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中物理因子的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进行应用物理因子的康复训练和传统的康复训练.在训练前后对患者偏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水平,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进行评估,及进行Brunnstrom分级.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并对应用不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1个月后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Brunnstrom达VI级以上(包括VI级)的样本率分别进行统计处理,实验组上肢功能康复训练前IV级以上5例,康复训练后23例进步45%;下肢功能康复训练前IV级以上7例,康复训练后28例进步52.5%,差异有显著性(P<0.05).Barthel指数评定康复训练前后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应用物理因子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针刺+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综合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综合组采用针刺(头皮针+体针)的同时,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针刺(头皮针+体针),但病人自行随意锻炼,用Brunnstrom 6期评定法和修定的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评定病人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综合组病人上下肢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下肢活动能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提示针刺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比单纯针刺治疗,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另用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4个月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力定型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动力定型原理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前及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定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B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FAC、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间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评分、FAC及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动力定型原理进行步行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8):1071-1072
目的:探讨针灸与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连续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在此基础上加对患者进行5周的运动想象治疗,对比两组间Brunnstrom分期、简易Fug-Meye肢体运动积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除了对其按照常规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及中医针灸治疗外,结合运用运动想象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明显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分阶段针刺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臣  王声强 《河北中医》2010,32(9):1367-1368
2007—03--2008—10,我们按照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阶段评定标准分阶段针刺脑卒中偏瘫,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质表(Fugl—Meyer assment,FMA)和Barthel指数(Barthel melex,BI)评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脑卒中肢体偏瘫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按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取穴,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处理,并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并对两组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和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量化评定;结果:治疗1、3个月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照Brunnstrom分级取穴可以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脑卒中患者制订基于Brunnstrom分期的居家康复训练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居家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基于Brunnstrom分期的居家康复训练方案。两组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改良Rankin量表(mRS)、运动评估量表(MAS)、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EAQ)进行调查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MBI评分、mRS评分、MAS评分均高于出院时(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康复锻炼依从指数均低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P<0.05),但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Brunnstrom分期的居家康复训练方案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居家康复,改善健康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Brunnstrom康复训练的临床方法,探讨Brunnstrom康复训练对偏瘫的l洛床疗效,总结临床使用Brunnstrom康复训练治疗偏瘫的经验。方法:将60倒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30倒,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Brunnstrom康复训练治疗,对患者训练前及训练后4周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然后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远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使用Brunnstrom康复训练对偏瘫进行治疗,能明显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尽快恢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站立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站床组23例、减重组19例和智能组21例,三组患者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电动起立床、减重系统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前后评价三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三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减重组和智能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均显著优于站床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减重系统和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能更有效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眼针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眼针配合运动针法治疗。以Brunnstrom六阶段评估法和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偏瘫和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偏瘫上下肢功能达到Ⅳ期及以上者均明显增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眼针配合运动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3级肌力以下患者Brunnstrom分级和Barthel指数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点按穴位诱发屈曲回缩反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侧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小于III级。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用点按穴位诱发屈曲回缩反射得方法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采用Brunnstrom评估法、Fugl-Meyel评定法评估下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下肢远端点按穴位诱发屈曲反射治疗可以更好的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入院即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治疗一周及1个月后采用Fegl-Mevyer积分评定法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肢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关节挛缩、肢体水肿,有效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肢体摆放结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后手指屈伸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后手指屈伸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我科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加用肢体摆放结合运动想象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后56 d分别进行手功能Brunnstrom分期的评定。结果:治疗组手指屈伸功能障碍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肢体摆放结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后手指屈伸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通塞脉片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的影响。方法:将40例发病20~30天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22例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通塞脉片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1月后、2月后采用简式FMA、Barthel指数评分法及MMESE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患者的运动功能经FMA评分运动功能明显提高(P〈0.01),日常生活能力经Barthel指数评分也明显提高(P〈0.01),认知功能MMESE评分明显提高(P〈0.01),而治疗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MMESE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研究组各评分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塞脉片联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认知、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神经内科常规干预,观察组40例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将两组的骨密度、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骨密度、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痉挛状态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C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缓解患者上肢和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CSS评分,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综合作业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在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对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作业治疗科1例脑卒中右侧偏瘫患者采取综合作业治疗(上肢精细功能训练、ADL训练、感觉再教育、镜像治疗、虚拟现实技术、上肢辅助器具的应用等)的形式进行康复训练共60次,根据Brunnstrom评分、香港上肢功能七级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采用照像和前后对比的方法对训练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并适时调整运动处方。结果:通过60次康复训练,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级别从4级恢复至6级,改良Barthel指数从57.5分提高至80分。结论:综合作业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医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疗法,分别比较两组肢体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4wk与8wk的Berg评分、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功能均有改善作用,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