例46眼,对照组行常规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行巩膜小切口分核白内障摘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30个月,并对比两组的视力、眼压、散光、和术后并发症:后囊膜混浊、虹膜部分后粘连、瞳孔轻度上移、角膜水肿的情况.结果:两组均未见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在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小切口手法分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明显,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215例(215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表面麻醉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215眼中201眼麻醉满意,占93.5%;11眼麻醉基本满意,占5.1%;3眼麻醉不满意,占1.4%。总有效率98.6%。结论: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手术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简单易行。在大规模防盲白内障手术中既可缩短手术时间,又可降低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小切口手术在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就诊的80例需实施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实行腹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B组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天数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同时B组有缩短手术时间的趋势,但不存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腹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拥有明显的优势,应当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并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作比较。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别对90例胆道疾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各45例,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所用时间,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腹腔镜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出血、放射痛及术后胆漏等并发症,其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好,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生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腋下腋毛区皮下搔刮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取腋下腋毛区1cm的小切口行腋下皮肤搔刮法治疗腋臭76例,手术后充分止血、敷料加压包扎固定,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结果:术前腋臭程度分级:2级62例,3级14例。术后0级62例;1级9倒;2~3级5例。总有效率(71/76)93.4%。其中有3例出现术后皮下血肿,5例切口愈合不良,经相关处理后均愈合。结论:采取小切口腋下皮肤搔刮法治疗腋臭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我院Gamma钉小切口闭合穿钉复位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初步经验。方法: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采用小切口闭合穿钉复位固定治疗。(EvansⅠ型21例,Ⅱ型12例,Ⅲ型4例,Ⅳ型3例)。结果:经4~15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优良率94.8%,疗效满意。结论:使用Gamma钉小切口闭合穿钉复位固定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约2-3cm),手术时间短(平均为50分钟),出血少,平均为95ml。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34例患肩周炎的患者在臂丛麻醉下通过手法松解关节粘连,术后配合推拿治疗.结果: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满意,病情明显改善.结论:采用臂丛麻醉下进行肩关节炎的治疗,病人痛苦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中性味药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进行拆方,测定各配比组合对正常对照、小肠运动抑制模型、小肠运动亢进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基于BP神经网络,针对实验数据建立药味与药效指标的非线性映射模型;在模型基础上,固定各药组中药物的用量比例,进而分别筛选各药组在全方背景下的量效关系。结果:在半夏泻心汤及其2个类方中,半夏和干姜对小鼠肠运动抑制及亢进模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干姜对正常小鼠的肠运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半夏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在肠运动模型,半夏的药效学作用与半夏泻心汤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提示半夏可能为半夏泻心汤之君药;但仅从小肠推进率的药效作用,尚难归纳出生姜和甘草的配伍角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垂体后叶素6U +0.9%氯化钠注射液8ml子宫肌层注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20U子宫肌层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变化、术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所有手术均成功实施,无中转开腹;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 〈0.01);术中用药后15 min,治疗组收缩压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体温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且对血压的影响是短暂的,无并发症产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前房穿刺术包括诊断性前房穿刺和治疗性前房穿刺,后者主要治疗前房积血、眼化学伤、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近年来,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进展,很多手术中都采用前房穿刺来协助手术的进行,如白内障超生乳化、小瞳孔玻璃体切割手术等。青光眼深层巩膜咬切术中采用前房穿刺,在深层巩膜咬除以前进行,降低眼内压,确保在深层巩膜咬除过程中虹膜组织不突出,有利于手术的进行,手术中器械不过多地接触虹膜组织,对虹膜组织损伤小,术后瞳孔圆整,虹膜色素脱落现象明显低于术中虹膜脱出者,手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9.
零角度整脊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雷  王遵来 《天津中医药》2011,28(4):301-303
[目的]临床观察零角度整脊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通过胸椎、腰椎、骶椎零角度整脊术辨证施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70例。[结果]L4/L5突出总有效率为99%;L5/S1突出总有效率98%;L4/5+L5/S1突出总有效率为98%;L4/5合并椎管狭窄总有效率为96%;L5/S1合并椎管狭窄总有效率为96%。[结论]零角度整脊术是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