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远期疗效亦好,复发率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治疗胃溃疡疗效优于纯西药治疗,且副作用少,价廉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与单纯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治疗患者随机对照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较明显.而且远期疗效亦好。复发率亦明显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好,且远期疗效亦明显,复发率亦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胃溃疡患者2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溃疡120例(观察组),单纯西医治疗1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6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胃溃疡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安胃汤免煎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年后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年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57%,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患者治愈率高,疗效优异,不易复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较好,复发率低,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大胃溃疡治疗方法。方法:对比观察98例巨大胃溃疡病例资料。结果:中西医治疗组疗效明显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提高巨大胃溃疡治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慢性胃溃疡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6周后复查胃镜;随访观察0.5~1年并统计其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Z=-8.241,P=0.000。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溃疡总有效率达92.50%,较单纯西药组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操作及临床效果,证实中西医结合疗法是目前治疗胃溃疡穿孔的理想疗法之一.方法:实例对比分析,以我院2007年4月~2010年4月治疗的9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为例,将其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和中药治疗.统计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平均治疗时间11.3天,随访3个月,复发1例,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穿孔疗效显著,是目前治疗胃溃疡穿孔的理想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罗定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胃溃疡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97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永强  张凌云 《光明中医》2008,23(7):944-94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97例,经与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的97例患者随机对照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97例疗效较明显,而且远期疗效好。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好,且远期疗效明显,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肾炎的有效方法,提高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2009年5月因小儿急性肾炎入住我院的6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的34例患儿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治疗组的34例患儿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采用西医西药小儿顽固性咳嗽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临床上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过常规的抗感染以及止咳治疗后,症状没有减轻的65例小儿患者,治疗组采用西医同时采用舒利迭吸入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止咳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15天,观察两个治疗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采用舒利迭吸入疗法治疗有效率达到91.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有效率达80.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西医以及舒利迭吸入疗法治疗小儿顽固性咳嗽,能够明显改善咳嗽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OA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健骨汤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确切,且作用更持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苓桂术甘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8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苓桂术甘汤对患者,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总结关于小儿腹泻西医治疗观点,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小儿腹泻的西医治疗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将2009年收治的98例患儿给予西药治疗。结果:西医治疗小儿腹泻,能够在比较短时间控制病情,并且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此组患者中,有效率为82%,显效率为55%,住院时间为4~15天。结论: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能够及时控制病期,减少患儿病痛,充分发挥好药物疗效是临床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方剂软肝汤口服,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结果:治疗组在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医治疗为主,辅以中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150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50 例,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心衰症状改善以及心功能提高等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好于西医治疗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能更好地达到改善心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溃疡、慢性结肠炎等,单用西医治疗疗效欠佳,单用中医疗法,效果也不能完全奏效,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患者见效快,疗效好.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当今临床常用的消化道溃疡治疗法,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方法。方法:病例分析,分组对比法,选择经我院确诊的消化道溃疡患者153例,分别采取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组,并对治疗过程和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根据临床数据及患者反映,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好于其他两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率较高,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用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西医综合疗法,静脉滴注ATP、辅酶A、维生素C、氯化钾针等,连续用药15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西医综合疗法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两组均以治疽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8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