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无痛肠镜技术的成熟,无痛肠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我院从2008年12月-2010 年10月期间在电子肠镜直视下用高频电刀切除结直肠息肉29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VIO消化内镜工作站,联合使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注射液静脉麻醉下对结、直肠息肉进行APC。结果:60例息肉患者,其中结肠息肉38例,直肠息肉22例,全部一次性治愈。结论:APC在无痛结肠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度高,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消化道疾病的患病情况,探讨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5年1月402例健康体检者的胃肠镜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检查均顺利完成,仅5例(1.2%)出现轻度不良反应;胃镜下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63例(90.3%),慢性萎缩性胃炎27例(6.7%),十二指肠印戒细胞癌1例(0.2%);结肠镜的阳性检出率为57.2%,其中结直肠息肉140例34.8%),腺瘤性息肉76例(18.9%),包括3例大肠侧向发育肿瘤(LST);大肠癌2例;男性息肉及腺瘤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各年龄段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部位以左半结肠高于右半结肠(P0.05)。结论:健康体检者的病变检出率高,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是安全有效的,对诊断早期的癌前病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胃底腺息肉和结直肠息肉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胃底腺息肉,同期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两项检查间隔不超过半年)的100例患者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行胃肠镜检查且未发现胃底腺息肉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其性别分布、年龄分布、高血脂人数、胃底腺息肉病变部位、数量、直径、结直肠息肉种类、数目、直径、病变部位。结果 病例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45岁胃底腺息肉患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脂的胃底腺息肉患者更易患结直肠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非胃底腺息肉患者,胃底腺息肉患者患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更高,年龄≥45岁、高血脂是胃底腺息肉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透皮刺激对无痛肠镜肠息肉切除术的影响,并与单纯无痛肠镜在肠息肉切除术对比,观察前者在麻醉药用量及离院时间上的差异。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门诊肠息肉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透皮穴位复合全麻组采用穴位透皮刺激复合无痛肠镜息肉切除术,单纯全麻组单纯无痛肠镜行肠息肉切除术,对比麻醉药用量及离院时间。结果:60例患者的肠息肉切除术均成功切除,穴位组较对照组在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方面具有优势。结论:穴位透皮刺激复合无痛肠镜是临床上治疗肠息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为探讨无痛肠镜下氩气刀治疗肠息肉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者对30例肠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采用无痛肠镜下氩气刀治疗,治愈率明显优于常规高频电切术治疗,且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效果理想。肠息肉是一种肠黏膜良性隆起性病变,肠镜下切除是临床上治疗肠息肉的常用手段,但常规治疗多具有局限性,且容易引起多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内的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6月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息肉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肠镜下活检标本经10%甲醛固定,以常规方式石蜡包埋切片,采取HE染色处理,根据需要部分病例作了特染,然后在光镜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90例患者病理检查诊断炎性息肉40例、增生性息内10例、腺瘤性息内32例及恶变8例,癌变发生率(8.89%);恶变患者年龄(55.78±15.34)岁、息肉直径(1.76±0.32)cm均大/高于未恶变者的(43.27±16.28)岁、(1.01±0.42)cm(P〈0.05)。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未发生恶变,32例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8例,绒毛状腺瘤癌变44.44%高与绒毛状管状腺瘤的20.00%及管状腺瘤的15.38%(P〈0.05)。广基、右半结肠、多发息肉癌变发生率高见表1—3(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恶变与其组织类型密切相关,腺瘤样息肉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因此。因此,内镜检查对镜下所见息肉应多处多块活检,并全瘤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无痛肠镜与普通肠镜检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痛肠镜检查对大肠的癌前病变发现率的影响。方法将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532例患者和开展无痛肠镜检查前1 a的普通肠镜检查的341患者的大肠良恶性肿瘤的发现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痛肠镜的大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肠镜(P<0.01),而大肠癌检出率明显低于普通肠镜检查(P<0.01)。结论普通肠镜检查患者较痛苦而不易接受,检查发现的肿瘤多为晚期;无痛肠镜患者容易接受,有利于大肠息肉等癌前期病变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病理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12年5月行肠镜检查确诊的结肠息肉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息肉标本用行HE染色和病理形态学观察,按WHO诊断标准复查切片,观察息肉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病理类型与不典型增生、息肉体积大小与癌变率的关系.结果:息肉病理类型腺瘤型息肉61例、炎性息肉29例,增生性息肉10例.其中恶变8例,全为腺瘤型,管状腺瘤1枚,绒毛状腺瘤5枚,混合型腺瘤2例;位于直肠4例,乙状结肠1例,降结肠1例,升结肠1例;8例恶变患者年龄平均(56.45±19.56)岁、息肉直径(1.86±0.45)cm均大/高于92例未恶变患者的(44.67±22.67)岁、(1.20±0.36)cm(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恶变与其组织类型密切相关,腺瘤样息肉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因此,内镜检查对镜下所见息肉应多处多块活检,并全瘤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张涛  丁宁  罗吉  罗宏标  罗燕  何永恒 《陕西中医》2022,(11):1596-1599
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痰是结直肠息肉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癌化的主要因素,更是大肠癌转移的核心病机。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及结直肠息肉的特点,笔者发现痰与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并且参与普通良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为此提出将“普通息肉-腺瘤性息肉”的病机演变过程概括为“痰饮-痰湿-痰核-痰毒”,“腺瘤性结直肠息肉-腺癌”的演变病机为“痰毒凝结成癌”,即“痰毒-癌”。从痰探讨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的定义、病因病机、癌化、转移以及治疗方法,以阐述“痰”在结直肠息肉中的重要作用,丰富中医痰病学说,同时为临床治疗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电子肠镜检查技术的广泛普及及应用,结肠黑变病(MC)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检出率有上升趋势,本人对3000例肠镜检查患者回顾性总结,发现MC3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染色结肠镜在诊断大肠息肉性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4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结肠镜染色检查,比较单用电子结肠镜与染色结肠镜对鉴别大肠息肉性质的准确率.结果:染色结肠镜检查鉴别结肠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的准确率(85%),显著高于单用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准确率(7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镜的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56.3%,染色结肠镜的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84.5%,以上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染色结肠镜检查可显著提高结肠隆起性黏膜病变性质的准确率,对下一步的治疗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窭炎、鼻息内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尚有诸多因素对愈后产生不良影响,鼻腔粘连是主要原因之一,现对412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类炎、鼻息内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鼻腔粘连的原因,对疗效的影响及预防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者肠道准备无效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有经验的肠镜检查医师根据肠道清洁效果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313例检查者中有49例肠道准备无效。结论:服药方法、疾病因素、年龄、心理状态、肠镜检查次数等都对肠道准备效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大肠息内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通过临床资料、肠镜及病理检查对2例大肠息肉病进行观察,总结其特点,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论:大肠息肉病恶变率极高,诊断依赖临床、肠镜、病理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内镜(endoscopy)是直接观察、诊断和治疗人体腔或管腔内疾病的可靠工具,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图像更清晰、功能更强大的内镜问世,在临床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院从2010年1—12月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共190例,占胃镜的65%(总胃镜人数292人),而萎缩性胃炎有95例,对其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系膜2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方法:根据阑尾系膜处理方法的不同,将6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分成2组,其中结扎组30例,钛夹组30例,比较其疗效、手术时间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无阑尾血管出血。钛夹组用时较少,费用较高;结扎纽用时较长,费用较低。结论:结扎法价格低廉、简单实用,只要求术者有熟练的镜下打结技术,无须特殊器械,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门诊短小手术和检查的日渐增多,麻醉科医师在门诊的作用也目渐突出。门诊短小手术或检查的麻醉,以其病例多且集中,要求术后清醒迅速,完全为其特点。目前,在国内,麻醉科医师参与的门诊短小手术,主要是无痛人流手术和门诊的无痛胃镜和肠镜检查等。虽然这些操作相对风险较小,但是痛苦十分明显,麻醉科医师的介入为病人带来福音,同时为检查创造了条件,很快就取得了令大家都满意的效果。然而,随着要求无痛人流,无痛胃镜和肠镜的患者越来越多,就需要开发更为短效的,更为安全的麻醉方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目前,较为理想的静脉短效麻醉药是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单纯使用异丙酚麻醉虽然迅速、苏醒快,但对病人的循环抑制明显,特别在用量超过2mg/kg,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非常明显,是我们进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非常不安全的因素。瑞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停止输注后血药浓度下降速度与异丙酚相当,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等优点,可能非常适合与并丙酚联合用于无痛胃镜的检查。本研究的目的:探讨不气管插管或喉罩,不使用微量输注泵或靶控输注和不使用口服局麻药的条件下,把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于无痛胃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正> 长期以来,人们希望能对疼痛感受有一个客观指标,然而一直未能解决。人体实验性疼痛的测定,由于缺少客观测量方法而受到阻碍。自从Dawson创立了累加技术,为在人体无创伤地记录脑诱发电位提供了可能。近年来累加体感诱发反应的研究,为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在无痛胃镜检查与普通胃镜检查相比较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论:无痛胃镜检查中都有很满意的麻醉效果,联合利多卡因后患者麻醉效果更为安全,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