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观察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中频脉冲治疗配合TDP照射。结果:治疗组58例,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58例,总有效率72.4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中频脉冲配合TDP照射。  相似文献   

2.
高映辉  毕晓菊 《四川中医》2009,(10):113-114
目的:观察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法配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法配合电针疗法治疗为观察组,以单纯电针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8%,对照组为81.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法配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用电针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用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12%,对照组76.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把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单纯牵引;结果:治疗组53例,临床痊愈32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34%。与38例对照组相比较,Х^2=4.934,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采用针刺配合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68.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组,75例)和西医对照组(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92.2%(P〈0.05);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7.
天麻素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对照组给丹参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及TED的变化和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旋颈试验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主症及体征,明显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且疗效确切,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42例,临床治愈2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与41例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山西中医》2009,25(1):30-30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100例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牵引组60例采取常规坐位枕颌带牵引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5例取风池和C3~C7夹脊穴常规针刺,治疗组加大椎、百会等督脉穴电针并配合推拿。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2%、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率36%、总有效率84%,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TDP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1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小针刀配合TDP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中药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以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症164例临床观察疗效.方法:对1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颈性眩晕症为主要症状进行推拿、针灸、牵引、中药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症有效.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颈性眩晕症状和体征,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以致血管狭窄、扭曲而造成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目的:观察牵引温针推拿结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温针推拿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结论:牵引温针推拿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或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观察局部理疗加体针与传统针刺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06年i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10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将单号设为实验组52例,双号设为对照纽51例,观察3个疗程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96%;实验组治愈率72%,对照组治愈率48%。结论: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动脉颈椎病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给予辨证施治.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辨证施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推拿配合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推拿+注射)及对照组(注射),每组各38例,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4%(p〈0.05)。结论:推拿配合注射治疗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2个疗程统计结果。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0%。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的供血,调整双侧椎动脉并使之达到平衡,改善脑部供血,从而治愈颈椎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针刀对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张的调节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9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96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下整脊治疗,通过摄颈椎x线片,观察颈椎曲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209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有不同程度改善 通过VRS6级评分,209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 通过对比,小针刀组明显优于牵引组.结论:小针刀治疗通过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达到治疗颈椎病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中医手法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刀康复治疗,一个月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进行康复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74%,对照组优良率为52%,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且搡作简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